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共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云南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学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2.
构造地貌研究在地震地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断裂活动程度的鉴别;一是为划分地震危险区而进行的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前者做的是线、段、点的工作,后者做的是面的工作,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简要介绍在广东及其邻区的地震地质工作中所进行的构造地貌研究以及从中得出的若干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毛玉平  吴伯黔 《地震研究》1997,20(4):438-446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区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运动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 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层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联合发起并主持召开的中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0—16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地质、地震、地理、高等院校等各部门的代表共92人。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34篇,数十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比较系统地总结、交流了从1956年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召开“中国新构造运动座谈会”以后30年来新构造研究的主要成果,内容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5.
新构造运动,特别是现代地壳运动的研究,在国内外日趋活跃和广泛,由于现代地壳运动发生的时期最晚,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必然成为地震地质、地震预报及各项工程建设极不可缺少的研究内容之一。 (一)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内容从新构造运动本身来看,研究的方面很多,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运动的速度和幅度,运动的时期,运动的类型,运动的规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黑龙江河谷地区本世纪以来地震资料的分析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基本认定诗人所描述的地震是存在的。因此认为,此诗给黑龙江省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根据北京地区构造演化、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现代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新资料,认为本区南、北段新构造运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南段新构造活动较北段弱,未来地震危险性亦然  相似文献   

8.
浙北及邻近地区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地震危险区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的考察和观测结果,结合构造单元、地震活动分区和研究区位置确定计算模型的范围,选定一个构造骨架,确定计算模型的边界形状和几何参数。然后参考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和新构造运动特征,选定模型边界条件,参考岩石力学实验结果,确定模型的物理参数,最后利用线弹性二维有限元程度计算了各节点位移、各单元应力应变及应变能增量。通过分析应用应场和应变能增量划分出2个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历史地震资料是研究地壳运动和进行地震预报的基础资料,它对研究地震活动规律和新构造运动的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注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曾强调指出:“历史地震的研究分析很有必要,在指导工作的方向上很有意义。”可见,它在地震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紧连西太平洋地震带,与我国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台湾省隔海相望。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级为8级。现今小震活动频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方。 地震是现今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我省沿海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大致以福清龙江为界,南北两侧的新构造运动性质截然不同。而该区的地震活动,无论是历史强震还是现今小震,也都明显地以此为界,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为此,本文  相似文献   

11.
国家地震局昨天宣布:《中国岩圈动力学图集》已经编制完成.它汇集了我国30多年来积累的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资料,突出地反映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板块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结合地震工作,我国不少地区进行了水准复测,本文作者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垂直地形变特征以及垂直地形变在地震予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区域垂直地形变与现代构造运动我国大陆地区的新构造运动,是以块断构造为特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震惊了中外地震工作者,大家都在思考:唐山历史上并末发生过七级以上地震,唐山的基本烈度为六度,……等,总之对这次强震的发生感到困惑不解。事后,各家对唐山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地质构造、卫片解析、新构造运动特征等各方面找寻原因,最后的认识也是各式各样的,尤其对发震构造背景未能取得一致认识。近年来,我们从事全新世古地震研究工作,先后对北京平原、滇西北、红河断裂带  相似文献   

14.
东西向绵延达数千公里的天山山脉,其活动历史悠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板内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广西新构造分区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琦 《华南地震》1989,9(4):22-26
通过分析广西新构造运动类型、性质、幅度、强度等差异,将广西新构造划分为5个区,9个亚区。研究表明,地震活动与新构造分区特征有一定关系。新构造分区与地震区带划分吻合较好。广西的地震主要发生在新构造差异运动较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海城地震区的许多新的构造运动标志(断裂、拱曲、河流阶地、断层三角面等)的,实地考察,结合氡射气测量,航卫片解译,来确定震区的活动断裂和划定活动断块,从而寻找它们与地震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本区新构造运动特点的研究,为在新构造运动迹象不明显的地区寻找强震的地质构造标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宁波地区的地震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家庚  陈存国 《地震学报》1998,20(3):285-294
在分析论述了宁波地区的历史地震、地震活动性、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地震构造环境作出了综合评价.以此评定了宁波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并作为对我国东部弱地震活动地区开展工程地震研究工作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龙岩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龙岩地区断裂规模、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分析了近年来该地区数次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并对该地区的震群活动可能所具有的“地震窗”效能进行了讨论,为研究出一个有效判断该地区地震活动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岫岩西北部的偏岭地区属海城地震的余震区,地震活动受北西向海城河断裂的控制,这里具备发生5-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在有旋扭构造发育的地区,当外区有强震发生时有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华北强震前,特别是1966年以来华北地区一些强震前诸显著地震的空间分布动态图象提出了“动态平衡”的定位问题。根据初步的实例看来,有可能把这种办法应用到趋势预报工作中对未来大震的空间位置作出较为确切的定量估计。文末对形成这种图象的原因作了简单讨论,认为它是地壳在新构造运动过程中以地震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地震能量块体或地震能量条带在地震活动时能量释放的动态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