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孔鲍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杂交一代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汕尾养殖群体(BD)和深圳野生群体(YS)进行群体间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YS♀×BD♂、BD♀×YS♂、BD♀×BD♂和YS♀×YS♂4个组合的F1代,对其卵径、受精率、幼体附着率、幼体变态率,以及40、70、100、160、220、280日龄幼鲍的存活率及壳长、壳宽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群体卵径比养殖群体大12.14%,差异极显著(p值<0.01);受精率、附着率、变态率,杂交组显著大于自繁组(p值<0.05);杂交组在幼体存活率、稚贝主要生长性状与自繁组相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幼鲍存活率平均杂种优势变化范围为(14.89±3.60)%~(43.00±2.15)%,壳长平均杂种优势变化范围为(5.18±1.46)%~(18.52±2.12)%,壳宽平均杂种优势变化范围为(6.17±1.09)%~(16.72±1.26)%,体质量平均杂种优势变化范围为(9.86±1.25)%~(12.55±1.26)%;通过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杂交育苗能提高九孔鲍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2.
西施舌人工育苗及幼虫、稚贝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施舌 (Coelomactraantiquata)室内人工育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西施舌在广东的繁殖高峰期为 5~ 6月 ,用阴干加流水刺激的方法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可达 98%左右。 1997年和 1999年两次育苗试验结果 :在盐度为 2 6 .0 0~ 32 .0 0、水温为 2 3~ 2 6℃条件下 ,幼虫在培育密度为 1~ 2mL- 1时生长较好 ,经 9~ 10d培育 ,可进入附着变态期 ,其壳长生长速度为14 .1μm·d- 1。稚贝阶段在日流水量为育苗水体的 1.5~ 2 .0倍时取得较好效果 ,其壳长生长速度为 112 .4 μm·d- 1。  相似文献   

3.
对寄生在九孔鲍 (HaliotisdiversicoloraquatilisReeve)贝壳上的凿贝才女虫 (Polydoraciliata)进行了观察 ,将其发育过程分为卵、胚胎、幼虫和成虫 4个阶段 ,并对这 4个阶段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由于凿贝才女虫寄生 ,九孔鲍贝壳内侧形成弯曲的管道和隆起 ,其外套膜被破坏 ,严重影响了九孔鲍生长 ,甚至导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俗称草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适盐范围广,耐干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养殖者的欢迎,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养殖。目前,斑节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已过关,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的对虾育苗场都依靠购买无节幼体进行育苗,由于不同海区海水相对密度有所差别,有时造成无节幼体变态率不高,即使能变态而幼体活力差,育苗存活率低。另一方面,低海水相对密度对斑节对虾培育和产卵孵化影响较大,探索适宜的孵化相对密度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做了这方面的试验,供斑节对虾育苗生产者参考。1 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5.
对寄生在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 Reeve)贝壳上的凿贝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进行了观察,将其发育过程分为卵、胚胎、幼虫和成虫4个阶段,并对这4个阶段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由于凿贝才女虫寄生,九孔鲍贝壳内侧形成弯曲的管道和隆起,其外套膜被破坏,严重影响了九孔鲍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施氏獭蛤天然种苗匮乏和人工育苗技术尚不成熟的问题,促进其产业发展,于2013年开展了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室内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池底铺沙,饵料以单胞藻为主,并辅以鸡蛋黄和淀粉,施氏獭蛤亲贝存活率89.7%,雄贝和雌贝性腺成熟率分别为89.1%和78.7%,亲贝产卵量126万粒/个,受精率达到93.4%。在水温25.5~26.5℃,盐度27.3~28.5条件下,施氏獭蛤受精后15 min和25 min分别释放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达到2细胞期,约4 h 40 min形成原肠胚期,6 h 25 min形成担轮幼虫,受精后14 h进入面盘幼虫期。投喂不同的开口饵料,施氏獭蛤面盘幼虫生长速率不同。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和单独投喂小球藻,5日龄幼虫壳长分别为130、118和105μm,说明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培育效果最好。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等不同饵料组合对施氏獭蛤幼虫和稚贝生长影响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组合培育幼虫效果最佳,而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培育稚贝效果最好。不同附着基对施氏獭蛤幼虫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显著影响(P0.05)。采用遮光网、聚乙烯网片、细砂、河口沉积泥和附着板5种附着基,考察幼虫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结果表明,附着板效果最好。通过两批生产性育苗,亲贝的催产率达到90%,浮游幼虫平均存活率为84.3%,培育出壳长为2.5~3.0 mm的稚贝3 180万粒,平均稚贝育成率达到33.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光合细菌(下简称PSB)作为饵料添加剂在马氏珠母贝育苗中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1)单独投喂PSB,幼虫能生长发育并附着变态形成稚贝,但其长速、稚贝总育成率均低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的对照组;(2)用PSB与单胞藻混合投喂,幼虫的长速、稚贝总育成率均高于对照组;(3)添加PSB后,在眼点幼虫附着前不换水,幼虫的长速和眼点形成率均高于换水;但在眼点幼虫进入附着期仍不换水,则稚贝生长速度,总育成率均低于换水;(4)当PSB菌液密度为10×10-6个/cm3时,PSB投喂量以每天25×10-6为最佳,稚贝总育成率达到26.6%,而对照组仅为4.6%。  相似文献   

8.
光合细菌在马氏珠母贝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光合细菌(下简称PSB)作为饵料添加剂在马氏珠母贝育苗中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1)单独投喂PSB,幼虫能生长发育并附着变态形成稚贝,但其长速,稚贝总育成率均低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的对照组;(2)用PSB与单胞藻混合投喂,幼虫的长速,稚贝总育成率均高于对照组;(3)添加PSB后,在眼点幼虫附着前不换水,幼虫的长速和眼点形成率均高于换水;但在眼点幼虫进入附着期仍不换水,则稚贝生长速度,总有成率均低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的人工育苗、幼虫发育及行为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在施氏獭蛤幼虫发育过程中,壳顶后期幼虫只有鳃丝及足出现,而没有眼点出现,发达的足和鳃丝是幼虫变态的标志;幼虫变态期明显的分为3~5d的爬行期和3~5d的附着期;爬行期幼虫有单条水管形成,附着期幼虫只有一条分叉的足丝,水管为单管型;底栖稚贝期开始形成两条水管,底栖稚贝早期的幼虫不具备潜沙能力,只进行爬行活动,随着水管的快速发育,幼虫逐渐具备潜沙能力,幼虫壳长达2500μm、水管长达6000μm以上时,最终具备和成体一样的完全潜沙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珠母贝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珠母贝人工强化促熟、人工授精、幼虫对不同饵料的消化能力、新型采苗器的采苗以及标粗效果等实验,研究大珠母贝人工繁殖中的有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使用以骨条藻和天然硅藻做饵料促熟的大珠母贝亲贝进行人工授精可以获得质量较高受精率(达98%);用于亲贝人工授精的氨水溶液最佳浓度为体积分数10×10-6~30×10-6(氨水原液质量分数为25%~28%);D形幼虫对饵料的消化能力较差,宜投喂金藻和面包酵母,壳顶幼虫的消化能力强,宜增加扁藻混合投喂;在附着变态期采用新型的聚氯乙烯绳采苗器可以取得较传统附着板更好的采苗及标粗效果,单个采苗器可采壳长2 mm贝苗3.65万只,标粗40 d后贝苗平均成活率可达66.2%,壳长平均生长率可达295μm/d。  相似文献   

11.
墨西哥湾扇贝稚贝盐度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Say)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并将168 h 50%死亡的盐度作为适宜生存临界盐度,将增长率为最佳增长率30%时所对应的盐度作为适宜生长临界盐度。结果表明:在稚贝壳高4.38 mm±0.31 mm,水温25.4~27.8℃,pH值7.8~8.2下,墨西哥湾扇贝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23.6~35.7,最适生存盐度为26.0~31.3;适宜生长盐度为23.9~35.8,最适生长盐度为28.7~31.3。在盐度变化超出最适范围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对低盐更为敏感,高盐比低盐对稚贝存活、生长、增重的影响小。当盐度为28.7时,墨西哥湾扇贝稚贝具有最高的相对存活率(100%)、壳高日增长率(0.116 2 mm.d-1)及体重日增长率(1.95 mg.d-1)。当盐度在最适范围之外升高或降低,稚贝的存活率、壳高及体重日增长率也随着降低。  相似文献   

12.
光照与日本沼虾繁殖和孵化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了不同波长的光对日本沼虾孵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环境光谱主峰值 4 70 .5nm、4 77.9nm、4 92 .6nm、5 0 4 .8nm和 6 15 .2nm条件下 ,适度成熟的亲虾都能顺利孵化 ,日本沼虾孵化与否 ,与孵化环境中的光波波长无关 ,而与抱卵日本沼虾胚胎发育有关。日本沼虾在孵化期对不同波长的光谱有明显的视觉敏感度分布 ,在前 4种光谱条件下 ,日本沼虾视觉器官敏感 ,而在光谱主峰值 6 15 .2nm时日本沼虾视觉器官不敏感。这一特点在日本沼虾育苗生产上具指导意义 ,可防止抱卵亲虾在孵化过程中吞食幼体 ,提高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度30、温度27.5~29.5℃、pH7.8~8.6的条件下,投喂扁藻(10×104mL-1)、轮虫(20mL-1~50mL-1)、卤虫无节幼体(1mL-1~30mL-1)及卤虫成体(0.1mL-1),进行锈斑蟳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溞状幼体Z1期2~4d,存活率100%;Z2期2~3d,存活率74.0%~78.0%;Z3、Z4、Z5期各3d,存活率分别为37.5%~59.0%、26.5%~43.0%、22.0%~36.7%;Z6期3~5d,存活率19.0%~26.3%;大眼幼体5~6d,存活率11.0%~11.5%;Ⅰ期幼蟹(蟹苗)存活率4.5%~5.0%,整个育苗过程共计20~26d。  相似文献   

14.
光照与日本沼虾繁殖和孵化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了不同波长的光对日本沼虾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光谱主峰值470.5nm、477.9nm、492.6nm、504.8nm和615.2nm条件下,适度成熟的亲虾都能顺利孵化,日本沼虾孵化与否,与孵化环境中的光波波长无关,而与抱卵日本沼虾胚胎发育有关。日本沼虾在孵化期对不同波长的光谱有明显的视觉敏感度分布,在前4种光谱条件下,日本沼虾视觉器官敏感,而在光谱主峰值615.2nm时日本沼虾视觉器官不敏感。这一特点在日本沼虾育苗生产上具指导意义,可防止抱卵亲虾在孵化过程中吞食幼体,提高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中旬在珠海东澳岛进行管角螺冬季育苗实验,结果表明:在东澳岛11~12月,水温21~24℃,管角螺可以交配、繁殖;在水温16.5~24℃,需45~50 d完成胚胎发育;在水温17~20.5℃,稚螺7 d后能主动摄食投喂的鲜活幼贝饵料,此阶段稚螺壳高日增长0.417 mm,壳宽日增长0.17 mm,体质量日增长0.01 g;刚孵化稚螺厣封壳保水功能不强,耐干露能力较差,温度越高,露空时间越短;细砂底质条件下,稚螺的壳高、壳宽、体质量生长显著高于无底质组(p值<0.05),成活率(75%)也高于无底质组(65%);经过75 d海区网笼培育,稚螺壳高日增长0.236 mm,壳宽日增长0.124 mm,体质量日增长0.033 g,在自然海区培育条件下,稚螺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6.
在马氏珠母贝、翡翠贻贝……等贝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中,投喂的单胞藻饵料量是否适宜,对育苗效果影响很大。投饵量过少,幼虫生长缓慢,严重的逐渐死亡;投饵量过大,幼虫活动力减弱,索饵量减少,严重的可造成幼虫大量下沉、死亡。因此,掌握幼虫各发育阶段对饵料量的要求,并根据水质和幼虫生长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投饵,是育苗工作中重要的技术环节。而准确的投饵量,必须建立在对作为幼虫饵料的单胞藻个体数量(浓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自然地质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和严重的地质灾害 ,而且存在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有特殊不良岩土体 (湿陷性黄土与胀缩土 )、原生地球化学异常 (高氟水、低碘水、咸水 )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土壤盐渍化 )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 ;环境地质问题有水资源枯竭、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这些已成为制约我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珠母贝早期发育阶段最适存活和生长条件,于2013年5—6月在珍珠贝养殖场进行不同海水盐度对珠母贝直线铰合期幼虫、壳顶期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珠母贝直线铰合期幼虫存活适宜盐度为2285—3886,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2043—4123,最适盐度为3110;壳顶期幼虫存活适宜盐度为2310-3914,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2029—4009,最适盐度为3110·3502;稚贝存活适宜盐度为2064—3910,最适盐度为2719—3502,壳长增长的适宜盐度为1938—4130,最适盐度为2719—3110。  相似文献   

19.
以综合催熟措施和移植精荚手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法、解决了鱼塘产斑节对虾催熟效应期长,产卵率低,易蜕壳失去精荚等难题。使用278尾雌虾,催熟率达90%以上,在40d内共产卵608层次,卵量18530万粒,孵出无节幼体11998万尾,平均孵化率64.7%,平均每尾雌虾孵出无节幼体43.1万尾,育成商品虾苗1028.5万尾,育苗平均成活率13.6%,试养成活率57.1%。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和开发合浦绒螯蟹资源 ,通过生态调查和实验 ,研究了该蟹的繁殖生物学 ,结果表明 :1、该蟹在淡水中生长 ,在盐度为 8~ 2 5的海水中繁殖 ;2、其生活史包括卵、氵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几个阶段 ;3、繁殖季节为 10月到翌年 3月 ,卵和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 15~ 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