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个别工商企业打着投资农业的幌子,大规模租赁农地,以各种名义圈占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盖住宅或盖厂房。这样的行为将严禁。国土部日前发布紧急通知,严禁工商企业租赁农地擅自改变用途进行非农业建设。个别企业非法农村圈地近年来,出现个别企业大规模租赁农地,以各种名义圈占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法违规进行非农建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土资源部通报今年3月2日起挂牌督办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在河北省鸡泽县曹庄乡政府违法用地案中,主管副县长刘志强已作出书面检查。经调查,2013年8月,曹庄乡政府与正言堡村签订租地协议,租赁集体农用地200亩,租金每亩每年1,300元。2013年11月以来,曹庄乡政府在租赁土地上建设邯黄铁路货运站连接线,修建围墙和临时工棚,违法圈占土地200.02亩,全部为基本农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中,建设占  相似文献   

3.
农地边际化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标准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本文对农地边际化与边际土地的概念与本质、农地边际化在区域土地利用中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理论探讨。农地边际化是一种受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因素综合驱动作用的过程,一种在现有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结构条件下,农地变得不再具有经济生产能力的过程。在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会有不同的行为响应,从而导致区域土地利用在“集约度、播种面积、用途转移与土地经营制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农地利用的“边际收益指标”、“集约度指标”与“播种面积指标”是诊断农地边际化的三大指标。一般而言,如果该农地利用的“边际收益”为负,且在随后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集约度下降、播种面积缩小,甚至弃耕撂荒”等变化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该农地利用出现了边际化现象。但不同类型农地边际化,其诊断标准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许红梅  郭炎  李志刚  林赛南  李娈琼 《地理科学》2020,40(12):2055-2063
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结合多源、多时段的村级农地流转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流转规模呈跨越式增长,经历快速增长和短期减速增长两个阶段,流转速度受土地政策影响较大;农地流转的空间分布由随机转向集聚,高高集聚区由主干道沿线转移至以农业为主的平原街镇,低低集聚区由不显著到集中于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街镇;② 控制自然、区位、社会经济等因素后,发现流转主体、流转用途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影响。建议清楚把握农地流转时空演化特征,合理选择流转主体和流转用途,以优化大城市近郊的人地关系,促进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耕地转移驱动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构建涵盖农业生产、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和耕地向林/草地转移的江西省土地用途转移驱动机理模型,采用分段估计逐步增加解释变量的方法测度了人口、社会、经济、区位和自然因素等驱动土地用途转移的机理。研究表明,人口规模是江西省土地用途转移的重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在短时间内起决定性作用,各种驱动力以各种方式组合来增强或者减弱其对区域土地用途转移的作用效果。其中,农业人口规模及生产投入要素是影响江西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人口规模、平原面积比例及土地管理政策是江西省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过程的重要解释变量;农业人口比重、地形坡度、粮食产量及非农产业是江西省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揭示了解释了江西省在众多驱动力作用下土地用途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二连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边陲口岸和进出口贸易基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城市建设还是相对滞后,经济也相对落后,为了改变现状,二连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在2014年将进一步推动建设用地市场城乡统一,"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完善土地租赁、转让、  相似文献   

7.
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宏观动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土地用途转换为论题,将其作为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内核过程"进行分析,在土地用途转换基本驱动模式的基础上构建起研究区土地用途转换宏观动因机制的理论框架模型;应用这一模型,结合研究区1982~1997年这一时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中的基本情况,对研究区在城市化过程中、各种体制因素作用下土地用途转换的宏观动因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揭示主因力作用的同时,着重阐明了各种驱动因素之间相互制约、互相联系形成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8.
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与统计资料收集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探讨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的优化。上海郊区农地规模经营主要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社经营为主导发展模式,积极延伸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模式、农业园区经营模式。推行农地规模经营面临包括农地流转、农业资金投入、农村劳动力状况、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流通市场建设、政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基于上海郊区情况,农地规模经营的目标主要分两个层面:一是个体规模适合农户,让农户保证一个适当的种植规模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二是整体规模适应市场。在此目标指引下,依托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构建农地规模经营模式优化模型;规模经营必须尊重广大农户的意愿,同时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9.
土地等资源的确权流转开启了资本在乡村地域的循环,资本类型与农地用途之间按市场原则重新匹配。本文建构了资本循环作用于农地流转的理论框架,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结合村级多源数据,实证了中国大城市近郊农地流转的微观空间格局及机理。在理论层面,研究揭示出不同类型资本流向不同农地用途,形成不同的资本循环模式,并通过“资金实力”或“经济附加值”影响农地流转率;在实证层面,研究发现村级农地流转率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控制自然条件、区位、社会经济等因素后,资本循环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且存在空间差异。就资本类型而言,“城市工商资本”与“城乡混合资本”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者对“城边村”的影响大于“远郊村”,后者反之,“乡村内生资本”的影响不显著。就农地用途而言,现代农业对农地流转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平原地区的影响程度大于山地和丘陵地区,传统农业、休闲农业影响不显著。从资本循环模式来看,城市工商资本-现代农业、乡村内生资本-传统农业、城乡混合资本-传统农业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前者在现代农业原有基础好的地区影响程度更高,而后两者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较小。助力农地流转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应因地、因资本循环制宜。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影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因素。从总体上看,对农户农地转入、转出意愿影响显著的共同因素有年龄、不同农地用途、流转补贴,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促进农地流转必须重点考虑农户年龄、农地用途,分别合理设计相应的流转补贴政策;影响农地转入意愿的因素相对较多,不仅包括农户自身情况、家庭情况,还要考虑要素禀赋以及农地流转补贴、中介作用等因素,而影响农地转出意愿的因素相对简单,转出农地的现实性相对较大。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非规模经营户和规模经营者农地流转意愿,分类制定合理有效促进农地流转的政策,是促进农地流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农地城市流转决策优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农地保护与城市发展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应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现行决策的片面性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地的盲目流失,直接影响到我国土地资源的后续利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文章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通过对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和外部性的分析及评价,优化了农地城市流转决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土地用途管制涉及的法学、用途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对土地用途管制的关注,以促进我国每一块土地都能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案例:某市纺织公司经理王某以在该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的名义向市土地管理局申请建设用地,市土地管理局批准其申请,将市规划区20亩闲置建设用地划拨给其供建设厂房等使用。纺织公司获得土地使用权后,除对用地进行少量清理、平整工作外,并未投入生产。次年4月,该市一家建筑公司欲在开发区兴建别墅,王某得知后,主动联系该公司,双方签  相似文献   

14.
研究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对完善农地整理绩效评价和农地整理政策意义重大。依据湖北省3个县(市、区)的188份农地整理区域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农地整理对农户农地投入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对农地整理的满意度是影响农户流动资本投入意愿和固定资本投入意愿的关键因素,农户对农地整理的满意度越高,其流动资本投入意愿越弱,固定资本投入意愿越强;(2)农地整理的效果在不同土地规模、不同年龄和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中有所差异,土地规模大、非老龄、纯农户以及第一类兼业农户的固定资本投入意愿更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62,自引:9,他引:62  
罗明  王军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土地整理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增加土地效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目标 ,结合我国的国家目标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 ,阐明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对于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和人地矛盾尖锐的东部地区 ,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时机 ,大力推进农地整理 ,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经营规模水平 ,努力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 ;同时 ,逐步推进非农用地整理 ,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对农地的压力。 2对于土地利用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中等的中部地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耕地和环境 ,在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变注重农地整理的数量向注重农地质量转变。3对于土地利用程度低、社会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土地整理与退耕还林还草、治水、治沙相结合 ,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对现有耕地科技含量的投入 ,提高耕地的产出率。此外 ,土地整理应加紧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关土地政策 ,探索成立土地银行和公司参与等 ,实现土地整理资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利用的分区优势及其演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会义 《地理学报》2007,62(12):1318-1326
为了揭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空间联系,借鉴经济学中的区域优势理论,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优势的概念及其度量方法;进而利用该方法以及国土资源调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1996-2003 年间土地利用的分区优势以及分区优势的演变。研究发现上海、 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建设用地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建设用地优势指数快速上升,上升幅度在0.17 以上,使得这些省区建设用地的优势越发明显,而农地优势有所下降;河北、福建、海南、吉林等原本就具有农地利用优势的区域,农地优势上升较大,而广西、云南、宁夏、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农地优势则略有上升。同时河南、安徽、湖南、 黑龙江、四川林草地优势明显上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土地利用的分区优势在其演化过程中存在高端极化机制、梯度外推机制和生态阻拦机制。这三大机制在全国尺度上不仅主导中国土地利用分区优势的演化过程,同时也主导中国近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国县级土地管理的主要依据.当前,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年度用地指标制度指令性过强、缺乏弹性,与县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降低了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法律地位.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不做年度用地计划,在用途分区的基础上进行用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能够很好的解决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今后应建立以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为核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切实实施需要相关法律体系和操作技术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土地城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昕  文婧  林坚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42-1049
中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高速城镇化过程, 与人口城镇化相伴随的是土地的急速城镇化, 而关于“冒进土地城镇化”的提法和关注甚多但讲法不一。为了厘清土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及度量方法, 本文回顾并评述了土地城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对土地城镇化问题进行了再思考。现阶段中国土地城镇化不仅仅是农用地转换用途的非农化过程, 越来越被关注的是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以及建设用地的效率提升。本文认为土地城镇化应为土地从非城镇状态向城镇状态转变的过程, 并提出以城镇建设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的比值作为土地城镇化率的衡量指标。以此出发, 土地城镇化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匹配研究、时空格局和驱动机制研究、城乡实体空间划分、城镇空间扩张研究和用地效率转变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0-2010 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依天  郑度  张雪芹  刘羽 《地理学报》2013,68(6):813-824
在气候变暖、西部大开发及2009 年以来实施的19 省市对口援疆建设背景下,和田绿洲面临着全方位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水土资源需求的巨大挑战。为此,基于研究区3 期18 景TM/ETM+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从空间耦合角度分析了和田绿洲1980-2010 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表明:① 1980-2010 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显著。耕地、城乡工矿居民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2.32%、142.23%,灌丛与荒漠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3.12%、18.82%。新增耕地主要源于草地、未利用地开垦及毁林开荒。绿洲耕地向西北方向逆盛行风向扩张,其质心年平均偏移16.5 m。② 中游绿洲区与下游荒漠区的绿洲面积、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信息熵与均衡度等分别呈现上升与下降相反趋势。这种以耗水量为纽带的空间耦合源于中游耕地扩张导致的下游径流量逐年减少而造成的下游土地退化。③ 耕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水平的同时,林地与草地遭受破坏,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过渡带植被受损严重,系统不稳定性增强,威胁到和田绿洲稳定,进而危及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故建议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缩减高耗水量作物种植面积,严禁以各种名义的开荒;制定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分配法案,立法保障关于地表水分配、增加生态用水等规定严格实施,同时严禁地下水过量开采。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视域下加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力保障.运用法治的理念分析城市化视域下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由于现行农村土地征收法治的缺憾,导致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存在法律制度规定上的冲突、农民集体利益代表的缺失、农村集体法定土地他项权利较少、农地产权价值分配错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法治需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健全农地产权制度、公益性土地征收与非公益性土地征购制度、农地补偿制度、农地征收程序、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探索多样性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