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传递矩阵法的ξ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一平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2,23(5):608-611
在传递矩阵法的数值计算中,积分变量ξ可引起较大的误差。以轴对称问题的传递矩阵法为基础,将不含1/ξ的项和含1/ξ的项区分开来,在数值计算时分别采用两套传递矩阵:初始传递矩阵和修正传递矩阵,可将ξ引起的误差降至极小。  相似文献   

2.
尹一平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1,22(4):440-442
以轴对称问题的传递矩阵法为基础,在传递矩阵法的数值计算中,发现最下层弹性体的计算深度Zn引起了很大的误差,甚至使结果变得非常不可靠。将总传递矩阵B理解为两大部分;B=GA,其中G是最下层的传递矩阵,A是其它所有传递矩阵的乘积,其后,再利用矩阵乘法的知识将B展开,这样得到的计算公式不含Zn。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逆矩阵法、组合逆矩阵系数法和逆矩阵系数法分层解释的基本原理。通过三种方法的模型解释结果对比,发现组合逆矩阵系数法和逆矩阵系数法,可以替代逆矩阵法。实验证明:组合逆矩阵系数法受底数影响小,而逆矩阵系数法计算简单、运算速度快。实际工作中,要求参加解释的底数占应尽可能多,解释时最好是去除底数。  相似文献   

4.
实现稀疏反褶积的预条件双共轭梯度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地震勘探稀疏反褶积计算一般要导出一个Toeplitz矩阵的线性系统,通常可以用矩阵求逆、Levison递推及共轭梯度等方法直接求解。当Toeplitz矩阵的条件数很大时,数值稳定性差,甚至无法求解。使用共轭梯度法,在矩阵的对角元素上加入规则化因子,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不能彻底解决数值稳定性和精度问题。若求解最小二乘问题的原始问题,结果会好些。线性系统形式的细微改变,将导致不同的数值计算特性。在规则化策略基础上,可巧妙地构造稀疏反褶积的问题原型,引入预条件,采用双共轭梯度法求解,从而实现稀疏反褶积,获得较好结果。数值算例表明,预条件双共轭梯度法比直接稀疏反褶积方法收敛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模型分解技术,将大降深薄层潜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分解成一系列子模型,从而求出非线性响应函数,然后再利用重复迭代线性响应矩阵法求得非线性响应矩阵的解。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模糊相似选择法在砂质土液化判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立模糊相似关系矩阵和求入截矩阵计算工作量大的特点,介绍了一种极其简便的等价模糊的相似选择法,结合实例将其应用于砂质土的液化判定,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到完全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响应矩阵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响应矩阵的应用条件,指出了目前响应矩阵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即当边界位置距离人工可控输入点(如开采并,注水井等)较近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节理面按产状的模糊聚类及其优势方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已有的几种对节理面按产状分组方法的不足,指出应用模糊聚类对节理进行分组的原由。为了构造模糊矩阵,矩阵中的元素取为两节理面锐夹角的余弦,即两节理面向上的单位法向矢量点积的绝对值。对某组节理面向上的单位法向量进行部分反向后,其矢量之和对应的产状即为该组节理面的优势方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直接拟合视电阻率法反演解释中雅可比矩阵的改进算法,由此设计的程序软件克服了拟合核函数法曲线外延及等值范围大等缺点,解释精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0.
计算层状介质中轴对称柱面瑞利面波频散函数的δ矩阵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将δ矩阵法应用于计算层状介质中轴对称柱面瑞利面波的频散函数,得到了六阶δ矩阵法、五阶δ矩阵法、快速δ矩阵法3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高频数值精度丢失问题以及高频数值溢出问题,并提高了计算速度,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且表明了这些方法也完全适用于平面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求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用方差、协方差分量拟合法来评定EDM的综合测距精度,应用矩阵的特征值及条件值分析了长短野外基线对回归法方程解的精度的影响,并以一实例说明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论证共轭斜量法误差估计式的基础上,为提高敛速,对系数矩阵进行预处理,提供了减少等价问题条件数的方法,完美地建立了预条件共轭斜量法的实用算法。最后,以泊松方程边值问题为例,通过数值实验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排序法是处理n个待确定次序的对象,当对出k种方案时,作出合理排序的方法。本文介绍了秩的自然数编码法,算术平均综合排序法,地质加权综合排序法,不肯定结果的处理法,积矩阵的总秩和检验法等。这些都是名义型数据向有序型数据变换的方法,其中地质加权综合排序法最具实用意义。最后列举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向量组线性相关性一个重要定理的简明证法田树槐(基础科学系)定理设n维行向量组构成矩阵当r≤n时,向量组A线性无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矩阵A中至少存在一个r阶子式不等于零。证明:必要性(用反证法)设向量组A:a_1,a_2,…,a_r,线性无关,而其中...  相似文献   

15.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李少敏,陈卫玉(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有矩阵其中,Di为聚类对象所有指标,i=1,2,3,…m的样本构成的白化数矩阵。d1为i个指标的样本,每个样本有:j=1,2……h个灰类。灰色聚类系数为:其中,当灰类j=1时,i指...  相似文献   

16.
响应矩阵法所形成的约束条件矩阵较嵌入法要小的多,加之直接实现管理决策目标,是管理模型建立及求解的有效方法。重点单值法对奇点的处理和时域上拉普拉斯变换解法,使边界元法较其他数值法更适于求解响应函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大量实测数据的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了岩体风化定量评价的主要成分,进而讨论了层状火山岩体的定量评价方法,即数据矩阵最大特征值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复合单元法动力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晟  张杨 《岩土力学》2010,31(5):1675-1680
复合单元法是一种适用于不连续介质结构分析的数值计算方法,优点是建立网格时不用考虑结构中不连续面,计算时能离散模拟不连续面。在复合单元法静力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单元的动力分析方法。给出了复合单元动力分析的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的具体表达式,通过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将分布于复合单元内部的惯性力和阻尼力分别转移到复合单元的广义节点上。建立了惯性力、阻尼力、动力荷载及弹性力作用下的复合单元动力系统的控制方程组。以一个基岩内含有两条断层的混凝土重力坝模型地震为例,采用复合单元法动力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其结果与有限单元法解吻合得较好,说明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银川地区地下水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评价因子、评价标准、数学模型、模糊关系矩阵和权重因子的确定,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银川地区承压含水层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直接从判断矩阵的定义出发,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法 (AGA-AHP),利用该法可同时确定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和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的初步结果说明:AGA-AHP法直观、可行且有效,计算简便、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