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沿海各国不容忽视的新经济力量.但发展的同时也给沿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种种危害.如何客观地评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评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涉及哪些内容?文章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粗浅的研究,目的是欲从多尺度、全方位角度评价与研究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为沿海各省市制定本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一些有用的预见性信息.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在有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洋经济时更好地保护海洋资源环境已成为沿海国家与地区的重要战略.因此,海洋生态经济研究已引起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普遍重视.构建海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对海洋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海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基点的基础上,从海洋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学科属性与学科关联、学科体系构架与主要分支学科等方面探讨了海洋生态经济学学科体系构建问题,指出海洋生态经济学研究中学科体系研究的范围和侧重方向,从理论与应用方面划分海洋生态经济学的二、三级分支学科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洋酸化及国际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海洋酸化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其对海洋健康的影响已逐渐显示出来,引起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纷纷制定海洋酸化问题研究计划,研究应对海洋酸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有关国际组织召开海洋酸化问题国际研讨会,协调沿海国家的行动,提高行动的功效,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海洋安全角度分析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国际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探讨海洋经济安全的内涵入手,分析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及我国周边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形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为维护我国海洋经济安全应强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丰富,是江苏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后备土地资源.但由于诸多原因,该区域一直是我国沿海开发的软肋和经济洼地.随着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江苏沿海包括射阳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客观分析了射阳滩涂开发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规划先行、整合资源、依靠人才、科学开发等几条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洋 《海洋信息》1996,(1):19-19
80年代,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但在现代海洋开发活动展现其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披露,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1.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使沿海国家管辖范围扩大的同时,国际海洋事务出现了新的斗  相似文献   

7.
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相然 《海洋通报》1998,17(2):65-71
滩涂是海陆之间极为活跃的地带,也是近代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滩涂资源开发的现状,对滩涂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陆域与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作用于沿海区域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下,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关系并未得到有序发展,两者需在长期发展中寻求社会经济关系的平衡点,促进沿海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从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等4个方面综述了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应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加强陆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注重陆海社会经济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序列研究;强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综合性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优化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研究了海洋能开发对于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我国海洋能的资源状况,阐述了我国沿海和海岛建设小康社会、海洋经济开发、海防建设、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对于海洋能的需求,进行了江厦潮汐能电站和山东大管岛波浪能实验电站案例分析,提出了鼓励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措施建议.海洋能开发对沿海和海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开放型经济是我国各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及"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发展战略。由于受地缘条件、政策倾斜、跨国公司产业配置、国际分工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全球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内部差异也十分显著。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1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外资依存度、旅游开放度和综合开放度等指标来综合测度辽宁沿海经济带及其各城市的经济开放度水平。入世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放型经济水平得到不断深化,但总体水平偏低且开放型经济结构不合理;大连市的综合开放度在各时期都远远领先于带内其他城市,各城市间的开放度差异较大。最后,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海洋暴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技术条件的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长期的海洋暴露腐蚀试验,以了解其服役特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依据。近7年的暴露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高炉矿渣等活性掺合料,能大大降低氯离子渗透速率,提高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围绕海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作用等级划分和耐久性设计参数限值,对国内外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首先分析了国内外14个国家和地区的32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技术特点,然后对比了不同规范对于海洋氯盐环境条件和环境作用等级划分的依据和差异性,进而从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最小保护层厚度、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限值、最大初始氯离子含量和最大裂缝宽度等方面,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规范对于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参数限值的差异性,为海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氯盐干湿环境下受弯横向裂缝对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持续开裂状态下横向裂缝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特性,开展了8根受弯开裂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的盐溶液干湿循环试验;借助无损检测技术和破损实测方法,分别对氯离子侵入量、钢筋半电池电位、腐蚀电流密度以及平均锈蚀率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将提高混凝土的渗透性,裂缝处及周围混凝土内的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大;对于一定裂缝分布状况的钢筋混凝土试验梁,内部钢筋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以及平均锈蚀率均高于裂缝自愈及无裂缝的试验梁,并受到保护层厚度与裂缝开展状态的影响,其影响规律可用单位长度内的平均裂缝宽度与保护层厚度的比值wm/c来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试验结果,初步建议海洋干湿侵蚀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wmax宜小于0.003 3 c,相关结论可为海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表面氯离子含量(C_s)是研究海洋环境条件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服役寿命的氯离子扩散方程的边界条件,是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和定量设计的重要参数。依据国内外大量自然暴露试验与工程实测数据,通过采用Excel、Origin等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回归分析,确定了海洋混凝土结构表面自由氯离子含量(C_(sf))与表面总氯离子含量(C_(st))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海洋混凝土结构的C_(sf)时变规律,建立了C_(sf)与暴露时间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其取值范围,并运用可靠度理论和修正氯离子扩散理论分析了C_(sf)时变性对海洋混凝土结构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C_(sf)与C_(st)线性相关,且C_(sf)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指数或者幂函数的增长关系;采用不同的C_(sf)时变性规律,对海洋混凝土结构寿命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concrete corrosion is a common problem for ocean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s along China’s coast. A discussion of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real project cases and field survey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se factors that might affect corrosion, such as environmental effects, construction quality, cover thickness, property of the concrete material and structure type,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cting factors, the approaches available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ocean R.C.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港口混凝土建筑物破坏实例调查结果的分析,指出造成结构物破坏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要重视海港宏观和微观条件,精心设计细部结构,重视混凝土新技术的应用。在北方地区,还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17.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for durability assessment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was proposed in terms of reliability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ies under the environmental, material, structural and executional conditions. A time-dependent probabilistic model of chloride ingress was established first to consider the variations in various govern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hloride concentration,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age factor. Then the Nataf transformation was adopted to transform the non-normal random variables from the original physical space into the independent standard Normal space. After that the durability limit state function and its gradient vector with respect to the original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derived analytically, based on which the 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time-dependent reliability and parametric sensitiv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second-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and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inally, the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material properties,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execution conditions on the time-dependent reliabi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roposed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can be implemented in the decision-making algorithm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deteriorating concrete structure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修复技术是提升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重要方法,能有效除去有害氯离子,延长结构使用寿命。采用电化学修复技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修复时,作为阴极的钢筋会发生析氢反应,当钢筋表面的氢浓度达到临界值时,钢筋的塑性会降低,并发展成裂纹,导致钢筋出现氢脆现象。开展了不同电化学参数的电化学修复试验,并采用物理方法和力学方法进行了氢致塑性降低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氢致塑性降低与电流密度、应力水平均相关;当清楚工程构件的受力状态时,可采用合适的电流密度对构件进行电化学修复,控制塑性损失程度在工程的可接受范围内,以达到钢筋氢脆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沿海地区氯盐侵蚀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耐久性问题,混凝土设计使用寿命难以保障。对于新建工程,若在自由水含量较高混凝土养护期进行电迁阻锈处理,则有利于电迁移性阻锈剂在钢筋周围聚集以达到更佳的阻锈效果。为此,针对两种电迁移性阻锈剂对处于氯盐侵蚀环境中的混凝土适用性展开研究,并测试了干湿循环前后混凝土内钢筋电化学参数、氯离子扩散特征及钢筋周围电迁移性阻锈剂含量研究两种电迁移性阻锈剂对混凝土耐久性保障的作用。结果表明,试验中养护期介入电迁阻锈后试件阻锈效果良好,经过干湿循环后钢筋腐蚀电位正向高于-162.6 m V,同时,钢筋附近出现明显的阻锈剂聚集现象,能保持钢筋的钝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海洋环境下,码头等港口基础设施混凝土结构因受氯离子侵蚀而面临严峻的耐久性问题。目前对结构物的耐久性诊断主要通过定期人工检测的方式。随着传感器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以监测手段为主的耐久性诊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监测、检测方法原理上的差别导致了基于两类数据实施的状态评估和寿命预测方法的不同。依托某高桩码头工程建立的耐久性监测系统,对阳极梯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检测手段开展数据对比研究。已有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监测点氯离子未渗透到传感器,码头状态良好。基于部分已出现腐蚀特征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计算得到构件寿命为58 a。进一步的实体结构氯离子浓度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氯离子渗透情况与阳极梯监测数据具有一致性。基于检测计算的构件寿命为63 a,监测数据计算的寿命较检测数据计算的寿命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