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锡矿山锑矿田硅化碉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中锡矿山锑矿田是世界闻名的超大型锑矿田。本文系统地叙述了该矿田该中各矿床蚀变硅化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元素所反映的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尽管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原岩相比有所改变,但仍可根据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恢复原岩;根据硅化灰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测硅质岩的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结合本区硅化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特点,可以推测硅质交代中的硅为源  相似文献   

2.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中锡矿山式锑矿与硅化关系密切。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存在着灰岩硅化和砂泥质岩硅化不同原岩型的成矿围岩蚀变。硅化岩的稀土元素含量要林未蚀变原岩稍低,但是仍具有与原岩一致的相对关系,据此,可以恢复硅化岩原岩。硅化灰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低,硅化砂岩(包括硅化泥质粉砂岩)相对较高。硅化灰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有负Eu异常和Ce异常;而硅化砂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类似原则岩,只有负Eu异常,无Ce异常。辉锑矿稀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温泉钼矿床矿化特征与蚀变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烈  韩海涛 《世界地质》2010,29(2):248-255
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北。经光片及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岩矿石化学全分析和稀土元素分析等研究,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是矿床的主要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沸石化及红色泥化。根据矿床地质、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围岩蚀变分为3个带,即砖红色沸石化蚀变带(Ⅰ)、强硅化蚀变带(Ⅱ)和弱硅化蚀变带(Ⅲ),其中Ⅰ、Ⅱ带为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硅化凝灰岩是贵州晴隆锑矿田普遍发育的成矿作用产物。对比分析未蚀变凝灰岩、硅化凝灰岩、峨眉山玄武岩、萤石和辉锑矿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以及某些高场强元素特征参数,探讨成矿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大厂层下段(P2d1)强硅化凝灰岩、中段(P2d2)近矿硅化凝灰岩及上段(P2d3)未蚀变凝灰岩Sb元素丰度显示,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的凝灰岩可能是潜在的晴隆锑矿矿源层,后期热液带来部分矿质来源,热液改造作用是成矿物质富集的关键。凝灰岩蚀变前后稀土元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稀土元素含量很低、以富F为特征且具有还原性。Y/Ho、Zr/Hf和Nb/Ta比值表明晴隆锑矿成矿流体具多源特征。辉锑矿稀土元素配分特征与国内其他辉锑矿有显著区别,其具有近似的w型四分组效应是继承海水或地层水稀土元素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栖霞金矿床宏观地质、蚀变岩带的岩石学、物质组分带入带出平衡计算及蚀变岩带稀土元素和痕量元素特征的研究,明确了栖霞金矿床两期蚀变岩带的地质,岩石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指出栖霞金矿床为中生代侧分泌矿床,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湘西沃溪金锑钨矿床矿化蚀变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沃溪金锑钨矿床地质背景,从矿化蚀变类型、矿化蚀变分带、地球化学、稀土元素、有机质,穆斯堡尔效应等几个方面详细的对矿化蚀变作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蚀变岩型金矿床蚀变现象观察与分析,从金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入手,探讨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蚀变的内在联系。硅化及黄铁矿化蚀变越强金矿化一般越好,但有硅化与黄铁矿化蚀变不成矿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在成矿有利的地球化学省内,可以把硅化与黄铁矿化蚀变作为寻找金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喀喇沁旗大西沟萤石矿为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一处大型萤石矿床。矿区内共有9条矿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内,其形态、产状受构造严格控制。通过对该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以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大西沟萤石矿属于比较典型的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萤石矿化带、硅化蚀变带以及构造破碎带发育位置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新发现的2条矿化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四川布拖县包谷坪铅锌矿的矿床成因。矿床产于奥陶系大菁组二段白云岩内,矿体受地层层位和北东向断层控制,硅化、褐铁矿化明显。矿床属于构造热液蚀变岩型。提出了地层、岩性、构造、蚀变、地貌、遥感和地球化学的找矿标志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新发现的2条矿化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四川布拖县包谷坪铅锌矿的矿床成因。矿床产于奥陶系大菁组二段白云岩内,矿体受地层层位和北东向断层控制,硅化、褐铁矿化明显。矿床属于构造热液蚀变岩型。提出了地层、岩性、构造、蚀变、地貌、遥感和地球化学的找矿标志和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核废物处置安全评价的地质类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茂中 《地质论评》1994,40(2):150-156
本文简要论述了利用天然地质类似物(或类比体),类比评价核废物处置系统的安全性能。地质类比研究是安全评价核废物处置系统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地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目前已有的地质类比研究对象主要有火山玻璃,陨石玻璃,粘土矿物,铁陨石,铜矿床,铀矿床,含含Th和REE的铁矿床,天然核反应堆(一种特殊的铀矿床)和火成岩接触带等。最后对我国今后从事同类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在物源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物源是控制沉积物中REE组成最主要的因素,济阳坳陷区岩石稀土元素特征表明:①济阳坳陷古生界与华北地台其他地区同时代地层岩石的REE分布特征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体现了晚古生代济阳坳陷区所处的整个华北地台区为一稳定的克拉通沉积盆地,地层横向分布稳定,具有一致的物源和构造背景;②济阳坳陷古生界为中生界的物源,反映了济阳坳陷区由古生代稳定地台型沉积到中生代山间盆地沉积的转变,中生代洼陷区的沉积主要来自对附近凸起区古生代地层的剥蚀;③新生界样品与中生界样品的REE分布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济阳坳陷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构造格局的转变,中生代接受沉积的部分洼陷区至古近纪成为供给物源的凸起区。  相似文献   

13.
煤系高岭岩的地球化学判别标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如凯 《地质论评》1997,43(2):121-130
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系高岭岩的微量、稀土、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根据高岭岩产出层序、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将煤系高岭岩分为两类:(1)铝土质高岭岩,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氧同位素值高,稀土配分模式与典型北美页岩相似,Eu负异常,反映其源岩为风化壳化学风化作用产物。(2)夹矸高岭岩,微量元素含量,稀土总量,氧同位素值低,稀土配分模式部分与典型北美页岩相似,反映其源岩与铝土质高岭岩类似;部  相似文献   

14.
Extensive Paleozoic sinter deposits occur at the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sub-surface quartz veining and epithermal Au mineralisation in the Drummond Basin, Australia. We investigated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of the sinter deposits and quartz veins in an attempt to develop a new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guide for geological resources. The Drummond Basin hydrothermal silica deposits are unique in having anomalously enriched incompatible element (Cs, Li, Be, U, Th and REE) concentrations in comparison to hydrothermal quartz veins from various granitic-pegmatitic systems elsewher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ve Ce deficiencies (Ce/Ce*norm < 1) in silica deposits indicate preferential mobilisation of REE over Ce from source rocks by oxidised hydrothermal fluids, leading to relative Ce enrichment in the source material (e.g., rhyolite intrusions). Sinters and quartz veins and some volcanic source rocks show a conspicuous positive Y anomaly relative to REE. This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Y fractionation due to fluorine complexation with REE during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majority of sinter and quartz samples within or near the Au mineralisation zone are more enriched in mobile elements (Cs, Li, Rb and Be) than the silica deposits from areas distal to the mineralised area. Normalised Y–REE patterns of the sinter deposits, quartz veins, and wall rock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physico-chemical environment of epithermal mineral deposition in geothermal systems. Trace element systematics as revealed in the current study,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alkali element mobility,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finding new prospect areas and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prospect areas for epithermal metal deposits and active geothermal fields.  相似文献   

15.
对玉山钨矿中酸性侵入岩进行岩石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分析,岩石化学特征图解表明,玉山矿区侵入岩为S型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明玉山矿区岩浆岩为同源不同期岩体.综合地质特征分析,玉山矿区岩浆岩来自上地幔,在地壳深部岩浆房充分分异,成矿母岩浆沿大断裂运移上升,在接触界面下凹部位形成矽卡岩矿型白钨矿体,在围岩(碳酸盐岩)裂隙中形成脉状白钨矿脉.  相似文献   

16.
东坪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活动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尽管稀土元素常被认为是惰性元素,但在热液交代蚀变和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性,河北省东坪与碱性岩有关的改进改造型热液金矿床成矿过程中,热液蚀变作用使近矿围岩LREE/HREE比值增大,并出现现铈正常异常;石英脉型金矿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出现明显的继承性,脉石矿物石英,钾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相对富HREE,且在脉石石英出现明显的铕正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温,近中性,较高氧逸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7.
稀土元素七组分图解类型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志民 《现代地质》1993,7(2):178-185
根据轻稀土与重稀土含量的比例关系以及Sm/Gd与Dy/Er比值的变化关系,将稀土七组分曲线划分为H型(重稀土富集型)和L型(轻稀土富集型)两大类型,包括Ha,Hb,Hc和La,Lb,Lc6个基本类型。通过实例,论述了稀土七组分图解在地质研究,特别是在侵入序列划分、岩浆成因及演化特点分析、不同类型及不同时代花岗岩的对比以及变质原岩恢复、混合岩化作用过程分析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水沟独立碲矿床的直接赋矿围岩为低绿片岩相变质岩。前人认为其原岩为陆源碎屑岩。通过对该赋矿岩系的地质特征(包括岩相学特征与副矿物组合标型特征)、岩石化学特征、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包括元素钪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证明其原岩为分异程度较低的幔源拉斑玄武岩,并具有典型岩浆玄武岩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煤成烃潜力与成气热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大锰  杨起 《现代地质》1997,11(3):322-329
鄂尔多斯盆地煤的Rock Eval分析结果表明,在肥煤—焦煤阶段,S1+S2达最大值,随后生烃潜力减弱。煤的Py GC分析及热模拟成气实验结果证实煤成气具有3个生气高峰,分别相应于Ro,m05%~07%、10%~14%及25%,表明煤成气具多阶段性的特点。这一规律性的认识有助于煤成气的勘探和开发。同时,随煤级增高,煤成烃特征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异构烃减少,正构烃增加;类异戊二烯烷烃分布亦存在多变性或多阶段的演化特点;苯系化合物具波动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山东蓬莱地区岩浆岩出露广泛,特别是浅成-超浅成岩类岩石发育,其与研究区部分矿种(萤石、多金属等)的分布密切相关,加强对该类岩石的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分析研究了该区新建雨山超单元(浅成岩)的地质产状、岩石特征等,通过对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数据的分析,论述了雨山岩体的物质来源、构造环境及其成因和侵位机制等,为今后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性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