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粘弹性介质的吸收衰减影响了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而反Q滤波技术是补偿地层吸收的主要方法。在常规处理中,品质因子往往通过扫描获得,缺乏客观标准。从地震资料求得的品质因子Q值是一种瞬时Q,难以应用到反Q滤波中,影响了反Q滤波的最终效果。这里提出基于井震融合求取品质因子Q值的方法,先用VSP井资料提取较准确Q值,用它反映出的地层结构,作为地震资料求取Q值的时窗,计算地层Q体;以VSP资料求取的Q曲线为初值,制作粘弹性合成记录,调节Q值使正演记录和井旁地震道达到最佳匹配,得到井震联系的最佳Q曲线;最后用井震最佳匹配的Q曲线标定地震资料求取的Q体,使Q体的数值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套井震融合求取品质因子的方法,在东部某油田实际资料中得到了有效地验证。  相似文献   

2.
吸收衰减是引起地震资料分辨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品质因子的估计是地震波吸收衰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比VSP等观测资料,基于地面地震记录可以估算得到整个工区的品质因子分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较好的经济性。常规方法一般根据地震记录的时频谱,采用谱比法或质心频移法提取品质因子,易受复合干扰的影响。针对复合波对时频谱的影响,这里采用相似背景分离技术,弱化复合干扰。基于加权指数型子波的质心频移法,是一个较为稳定的Q值估算方法,但理论精度局限于地震子波谱假设的限制。这里采用改进的拟合方式,获得比常规方法理论精度更高、更稳定的Q值。模型仿真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表明,基于加权指数型子波的质心频移法能较好地提取地层品质因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常用的表征介质固有吸收性质的参数,品质因子不仅能够用于预测岩性、指示油气藏位置和范围,同时也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估算和补偿地下介质对地震波能量吸收的重要依据。经典的品质因子提取方法有谱比法、质心频率法、峰值频率法及Q补偿法等,这些方法皆基于频谱,在某些方面存在优势及不足。这里结合几种传统频域方法的优点,提出两种新的品质因子反演方法—雷克子波结合Q扫描法(RCS)及泰勒近似法。在模型试算及理论分析中发现RCS方法需要计算的参数更少、精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泰勒近似法通过引入虚拟层,将衰减因子进行泰勒展开,并用拟合直线斜率的方法拾取Q值,其抗噪能力及对薄层的分辨能力比谱比法更高。  相似文献   

4.
地层的吸收衰减作用是降低地震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准确地提取地层的品质因子Q和进行稳定而有效的Q补偿是非常困难的。这里采用改进的谱比法技术系列从VSP下行波场资料中提取准确的Q值,利用井控约束建立三维Q场,最后使用稳定的反Q滤波对叠前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补偿后的地震剖面分辨率得到提高,地质现象更为清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际地层由于波前扩散、地层吸收和散射等原因发生衰减,为得到更加详细的地下信息和分辨率更高的图像,基于波前构建法的射线追踪,实现了吸收介质中对射线路径,走时与振幅的计算。计算表明吸收介质中的波动属性是复值;当Q为5~20时,衰减是可见的,明显的;而当Q30时,衰减微弱,为弱衰减介质。对吸收介质中的射线追踪进行计算,可提高地震波的分辨率,得到更清晰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6.
广义S变换是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广义S变换的反变换与傅立叶变换有直接的联系,是无损变换;线性变换保证其不存在交叉项;时频分辨率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基本小波不必满足容许性条件;尺度性质使得广义S变换有很好的频率聚集能力。基于广义S变换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地层吸收补偿。通过对实际二维叠后地震数据进行地层吸收补偿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了地震反射层的分辨率,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而且无需知道地层的Q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油气勘探已经从简单构造勘探转向岩性勘探,今后勘探的主要地质目标之一是地层--岩性油气藏,Q 值在地层--岩性油气勘探中有重要作用。为较好地估计地层的Q 值,本文提出了基于 BFGS 算法和广义S 变换的Q 值估计方法。通过广义S 变换得到不同旅行时刻的振幅谱,构造一个最优化问题,引入BFGS 算法估计出地震品质因子。该方法可以在整个频带范围内计算振幅谱的互相关系数,避免了频带范围选择的问题,而且收敛速度更快。模拟算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快速地估计品质因子,并具有较好的抗噪性。  相似文献   

8.
复杂的浅层气云使地下波场严重扭曲,地震剖面呈现模糊带,影响工区的构造认识和储层描述。品质因子Q是地震波在地层中的衰减属性,Q深度偏移是考虑了地层吸收衰减的偏移成像技术,是提高气云区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但是当浅层气云和深层底辟构造复杂发育时,常规Q场建模的精度往往不能满足Q偏移精细建模的需求。为解决以上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 inversion, FWI)约束Q场建模技术思路:基于常规网格层析建立初始速度模型,利用FWI技术精细刻画速度异常进而约束Q模型的建立。这一“常规层析-FWI-Q反演”迭代的技术思路在白云凹陷Q深度偏移成像中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气云模糊区的成像质量,而且避免了油气勘探认识的多解性,证明了FWI约束Q场建模和Q深度偏移技术方法对改善复杂气云发育区的成像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孟大江  王德利 《世界地质》2011,30(3):443-450
针对南黄海盆地浅水区域,利用拟Q谱法反演Q值来建立大致符合工区实际的吸收衰减模型。并使用射线参数泰勒展开法,计算地层累积吸收衰减量在不同偏移距、不同频率和不同深度下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速度模型,并利用二维有限差分声波方程模拟技术进行单炮地震记录正演,通过速度谱分析,以了解该工区浅水域多次波的发育情况。理论与实际数据分析显示,该工区的浅层衰减占主导作用,多次波能量较强,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地层吸收衰减是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面临的一大难题。品质因子Q是描述岩石弹性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地层含油气性的重要标志,谱比法是实际运用中最为广泛的Q值估计方法。这里详细阐述了谱比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使用雷克子波作为地震子波,从建立的理论地质模型中提取品质因子Q值,并分析了层厚度、噪声、时窗长度、拟合频带范围等因素对谱比法应用效果的影响。多层模型分析结果和实际地震资料含油气检测证明,谱比法能有效估计Q值变化情况,并能与实际钻井结果相吻合,因此运用谱比法可作为一种有效含油气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慧秋  韩立国  徐杨杨  高晗  周岩  张盼 《世界地质》2015,34(4):1106-1112
估计地层品质因子Q对描述地下构造分布和油气预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黏滞吸收作用,笔者选择2D黏滞性声波方程全波形反演,将观测波场与正演模拟计算得到的波场构建一个目标函数,引入L--BFGS算法反演出地层品质因子。将该方法应用于异常体模型和Marmousi模型测试,结果均表明反演的模型与理论模型的相对误差较小,计算精度高,反演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地震反演作为储层横向预测的核心技术 ,其优点是综合了测井资料纵向上高分辨率和地震资料横向上密集采样两者的优势 ,其目的是将井点上反应地层物性特征的信息 ,借助地震资料的横向变化规律 ,估算出地层横向上的物性特征信息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虽然 ,近 2 0年来地震反演在基于时间域的技术方法取得了巨大进展 ,但是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 ,时间域的地震反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经常无法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 ,因此 ,笔者首次提出了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反演 ,并应用于国内外 (大庆葡萄花油层、委内瑞拉B2X油层等 )含…  相似文献   

13.
西部探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深层成像差,仅靠地震识别深部地层结构属性难度大,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本文采用基于三维地震剥层的重力界面反演方法,其核心是添加钻井—地质资料约束,在地震构造界面的约束下采用正演"剥皮"技术进行重力场源分离,然后对目标重力异常开展界面反演。正反演阶段采用流行的频率域Parker-Oldenburg迭代算法,保证了反演的快速稳定收敛。结果表明:基于三维地震剥层的重力界面反演方法可以有效剥离浅部高频信号,实现深层目标重力异常的精确分离,进而实现对深层界面的准确标定。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开展深层构造界面反演,结果证实该方法是研究深层地质目标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比较热门和精确的心迹线法实现利用地震VSP资料进行Q值反演。通过实例验算,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反演过程中,该方法对超过350 m的厚层反演效果较为准确,对薄层其反演效果不稳定,但总体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Jason地震反演软件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霸县凹陷文安城东地区进行了储层横向分布预测,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综合资料进行地震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采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把叠后的地震反射振幅数据变换为地层波阻抗数据,然后利用反演的波阻抗数据,估算出砂岩厚度和砂岩储层物性参数,做出砂体厚度图,对该地区的砂体展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砂体总体走向与波阻抗的高值区较一致,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形态与地质认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地球物理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地震相和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三维可视化解释、地震反演等五种主要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新进展。生物礁地震相可归纳为七种类型;层拉平技术是帮助进行古地形、古地貌分析的一种有效手段。地震属性的数量不断增加,新添的属性如分频属性、级联属性等;地震属性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八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叠前深度域和弹性波。相干体技术已从第一代基于互相关的算法发展到第三代基于特征值计算的算法。虚拟现实系统的出现是三维可视化技术最新的具有质的发展意义的一次飞跃,代表了三维可视化技术的最新进展。地震反演技术的突出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单一曲线反演发展到多曲线联合反演、由基于振幅反演发展到基于地震多属性反演、由构造层序控制发展到层序地层控制、由叠后反演发展到叠前—叠后联合反演。使用所述方法在四川盆地云安厂、黄龙场、罗家寨等地区取得了较好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品质因子Q是用来描述地震波吸收衰减的一个重要参数,为油气检测、储层预测与精细刻画等提供了众多有用信息。然而,目前几种常用的频率域Q值估计方法(如谱比法),在实际应用中需从地震记录中拾取子波,受噪声和相邻子波影响,难以拾取到理想子波,导致Q值估计不够稳定。这里采用改进的广义S变换取代傅里叶变换在时频域应用谱比法提取Q值,该方法在保留谱比法适用性强等优点的同时,应用时频域能量集中部分对应作比估计平均Q值,无需拾取瞬时频谱或利用单个子波作比,成功提高了Q值估计的稳定性和适用性。通过模型测试,对比分析了四种Q值估计方法的稳定性,其中基于改进广义S变换的Q值提取法抗噪能力强,方法稳定。将Q值提取法运用到实际地震数据中加以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Q值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将地面地震、井间地震和VSP等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不同地震资料的优点,达到了提高反演分辨率的目的。但受观测系统的限制,井间地震获得的只是一段二维剖面的信息,而地面地震是地下三维数据体的综合响应,因此无法对整个工区进行联合反演。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地层对地震波吸收的非线性系统理论,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地面地震数据和井间地震资料映射关系的方法。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层状结构且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是非线性的,从而建立地面地震数据与已有的井间地震数据之间的非线性理论模型,再将此映射关系应用到整个工区,得到高分辨率的井间地震。然后利用模型测试研究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中,所得的多尺度反演结果分辨率明显提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井间地震资料中蕴含丰富的地下储层岩性和物性信息,利用井间地震直达波初至信息,通过层析反演可以得到两井之间的速度剖面。通过对井间地震直达波振幅衰减信息的处理,可以实现井间的吸收衰减层析成像。基于井间地震直达波射线路径的一致性,提出了井间地震时域直达波走时层析反演和频域质心频率衰减层析同步反演方法,增加了约束条件,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对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速度和吸收衰减同步反演方法,提高了速度层析反演精度,得到了对油气更为敏感的衰减属性,增强了井间地震在储层描述和油气预测中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单程波法地震波衰减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非均匀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衰减研究能够有效揭示地层吸收特性对地震波的影响。这里从单程波方程出发,结合粘弹性介质中的复波数理论,考虑介质的横向变化,采用分步傅立叶波场延拓技术,推导出适用于横向变速介质的带Q地震记录计算公式,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四个不同含Q地层模型。试验表明:单程波法计算速度快,波场信息简单清晰,易于深入分析和反演算法的建立。并且,Q值对地震波波形、能量、频率等都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对实际资料能量补偿、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提高,以及利用衰减特征进行储层识别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