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是植物保护的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系统梳理了中国湿地中植物资源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中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目前,共有369种植物被开发利用;其中,272种为经济植物(包括食用植物47种、药用植物191种、工业用植物100种),89种为环境保护植物,80种为种质资源植物;有30种珍稀濒危植物,有4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包括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和3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建议继续加强对湿地中的植物资源的调查,建立湿地中植物资源信息库和评价系统,科学有序地开发和利用湿地中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2.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江河口最大的鳝鱼滩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含量在0.01~0.21 g 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3.1%~28.8%,无机磷含量在0.14~1.40g kg-1之间,占全磷含量的60%~96.9%;无机磷是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 ites australis)、咸草(Cyperus malaccensis var.)和藨草(Scirpus triqueter)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的总体趋势为:芦苇湿地咸草湿地藨草湿地;沉积物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沉积物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植物能源化利用的机遇、挑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概述了利用人工湿地植物进行能源化再生产的方式、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人工湿地植物具有生长不需额外施肥、较高的生物量、物种多样化等优势,是一种较好的生物质资源,可通过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沼气技术和燃料乙醇技术加以利用,进而建立人工湿地植物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模式,实现应对能源挑战、进行污水处理和强化环境保护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展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西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峰  上官铁梁 《地理研究》1999,18(4):420-427
山西湿地主要地各河流流域、湖泊和水库及周围地区,主要由河口(内陆)湿地、充湿地1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组成总面积经久2146km^2。山西湿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1)生物资源有植物1209种,其中野大豆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资源植物7类,其中饲草植物蕴藏量最大;植被资源有70个群系,以 一植物群落占绝对优势;动物455种,其中国家1.2缘保护动物17种,鱼类资源70种。(2)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并借助GIS、RS技术,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TM遥感影像,提取获得了1986年和2002年闽江河口湿地资源的空间信息,根据分形理论中分形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物理意义,揭示了闽江河口湿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闽江河口的湿地类型具有分形结构.并且由于受到较强的人类活动的干预,湿地斑块的形状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年10月2~10日和2020年8月15~23日,对该市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目108科352属533种;其中,有399种资源植物、9种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种类型、9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8.
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示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指标。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区域尺度上对湿地植物进行多时段综合观测,识别湿地植物类型,并对植物生物量进行反演,定量估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因此,遥感技术是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用单一种类的遥感数据源的反演,在反演精度和提取湿地植物信息的丰富度上存在缺陷,而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取湿地植物信息的精度更高,应用前景广阔。重点从遥感数据源、多源遥感融合技术、湿地植物遥感分类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识别湿地植物类型的应用、湿地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以及应用等方面,阐述多源遥感技术在湿地植物分类和生物量反演研究中的主要进展,讨论多源遥感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杨镇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及优势种重要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蒋政权  洪剑明  胡东 《湿地科学》2004,2(3):213-219
通过研究杨镇湿地的植被分布、植物群落、种类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对湿地建群种及部分优势种在整个湿地植被的重要值和湿地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镇湿地区的植物种类有55科、158属、246种(或变种);湿地的植被可分为34个群落,包括25个沼生群落和9个水生群落;湿地优势种重要值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湿地的植物多样性资源丰富,是个潜在的物种基因库。如国家三级渐危植物鹿藿(Glycine soja野大豆),稀见的芡实(Euryale ferox鸡头米)等。由于近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等原因使湿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导致旱生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等大量入侵,正在迅速改变着湿地的原始景观状况。  相似文献   

10.
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优势植物生态位分析对湿地公园植物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河南省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48块样地进行Ward聚类分析,采用Mantel相关分析方法,确定最优簇数,划分植物群落类型;运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计算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0种类型,群落类型划分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从中旱生型、中生型、湿中型、湿生型到水生型的水分梯度变化;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和酸膜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的生态位宽度最宽,其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3和0.62,其次是垂柳(Salix babylonica)幼苗(0.49)、荆三棱(Scirpus yagara)(0.44)、球穗莎草(Pycreus globosus)(0.39)、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0.35)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0.32),这些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很强,分布范围广,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var.sinensis)、止血马唐(Digitaria ischaemum)、一年蓬(Erigeron annu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等的生态位宽度都小于0.2,这些植物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弱,分布范围小;生态位重叠值为0~0.2的种对数最多,占28.7%;生态位重叠值为0.6~0.8的种对数最少,仅占4.4%;公园内的优势植物的生态位明显分化,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指出洪泽湖湿地有着人湖河口滩地、滨湖河漫滩、湖面、围垦混合带各具特色的湿地景观、丰富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以及众多的风景名胜,探讨了在生态开发湿地旅游资源时应遵循:开发和湿地保护同步进行,协调发展;做好超前规划,体现生态性、最小干预性、文化性、人本性;在经营管理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3项原则以及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综合整治、加强旅游合作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对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评价。根据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将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3大类、6小项,分别为供给服务:水产品供给、植物资源供给;调节服务:大气组分调节、水资源调节、生物栖息地;文化服务:科研文化。结果表明:双台河口湿地总能值价值为700.59亿元。其中,供给服务价值为15.10亿元,调节服务价值为670.32亿元,科研文化价值为15.17亿元。在整个双台河口湿地价值中,生物栖息地价值及水资源调节价值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76.23%和19.44%。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明确该湿地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保护与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参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总结了土壤含盐量、土壤深度、植物类型、水淹状况和湿地类型等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综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亚硝基菌属(Nitrososphaeri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真菌、固碳细菌、甲烷氧化细菌和产甲烷菌介导的碳循环、解磷菌和丛枝菌根真菌介导的磷循环、delta-变形菌纲下的硫酸盐还原菌介导的硫循环,在区域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降解中起到重要作用;子囊菌门、变形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微生物是功能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耐盐微生物;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与污染物降解相关的功能微生物,对利用土著植物和耐盐微生物构建被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系统进行了展望,以期从微生物角度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可以提高湿地的经营水平,实现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采用SWOT方法对中国开展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和挑战(T)进行分析,为制定和实施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提出相应的方法与途径。SWOT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存在湿地资源丰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等优势,但我国在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方面存在市场需求有限、管理水平低等劣势。这些优势和劣势给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开展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需要充分评估湿地环境的基本状况、自我修复与维持能力以及人为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对湿地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性进行检验认证,建议尽快启动湿地可持续经营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环青海湖湿地调查与遥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青海湖湿地面积较大、类型丰富,是青海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生境。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影像分类,并结合实地调查,建立环青海湖湿地资源分类系统,对该区域湿地资源的现状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该区现有湿地4588.8352km2,以湖体为主。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都为天然湿地,有河口湿地、湖滨湿地、盐碱化沼泽、季节性漫滩、沼泽、淡水湖泊、湖体(咸水湖泊)、河流8个亚类。结合环青海湖湿地的地貌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类型以及生物状况,对青海湖典型湿地的成因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为青海湖湿地研究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湿地技术在我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湿地植物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途径成为新的挑战。将湿地植物刈割并移至陆地生态系统是水体系统污染控制的终极途径之一。概述了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背景下,湿地植物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潜在途径。以南方某133.3 hm2规模化湿地为例进行估算,通过植物刈割,可以直接带走450kg/a磷、9 540 kg/a氮,从而避免潜在二次污染。总结了植物刈割的方法、参数及对湿地的影响。综述了刈割转移生物质的几种潜在后续利用方式:燃料、纤维、工业材料、饲料、肥料及生物炭等。指出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背景下,湿地生物质资源二次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奥德姆能值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辽宁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产品供给中的物流和能流。结果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能值约为1.50×1019 sej,换算成价值约为0.62亿元;能源或资源能值约为205.64×1019 sej,价值为84.31亿元。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产品供给货币价值总体排序为水资源湿地水禽水产品底泥湿地植被。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在水资源供给、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水产品供给等方面的价值较高,是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优先保护和恢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2019年至2021年期间,在大沽河河口湿地中,开展了水鸟资源调查,建立了水鸟物种名录,研究了水鸟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的月变化;利用3种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水鸟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大沽河河口湿地中,记录了96种水鸟,隶属于6目14科,其中,鸻形目水鸟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都最多;在96种水鸟中,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中华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共6种水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大天鹅(Cygnus cygn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花脸鸭(Sibirionetta formosa)、斑头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灰鹤(Grus grus)、白腰杓鹬(Numenius arquata)、大杓鹬(Numenius madaga...  相似文献   

19.
土壤CO_2释放是土壤碳转化的关键过程。氮(N)添加及植物枯落物的分解对湿地土壤CO_2释放速率有显著影响,在全球大气CO_2浓度和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闽江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4 d的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氮浓度和不同枯落物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两种植物枯落物添加处理显著促进了湿地土壤CO_2释放速率(P0.05),也显著增加了闽江河口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pH(P0.05)。两种枯落物添加处理下,培养初期(0~9 d)枯落物可溶性有机碳快速释放和pH升高可能是导致土壤CO_2释放峰值时间提前的主要因素。(2)枯落物添加后不同浓度氮输入对湿地土壤CO_2释放速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01),但两种枯落物对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的变化是影响不同枯落物在氮添加后培养前、后期土壤CO_2释放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崔伟中 《湿地科学》2004,2(1):26-30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它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点为河口生物资源多样性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增殖的基础条件。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还面临各种不可忽视的危机和问题。现以珠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视角研究珠江河口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建议加大依法保护河口滩涂湿地,科学利用滩涂湿地岸线,合理划分滩涂湿地的功能,动态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人与滩涂湿地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