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行星不是严格的刚体,自转会使其形变为近似的扁球体,这种非球体性会对其本身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从其对自由核章动和低阶本征模耦合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讨论.首先,讨论了扁率对于自由核章动产生的影响;其次,土星的大扁率使其低阶的本征模强烈耦合,此时解的截断长度和不同模之间的能量比会使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计算了在不同的截断下,低阶本征模周期的变化,同时初步讨论了不同本征模间能量的比例对本征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夏一飞  成灼 《天文学报》1997,38(4):359-369
本文利用Hamilton方法研究弹性地球自转运动,采用地球模型PREM参数,给出了形状轴的章动序列.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是可靠的.弹性地幔对地球章动的影响仅在毫角秒量级上,它相对液核对地球竟动的影响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3.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周期图的方法,分析了1820—1970年的地球自转资料,寻找十年到几十年范围的变化周期,用12个周期叠加来逼近上述150年的地球自转变化,符合程度相当好.所找到的周期,大部分与太阳黑子、月亮及大行星周期相近.计算曲线外推值到1972年,仍与观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简要说明了天文地球动力学范畴内所研究的潮汐现象,包括由日月引潮力引起的固体潮、海洋潮、大气潮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极移引起的极潮,以及这些潮汐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的测量产生的效应。重点阐述中国天文学界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机制,也就是各种潮汐效应与极移、自转速率变化和章动的关系,包括构建这类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潮汐对它们的影响,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计算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计算弹性或滞弹地球的洛夫数,依据某一地球模型计算潮汐效应或章动序列等等。研究也涉及在测量地球自转参数的不同技术中各种潮汐效应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及其改正,并涉及与潮汐有关的观测方法的优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改进。最后介绍了中国学者所发现的脉冲星的周期和周期变率测量中的潮汐效应,尽管它们的量级甚微,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本提出了判断双星自转同步性的一种新方法,把假定双星为同步自转时的拱线进行周期的理论计算值与该双星的观测值之比作为同步自转参量,以判断双星同步自转情况,利用此方法对YCyg和CWCep两对双星系统中子星同步自转情况做了判断。结果其中CWCep为同步自转双星,YCyg为接近同步自转双星,最后将所得结果与其他作用用直接测量自转速速度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IERS1996规范中地球引力势模型和测量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而系统地介绍IERS1996规范采用的地球引力势模型和各种测量模型,着重叙述了其与IERS1992标准相比所作的改进。规范用JGM-3地球引力势模型取代GEM-T3模型,在计算地球潮汐形变产生的附加势时展开到3阶,并考虑了地幔的滞弹效应。在测站位移的计算中,规范引入了3倍洛夫数,计及地幔的滞弹性,引入了计算冰后期回弹的ICE-4G模型,列出了改正VLBI观测中天线形变改正的公式。关于地球自转和  相似文献   

7.
萧耐园  成灼 《天文学报》1998,39(2):131-140
在日月引潮力势作用下地球产生弹性形变.地幔粘滞性子致这个形变对于引潮力滞后,成为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之一.地幔滞弹性也使有效洛夫数k增加,并使自转变化的周期项位相滞后,即产生反常位相项.本文首先用Hamilton方法计算了地球的形变.然后考虑到地幔的滞弹性,计算了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的地球自转长期减慢和滞弹性对周期(带谐)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气角动量(AAM) 变化和地球自转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可应用于全球环流模型的检验.根据日本气象厅全球环流模型的输出数据计算出AAM 函数,将AAM 函数的模拟值与它的观测值以及地球自转变化序列相比较,来检验该模型对大气角动量的模拟.限于篇幅,仅给出AAM 函数的季节性分量模拟的结果.对于半年项,轴向AAM 函数的气压项和风项的模拟值都偏高,赤道向AAM 函数的气压项和风项很小,因而未予考虑;对于周年项,轴向AAM函数气压项的模拟值偏低,而赤道向AAM 函数气压项的模拟值偏高,轴向AAM 函数的风项模拟得最好,而赤道向AAM 函数的风项模拟得较差.总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系列可以作为全球环流模型检验的一种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地球自转的历史观测资料反演大气环流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近代天和气象观测技术所测得的资料证实了,固体地球自转的速率变化与大气角动量之间,在几年以下的时间尺度上是非常符合的。 因此,本作首先探讨际用历史上的地球自转观测资料序列作为表征大气环流的一种数据的可能性,用多级数字滤波方法反演了过去近三个世纪的大气年际变化过程,并揭示了历史上大气活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长期变化非潮汐机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一般归为日月潮汐摩擦,根据古代日月食的记载及珊瑚类生物生长线的研究,可估算地球自转慢为每世纪2.4ms左右的日长变化,但是,潮汐摩擦并不是减速的唯一机制,还要考虑其它非潮汐因素,本试图考虑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分析地球磁层中的磁力线在背阳面,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磁力线压缩与稀疏,产生附加磁压力而引起的力矩对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非潮汐变化机制引起的角加速度约为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