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之蔷 《地图》2019,(4):24-25
如果让我们每个中国人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一幅中国的版图,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幅图在我们的心中,随时可以唤起,让其涌现。为什么我们心中会有这样一幅意象的中国版图呢?这不是因为我们沿着中国的边境线走过,了解中国边境;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像卫星一样能在空中鸟瞰……而是因为有了地图,有了标示出中国主权范围的地图,我们看到了中国地图,然后我们就把关于这幅中国地图的视觉经验记忆在头脑中,于是在我们心中形成了一幅意象地图。所谓意象地图,是说这个地图是在意识中的地图,二是说有指向的。  相似文献   

2.
《地图》2012,(3):23
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有人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难捉摸的朝代。《亲历三百年:明朝皇帝回忆录》以第一人称的笔法、以回忆录的形式,对十六位明朝皇帝和三位南明皇帝的人生,做了一个宏观勾勒。通过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刻画,向读者展现一幅明代社会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地图》杂志品牌栏目,增补结集成书,文字量翻倍,插图丰富,另有精绘地图,大明江山、战役形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3.
李奇 《中国测绘》2006,(6):13-13
中外老地图精品展9月16日至10周1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观音堂画廊一条街3号都美画廊举行。此次展出的老地图数量有数十幅之多.均为珍贵的藏品,包括:《大清国全图》(1889年).《最新北京内外城产善全图》(清代).《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1913年).《袖珍上海地图》(1919年)、《宜昌商埠详细全图》(1921年)、《黄浦江总图》(1923年)、《满洲地质及矿产分布图》(1938年)、《世界新形势大地图》(1947年)、《新中国经济建设及物产象形挂图》(1953年)、《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鸟瞰图》(1954年)和《台湾形势图》(1962年)等.  相似文献   

4.
张德梅  尹贡白 《地图》1998,(2):36-40
虽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地图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发现,改变了“宋代地图为我国现存最古老地图”的观点,但宋代地图品种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使宋代地图不仅在中国地图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发展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宋代地图学的成就1.宋代地图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各朝代遗留的地图,总共不过十余幅,而宋代一朝存留至今的著名地图则有《华夷图》、《禹迹留》、《地理图》、《舆地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地理之图》及《禹贡论断》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  相似文献   

5.
张继民 《地图》2005,(6):54-55
2005年9月初,《张继民远征路线图》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个性化定制地图”在中国的首次出版。这幅以科学探险、考察为基调的地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为作者多年来远征地球南北两极以及在中国版图之内所走过的路线;二为行程起止的时间、地点、以及一些事件和随感;三为作者拍摄的近50幅与路线相关的照片。为了成功编制这样一幅地图,我所付出的精力毫不逊于写一本20万字的书。我深深感觉到地图是超越语言和文字的特殊载体.在承载着巨大信息量的同时.又可简洁明快地概括出我以往走过的征途.突显那一幕幕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孙果清  右舷 《地图》2005,(4):58-59
中国传统地图的绘制和发展富有自己的特色,古籍中的地图学史料亦十分丰富.然而,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地图数量却极其有限.为保存古文物,传播古文化,使幸存下来的珍贵古地图汇集成编,早在198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即邀集有关庋藏研究单位,组成了<中国古代地图集>编委会.在全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支持协作下,经过对我国现存古代地图的普查和缜密的遴选整理,<中国古代地图集>已于20世纪末公开出版发行了3卷.其中,第一卷选收战国至元代绘制的地图60种205幅,第二卷选收明代绘制的地图68种248幅,第三卷选收清代绘制的地图84种212幅,分别于1990年、1995年、1997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白鹤群 《地图》2004,(4):82-83
我收藏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出版的《鉴史辑要图说》,是一册较为详尽介绍中国历史沿革的图册。该书共有14幅地图,均为彩色:书为16开本,地图为对页8开;封面、封底为布面烫印。书中14幅地图分别为唐虞夏商图、周朝列国图、战国七雄图、秦三十六郡图、汉代图、三国图、南北朝及隋图、唐代图、五代图、北宋及辽图、南宋及金图、元代图、明代图、大清国图。  相似文献   

8.
测绘简讯     
航测与遥感正射影象地图学术讨论会在湛江市召开[本刊讯] 中国测绘学会航测遥感专业委员于1982年10月26日召开正射影象地图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有62名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篇。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到数字微分纠正的理论和方法,大比例尺正射影象地图,彩色影象地图和人卫影象地图等四个方面。按论文的性质:有制作正射影象地图的基本原理和实际经验,也有数字微分纠正技术和常规的作业。会议期间,还展出了各种类型的影象地图42幅。  相似文献   

9.
古旧地图并非单纯的古董,内中往往包含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地理概貌、文化沿革和经济发展等丰富内涵,从某种程度上说,地图是很好的档案记录,不同时期的地图汇集在一起,就是一幅色彩斑烂的历史长卷。  相似文献   

10.
《地图》1989,(2)
《非洲地图集》已经出版。现就其中总图的晕渲工作简介如下: 晕渲是地貌要素在地图上的一种表示方法,因此晕渲工作不能离开地图的总体要求。在接到任务后,首先认真阅读有关编辑文件,根据设计书规定的地图目的、用途和要求,确定工作方案。本图是全图集中的第一幅,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非洲的总面貌,更偏重于自然地理方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广场     
<正>千套抗战史料亮相国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7月7日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与其他展览不同,此次展出的1109件(套)历史文物、美术和摄影作品及历史照片,从抗战文艺对抗战胜利的贡献角度,展现了文艺抗战之路。其中,近700件(套)为首次展出。现场还展出了一张反映彭德怀、习仲勋在军事地图前研究保卫延安场景的历史照片,这是该照片首次展出。  相似文献   

12.
李兆良 《测绘科学》2016,41(7):59-66
通过对详细的地理地名考析,结论是《坤舆万国全图》并非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根据欧洲世界地图翻译绘制,该地图的地理测绘不是1602年完成,而是1430年左右,即郑和第六次大航海之后。该地图的欧洲部分是1400年以前的地理,中国部分为1430年左右,部分美洲却是1800年以后欧洲人才知道的,与西方公认的地理大发现历史严重冲突。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在中国9年内完成,证明经纬度、球形投影等技术是明代中国人发明的地图绘制技术,不是"西学东渐"。此外,其他明代文化文物在美洲遗存等旁证有力支持地图论据,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文献,用现代地图学技术测绘,明代中国人是15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和现代地图学的真正先驱。  相似文献   

13.
陈潮 《地图》2005,(6):56-56
《张继民远征路线图》最近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是地图出版物中具有开创性的第一幅“个性化地图”,是在继“个性化图书”、“个性化邮票”等新鲜事物之后.又一种创新性极强的文化结晶。它对于开拓地图选题思路,繁荣地图市场,扩展地图文化,起着示范带头作用,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4.
冯志强 《地图》1996,(4):28-31
浅议中国新闻地图的发展现状冯志强(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30021)一、国际学术界对新闻地图的研究地回应用于新闻报道,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由来已久,也很普遍。郑州测绘学院高俊教授曾提到,海湾战争期间,西方国家报纸刊登了上百幅地图,而我国仅登了7幅。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郡县制始于秦,至今已有两干多年历史。但是秦郡县却无文字记录。自汉以后历代早都有一些考订,但或是侧重点不同,或是无数次战乱毁坏遗失等原因,大都残缺不全,支离破碎。清末杨守敬编纂的《中国历史沿革地图》中有一幅赢秦郡县图,但因其态度过于矜慎,非古人已经说是秦郡的概不收入,故巴蜀郡县数距他自己计  相似文献   

16.
《地图》1994,(2)
世界上最小的地图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日本日立公司绘制了一幅面积小于一根头发丝横截面的英国伦敦市地图,比例尺为1:1亿。这幅采用半导体超微细加工技术的世界上最小的地图绘制在60μm×40μm的硅片上.地图上伦敦市区的大街小巷、主要河流丝毫不错。(钟业...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测绘成果档案馆最近展示了—幅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制版的武汉地图复制品。据称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武汉地图之一.它为研究武汉的历史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张婉 《中国测绘》2015,(2):82-83
从先秦到民国时期,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在地图学及测绘学领域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民国时期,地图的出版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地图学步入了现代化进程。这不仅仅体现在印刷技术和勘测技术上,地图从此从官方走向了民间,从秘府走向了课堂,从贵族走向了大众,从军政走向了生活。一幅地图,就是一段历史。拥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的北京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MAPGIS的地图数字化与地图接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图是GIS主要数据源,地图数字化是GIS数据输入的主要手段。分幅数字化常导致数据在接边处不匹配,地图接边是实现数字匹配的重要手段。文中详细了MAPGIS地图数字化输入方法,通过MAPGIS图形变换功能,总结了9幅分幅数字化地图拼接过程,通过MAPGIS图幅接边功能介绍了交互式,全自动,半自动图幅接边操作及如何实现数字接边。  相似文献   

20.
建立GIS的第一步是要有数字化地图,在地图数字化过程中,模拟图和数字化图共存,图幅的管理变得比较混乱。如何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难度?利用VB和Access数据库开发的图幅管理系统在生产中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本文介绍了图幅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