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蛇绿岩形成时代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分布多条蛇绿岩带,通过对巴尔鲁克蛇绿岩中2个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比较准确的年龄数据512.3±7.2Ma、521.1±2.8Ma。确定了该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结合混杂岩带内岩石组合特征及其与中—下泥盆统库鲁木迪组为不整合接触,推断该蛇绿混杂岩带与唐巴勒蛇绿岩带及玛依勒蛇绿岩为同一时代、同一构造带产物,就位时代不晚于早泥盆世。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天山西段却勒塔格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新疆东天山西段乌什通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分布在干沟断裂南侧,该断裂是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分界面,该断裂北侧却勒塔格蛇绿岩围岩为古元古界变质深成岩(Sm-Nd全岩等时年龄(1 859±66)Ma)及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石墨大理岩和变质火山岩等.却勒塔格蛇绿岩以构造包体形式赋存在古变质岩中,镁铁质超基性岩具高Mg,贫Al、Ca、K、Na的特点,属阿尔卑斯型高钛蛇绿岩组合,形成时代为中晚震旦世(辉长岩Sm-Nd全岩等时年龄(728±110)Ma),闭合时代为中晚奥陶世.却勒塔格蛇绿岩和前震旦古变质岩的发现,具有重大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蛇绿岩作为消失的古海洋岩石圈的残片,是恢复造山带洋陆转换和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指示标志。西昆仑库地-其曼于特蛇绿构造混杂岩时空分布和产出规模一直是区域上早古生代期间构造演化过程的关键要素。西昆仑东段和田地区的尼沙-奥木夏出露有较为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辉长岩、火山熔岩、深海复理石细碎屑岩等岩片构成。蛇绿岩中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成果显示:辉长岩为(450±59)Ma、(432.0±5.7)Ma;玄武岩为(480.3±6.4)Ma,英安岩为(506.4±5.5)Ma,这些同位素测年成果表明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通过对该套蛇绿岩的各端元开展详细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与其相伴发育的一套岛弧钙碱性火山岩组合特征,可知其形成于俯冲带相关构造背景的特征(SSZ型)。综合分析表明,尼沙-奥木夏蛇绿岩为库地-其曼于特蛇绿构造混杂岩东延部分,其对揭示西昆仑东段构造演化格局及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二叠纪普鲁-阿羌裂谷型火山岩带.确定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中二叠世.查明阿尔金断裂延入西昆仑表现为转换断层的性质.认为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与库地蛇绿岩相当,代表震旦纪-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多岛洋内亲塔里木板块的小洋盆;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归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为弧后陆缘小洋盆消减的产物,该盆地于中二叠世末褶皱,代表晚古生代弧-陆碰撞后的大陆增生;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及巴颜喀拉山群奠基于特提斯洋盆之上,在接受大量陆缘碎屑沉积的同时向北侧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下俯冲,形成了昆仑山最南侧、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带,并最终实现洋-陆转化.  相似文献   

5.
于田县幅、伯力克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发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和二叠纪普鲁-阿羌裂谷型火山岩带。确定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为石炭纪-中二叠世。查明阿尔金断裂延人西昆仑表现为转换断层的性质。认为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与库地蛇绿岩相当,代表震旦纪-早古生代原特提斯多岛洋内亲塔里木板块的小洋盆;苏巴什蛇绿混杂岩带归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沟-弧-盆体系,为弧后陆缘小洋盆消减的产物,该盆地于中二叠世末褶皱,代表晚古生代弧-陆碰撞后的大陆增生;晚二叠世-三叠纪沉积及巴颜喀拉山群奠基于特提斯洋盆之上,在接受大量陆缘碎屑沉积的同时向北侧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之下俯冲,形成了昆仑山最南侧、规模最大的晚三叠世-侏罗纪二长花岗岩带,并最终实现洋-陆转化。  相似文献   

6.
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花岗岩株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准噶尔萨尔托海蛇绿岩与下石炭统呈逆冲断层接触,后被达尔布特走滑断层所改造,是西准噶尔地区时代最新、规模最大的蛇绿混杂岩带。萨尔托海岩株侵入于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带之中,岩体岩性为肉红色二长花岗岩。对花岗岩样品进行测年,新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309±3)Ma(2σ),代表了花岗岩结晶时代,较区域花岗岩基如庙尔沟、加甫萨尔苏等岩体的形成时代略老。综合蛇绿岩及区域岩体时代和岩石学特征等,认为该年龄限定了蛇绿岩侵位时代上限,揭示其属区域伸展背景的产物,标志着区域俯冲作用已经结束。因此,西准噶尔地区至少在309 Ma以后不存在俯冲作用,该认识有助于理解新疆北部多期次岩浆活动的时限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秦彪 《西北地质》2012,(3):20-25
在大量查阅分析和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提出阿勒吞昆多蛇绿混杂岩是卡拉麦里蛇绿岩带的向东延伸部分。卡拉麦里蛇绿岩带西起卡拉麦里—塔克扎勒—大黑山至伊吾县阿勒吞昆多一带,向东可能延伸至蒙古境内。该蛇绿混杂岩中斜长花岗岩产于辉长岩顶部,二者呈突变或渐变接触关系。应用SHRIMP方法对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获得了(351±6Ma)的年龄,这一年龄反映阿勒吞昆多蛇绿岩形成于早石炭世。同时,该蛇绿混杂岩上覆岩系的时代为晚石炭世,表明阿勒吞昆多蛇绿混杂岩侵位时代不晚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8.
王莹  黄河  张东阳  张招崇  赵莉 《岩石学报》2012,28(4):1273-1281
齐齐加纳克蛇绿混杂岩位于中国新疆西南天山阔克萨彦岭地区,主要由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橄榄玄武岩,辉长岩,辉绿岩,基性熔岩等组成。它们以一系列构造碎片近东西向产出,断续沿长约5km,宽约500m。本文应用SHRIMP方法对该蛇绿混杂岩中玄武岩中的锆石进行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了399±4Ma的加权平均年龄,说明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泥盆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测齐齐加纳克蛇绿混杂岩与吉根蛇绿岩残片均为中亚造山带南天山蛇绿岩带的延伸,可能代表了一个多岛窄洋盆演化的产物,为南天山洋北向俯冲及其后的塔里木微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陆陆碰撞形成的最后缝合带。  相似文献   

9.
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东部的月牙山一带。月牙山蛇绿岩套出露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超基性杂岩、辉长岩、层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组成。蛇绿岩套北侧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混杂作用,形成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由强糜棱岩化、强蛇纹石化的辉橄岩、玄武岩基质和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橄榄岩、橄辉岩、角闪石岩、白云岩、放射虫硅质岩、蚀变玄武岩等岩块组成。通过对蛇绿岩套中辉石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辉长闪长岩及蛇绿岩套北侧斜山——东七一山火山弧中的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等开展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确定月牙山蛇绿岩套形成时代约为530Ma,相当于早寒武世;洋盆发生大规模自南向北俯冲作用的时间为421.0±15~442.4±1.5Ma,相当于志留纪。通过对蛇绿岩带两侧地层形成环境及蛇绿岩带对两侧地层单位的限定意义等研究认为,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是代表古大洋闭合的板块缝合带,以该带为界,北侧为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侧为塔里木板块。  相似文献   

10.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经过俯冲-增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岩带,其中的拉巴西蛇绿岩带是比较重要的一条,通过对该蛇绿混杂岩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蛇绿岩尽管受到强烈的多期构造肢解,但根据岩石类型仍能恢复蛇绿岩的原始层序。本文重点讨论了拉巴西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就位时...  相似文献   

11.
阿尼玛卿山早古生代和早石炭-早二叠世蛇绿岩的发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千韬  李涤徽 《地质科学》1999,34(4):523-524
阿尼玛卿蛇绿混杂岩带位于东昆仑东段南缘,处于秦祁昆缝合系和古特提斯缝合系(Bian,1996)的交接部位。蛇绿岩带呈NWW向延展,长约400km,宽10—50km;由一系列构造岩片构成。在其西段的布青山-牧羊山蛇绿混杂岩带见有晚二叠-三叠纪砂板岩角度不整合在此蛇绿混杂岩之上,不整合面之上有底砾岩。有加里东末期岛弧型花岗-英云闪长岩侵入此蛇绿混杂岩中。前人认为该蛇绿岩的时代属晚二叠-中三叠世(姜春发等,1992;许志琴等,1996;王国灿等,1998)。最近,作者于此蛇绿岩带中发现了早古生代和早石炭-早二叠世蛇绿岩,证明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是一条包含有早古生代、早石炭-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中三叠世三个时代蛇绿岩的复合蛇绿混杂岩带。  相似文献   

12.
赵磊  何国琦  朱亚兵 《地质通报》2013,32(1):195-205
新疆西准噶尔和什托洛盖谷地以北,沿谢米斯台山南坡出露一套蛇绿混杂岩(查干陶勒盖蛇绿岩),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包括蛇纹石化橄榄岩、变质辉长岩、玄武岩、细碧岩及伴生的硅质岩、同源火山碎屑岩等,基质为蛇纹石化橄榄岩和绿片岩相变质玄武岩。蛇绿岩中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517Ma±3Ma和519Ma±3Ma,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年龄。蛇绿岩中不同组分(橄榄岩、辉长岩和细碧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细碧岩的Nb/Yb-Th/Yb图解均显示该蛇绿岩为洋中脊(MOR)型。查干陶勒盖蛇绿岩与西准噶尔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库吉拜)蛇绿岩、洪古勒楞蛇绿岩,邻区东哈克斯坦北部的扎乌尔-塔金蛇绿岩和巴尔克别克蛇绿岩可以很好地进行对比连接,为成吉斯-塔尔巴哈台构造带在西准境内的时空特征提供更多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岩石学报》2003,19(3):517-522
阿牙克岩体出露在新疆东昆仑阿牙克库木湖北侧的祁漫塔格山西段,侵入在早古生代低绿片岩相蛇绿混杂岩即“祁漫塔格群”之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可能形成在伸展构造环境,角闪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420±4Ma;等时年龄为416±21Ma,证实早古生代末期东昆仑地区已从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表明昆仑山具有多期造山作用叠合的大地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4.
蛇绿混杂岩(OPhiolite Mélange)或称蛇纹混杂岩(Serpentenite Mélange),是世界各地蛇绿岩产出的一种常见形式,特别是在特堤斯蛇绿岩带。另外它也见于滨太平洋带,如日本、北美科迪勒拉的佛朗西斯科;在古老的加里东构造带和华力西构造带,前者如纽芬兰的顿内吉,后者如哈萨克斯坦斋桑蛇绿岩带,都是以蛇绿混杂岩的形式出现的。而以蛇绿岩的完整序列产出者,除阿曼的萨麦尔蛇绿岩和塞浦路斯蛇绿岩以外则很少见到。这些蛇绿混杂岩大都沿古板块的缝合线或俯冲带出露。研究蛇绿混  相似文献   

15.
崔建堂  王炬川  边小卫  朱海平 《地质通报》2006,25(12):1450-1457
西昆仑康西瓦一带的三十里营房早古生代俯冲型石英闪长岩是开展1∶25万康西瓦幅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时发现的,对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447Ma±7Ma,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该同位素年龄值的获得表明,康西瓦-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不是前人认为的单一的晚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从早古生代就已开始形成。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月牙山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位于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东部的月牙山一带。月牙山蛇绿岩套出露较完整,自下而上由超基性杂岩、辉长岩、层状玄武岩、枕状玄武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组成。蛇绿岩套北侧发生了强烈的构造混杂作用,形成蛇绿质构造混杂岩带,由强糜棱岩化、强蛇纹石化的辉橄岩、玄武岩基质和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橄榄岩、橄辉岩、角闪石岩、白云岩、放射虫硅质岩、蚀变玄武岩等岩块组成。通过对蛇绿岩套中辉石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辉长闪长岩及蛇绿岩套北侧斜山——东七一山火山弧中的安山岩、花岗闪长岩等开展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确定月牙山蛇绿岩套形成时代约为530Ma,相当于早寒武世;洋盆发生大规模自南向北俯冲作用的时间为421.0±15~442.4±1.5Ma,相当于志留纪。通过对蛇绿岩带两侧地层形成环境及蛇绿岩带对两侧地层单位的限定意义等研究认为,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带是代表古大洋闭合的板块缝合带,以该带为界,北侧为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侧为塔里木板块。  相似文献   

17.
郝杰  刘小汉  桑海清 《地质通报》2003,22(3):165-169
对出露在新疆东昆仑落雁山—阿尔喀山一带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带中的野牛泉石英闪长岩中的角闪石和次火山岩英安斑岩中的黑云母2种单矿物进行40Ar39/Ar同位素定年,分别获得角闪石(219±1.4)Ma坪年龄和(220±11)Ma等时年龄,黑云母(218.59±0.94)Ma坪年龄和(226±11)Ma等时年龄,证实它们形成于晚三叠世。由于它们具有弧侵入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因此该年龄的确定对于以木孜塔格-鲸鱼湖蛇绿混杂带为标志的南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东段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南侧卡拉勒塔什群以大面积分布的酸性和中基性火山岩为特征,本次对卡拉勒塔什群弧火山岩代表性的岩石组合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酸性晶屑凝灰岩、蚀变玄武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84.2±1.6) Ma和(262.6±2.0) Ma,表明研究区卡拉勒塔什群火山岩形成于早—中二叠世。卡拉勒塔什群火山岩具有富铝、钠、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和亏损高场强元素Sr、Ta、Nb、Ti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基性火山岩属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接近大洋拉斑玄武岩,Nd/Th和La/Nb比值为8.91~13.76和0.39~2.28,Lu-Hf同位素ε_(Hf)(t)值为-0.15~4.95,表现为地幔物质来源,但加入了地壳组分。酸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系列,相对亏损P和Zr元素,Nd/Th和La/Nb比值为1.92~4.10和2.52~3.39,Lu-Hf同位素ε_(Hf)(t)值分别为0.94~3.78和8.26~12.45,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1.07~1.25 Ga、0.51~0.78 Ga,表明酸性火山岩物质来源为古老地壳和新生地壳物质重熔后的混合物。卡拉勒塔什群总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岛弧环境。卡拉勒塔什群岛弧火山岩与北侧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在形成时代、空间分布以及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成对关系,与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内发育的硫磺达坂砂岩组深水复理石建造共同构成造山带沟-弧-盆体系,表明苏巴什洋盆由南向北的俯冲极性,说明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形成于岛弧偏向于海沟的弧前盆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9.
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是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与北昆仑岩浆弧的区域主构造边界,对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中绢云母40Ar-39 Ar法年龄测定,获得了(271.1±2.2) Ma的坪年龄,相应的36Ar/40 Ar-39 Ar/40 Ar反等时线年龄为(270.5±3.7)Ma (MSWD=2.7),39Ar/36 Ar-40 Ar/35 Ar正等时线年龄为(270.9±4.7) Ma (MSWD=0.22);坪年龄(271.1±2.2) Ma接近于绢云母矿物的形成年龄,也代表了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形成年龄.通过韧性剪切变形带内运动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剪切带具有右旋斜冲的性质.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有关,是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南天山铜花山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发育有斜长花岗岩产于蛇绿岩的顶部,并且二者呈断层接触关系。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获得斜长花岗岩年龄为(406.5±5.0)Ma,侵位时代确定为早泥盆世,这一年龄代表了铜花山蛇绿岩形成的下限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