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由于物理测距的发展,测边三角网的平差问题被提到研究的日程上来,国内外的刊物上多有这方面的文章,但还没有趋于一致的看法。对各种平差方法的综合比较尚待展开,以便提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平差方法。在很多图形中,作者认为用坐标平差法比用条件平差法或由误差方程式转变为条件方程式的条件平差法要有利些。因为用坐标平差法平差测边三角网时,误差方程式的系数极容易计算,且未知数之间仅有直接联系,则组成法方程式容易;当用条件平差法时,虽然产生的条件比测角网要少得多,但条件方程式的组成非常繁;当用由误差方程式转换为条件方程式的条件平差法时,除了极少数的典型图形(仅产生一两个条件的图形)外,导出的条件方程式也是复杂的。另外,在精度估计方面,坐标平差法比其他方法也简单得多。至于按边长计算坐标的问题,任何方法都是不可少的,所不同之处只是在平差前还是在平差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测边网按条件平差,列图形条件方程式的方法有好多种。本文根据这长闭合原理导出用边长计算条件方程式闭合差及改正数的系数公式。整个平差计算过程中避免了用边长解算角度,从而使之适用于计算机计算。计算公式是按照大地四边形进行推导,但也适用于中点三边形及插点图形。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物理测距仪器在测量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就出现了用测边三角形和边角同测的三角形所敷设的控制网。平差这种网时,可以用条件也可以用间接观测平差。但是,由于平差原素不是角度(或方向)而是边长或边角均有,故在组成条件方程式或误差方程式时,就必然会有它的独自特点。本文将限于讨论测边网的条件形式,至于边角同测的网其条件方程式兼有单独测边和测角时的特点,故不另加叙述。  相似文献   

4.
五、测边角网的条件方程在图1的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观测值为A、B、C,三条边的观测值为S_a、S_b、S_c,其平差值为[A]、[B]、[C]和[S_a]、[S_b]、[S_c],相应的改正数为v_A、v_B、v_C和v_a、v_b、v_c。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场合下,由于真值难以求得,关于平差值的精度提高幅度问题多用理论推导来解决。文献[1]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三角锁网经过三角形图形条件平差后的角值中误差为原测角中误差的(2/3)~(1/2)倍,即平差后三角形各角的权提高到1.5倍,本文拟用数学模型扭曲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在条件的种类中增加一种长边条件,如两已知点连成的长边穿过四个(或四个以上)的三角形,便构成长边条件。说明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同测网和导线中产生长边条件的情况。增加长边条件后对各类三角网和导线中计算总条件数目公式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长边条件的组成,应考虑便于进行整体平差,可按具有未知数的条件法列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文献[1]及[2]的基础上论述了测边加密网平差时,设立尺度比未知数的个别问题;对几个实测边角附合网设置尺度比未知数进行了平差处理,取得满意的结果,最后对使用尺度比未知数的测边网平差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引 言地质勘探矿区范围不大,一般测区面积约1—6km~2,故勘探控制网的规模较小,施测中大都采用独立的连续的自由三角网,其图形结构简单。按照规范,其精度要求并不高。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在这个大比大学的年代里,为了提高工效,我们在工作中简化了其平差过程。这个简化方法的实质是:先后使用角度、方向的条件观测平差;在角度平差时一并把图形条件和水平条件按照引申了的多边形法则一一“平均分配”及“放射反分和合”法则进行;在方向平差时,把极条件按边作“对同邻反取和”法则改化。并据此依图形组成法方程式进行答解。由于法方程式个数及第二组未知数的减少,因而平差过程得到简化,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兹就图1为例介绍其原理和作业过程。  相似文献   

9.
测边三角测量又称三边测量,是据测得的三角网之边长,借助几何关系,求出三角形各顶角,进而计算其方位角和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的方法。利用测边三角测量确定控制点位置,用它加密国家三、四等三角点和工程测量上布设独立控制网,有外业工效高,内业平差计算简便等优点。这里对工程上,如何进行测边独立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10.
分组平差法     
一、分组平差法的规则及对角度分组平差法应用的简述本文的分组,第一组包括图形条件,以lf…或1为其系数;其余条件为第二组,以ab…为其系数。现叙述一种“改化法方程式的分组平差”如下:“两组条件一併平差的法方程式中,将第一组联系数消去后所剩下的第二组约化法方程式,叫作改化法方程式”。  相似文献   

11.
徐金洲 《河南测绘》2004,(4):25-26,28
在桥梁施工测量中,经常采用测边交会和大地四边形进行控制测量。在测边网平差过程中往往使用条件平差或间接平差的方法,计算相当繁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给测边网平差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差方法,在进行简单的测边网(测边交会,大地四边形)平差过程中,通过AutoCAD作图,得到边长交会点的坐标,利用不同的交点坐标,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交点坐标的最或然值,  相似文献   

12.
(三)四边形单锁图示法(甲)图示法方程式图4为一完全方向(等权)观测的四边形。在进行这种图形平差时,若暂不顾其极条件,则应有三个角条件方程式,兹取扭四边形(1)(?)DACB、(2)(?)ABDC及(3)(?)ABCD四边形为三个角条件方程式,则其角条件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3.
当在一个三角点上具有三组或三组以上观测成果并构成多余观测时,就要进行测站平差,这种测站平差都习惯用条件平差方法进行。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例如重复观测的方向较多时,用趋近法进行测站平差比用条件平差速度要快的多,即使在一般情况下,因趋近法不要系数表,不解方程式,也有很多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现行天文测量细则中,提出的用水准器检验仪测定水准器格值的计算方法,是一种严格平差方法。但是,这种平差方法只是一般地运用了最小二乘法间接观测平差的原理,从列误差方程式开始,组成法方程式,解算法方程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三角测量中,一般都采用菲列罗公式来检查测角的质量。从实践证明,根据菲列罗公式估计的观测质量有相当的准确性。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我们把公式的推导在这里重复一下,按误差的性质,三角形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真误差,因此三角形闭合差的中误差可以写成下式:m_Δ=(〔ΔΔ〕/n)~(1/2)  相似文献   

16.
在测边三角网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级点组存在,将产生纵横坐标和方位角强制符合条件。如图1,高级点以1,1′为一组,以n,n′为另一组,网中将产生4个图形条件,一个方位角条件和两个坐标(x,y)条件。如果同中有N组高级点(每组不少于2点),则将有3(N-1)个这类强制符合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误差等值线图对矿井定向测量连接三角形法的计算公式、精度与平差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误差等值线图明显地表明了误差分布的规律,以及和三角形形状的关系。研究中得出以下结果:1.连接三角形中以延伸形精度最高,在生产实践中应尽可能这样布置,并用正弦公式解算。2.当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精度稍差的近于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并用边公式解算。其它中间形式是不合适的。3.连接三角形平差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而测角的测站平差还有一定作用。4.误差等值线图是研究分析及误差计算的一个好工具。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测边三角独立图形(中点多边形、四边形等)按条件平差时,仅有一个条件方程式。乍看起来,平差工作似乎简便。但由于条件方程式系数是网中边和角的函数,故系  相似文献   

19.
前言众所周知,角度观测的三角测量分组平差法,通常是把不重迭的图形条件作为第一组,其他条件作为第二组。单独解算第一组条件,极易求得第一次改正数和概略平差角。这时,第二组条件方程式,或者按乌尔马耶夫规则改化其系数,或者不进行改化系数的计算,而按类似史赖伯第一法则的方法,把第二组条件的系数,以三角形为单位求和(称为和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在测量平差计算中,不论是三角测量、水准测量或导线测量,不论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当法方程式的个数较多时,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式的计算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且不易为一般人员所掌握。为了减少平差计算的工作量,许多人都在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不断改进平差工作。例如三角测量间接观测平差中,首先约化误差方程式,减少法方程式个数;国家大规模的Ⅱ等网中,应用逐渐趋近法解算法方程式。在条件观测平差中,典型图形平差可以机械地套用一定的公式,不需组成和解算法方程式;为了减少法方程式的个数,三角网有两组平差、三组平差和逐一分组平差等;大规模的三角网还可采用分区平差。上述种种,都是为了尽量减少解算大量法方程式的繁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