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热液型铀矿空间定位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华南热液型铀矿与区域断裂构造、区域岩浆岩的时空关系、成因联系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中新生代断陷红色碎屑沉积盆地(简称断陷红盆)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多期多阶段富铀岩浆活动中心联合控制了铀矿田的空间定位。铀成矿与晚白垩世区域拉张作用时间相耦合,区域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与导致断陷红盆形成的控盆深源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控盆深源断裂构造为铀矿区域控矿构造。铀成矿与中生代多期富铀岩浆岩(火山岩和花岗岩)关系密切,富铀岩浆活动中心指示深部地壳存在铀的高场;来源于地幔的流体交代富铀地壳及岩浆岩,形成铀成矿流体,而富铀岩浆岩则成为热液型铀矿的主要围岩。  相似文献   

2.
黄沙铀矿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青嶂山复式岩体中南部。矿区发育NE向、EW向与NW向3组断裂构造带及NW向辉绿岩脉,铀矿化产于构造带与辉绿岩脉重接、斜接与反接复合部位,该部位是"交点型"铀矿化赋存的有利场所。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控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此外,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黄沙铀矿区"交点"型铀矿化与下庄矿田类似,且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下庄铀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庄热液铀矿田位于贵东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东部,主要有北西西、北北东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对断裂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和显微构造分析,初步查明了不同方向断裂自印支期以来的活动历史、性质以及所反映的区域应力场。运用花岗岩的原地重熔原理,提出了下庄铀矿田构造控矿规律。北西西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追踪张性活动,主要控制辉绿岩浆侵入,晚白垩世时转化为压性,形成北西西向挤压破碎带。北北东向断裂由晚侏罗世剪切发展成早白垩世张剪性活动,控制了粗、细晶石英脉及多种蚀变分布,早白垩世晚期发生了韧性剪切变形,晚白垩世时部分北北东向断裂控制了辉绿岩浆侵入。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侏罗纪主要发生褶皱、逆冲,早白垩世主要为左旋压剪活动,晚白垩世转化为拉张,控制了晚白垩世红盆发育。早、晚白垩世之交,主压应力方向由北西 南东转化为北东 南西。贵东岩体经印支、燕山早、中期的多次重熔,为铀的活化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早、晚白垩世两次铀矿化,与花岗岩层的两次重熔相关。重熔界面上升时,花岗岩层熔化,断裂切割深度小,构成了岩浆热液的通道;重熔界面下降时,花岗岩层固结,断裂深切至重熔层下方,成为基性岩浆上侵的通道。北西西向断裂拉张强度大,是基性岩浆的主要通道,北东-北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小,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在早、晚白垩世主要作张剪性活动,构成含矿热液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重要的导矿构造。沿北北东向断裂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时,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北东-北东东向断裂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层状花岗岩+“成矿壳层”+断裂构造,是下庄铀矿田下一步“攻深找盲”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位于江西省龙南县上围地区出露的燕山期花岗质复式岩体明显受北东向马屎山硅化断裂带和鹅形石英断裂夹持控制,是有利的产铀岩体,已探明291铀矿床和292矿点。岩体内断裂作用强烈,热液蚀变和铀矿化现象普遍。经地质调查,在岩体内识别出北东向断裂6条和北北东向断裂11条及若干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其中,北东向断裂主要包括岩体西部的硅化带和东部的石英断裂;北北东向断裂主要包括岩体东部的蚀变碎裂岩带和西部硅化破碎带;北西—北西西向断裂多被中基性岩脉充填,主要包括501~504号脉。北北东向断裂与铀成矿关系最密切,是容矿断裂。断裂的规模和产状控制了铀矿体的空间分布和展布形态,断裂性质控制了铀矿化类型,断裂变形程度控制铀矿化蚀变分带,断裂与中基性岩脉复合控制了富铀矿体的产出形态。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介绍河草坑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开展的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区内铀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体、火山作用和蚀变带控制,区内铀矿化是构造-岩浆活动和热液蚀变共同作用的产物;提出了矿田南东部的龙骨千—仙坑地段、会昌红盆东缘深部和火山口及近外围铀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衢州地区新路火山岩盆地西段铀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对研究区内白鹤岩、大桥坞和杨梅湾重点矿床成矿特征、控矿规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区铀成矿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侵入岩体的联合控制。依据主要控矿因素,建立了该区3阶段铀成矿模式:①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阶段;②大规模铀成矿阶段;③后期剥蚀矿体改造阶段。指出火山期后的岩浆侵位为铀成矿准备了含矿热液流体,NE、NNE向深大断裂为主要导矿构造,NW向次级断裂为主要的储矿构造,岩浆侵位和不同规模的断裂体系构成了含矿热液形成、运移和富集的完整过程。本区铀成矿在时间上可划分为2个阶段,早期为125~115Ma,晚期为90.9~70.2Ma,两期铀成矿与两期岩浆侵位相对应;在空间上呈三层楼式分布:即浅部为与砾岩层和隐爆有关的白鹤岩式铀矿化,中部为与赤铁矿化、萤石化、金属硫化物化有关的大桥坞式铀矿化,深部为与钠交代、硅化有关的杨梅湾式铀矿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区外围找矿重点区域为:距NE、NNE向深大断裂出露线2km范围内上盘,且NWW向次级断层和水云母化蚀变强烈发育的地区;已知矿区深部找矿层位为:大桥坞矿床深部的杨梅湾式铀矿化、白鹤岩矿床深部的大桥坞式和杨梅湾式铀矿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相山矿田、诸广地区岩浆-热液演化特征与铀成矿演化特征研究,建立了相山矿田、诸广地区岩浆演化序列,厘定了相山矿田铀多金属、诸广地区铀成矿演化时序,建立了相山矿田铀多金属、诸广地区铀成矿热液演化序列;阐明了铀成矿相对主体岩浆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滞后性”。相山矿田、诸广地区经历长时间、多期次岩浆活动,岩浆活动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体,后期发育小规模酸性、中基性岩浆活动,铀成矿在时间上晚于大规模主体岩浆活动(酸性岩浆活动),而与晚期小规模酸性、中基性岩浆活动时空关系密切,铀成矿相对主体岩浆活动具有时间“滞后性”。铀成矿流体作用不是岩浆分异热液演化的直接产物,铀成矿是相对独立的流体成矿事件,铀成矿具有相对“独立性”,由早期到晚期,铀成矿热液具有中高温向中低温、碱性向酸性、高氧逸度向低氧逸度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冕西花岗岩体位于康滇地轴北段,区内已发现铀矿点3个、铀矿化点4个以及大量铀异常(带)。收集整理了该岩体以往地质资料,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测试等工作,对其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冕西岩体SiO2含量偏高,一般为73%~78%,平均达75.09%,碱度高,K2O+Na2O平均含量大于8%,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多期多阶段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岩浆分异演化程度较高,岩体内断裂构造发育,并广泛发育以煌斑岩脉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区内存在煌斑岩脉型、碱交代型和碎裂蚀变岩型3种铀矿化类型,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煌斑岩脉及热液蚀变的控制,并提出岩体北段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可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查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9.
岩体位于南岭中段,为由加里东、海西、燕山各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铀矿化主要富集于燕山期各阶段花岗岩中,系产于断裂破碎带中的热液脉状铀矿床。由于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地表铀矿化普遍,铀矿点、铀异常也成群成带出现。通过地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铀矿化受燕山期花岗岩浆及新华夏系晚期断裂构造制约。本文主要从岩浆岩及构造特点,结合矿床某些地质特征,对本区铀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粤北地区产铀岩体的铀矿化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粤北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其主要的产铀花岗岩体是诸广山岩体和贵东岩体,均为多期多阶段的复式岩体,主要以印支期和燕山期的花岗岩为主。粤北地区的铀矿床主要由诸广山的长江铀矿田、澜河铀矿田、鹿井铀矿田和贵东岩体的下庄铀矿田组成,根据铀的成矿特征可分为硅化带型、交点型和碱交代型。粤北地区的铀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幔,而不是以往认为的花岗岩浆期后热液,铀源主要是粤北产铀岩体的印支期花岗岩。因此在华南开展新一轮铀矿找矿时,跳出以往“沿带找矿”的老思路,聚焦于印支期岩浆作用与铀矿床的关系,并重点关注华南地区可能的地幔柱或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