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化石是地球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对于研究古地理、古环境 ,研究各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地球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辽宁化石,特别是辽西中生代化石,正处在生物进化的关键时期——恐龙还没有灭绝,鸟类和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哺乳类动物正在进行早期演化,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石化成化石。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鸟类起源是古生物学界的四大难题之一。 1861年,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地区首次发现了始祖鸟化石, 100多年来,鸟类起…  相似文献   

2.
李淳 《国土资源》2002,(3):44-45
中国猎龙的发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带毛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的发现,我国辽西地区逐渐成为国际古生物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得天独厚的化石宝库加上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使得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与之相关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层出不穷,英国  相似文献   

3.
封面故事     
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困扰古生物学界一百余年的难题。自1861年产于德国索伦霍芬的鸟化石被确认为鸟的始祖———始祖鸟以来,一百余年过去了,在世界各大洲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均未发现鸟化石。老天何以独钟索伦霍芬?这“谜”沉甸甸地压在古生物学家心头整整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国东北辽宁省一直是探珍寻宝的热点地区:寻找发现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遗失的演化环节。1.2亿年前,该地区的火山喷发将各种各样的生物掩埋于精细的火山灰中,这十分有利于它们化石遗体的保存。在20世纪90年代,辽宁的一个大胆的中国农民用骨骼和羽毛状的印痕拼合成一块标本,酿出了一个科学骗局。但是今年4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古生物学家季强博士和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主任马克·诺利尔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宣布,他们发现了真正的化石:一枚保存在两块细粒石板中全身披覆羽毛的恐龙化石。这是一种生活在13…  相似文献   

5.
2016年,邢立达团队首次发现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鸟类翅膀和非鸟恐龙内容物,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巨大轰动。"我们在2015年便发现了数个更完整的古鸟类琥珀,尽管骨骼的三维重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结果令人非常震撼。"邢立达介绍说,"研究表明,此次发表的标本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记录了其生命最初几周的骨学和羽毛特征。"  相似文献   

6.
信息在线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鸟类学者,于7月2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在我国辽宁朝阳发现了一种新的原始鸟类化石,这件化石据称是我国境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原始的一种鸟类,学者们已将这种鸟类命名为“原始热河鸟”。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辽宁省西部北票、朝阳、凌源、义县等地区晚中生代(130亿年)地层中,相继出土了一大批世界罕见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的主要特点是珍、稀、奇。其中有以孔子鸟和华亘鸟为主的两大古鸟类群化石标本,发现了近10种的带羽毛恐龙化石标本。此前,尽  相似文献   

8.
辽宁化石十大惊世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古生物门类丰富、保存精美,特别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新发现被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代表性分子包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化石,原始的早期鸟类,早期哺乳动物,以及原始的被子植物等。  相似文献   

9.
2006年8月17日,河南省古脊椎动物化石资源调查项目组在义马北露天煤矿采场调查中,项目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恐龙研究专家吕君昌博士,在采场西南角发现了恐龙脚印化石。这是河南首次发现侏罗纪时代的恐龙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10.
最近,辽宁省朝阳北票市又传出令人喜悦的消息,在以北票四合屯为中心建立的面积为46.3平方公里的鸟化石群自然保护区内,又发现了一处大型恐龙化石出露点.5月6日经专家现场初步勘察认为,这处化石距今约1.26亿年,属蜥脚类恐龙,体长约15米,是目前为止辽宁省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立体保存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1.
图文报道     
正//1月13日,来自欧洲收藏家无偿捐赠的7件带羽毛恐龙化石和1件原始鸟类化石运回中国,落户辽宁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院士、刘嘉麒院士,著名恐龙学家董枝明、徐星教授,以及来自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接收仪式。据了解,2017年1月,法国化石收藏家艾斯奎里等人委托比利时恐龙学家哥德弗洛伊特教授,给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一处大规模恐龙足迹群在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大山社区皇龙沟被发现,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恐龙专家现场勘验证实,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群,是诸城继发现世界最大规模恐龙化石群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3.
奇变一:出现生命 发生于19亿年前。根据是在塞尔维亚一块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 奇变二:出现昆虫 发生于4.8亿年前。根据是在日本本州岛山脉中最古老的有机化石残片里发现的1厘米长的小昆虫。 奇变三: 出现恐龙 发生于2.25亿年前。根据是在美国亚历山大沙漠发现最古老的恐龙化石。 奇变四:出现猿人 发生于400万年的古尸,经鉴定是一具猿人尸体。 奇变五:出现石器工具 约在250万年前。根据是在埃塞俄比亚东北沙漠地区发现的一批原始石刨工具。 奇变六:…  相似文献   

14.
山东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在山东诸城发现第一具恐龙骨架"巨型山东龙"以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恐龙骨骼化石在诸城白垩纪地层中被发现,特别是埋藏于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恐龙骨骼化石群,最为引人注目。目前研究发现了包括鸭嘴龙类、角龙类、暴龙类等在内的多种恐龙类型,为丰富我国东部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该文系统总结和归纳了近些年来在诸城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及其所代表的恐龙动物群类型的研究成果,同时又提出了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意义,有助于下一步更好的深入研究诸城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  相似文献   

15.
山东诸城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宝库,这里不仅保存有数量巨大的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化石,还发现有数量众多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到目前为止,诸城境内共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有3处,分别为南部的皇龙沟与北部的张祝河湾和棠棣戈庄。根据前人对这3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的研究,对其发现和研究历史、足迹类型(包括非恐龙足迹)、不同类型足迹的大小和特征,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诸城恐龙足迹化石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在线     
近日,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嘉荫县乌拉嘎镇境内发现了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化石专家认定为白垩纪恐龙化石。黑龙江省嘉荫县是我国最早出土恐龙化石的地方。1902年,该县出土的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20世纪70年代,地质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大规模的白垩纪动植物化石群。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主任孙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支明在乌拉嘎镇恐龙化石群发现  相似文献   

17.
季强 《国土资源》2004,(1):42-45
中国热河生物群以产古鸟类、带毛恐龙、早期被子植物等而闻名于世,哺乳动物化石并不多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五尖张和兽(Zhangheotherium quinquecuspidens)、毛兽(Maotherium sinensis)、金氏热河兽(Jeholodens jenkinsi)、攀援始祖兽(Eomaia scansoria)和沙氏中国袋兽(Sinodelphys szalayi)等。但这些仅有的哺乳动物化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下半年,地质专家在延庆县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地质遗迹野外调查工作时,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中发现大批恐龙足迹,有覆盾甲龙类、兽脚类、鸟脚类及可能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覆盾甲龙类恐龙足迹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甲龙足迹化石。这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  相似文献   

19.
天台山,蜿蜒于东海之滨,以其绚丽多姿的形貌和深邃厚实的内涵,造就了华夏明苑囿中一座人杰地灵的“佛山仙国”。这里,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生物恐龙的乐园,大量被发掘的恐龙蛋、龙骨化石见证着这一切。自1958年至今,在天台,陆续发掘出龙骨化石记长形蛋、树枝形蛋、国清寺树枝蛋、椭圆形蛋、石咀湾副圆形蛋、二连副圆形蛋、圆形蛋、蜂窝蛋、巨型长形蛋等近10种恐龙蛋、类型蛋化石,数量之多,品种之全,为国内之罕见。大量专家学根据发现,并经过大量研究考证而断定,早在亿万年前,天台曾是一个恐龙乐园,只是物竞天择、适生存,经过亿万年的时间演变,恐龙已从地球上永远消失,而今在天台发现的遗迹则成为世人对恐龙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珍贵地质宝藏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后左山村金牛墩岭上发现了远古时代留下的恐龙足印群。此处恐龙足印分布地点之多、足印类型之多、赋存层位之多皆为省内外所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