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李茜  杨胜天  白晓辉  吕涛  刘瑞禄  杜迪 《地理研究》2009,28(4):1047-1058
将生态过程模型中营养元素生物循环数值模拟、基于过程的植被生产力模型与遥感驱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相耦合,构建森林植被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空间信息模型。模型弥补了营养元素生物循环过程模型中空间分析和参数获取复杂的不足,并在植被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模型中引入营养元素胁迫的定量表达。将模型模块化,耦合于自主开发的EcoHAT系统(EcoHydrology Assessment Tools),以贵州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生产力和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关键过程的时空演变模式进行了模拟和研究。运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见模型计算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区域营养元素生物循环关键过程的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2.
NPP评估过程模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良  朱再春  曾辉 《中国沙漠》2017,37(6):1250-1260
NPP评估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中NPP过程模型方法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首先阐释了过程模型的类别、NPP评估应用环节、实用性差异等问题,并总结了近年来模型建设和模型间比较研究。其次,归纳总结当前利用过程模型开展的NPP评估研究,包括NPP全球变化研究和人类活动因素研究,前者着重介绍了驱动力和尺度研究等问题,后者主要关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NPP的响应和第一产业影响两方面,此外,还总结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第三,提出当前过程模型的主要问题,即模型数据质量偏低、轻视验证、尺度问题模糊不清和人类活动因素相关研究缺乏等。最后,从进一步优化模型构建和拓展应用型研究等几个方面对NPP评估与模型应用和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一种山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植斌 《山地学报》1999,17(1):67-70
建立了山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调协度模型,提出了山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介绍了温州山地利用系统评价过程与结果,并对该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可信度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与经济计划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型是DSS的核心部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从经济决策行为所带来的经济状态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为出发点, 研究了环境与经济相互关系状态的评价、分析及优化决策三大类模型, 并对主要模型、系统结构和模型运行过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珠江口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非饱和输沙数学模型,并与珠江口三维水动力斜压模型耦合,对悬沙迁移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型由4个点的逐时实测含沙量过程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基于作物植被指数和温度的产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冬小麦返青初期至抽穗初期的累积植被指数和孕穗—灌浆阶段的温度累积值为模型因子 ,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 ,在建模过程中 ,分析了模型变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变量获取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 ,简化了变量的获取途径 ,为模型的业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党超  丁瑜  褚娜娜 《山地学报》2012,(2):207-215
通过土石坝溃决的特征,建立了土石坝体溃决模型,并预测溃口流量过程和溃口拓展过程。模型溃口假定为梯形,且在坝体溃决过程中底宽和溃口边坡不发生变化。根据水量平衡和坝体物质守恒,模拟溃口的拓展过程;溃口水力过程用宽顶堰流表示,并使用经验公式计算溃口不同水头条件下的冲蚀量。针对这些差分方程为隐性格式,难以直接求解,提出了特殊的迭代解法,且较少的迭代次数即可收敛。通过模型对四川北川唐家山堰塞湖的溃决过程进行了反演,结果显示:坝体溃决相关参数包括溃决持续时间,溃决峰值流量和出现时刻、坝体最终几何形状以及堰塞湖溃决排出总水量,当计算参数选择合理时,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从模拟计算结果来看,模型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堰塞坝的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换及其过程耦合模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科学评价的基础。本文归纳了国内外16 种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型,并根据耦合模型的特点和耦合方式,划分了三类耦合类型,即:紧密耦合型、半松散耦 合型和松散耦合型。对其中比较典型的“四水”转化模型、SWATMOD、MIKE- SHE、MODBRANCH 模型进行了对比分 析,剖析了不同耦合模型的优缺点,为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拟研究提供了很好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事件语义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空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对时空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引入事件语义描述,提出了基于事件语义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时空模型,该模型通过描述事件的五个方面<对象、时间、空间、事件、属性(专题)>,记录宗地变更过程,建立时空模型,并根据地籍管理对时空数据的需求,分别从时间点、时间段角度对历史信息进行查询和回溯,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石朋  吴淼  陈喜  张志才  瞿思敏 《热带地理》2013,33(5):570-574
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一个以表层岩溶带产流过程为核心的岩溶流域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岩溶地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将岩溶水分为不同径流成分并分别汇流演算。模型中的大部分参数通过野外实验直接获得,通过对研究区1991―2012年共22 a逐日过程进行模拟演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三岔河流域有良好的适用性,径流深及洪峰误差均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作物植被指数和温度的产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利用冬小麦返青初期至抽穗初期的累积植被指数和孕穗-灌浆阶段的温度累积值为模型因子,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分析了模型变量与产量的关系并对变量获取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简化了变量的获取途径,为模型的业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水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张光辉 《地理研究》2001,20(3):274-281
对土壤侵蚀进行准确预报,是指导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对于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外土壤侵蚀模型发展过程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土壤水蚀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论述了今后我国土壤侵蚀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模拟流域地貌发育过程的空间数据获取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用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对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小流域模型地貌发育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研究,获得了小流域模型不同发育阶段地貌形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数据、等高线、纵横剖面等数据,计算出了流域模型各种地貌形态参数,并利用GIS技术进行流域发育过程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摄影测量与GIS技术可准确快速获取流域地貌形态的相关参数及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定量分布,对于黄土高原小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过程与地貌形态特征定量作用关系研究及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建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动态模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过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已有模拟方法中,林窗模型和全球植被动态模型由于考虑了气候作用下植被的演替与更新等机理,能较为合理地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的瞬态响应,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全球植被动态模型以植物功能类型(PFTs)表示区域森林植被组成,通过模拟PFTs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通过回顾上述两类模型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模型在模拟研究森林地理分布及生态过程中,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方面的应用,并针对模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在动态模型多尺度研究、加强模型对非气候因子的描述、模型间比较、多源遥感数据与模型同化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WebGIS的特点及其发展存在的技术难点,利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广泛使用的移动Agent技术,结合该技术优点,构造了一个基于Mobile Agent的WebGIS案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区域水土资源的潜力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方法过程首先考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组合与匹配,并根据作物发育过程对水土资源的需求规律,进行优化模型的建立是水土资源开发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本文根据这一思想,对陕西关中灌区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主要作物在不同灌区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Agent(M-Agent)的WebGI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云开 《福建地理》2004,19(1):50-53
本文通过分析WebGIS的特点及其发展存在的技术难点,利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广泛使用的移动Agent技术,结合该技术优点,构造了一个基于Mobile Agent的WebGIS案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游荡河型造床实验过程中河型的时空演替和复杂响应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欧阳  金德生  陈浩 《地理研究》2000,19(2):180-188
运用过程响应模型实验方法,在游荡型模型小河塑造过程中,分析了游荡河型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发现其时、空演替过程可以相互替代,从而在实验室内证实了空代时假说的存在性,为空代时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据此把复杂响应过程分为时间复杂响应过程和空间复杂响应过程,分析了游荡河型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时空复杂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北部山原红壤成土年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红壤成土过程中的元素迁移模型,本文初步求解了云南北部山原红壤成土过程中的硅迁移强度值(Px),并对不同海拔高程上的山原红壤发育年龄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河道两侧区域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根据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域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实际输水过程中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规律,建立了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生态输水河道附近区域地下水运动的一维非稳定流模型,并通过在整个输水过程中流量与水位两种边界条件相互转换的一种方法求解模型。最后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间歇性输水条件下塔里本河下游断流河段河道两侧地下水位恢复状况,为输水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及其今后输水工作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