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小区域GPS地壳形变监测网建立、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平面直角坐标下位移—应变关系计算模型,得到监测区的位移场、应变场及断层活动方式,进一步得到主应变及方向、最大剪应变、面膨胀等应变参量及应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GPS速度场和地震数据反演中国大陆构造应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准确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应变场,文章基于ITRF2005全球地心坐标参考框架,采用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计算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9年间的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大陆GPS速度场以及相对欧亚板块的区域形变场,计算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形变运动仍是西强东弱的格局;并利用中国大陆同期近30年的地震矩张量及第四纪活动断层研究成果资料,联合反演了中国大陆区域的构造应变场,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应变相对集中的区域为喜马拉雅构造带、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阿尔金断裂带、新疆天山及川滇地区,中国大陆区域过去10年的构造变化以挤压为主,拉张为辅。  相似文献   

3.
徐克科  伍吉仓 《测绘学报》2016,45(8):992-1000
利用GNSS数据,基于球面小波构建了GNSS多尺度应变场的估计模型,给出了球面小波位置和尺度的选取、模型正则化因子和参数的估计方法。为检验所构建模型的正确性,根据负位错理论正演了震间闭锁断层区域地表速度场作为模拟数据源,估计并分析了闭锁状态下走滑断层区域应变场分布特征,结果与实际吻合。模拟不同空间影响范围的闭锁逆冲断层形变,开展了多尺度应变场检测不同空间尺度形变信息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50km影响范围的小断层形变信号,在大尺度(第4—7尺度)应变场中并没有体现。而在小尺度(第8尺度)应变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对于150km影响范围的大断层形变,在小尺度(第8尺度)应变场中仅出现了一小部分信息,而在大尺度(第4—7尺度)应变场中表现得更加完整和明显。由此得出,不同空间影响范围的地壳形变信息会在相应尺度的应变场中得以体现;小尺度应变场具有检测局部地壳形变信息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GNSS、InSAR、重力、水准等多种大地测量资料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地壳形变、应变和应力,以及与GIS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系统阐述了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估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主要利用各种大地测量数据联合确定活动断层区域的位移场,反演计算应变场、应力场、活动断层运动参数以及库仑应力;通过确定活动断层的临界应力值,建立地震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可能发生地震的位置、最大震级、复发时间及其对应的概率;最后借助GIS实现断层区域的地质和构造环境、三维形变数据、应变场、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图的管理与可视化。本文最后讨论了所建系统的具体应用,讨论了汶川地震激发的同震静态库仑应力、应力扰动的持续时间和龙门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率。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同震三维形变场对于研究地震变形模式、震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联合地震位错模型和扩展融合大地测量、卫星形变观测、应变张量估计(extended simultaneous and integrated strain tensor estimation from geodetic and satellit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ESISTEM)方法的新方法,以2021年Ms 6.4漾濞地震为例,利用哨兵1号A、B星(Sentinel-1A/B)升、降轨影像获得该地震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形变场,利用地震位错模型正演得到的南北向形变分量进行约束,成功提取了该地震完整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及应变场。结果表明,漾濞地震断层西南侧主要向西、向北运动,最大形变分别为4.8 cm、9.5 cm;东北侧主要向东、向南运动,最大形变分别为7.4 cm、4.6 cm;垂直向抬升、沉降的最大值分别为3.6 cm、3.4 cm;发震断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少量正断分量;发震断层区域受到显著的膨胀、剪切和旋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及其周缘地壳是我国境内西太平板块北西(NW)向挤压与青藏高原北东(NE)向扩张两大构造机制的交汇部位.首先基于研究区域的实测GPS速度场计算了研究区域无整体旋转速度场;然后采用基于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整体解算了研究区域GPS应变场;最后利用震源机制解数据反演了区域地壳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据此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整体的地壳形变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地壳岩石圈现今构造形变刚性特征明显,盆地沉陷与断层活动共同控制着研究区域内部的相对形变场,面膨胀值空间分布与区域主要盆地构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郯庐断裂展布区与华北盆地北缘部位是研究区域地壳的两条重要剪切形变带.其中,郯庐断裂在渤海湾南北两侧的形变特征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变化,且该差异可能与地壳岩石圈应力场的空间差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宏观区域场的角度出发,运用GPS资料计算的应变场、强震前震中附近中小地震和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关系,以及强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变化三种资料,来分析汶川8.0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比论证了不同欧拉矢量在小范围块体上对应变率求解的影响,并以安徽区域为例,得出了在相对小块体上求解应变率场后,由块体本身求得的自适应欧拉矢量比利用NNR-NUVEL1A提供的欧亚板块欧拉矢量更能反映其区域块体内部应变的结论。自适应欧拉矢量大大减弱了其所在块体的相对速度系统差,有效去除了其跟随大板块背景场的运动趋势,在有条件求得其自适应欧拉板块参数时,比利用大板块的欧拉矢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从Kriging方法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Kriging球面应变计算公式,通过在模拟和实际GPS数据中的试算,讨论了该方法在区域GPS速度场网格化和应变率计算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Kriging方法对GPS速度场滤波和网格插值是可行的,交叉检验及残差分析结果亦表明了Kriging方法的有效性。对比Kriging方法与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中国大陆1999~2004期GPS速度场处理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滤波和网格化效果相当;而应变率场结果总体分布相近,但Kriging结果自身一致性不佳,最大剪应变率的高值区是一致的,但量级上差别显著;Kriging应变率计算方法在抗差性和边缘效应处理方面不如最小二乘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首都圈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观测与构造活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首都圈地区1992~2004年间280多个GPS点位复测资料,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地壳形变速度场,相对欧亚板块的水平速度场由北向南由4 mm/a逐渐增加到9 mm/a;采用边界元(BEM)理论及位移不连续的多边形元素构建断层的三维模型,并利用均匀介质且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弹性空间模型反演计算了断层滑移量,模拟了GPS点位的位移场,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主要活动断层和首都圈地区的地表、地表下15 km和25 km剖面的静态位移场、应力及应变场.结果表明,GPS点位的模拟位移场与观测值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误差分别为0.68 mm及0.77 mm,各个主要活动断层在1992~2004年间的构造活动较弱,随着深度的增加,剖面的应变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The spacetim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a deformable bod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high-resolution analysis of orbit perturbations of terrestrial artificial satellites has documented that the eigengravitation of a massive body like the Earth changes in time, namely with periodic and aperiodic constituents. For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the 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olume as well as surface forces on a deformable massive body are responsible. Free of any assumption on the symmetry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deformable body we review the incremental spatial (“Eulerian”) and material (“Lagrangean”) gravitational field equations, in particular the source terms (two constituents: the divergence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as well as the projection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onto the gradient of the reference mass density function) and the `jump conditions' at the boundary surface of the body as well as at internal interfaces both in linear approximation. A spherical harmonic expansion in terms of multipoles of the incremental Eulerian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is presented. Three types of spherical multipoles are identified, namely the dilatation multipoles, the transport displacement multipoles and those multipoles which are generated by mass condensation onto the boundary reference surface or internal interfaces. The degree-one term has been identified as non-zero, thus as a “dipole moment” being responsible for the varying position of the deformable body's mass centre. Finally, for those deformable bodies which enjoy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constitution, emphasis is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between Green functions, namely between Fourier-/ Laplace-transformed volume versus surface Love-Shida functions (h(r),l(r) versus h (r),l (r)) and Love functions k(r) versus k (r). The functional relation is numerically tested for an active tidal force/potential and an active loading force/potential, proving a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Received: December 1995 / Accepted: 1 February 1997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的概念,分析了地表位移值作为构造应力场反演的约束条件的合理性,以及介质参数对构造应力场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渭河盆地现今地壳水平形变特征及区域构造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渭河盆地地质构造的特点,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渭河盆地2001~2007年GPS观测成果,数值模拟获得了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应变场特征,结合区域近期地震活动性特点,探讨了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构造应力场仍以NNW-SSE向拉张应力为主;盆地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与盆地现代小地震条带有很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泾阳-咸阳-西安-临潼-三原地区属于渭河盆地内地壳薄弱带,易于盆地伸展和地震孕育。  相似文献   

14.
位移-应变模型的稳健均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陶本藻 《测绘学报》2000,29(4):293-296
运用稳健估计法确定应变模型的特殊位移,识别影响均匀应变的特殊位移参数,用实例分析验证了作者提出了稳健的均匀分析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稳健估计法确定位移基准,以此为基础,识别影响均匀应变场的特殊位移信息,并在估计均匀应变参数的同时,也对特殊位移信息作出估计。用所提的分析方法对覆盖鲜水河断裂带的甘孜一塔公寺三角锁网三期成果进行了分析处理,研究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获取芦山地震前后川滇地区地壳的形变特征,利用陆态网2009—2013年和2014—2016年两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平速度场资料分别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地震发生前后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面膨胀率场及基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芦山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以压缩应变为主,面压缩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均处于高值区,震后能量部分释放,压缩形变程度减弱,但其西南方向的安宁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出现明显的压缩应变高值区,同时南汀河断裂带附近也呈现较明显的压缩应变。岷江断裂带附近区域的压缩应变虽然减弱,但仍然没有改变它的应变状态,这可能促使了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了川滇地区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运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观测数据同时用于反演的合理性和物理意义,利用1998~2000年观测的9个测点位移数据和1986年以前所测的10个主应力方向数据,将边界力和相对权比λ作为待反演参数,并考虑了主要活动断裂运动特性,进行了弹性有限元数值反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现今川滇地区的构造活动主要力源仍来源于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作用也不可忽略,这一结论说明了该地区现今构造运动的继承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格林第二内部积分公式导出地面位移与地壳内应力变化的关系,分析和讨论利用地面位移变化速率来计算地球内应力场变化的可能性和计算方法;最后,采用2001—2005和2004—2007年间在中国四川地区观测的GPS位移场速率数据,对汶川地震区震前地壳内深度为15km处的最大主应力、最大剪应力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地壳内的局部最大主压应力变化和最大剪应力变化区域与同期发生地震活动的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20个车站基坑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基坑深度为依据,分别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基坑的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体水平位移情况;明确了各监测项目的实测值分布形态,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分析了桩(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明确了基坑深度对最大值位置的影响,并着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后续郑州地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类似地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