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减小概率成像分辨宽度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率成像方法是利用测量的地面电场与电场扫描函数进行归一化的互相关运算,从而对地下电荷进行定位。为了提高这种方法的分辨率,从而提高对电荷的定位精度,根据正点电荷模型的电位剖面分布,提出了概率成像分辨宽度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减小分辨宽度的方法-功率谱法,即由原先的场函数的归一化互相关运算改为场强平方后的归一化互相关运算。通过对算例的正反演研究,证明了确实是一种较好的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2.
杨怀杰  潘和平  骆淼  孟庆鑫 《地球科学》2015,40(10):1689-1700
通过研究井轴附近矿体瞬态场的响应特征, 为井中瞬变电磁场的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Mur吸收边界, 对磁偶源产生的瞬变电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 建立了全空间内不同埋深、不同大小、不同倾角的低阻矿体和高阻矿体的地电模型.在数据处理过程中, 排除导电全空间对二次场的影响, 得到反映目标体异常情况的异常二次场.通过分析不同导电模型瞬变场的特征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埋深、大小、倾角和电导率的矿体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 且差异较大.该方法对识别井中板状矿体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电位测井数值计算中的激励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自然电位测井的高效正演计算,以定量研究各种因素影响,针对自然电位的激励源-偶电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自然电位产生原因及偶电层对自然电位贡献的分析,认为只有泥岩井壁、侵入带中砂泥岩界面和侵入带与原状地层分界面处的偶电层对自然电位测井值有贡献,而研究砂岩层处的自然电位异常,则仅考虑由侵入带与原状地层界面处的偶电层即可。通过直流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推出了偶极源的面电流密度表达式,并通过计算研究了均匀介质中侵入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电位曲线形状随侵入深度增加而变得平缓,异常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不对称测深法装置的测深原理;在吉林某地进行了激电测深勘探,结果显示:正向单极-偶极和反向偶极-单极采集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原始数据在拟断面图的分布特征,和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数据受到的静态效应类似,视电阻率、视充电率受局部地形和电磁噪声的影响,在拟断面图中呈假的带状异常。正向单极-偶极、反向偶极-单极装置获取的视电阻率、视充电率数据也可分别进行二维反演,但联合单极-偶极/偶极-单极装置测深二维反演地质结果最好,具有采集的数据量大、激电信号强 、穿透深度大、勘探精度高等优点,根据视电阻率、视充电率二维反演在地电断面成像技术,能够准确确定电性异常体的空间分布,为钻探验证电异常提供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显著地扩大了地热法普查勘探多金属矿床的可能.由于硫化物矿体比周围环境的热导率高,深部的热流即通过硫化物矿体重新分布.这就是地热法依据的物理-地质基础.根据这种认识,严格地解算了某些旋转体地热勘探的正演问题,对硫化物矿体引起的热效应异常得出了相应的定量评价.硫化物氧化的放热反应对形成热异常场的影响,只在埋深不大的矿体上部及其开采地段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成像技术在矿区重力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力勘探中利用概率成像新方法处理数据,在东北某矿区实测重力剖面数据,在常规处理解释中遇到很多不确定性.而概率成像以及重力梯度概率成像的新方法解决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进行场分离的难点,去除干扰场的叠加.通过对比分析更好地处理解释矿区的重力异常,圈定异常地质体,为找矿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从而解决了复杂地区重力场的反演解释问题,对重力勘探工作中复杂地区重力异常的解释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能快速准确稳定地进行重力异常成像反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最佳勘探深度”概念为前提,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一种偶极拟断面图的修正作法。这种修正的偶极拟断面图,可使解释人员直观地了解勘探目标的埋深、产状和规模。  相似文献   

8.
金属矿自然电位的空间分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勇海 《物探与化探》1985,9(4):268-273
本文根据坑道、钻孔的自然电位观测资料及模型实验结果,提出了金属矿体自然电位空间分布的模型:自然电位空间分布具有正、负异常中心的偶极场特征,自然电流场受半空间的影响较大,矿体埋藏深度较大时形成“8”字形的电位分布,埋藏深度较小时形成似双叶双曲线形态的电位分布。自然电位空间分布的研究表明,观测金属矿床坑道、钻孔的自然电位可以揭露矿体的埋深和产状,且有可能探测钻孔和坑道附近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9.
电位噪声是影响高密度数据采集质量进而影响反演成像解释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模拟四种不同水平电位噪声并获得噪声数据,对比分析四种装置(温纳装置、三极装置、偶极装置、温纳-施伦贝谢装置),在噪声条件下的反演模型电阻率差异,并评估各装置对噪声响应的灵敏程度以及不同噪声水平对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的勘探深度的影响。将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各装置勘探深度进行了量化,定量分析模型分辨率和不同装置勘探深度在各噪声水平下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估噪声对四种装置反演模型分辨率和勘探深度的影响得出:①偶极和三极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较高,而温纳和温施装置对噪声灵敏程度相对较低;②噪声对深层地电模型分辨率影响较大,在有效分辨地电模型的深度范围内,温纳和温施装置的模型分辨率降低2/5,三极装置降低一半,偶极装置降低3/5左右;③勘探深度在噪声影响下均有所减小,温纳和温施装置减小约1/4,偶极和三极装置减小约1/3。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地层因成藏复杂,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给勘探和有效开发带来较大难度。缝洞型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对于储层中尺度较小的裂缝,由于地震的分辨率较低,常规测井方法探测深度较浅,难以对数十米地质构造进行准确评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单井偶极横波反射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低频横波的传播特点,对井旁20~30 m范围内的声反射体进行成像。纵波径向速度成像技术利用多接收阵列反演井壁1 m以内的纵波速度变化,能较好地指示储层的可改造性。偶极横波反射成像较好地发现井壁裂缝延伸以及井旁裂缝,纵波径向速度成像可反映井壁附近储层纵波速度变化,综合认为裂缝较发育,延伸较远或存在井旁隐蔽裂缝储层且井壁纵波径向速度变化较大的层段,具有较好的储层改造潜力。应用该方法对华北油田河西务潜山几口井进行处理分析,分析结果与储层改造后产液有较好的对应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银洞金矿上二叠统龙潭组一段(P_3l~1)中矿体主要为生产探矿中新发现,地质勘探中未发现该类金矿体的大规模存在;主要以构造控制的白云石石英脉粉砂质粘土岩型为主,灰岩类及白云石化钙质砂岩类含金矿体为辅,白云石石英脉粘土岩型矿体是以品位高、厚度薄、稳定为特征,该矿体受灰家堡背斜轴附近的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控制,主要分布于F_(301)断层上下盘,含金热液沿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向上运移(刘建中.2003)、再向有利的层间滑动及北东向陡倾斜次级隐伏逆冲断裂构造富集成矿,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其上盘层间白云石英脉为明显找矿标志,对灰家堡背斜深部找矿及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坑透层析成像技术在金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坑透层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结合应用实例探讨了坑透层析成像技术在金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条件、具体工作方法和金矿体的圈定方法。根据对实例成果的验证分析,认为坑透层析成像法是矿山坑内金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浅谈岿美山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常青 《矿产与地质》2010,24(2):136-140
岿美山钨矿包括西部含黑钨石英脉组及南部矽卡岩白钨矿体,探矿均未超过500m标高以下范围;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和对深、边部的勘探,认为石英脉型黑钨矿向南西方向侧伏明显,内接触带中有大量石英脉,且有不同程度矿化,有二次成矿的条件,砂包常见。指出矿区西部及北东、南东方向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孟公界花岗岩型脉状铀矿床成矿构造研究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运用大陆构造体系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桂北苗儿山矿田孟公界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构造特征,初步查明了北北西向矿脉的形成是受区域性北北东向左旋剪切的次级剪应力场控制,成矿前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既是矿液运移的通道,也是矿体赋存的有利空间;剪切作用造成矿脉、脉体在空间上呈雁行排列并向北北西方向侧伏。根据成矿构造预测,该矿床在1号矿脉的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2~6号脉矿化地段由西向东逐渐加深,盲矿体应埋藏在较深部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广西昭平古袍金矿区已知矿体上方进行的低电压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地电提取试验研究,显示阴极提取和阳极提取在已知矿体上方都获取到了清晰的地电提取异常。在矿头位置,阳极提取量比阴极提取量要大,而在矿体隐伏端,阴极的异常特别明显。阳极与阴极提取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将阴离子与阳离子累加能更加清晰地指示出矿体的位置。说明地电提取测量法在广西大瑶山古袍金矿区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并且用偶极地电提取装置寻找隐伏金矿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哈图金矿蚀变岩型矿体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图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蚀变岩型矿体遭受了强烈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成矿作用划分5个阶段:钠长石-石英阶段(I)、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II)、黝铜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III)、毒砂-碳酸盐-绢云母阶段(IV)和方解石-石英阶段(V).其中,II—IV阶段是主要金成矿阶段.哈图金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平均成色912.自然金呈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形式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中.当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时,自然金与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关系密切;当载金矿物为毒砂时,自然金与黄铁矿-黄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河北张家口金矿南冷沟矿段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虎 《黄金地质》1999,5(4):27-30
南冷放段金矿体赋存于张家口金矿主脉带中,但成因与张家口金矿矿体明显不同,金矿全的形成和分布这SN向断裂及其NW向羽状分支构造控制。根据矿石自然类型要带,可划人灵原生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原生含硫化物钾长石石英脉型和氧化矿体3个带,分别为近SN向断裂及其NW向状分支构造所围限,在F4断层东盘依次出现,氧化程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8.
柴窝堡铜矿区的层状铜矿属层间水压角砾岩控制的铜矿,脉状铜矿属高角度水力断裂控制的铜矿。首次在杏树沟发现产于石英钠长斑岩脉中的铜矿,并鉴别出铜沟控制Ⅰ号矿体的成矿构造为热泉通道。上述4类成矿构造分属岩浆成矿构造系列与水压成矿构造系列。建立的成矿构造模式表明深部具有很好的找铜前景。  相似文献   

19.
柚子坪铅锌矿的主要矿体是受F1断裂控制的脉状矿床,其单脉的成矿构造可分为剪切带型与破碎带型两种类型.破碎带型矿脉多呈不规则状,囊状,空间分布与断裂破碎带一致,矿化不均匀且品位低;剪切带型矿脉多呈透镜状,其成矿构造具有平行复脉、脉中脉及矿液压裂等特征,矿化较富集且品位高.工业矿体是由多个破碎带型或剪切型单脉组成的脉群.认为F1断层既是导矿构造,又是储矿构造,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是形成上述构造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朱太天 《物探与化探》1984,8(6):341-351
三道岔金矿为一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受夹皮沟北西向弧型断裂带的控制,赋存于太古界鞍山群三道沟组下段条带状片麻岩(该队定为注入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带中(见图1)。大都是盲矿体,矿体赋存于蚀变破碎带中,为变质热液型含金石英脉。矿床已采到425米中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