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方志香 《吉林地质》1993,12(3):62-68,F003
锤击法在桩基质量检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桩的常见缺陷及其反射波特征作了浅析,对锤击法实测曲线判读和解释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依托南昌地区某桩基工程,采用静力触探原位试验分析该地区典型厚密砂层地质特征,结合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分析PHC管桩的锤击沉桩阻力及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工程桩的设计及施工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总结该地层条件下锤击PHC管桩成桩的施工工艺。后续工程桩承载力检测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的施工技术满足了工程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可在该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霍元坤  吴志坚  陈拓  马巍 《冰川冻土》2011,33(4):908-913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机车振动荷载作用下桥梁桩基的动力响应特征,选取了多年冻土区清水河特大桥的两个桥梁桩基进行现场强震动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加速度响应及傅里叶谱响应分析,得出桥梁桩基的振动响应衰减规律及振动能量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运用瞬态动力分析法,选取一个测试桩为实例进行二维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的各种规范在计算预制桩的承载力时都不考虑打桩方式的影响。但在实际施工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同样条件下锤击法施工比静压法施工得到的桩基承载力要低。从沉桩机理、挤密作用、孔隙水压力及其消散对施工后强度恢复的影响、土体等方面对2种方法造成的预制桩单桩承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用标贯试验锤击数据确定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实际工程不同勘探方法对比研究,提出了用标贯试验锤击数确定粘性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锤击预应力管桩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桩基形式,本文通过100余根锤击预应力管桩的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了锤击预应力管桩的打桩机理,研究其在软土地基中的荷载传递性状和极限承载力的特性,并就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石灰桩施工安全事故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锤击法施工石灰桩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伟欢  农观业 《探矿工程》2003,30(2):20-20,22
分析了广州市区某工程锤击沉管灌注桩大量出现浅层严重缺陷桩的原因,并提出了减少严重缺陷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将振动与锤击两种沉管方法组合起来施工,解决了复杂地层情况下,振动与锤击单一使用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锚杆无损检测力锤激励机理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锚杆进行无损检测中,力捶激振是产生锤击脉冲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煤矿常用的锚杆,因激振面积小,现场检测波形一致性较差,给波形的判读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研究锤击脉冲的力学性能对工程动力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将力锤与杆撞击之间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的局部变形用一个无质量的具有刚度为K的弹簧来模拟,从而推导出力锤与杆撞击的撞击力和脉冲作用时间表达式。然后运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了不同质量、撞击头半径和弹性模量的撞击杆以不同的速度撞击长杆的应力波形态和脉冲宽度,并在实验室对预应力锚杆用不同质量、不同硬度的力锤进行了激振试验。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进一步阐述了锚杆无损检测力锤激励机理,为更准确地实施锚杆无损动力检测,提高工程检测质量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刘圆圆  王星华  章敏  孙箭林 《岩土力学》2013,34(9):2699-2706
基于Biot动力固结方程,应用Novak薄层方法研究了饱和土中单桩在水平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首先引入势函数对方程解耦,再通过算子分解和分离变量法,结合初始边界条件,并联立桩基振动微分方程,推导了Laplace变换域内桩身位移函数及内力表达式。采用Laplace逆变换的优化模型求得了时域内瞬态响应的封闭解。将该解退化到单相介质条件下的桩顶位移-时间曲线与已有的边界元方法的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解答的正确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桩-土模量比、长径比、渗透系数对桩身位移均影响显著,而同条件下长径比超过一特定值后则影响较小,且桩土模量比是影响桩身弯矩大小及其分布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廖先斌  郭晓勇  杜宇 《岩土力学》2013,34(1):143-147
为了在国内岩土设计中很好利用英国标准(BS)标贯设备的试验结果,对英国标准和中国标准(GB)标贯设备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相关性。BS和GB标贯设备主要的区别是前者的锤垫质量大于后者,造成试验时两者锤击能量有差别,因此,获得的标贯击数不同。通过采用标贯能量分析仪,测量配置不同直径钻杆的BS和GB设备试验时的实际锤击能量,计算两者不同的实际锤击能量与理论锤击能量的能量比,利用能量比的差别分析BS与GB标贯击数的相关性,建立相关公式。分析显示,试验时BS标贯设备比GB标贯设备的锤击传递能量要小,标贯击数要大;钻杆直径为50 mm比直径为42 mm传递的锤击能量略高,标贯击数略低。通过研究,最终建立了BS与GB标贯设备试验结果的相关关系,英标标贯设备获得的数据从而能更好运用于中国标准中,并提供符合中国利用标贯评价的岩土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锤击沉管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缩径的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提高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PHC管桩具有竖向抗压承载力高、施工工期短等优势,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运用。结合日照港油品码头有限公司油库二期工程中首次采用PHC管桩的工程实例,阐述了在强腐蚀环境下,PHC管桩的选用、防腐处理措施、锤击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滢  王海萍  高盟 《岩土力学》2022,43(11):3185-3197
在以往关于圆柱形衬砌隧道的瞬态动力响应中,衬砌周围土体大多假定为弹性介质或饱和介质。然而,自然界中的土体大多为非饱和介质。考虑土体与衬砌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及动荷载引起的附加质量密度的影响,研究了瞬态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土中无限长深埋圆柱形衬砌隧道的动力响应。基于多孔介质混合物理论和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了非饱和土中圆柱形衬砌隧道受到瞬态荷载作用时衬砌及周围土体的控制方程,利用Durbin数值反演法得到了衬砌及土体在时间域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了饱和度对瞬态荷载下径向位移、径向应力、环向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度对衬砌及周围土体的瞬态响应影响显著;饱和度对径向位移沿径向的衰减影响较小,对环向应力和孔隙压力沿径向的衰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略论述了新近沉积土的一般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大量的试验数据,确定出了新近沉积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与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地区工程地质钻探工法的土工试验指标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回转钻进和锤击钻进对黏性土、粉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两种工法互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慧  沈志平  付君宜 《岩土力学》2023,(7):2050-2063
现行规范中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系数的确定需考虑实测锤击数影响,而业内对此少有研究。在一次人工做功击打时,动力触探落锤和探杆通过碰撞传递机械能,基于一维碰撞理论,若恢复系数不为0,则二者碰撞后速度不等,在重力和土阻力作用下会继续碰撞。推导了仅计算首次碰撞后探杆能量、计算首次碰撞后落锤与探杆能量之和及计算首次碰撞后有限次碰撞3种计算方案下的杆长修正系数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和在一次人工做功击打的两次碰撞间是否考虑土体阻力作用,对杆长修正系数的计算都有影响。使用计算首次碰撞后落锤与探杆能量和的计算函数对现行规范中杆长修正系数拟合,得到重型和超重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935、0.9751。仅考虑两次碰撞间土体对探杆阻力的影响,使用计算首次碰撞后有限次碰撞的计算方法,当恢复系数≤0.3时,计算得到的杆长修正系数随锤击数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桩-土-断层耦合作用下桩基动力响应特性,利用振动台试验选取0.35g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4种类型地震波,研究断层上下盘桩基加速度响应、桩顶相对位移、弯矩及桩基损伤情况。试验表明:断层上盘桩基各项参数明显大于断层下盘,呈现出上盘效应;桩顶峰值加速度大于桩底峰值加速度,上部土层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滤波作用;桩顶加速度响应相较于桩底具有滞后性;桩顶峰值加速度与桩顶加速度放大系数α在输入El-Centro波时最大;上、下盘α 差值在输入Kobe波时最大;弯矩和桩顶相对位移峰值在输入Kobe波时最大;弯矩在土层分界面处较大,输入不同地震波时弯矩峰值均未超过桩身抗弯能力;提出了强震区近断层桩基可根据验算内容选取合理地震波进行验算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考虑隧洞瞬态开挖卸载并分析围岩的动态响应对研究其变形破坏机制非常重要。在静水压力圆形隧洞动态卸荷模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FLAC3D的Fish语言开发了隧洞开挖动态卸载围岩响应模拟计算程序。验证算例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证明了程序的正确性,围岩的应力变化和体积应变增量均呈现由表及里的波浪型变化,能较好地模拟围岩的动态卸荷响应。根据Griffith强度准则计算得到的不同时刻围岩的损伤范围表明,考虑动态卸载时围岩的损伤区比采用静态分析要大。采用该程序分别模拟了不同卸载时间、卸载路径、隧洞形状、隧洞直径、地应力等条件下,隧洞动态卸载围岩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在卸载时间变短、先慢后快卸载路径、洞形为方形、洞径变大和地应力差值增大的条件下,隧道围岩内最大、最小主应力应力差也增大。深部隧洞采用瞬态卸载分析对于深入研究围岩变形破坏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