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鈇富集于許多各种成因的礦床中。虽然岩漿礦床,外生礦床及变質礦床的成因类型有很多不同,但其礦石絕大多数卻是同时对钛工業最有价值的及最重要的礦物的钛铁礦和金紅石。只有生長在鹼性雜岩体中的鈇礦床是例外,它的礦石含更复雜的钛礦物及一系列稀有及稀士元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铁矿主要分为七大类型时常同积变质型磁铁-赤铁矿床,基性侵入体岩型钡钛磁铁矿床,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火山岩型磁铁-赤铁矿床,沉积型赤铁-菱铁矿床,多因复合-迭加型磁铁-赤铁矿床,风化淋滤褐铁-赤铁矿床。  相似文献   

3.
礦床附近的空间内濃集了礦床元素,或与礦床有關的化學物質,其浓度遠超過四周一般空間內該元素或化學物質的含量。我们將這樣一種特殊的空間叫作該礦床的分散暈。分散暈可分為兩極类型:(1)原生晕——与礦床  相似文献   

4.
岩漿期后礦床(績前) 4.岩漿期后礦床实例在前一講中我們把岩漿期后礦床的一般概念、特占和分类作了扼要的叙述。这里举一些具体例子;通过它們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岩漿期后矿床情况。 (1)矽嘎岩礦床(接触交代礦床) 矽嘎岩类型的矿床中铁是比較重要的,这里我們举有名的苏联南烏拉尔磁山鉄礦床來作例子說明。磁山铁礦是一个大型礦床,它的存在对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5.
一、金属礦床的勘探类型及其主要标志 1953年以前,蘇聯地質工作者為了統一勘探工作方法,曾根據大量實驗材料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將金属礦床分為若干個勘探類型。例如:原生金属礦床分為五個類型;铝土礦床分有四個類型;砂礦床分為三個類型。每個勘探類型都有一定的勘探方法、勘探密度及勘探出的主要儲量級别。這是蘇聯早已介紹給我們的一个先進經驗。 1953年末以後,蘇聯地質工作者根據各種礦床的特點,對金属礦床的勘探類型重新進行了分類。例如: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礦床分四個類型;鋁土礦床分三個類型;鐵礦床分三個類型;錳礦床分二個類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綜合水文地质測繪方面 (1)水文地質測繪問題 根据現有资料,云南地区矿床含水类型按普罗霍罗夫分类法分別屬于下列各組(型): 第Ⅰ組 疏松未膠結岩層中的礦床及含砂粘土質岩層中的矿床(砂礦床及部分第三紀褐煤田)。这組矿床Ia、Ib、及Ic型均有如金平砂金礦及鳳鳴村煤田等。第Ⅱ組 裂隙岩層中的礦床(包括裂隙岩層含鹽礦床),这組礦床主要为IIa型(部分三迭紀、二迭紀  相似文献   

7.
——地質部根据中央提出的大、中、小型企業相結合的方針,为了給地方工业的發展迅速提供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小型礦床,研究制訂了勘探小型礦床的初步意見,它对目前大力开展小型礦床找礦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关于勘探小型礦床原則的初步意見中規定: (一)小型礦床主要是为地方小型工業企業服务的,小型礦床的地質工作更要做到多、快、好、省。既要充分利用資源,又要能保証企業生產有所積累。 (二)小型礦床找礦勘探的步驟和方法必須灵活  相似文献   

8.
(一) 赋存於前震旦紀地层中的條帶狀含铁石英岩礦床,以其本身極其豐碩的礦石储量而成為铁礦床中最重要的一種工业類型,這種礦床的產地,不論是在我国或者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中,大多都形成鋼铁工業的中心。 這種礦床在礦床学中一般把它归之於受變質礦床,而在我國,由於這種礦床最早發现於鞍山地區,所以一般通稱它為鞍山式铁礦。 對於鞍山本溪地區的鞍山式铁礦,在本世纪的初期就開始研究了。先后在這裡作過地質工作的中、外地质學者很多,他們對於這种铁礦成因问题的看法是不相同的,有的認為是水成沉積后又经受區域變质而成的,有人主张是熱液交代成因的,有的人认為這種礦床可能不是一種成因的。下面概略地引述一下各種不同的意見。 1.主張水成變質成因的人認为,礦床是在前震旦紀時期在海水中沉积的一种铁质岩石,以後又經受區域變質作用而成的。對於礦床形成的具體過程和成礦物质來源,不同的學  相似文献   

9.
無論是在岩石学中或礦床学中,对熱液蝕变的岩石都很少論述,前者所討論的僅是火成岩、沉積岩和变質岩三大岩類,後者所談到的也只是金屬礦床和非金屬礦床本身,而对於它的圍岩却很少论及,因而对这样一个尋找礦床特別是金屬礦床的重要找礦标誌就失掉了它的应有地位,但是,恰恰这一种蝕变圍岩对尋找礦床  相似文献   

10.
英格布拉克铁矿位于阿尔金古陆缘带,产于蓟县系卓阿布拉克组中浅变质海相火山-沉积岩中,赋矿母岩为磁铁硅质岩、磁铁硅质板岩和含磁铁千枚岩,形成较典型的BIF建造.铁矿体受白尖山复向斜控制,成因类型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与国外阿尔戈马型沉积变质铁矿床相似,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多金屬礦床的主要組份為銅、鉛、鋅,在成礦過程中,它們与硫化合,構成了單獨的礦物。其組合體,成為多金屬礦床的礦石。由於成礦條件之不同,主要組份含量比率變化是很大的。在找礦和初步勘探階段中,地質人员往往注意到礦床中的鉛、鋅、銅組合關係和其含量比率的變化。本文系就已知礦床資料試作整理,希同志們指正。 鉛鋅銅皆為親硫元素,在地球化學輪廻中,主要富集於岩漿期後熱液礦床中。雖有某些人主張,有沉積成因的多金屬礦床,但已為確鑿的證據所否定。多金屬礦床分類問題,迄至目前,尚無定論。例如有人主張按共生礦物生成溫度的標準將其分為高  相似文献   

12.
有关鈹礦床找礦和評價方法問題,開始研究還不久。到最近時期為止,從世界各國的實踐中看,偉晶岩礦床為鈹礦的唯一工業產地,對它來說目前還能够擬定一些具體的找礦標誌。至於其它類型鈹礦床的資料還是相當貧乏的,僅僅可以作出某些有待進一步加以證實的結論。目前,正在對其它類型鈹礦床的實際利用的可能性進行研究。鈹礦床的普查找礦和進一步開拓的過程,一般分為下列幾個連續的階段: 1)選擇找礦區域; 2)進行區域找礦,以便作出礦區評价和查明偉晶岩、雲英岩或矽卡岩礦田;  相似文献   

13.
矽卡岩礦床的產狀形態、品位變化、礦床規模常随圍岩的物理化學條件,和火成岩侵入體的部位形態及所含的礦物成分而變化。因此對這類礦床的找礦和勘探工作,一般是比較複雜的。矽卡岩白钨礦的予查工作任務,就是要初步查明它的複雜性,圈定礦體範圍,查明礦體形態、赋存規律,延深和幅寬變化,以及初步鑑定礦石質量和含礦性,作出礦床遠景評价,提供初步勘探的设計資料。茲将一年來在江西南部某矽卡岩白鎢礦予查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加以介紹。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普查和勘探从第六講中,我们已經知道了什么是礦床,也知道了礦床是怎样生成的。在这一講中我们來談一谈怎样找礦,找到礦以后又用什么方法來确定它是否值得开采。大家都知道,礦産是保証我國進行社会主义建設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社会主义工業化,我们必须开采各种各样的礦産。但是礦産不是到处都有的,我们  相似文献   

15.
印度最大的金礦——科拉(Kolar)金礦,位于印度半島南端迈索尔(Mysore)邦內班加罗尔(Bangdiore)地方。其东方有浸入花崗岩体,礦床工業类型屬于高溫热液礦床,呈脉狀產在前寒武紀变質岩系中。印度半島是前寒武紀的古陸,迈索尔出露的岩系大都是达尔瓦尔(Dharwar)系(約和我國五台系相当),有角  相似文献   

16.
鎢礦大别有兩大類,一为黑鎢,一为白鎢。中國鎢礦生產,直至目前为止,90%以上是採自黑钨,歐美及其他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後,白鎢生產已逐年上升,隨着生產技術的進步,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白鎢產量,已大大超過了黑钨產量。中国在解放後幾年来,也陸續發現了不少白鎢礦區,在這些礦區中以矽卡岩型礦床,規模最大,因此這種類型的礦床可能成为工業上最主要的礦床類型,從而使白鎢礦床成為最主要的勘探對象。现僅根據我隊年来的工作經驗,對矽卡岩型白鎢礦床的地質條件及找矿勘探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 我國目前所進行勘探的矿区,大都是在老礦区普查檢查的基礎上進行的;这些老礦区經过我們祖先千百年的經营采挖,都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廢旧老;它們一方面在地表上提供了普查找礦的綫索,而另一方面却在礦床頂部留下了積水的巨大空間,且往往成为地表水注入深部礦床的良好通路,从而改变了礦床的充水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別是金屬礦床)由于选礦冶煉技術水平的限制,古人僅开采了礦体品位最  相似文献   

18.
三、礦山地質工作方法 3.詳細研究礦床地質 礦山地質工作是普查和勘探的延續,因此,在礦床地質的研究上它們有着許多共同的方法和內容。但礦山地質工作的長期性、經常性和它逐漸向深处的進展又使它同普查和勘探有着區別。这种區別主要表现在对礦床的了解和研究程度上不同。只有礦山地質工作者才有可能对礦床進行最細緻的、有系統的和全面的研究。对普查和勘探工作我們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內生礦床在没有回答这个問題以前,先讓我們考察一下某些礦床的情况。例如:我們到一个鉻鉄礦礦区,就会發現,鉻鉄礦礦石是直接生在一种深色的火成岩里面,鉻鉄礦本身就是組成这种岩石的成員——礦物之一,它和其他的造岩礦物混雜在一起,往往分不清礦体与圍岩的界限。在另外一些地方,我們又会發現某些金屬礦床常常圍繞着某一火成岩体呈带狀分布,例  相似文献   

20.
由於工作的需要和任務的要求,使作者有機會考慮到有關瞭解一個礦床變化方面的許多問題,本文所提出的有關“金屬礦床品位變化曲線對於礦床瞭解上所起的作用”,便是作者所曾考慮過但尚未有暇作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之一,今特於此提出並略述己見,以供野外金屬礦山地質工作者的參考,並期於實際工作中提出修正和補充的意見,以冀在這一方面建立起系統的知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