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国土资源情报》2014,(6):F0002-F0002
正綦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重庆市綦江区,距重庆市主城区70公里。公园由马桑岩木化石园区、老瀛山恐龙足迹——丹霞地貌园区、古剑山丹霞地貌园区组成,规划面积99.8km~2。主要地质遗迹有木化石群、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化石、丹霞地貌、沉积构造等。木化石丰富、清晰、高大和完整;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形态生动;丹霞地貌特征典型、景观优美。是一座珍贵的地学宝库,一处得天独厚的科普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霞地貌是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将GIS技术引入丹霞地貌研究领域,用以对江西省丹霞地貌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GIS组件式技术和ADO数据访问技术设计完成了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以更直接、系统、直观的方式实现了全省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宏观管理。文中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结构、数据库及数据流程等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彭华 《地图》2011,(6):114-121
丹霞陆相红层地貌在中国广泛分布;丹霞地貌与全球大陆红层地貌具有可比性;丹霞地貌展现了绝妙的景观、重要的美学价值以及巨大的旅游价值丹霞地貌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自然遗产价值;中国丹霞的利用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我们认为,中国丹霞值得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丹霞宣言》  相似文献   

4.
剑门关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欢  李成英  冉港雄  孙小飞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75-78,102,I0003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SPOT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分别提取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剑门关局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信息,通过计算多种景观指数,分析了不同坡度、坡向和时空上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丹霞地貌景观格局变化随坡度、坡向等因子的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国家政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其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情报》2010,(4):F0002-F0002
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两种996.63平方公里,包括龙虎山园区、龟峰园区和象山园区。是以丹霞地貌为主体且类型多样齐全,兼有火山岩地貌和构造地貌的地质公园。这里的丹霞地貌以壮年期为主体,以壮年晚期为典型,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都有发育,序列完整。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军  刘建忠 《测绘工程》2004,13(3):58-61
通过分析空间分析与空间数据的关系,详细比较了国内外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成熟的GIS软件在空间分析功能上的优势,对空间分析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明确了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最大规模及适宜性空间.本文基于哈尔滨市"双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运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冲突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承载规模评价结果和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对哈尔滨市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超载规模进行分级;针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突出问题和风险,分析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认知科学角度,探讨了有关人类思维的能动意象思维理论,揭示了意象图式对于能动意象思维的决定性作用;以意象图式为切入点,通过对于MacEachren建立的地图可视化扩展特征ID模型的分析,研究了以空间意象图式为"引擎"的地理能动意象分析方法;基于不同空间规模下人类感知/认知能力的差异,通过对空间特征、空间对象与空间格局的研究,建立了地理空间"特征-对象-格局"意象图式;以易康(eCognition)影像分析软件为分析案例,论述了空间意象图式在易康软件影像分析过程中的应用、表现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伟  刘站科  蒋涛 《测绘科学》2014,39(12):20-23,19
随着地球重力场模型逐渐向超高阶次发展,如何利用超高阶重力场模型快速、精确地计算地球重力场参数成为重要问题.文章给出了利用位系数计算地球外部空间任意点位处重力场参数的数学模型和详细算法,采用比例因子法实现2190阶次缔合勒让德函数的稳定递推计算;并基于VS2008平台开发了重力场参数快速赋值软件.最后利用EGM2008重力场模型和实测GPS水准数据验证了算法、软件的可靠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地质图像的空间/逻辑运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针对地质图像特殊性来用的空间运算和逻辑运算方法,把“非”、“与”、“或”、“异或”等 常用逻辑运算和数学形态学中的“膨胀”、“剥蚀”、“断开”、“闭合”等空间运算方法引入到地质图像处 理中,并进行若干技术改进,以用于对不同地质特征空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在地质图像处理基础上, 提取了可供显示、观察和找矿分析的地质变量,对湖南香花岭地区多金属矿进行预测。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作为中、朝两国界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罕见的植被垂直分布景观格局,向来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生态敏感地区(如图1所示)。本文针对长白山空间数据的多源性特征,多源空间数据的来源及长白山多源空间数据集成要实现的功能,对常用的几种多源空间数据集成模式进行比较,提出了采用ESRI公司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进行长白山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可行性,并对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日照时间的地形影响与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DEM数据的、起伏地形条件下的日照时间计算模型,在以往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地球曲率修正因子Q,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全国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在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两个空间分辨率下(500m和1km)地面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应用数理统计、数学模拟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模型修正前后计算所得的地面日照时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所得地面日照时间从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地形与空间尺度效应研究。阐明了区域日照时间随地形地貌和空间分辨率变化的规律,对应用中计算地面日照时间的DEM空间分辨率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To control for the defects found in remote sensing-derived estimates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s, this study created a new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China at a 1 × 1 km spatial resolution by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derived land use with China residence polygon data. As a result, we obtained three sets of land use data (i.e., remote sensing-derived, China residence polygon,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o estimate popu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se data, we developed both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model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new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opulation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4.
针对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的空间特征差导分析问题,该文获取了片区内71个县市区2010—2013年间的人均GDP和人口数据;在ArcGIS中建立了以县域为界线的行政区划图,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泰尔指数、NICH指数分析了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在2010—2013年间县域经济呈空间正相关;类型以"传染"型县域为主,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片区内;县域经济类型比较平稳,仅有少数县域经济类型波动剧烈。片区内首位县域不明显,4年间县域经济差异变化总体趋于平稳,呈微缩小趋势;湖北片区内差异最大,重庆片区内保持平稳状态。相对而言湖北、重庆片区为经济高增长型县域集聚区。  相似文献   

15.
1983—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NDVI时序资料为基本数据源,综合应用变化矢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3年至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的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陆地植被NDVI变化有以下特点:(1)十年间NDVI变化东西分异明显,东部变化幅度远大于西部。NDVI变化整体表现为稳中略增,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四川、河南等地;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新疆北部等地。(2)空间结构信息表现了景观异质性,其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反映了植被的生长和衰老过程及地形(山脉走向)变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平面坐标转换四参数模型及误差传播定律,对转换参数的误差及不同空间分布的点位转换精度进行分析,得到任意点处转换误差的求解模型。最后,利用模拟数据通过对公共点引入不同级别的误差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In the vast alluvial plains of West Bengal and Orissa several deltaic plains exist, occurring in an off-lap sequence. These deltas were formed in the background of eustatic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Quaternary Period. They were built partly during rising sea level and pertly during stationary sea level stages. Landform analysis through aerial photographs as well as Landsat imagery interpretation, attested by field study, helped to establish the palaeogeomorphology of these Quaternary deltas. Possible mode of sedimentation during different phases of sea level fluctuations has been worked out  相似文献   

18.
Data refinement refers to the processes by which a dataset’s resolution, in particular, the spatial one, is refined, and is thus synonymous to spatial downscaling. Spatial resolution indicates measurement scale and can be seen as an index for regular data support. As a type of change of scale, data refinement is useful for many scenarios where spatial scales of existing data, desired analyses, 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eed to be made commensurate and refined. As spatial data are related to certain data support, they can be conceived of as support-specific realizations of random fields, suggesting that multivariate geostatistics should be explored for refining datasets from their coarser-resolution versions to the finer-resolution ones. In this paper, geostatistical methods for downscaling are described, and were implemented using GTOPO30 data and sampled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data at a site in northwest China, with the latter’s majority grid cells used as surrogate reference data. It was found that proper structural modeling is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increased accuracy in data refinement; here, structural modeling can be done through proper decomposition of elevation fields into trends and residuals and thereafter. It was confirmed that effects of semantic differences on data refinement can be reduced through properly estimating and incorporating biases in local mea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SRTM-DEM的阿尔泰山构造地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美国SRTM-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并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表坡度 及地形剖面等分析手段,对阿尔泰山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阿尔泰山脉平均海拔约1 790 m,平均坡度约21° ,其高海拔与高坡度的现代地貌特征,主要与强烈的断裂构造活动有关; 山脉严格受到以北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与控 制,其发育的构造地貌单元基本上呈北西走向特征; 山脉阶梯状地貌特征明显,共发育5级剥夷面,不同级剥夷面所处的海拔不一 样,同级剥夷面具有东北侧高于西南侧,山脉东、中段高于西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空间数据库是分析和挖掘区域复杂时空体系中的聚落分布和传承规律的基础。选取了对研究中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起源具有代表意义的环嵩山地区,从该区域聚落空间数据特点、研究需求入手,分析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提出了聚落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案,为该区域聚落考古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