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平定向钻在穿越复杂地质情况下,施工中容易出现钻孔坍塌、钻杆断裂等技术难题。通过对超声波在定向钻泥浆中传输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定向钻剖面测量的超声工艺模型,在嵌入式控制平台上开发出用于水平定向钻孔剖面测量的超声测量系统,可以对钻孔形状进行测量,对穿越轨迹上的地质情况进行核查,并通过检测软件对穿越轨迹进行三维剖面图显示,指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平定向钻施工过程,降低穿越风险。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技术的动态响应问题,引入钻孔对平面弹性波的水平散射模型,研究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对入射P波的线性频响,继而研究岩石泊松比对线性频响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岩石泊松比的增加,钻孔线性频响带宽会变窄,但仍然大于目前仪器的采样频率,所以利用高频钻孔应变仪研究地震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东荣二矿南二上采区(以下简称南二上采区)有501钻孔,该钻孔因埋钻杆未封闭。南二上采区有可采煤层16、17、18、24四层。在回采此范围内的16层煤时,留设了钻孔保护煤柱,给工作面布置、回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正5月3日上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举行了陕西水文精细探查项目开孔典礼。此项目共布设6个钻孔,其中地面钻孔2个,井下钻孔4个,钻孔均位于首采面内或首采面附近。此次开孔的T1、T2孔2个钻孔为地面施工钻孔,需要两孔相互配合完成白垩系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连通试验,以了解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是"十二五"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山东省历时3年建立了重要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将山东省内不同时代、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各类地质钻孔资料进行统一的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该数据库包含49107个地质钻孔的基本信息,通过"三图一表"的形式表达,其中工程布置图5510张,勘探线剖面图20686张,钻孔柱状图75711张,样品分析结果表116323张。部分钻孔数据在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面向公众开放。该文在已经取得的钻孔数据库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行业部门、工作程度、矿种、钻孔类型和钻孔深度5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及在数据库的资料汇交、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和城市地质工作方面的应用性进行了浅析。以期通过扩大汇交范围、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补充属性数据等方法,实现数据库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山东省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和服务功能,也为城市地质调查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地球物理水害超前探测要求探测点20 m范围内不得有积水和金属物体,传统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钻孔瞬变电磁法通过将收发装置送入掘进工作面前方的钻孔中进行探测,既远离了巷道中的各种干扰,又提高了隐蔽致灾水体的探测精度。为解决该方法对钻孔径向异常体的准确定位解释难题,通过三维正演总结了其水平分量异常响应特征,提出了异常体象限确定准则,研究了根据水平分量幅值和异常象限综合求取异常体工具面角的计算方法。将由垂直分量计算得到的每一个视电阻率视为独立异常体,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相应的水平分量异常曲线特征值进行二分类,实现了全数据集的视电阻率象限自动划分,结合异常工具面角算法研究得出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最后计算了三维数值模型的立体成像结果,对钻孔径向的小规模低阻异常体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是地球物理与机器学习的有机结合,该方法能够为井下掘进工作面隐伏水害超前探测精细解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地质科技通报》2016,35(2):108
为探索中粗砂地层水平定向钻穿越成孔性能,对采用密度电法探测水平定向钻钻孔坍塌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穿越过程中的孔形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密度电法能够很好地测量充满泥浆钻孔中发生的坍塌,并能通过断面等值线图推断塌孔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前钻孔形变采用圆孔的平面应力问题的解,这样就忽略了钻孔是有底的情况,加之探头在钻孔中的不同耦合情况和探头对孔壁施力口集中力等问题,这些都是当前钻孔应变测量必需而且要求迫切解决的。本文利用变型圆柱函数为工具得到钻孔壁上的满足某种边界条件的解析解,在上下两个平面边界上出现的正应力不等于零的问题,利用集中力作用于半无限体的结果进行应力的坐标变换和积分,使其抵消。最后,对上列且个钻孔应变问题得出弹性力学解析解。  相似文献   

9.
德令哈台YRY-4钻孔应变观测数据长期受环境干扰影响。本文基于多种方法,通过分析观测资料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及环境水体蓄放水的载荷影响,追溯不同水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判断钻孔应变所受干扰来源及干扰机制。研究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德令哈台钻孔应变存在稳定、显著的年周期性气温、气压干扰和不稳定、细微的地下水渗漏扰动;在短时间尺度上,德令哈台钻孔应变每年4~11月前后受人工湖和水库蓄放水影响,存在载荷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准确性自检不完整的问题,着眼于钻孔应变仪的未来发展,在理论上推导出n≥3分量水平等间隔钻孔应变观测方案的面应变、N向差应变和N向剪应变的一般化公式,并定性评价其准确性自检能力。若仅考虑面应变观测的准确性自检,现有的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是最佳方案;若考虑观测准确性的全面自检,即同时进行面应变和剪应变的准确性自检,那么六分量是最佳方案。针对六分量方案,给出面应变和剪应变的准确性自检公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某电厂冷却塔基础冲孔灌注桩的施工 ,介绍了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 ,最后对施工中部分易出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郑州市地热水资源之概况,对施工工艺中的成井条件、钻孔质量、冲孔换浆、止水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对郑州市地热水资源开发前景作出初步估计,同时对保护地热水资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呼吁全社会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运用流体力学理论,通过建立伯努利方程对砂石泵吸程进行详尽剖析,指出泵的实际吸程与泵的负压值、泥浆密度有关。泵的吸程将用于克服速度水头损失、沿程损失、泵的相对安装高度和携带钻渣时所产生的钻杆内外压差。对改善反循环工况提出了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后40 Ma以来青藏高原的挤压隆升、东亚大陆形变及应力场的演化过程.模型将东亚大陆限定在一梯形边界框架之中,大陆岩石层被视为由幂指数律控制的薄层,它上伏在粘滞性较低的软流层之上蠕变流动.模型设定印度板块以5 cm/a的恒定速度向北推进,并视其为青藏高原挤压隆升的主要驱动力.除此可活动边界之外,其余均被设为固定边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现代水平形变速度和GPS观测的格局吻合很好;数值模拟所确定的中国及邻区之区域构造应力场格局与用地震、地质观测所推断的东亚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也能够吻合.这一结果意味着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现代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及应力场格局的主要驱动力.模型计算还表明,大陆水平形变及应力场格局受多种因素如岩石层的力学参数,特别是边界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简单的二维模式,在绝热条件下,讨论了当空气对流运动空间分市不均匀时,对流层上、中层与低层环流的耦合和相互作用,对西南低涡的维持和发展的影响,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且与天气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在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多为钻孔数据,而研究区域内原始钻孔数据通常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构建出既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又具有良好可视化效果的三维地质体模型。针对此问题,本文对虚拟钻孔概念进行延伸,提出了用于三维地质体建模不同阶段的三种虚拟钻孔概念,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虚拟钻孔控制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构建方法。首先,根据原始钻孔数据空间分布特征,自适应地确定插值点位,并采用克里金插值算法构建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其次,根据尖灭规则构建尖灭处理虚拟钻孔,采用改进的自适应蝴蝶细分算法构建细分光滑虚拟钻孔;最后,利用原始钻孔、插值加密虚拟钻孔、尖灭处理虚拟钻孔,以及细分光滑虚拟钻孔构建研究区域内符合地统计学规律且具有C1几何连续性,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三维地质体模型。与将虚拟钻孔作为专家知识补充手段的传统建模方法不同,该建模方法将虚拟钻孔引入三维地质体构建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核心的算法中间单元,有效简化了建模算法的实现过程,确保了算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18.
速率面拟合法已应用于地壳垂直形变模型分析,本文利用这一曲面拟合理论研究了地壳水平形变模型,详细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并进行了模拟试算。  相似文献   

19.
在牛庄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地层中,由于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较多的砂岩透镜体油藏。这些砂体具有分布范围小、横向变化快、且互不连通的特点。勘探开发这类油藏的难度较大。本文从该地区的沉积特点出发,分析了砂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以王50砂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钻井资料,及综合利用合成记录、地震模型、波阻抗等各种信息,准确标定砂体反射波和定量解释的新方法;同时,对无井区砂体预测在方法上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经钻探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岩石学及同位素地质学研究均表明,含榴辉岩的胶南地块在高温高压变质后经历过快速降压过程,这一过程在构造上表现为隆升-伸展构造。这种构造在胶南地块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地块内部的垂向缩短、水平向伸展构造,以浅色脉体的变形为特征,并反映出从深层次向浅层次的转化;另一为地块边部的正滑型构造带,可分为早期塑性变形和叠加于其上的且分布于地块外侧的晚期脆性-半脆性变形。反映运动矢量的拉伸线理走向呈放射状:北段走向近南北,中西段近东西。这是地块北西侧的变形特点,东南侧情况不明。北部正滑型剪切带中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表明,伸展构造的时代为146Ma±。这次构造运动可能由俯冲至上地幔的大洋板块与地壳拆离造成的重力均衡所引起,其结果不仅使得大陆地壳上隆,而且还使榴辉岩从下地壳上升至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