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高乐大理石矿中段3个采场采矿权租赁一事,引发了外界"涉嫌违法违规操作""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等置疑,多家网站转载并持续发酵。回应:采矿权依法审批租赁手续不完善石材是"广西东大门"贺州市的支柱产业,包括大理石综合开发型加工制造、碳酸钙新材料、人造岗石等,年产值超过150亿元。特别是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白色大理石矿山资源,使地处偏远的贺州市备受关注。高乐大理石矿区位于贺州市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用好现行政策,打好组合拳,全力做好脱贫攻坚用地保障服务工作. 一是调整规划,留足项目用地空间.该局充分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利契机,优先将脱贫攻坚计划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脱贫攻坚项目提供规划用地空间保障.例如,该局将辖区内涉及中心城区扶贫移民的用地列入到当前的规划调整修改完善工作当中,解决了辖区内近五年扶贫项目用地没有列入土地规划的难题.截至目前,已落实广西平桂扶贫移民搬迁与千亿园区建设结合示范工程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3.3929公顷.  相似文献   

3.
正近5年来,广西贺州市旺高工业区的碳酸钙产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增长在20%以上。2019年,贺州碳酸钙粉体产量占全国市场的比重超过了35%。目前,贺州市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2座,到2022年底前,预计将建成绿色矿山47座。贺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碳酸钙资源优势,是广西发展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的主阵地。近年来,贺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生态环境和资源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矿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南方国土资源》2013,(6):72-72,F0003
承接广东陶瓷产业转移的梧州市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加快建设。3年多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荒山到陶瓷企业集结地,从零工厂到14家陶瓷企业入驻,从零产出到80多亿产值!园区建设按规划完成后,将有占地2.5万亩200条生产线的中和集中区闪亮出现在广西人民面前,成为广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广西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快速阶段,产业园区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在园区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分析广西现有各类产业园区的集约用地现状,并就产业园区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省厅     
湖南有色重机产业园建成投产 日前,投资2.5亿、产能达10亿元的湖南有色重机产业园建成投产,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矿冶工程高备和高压水射流技术装备生产基地。该产业同的投产,完善了湖南装备制造业和有色丁业产业链,也宣告迈向"千亿"目标的湖南装备制造业崛起一个新的板块。(张冬萍)  相似文献   

7.
正广西碳酸钙资源丰富,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和方解石等矿种。为摸清广西碳酸钙资源潜力,促进广西碳酸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研究小组结合目前广西碳酸钙资源勘查情况及全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对广西碳酸钙资源矿产的分布情况、矿质优劣进行分析总结,对勘查利用工作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了解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调研组对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正>在广西田东县城以北,坐落着一个规划面积达17.61平方公里的田东石化工业园区,以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矿产、农林生态四大循环经济为主导产业。2014年12月,园区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审;2015年4月,园区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试点。这是"中国西部百强县"田东县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田东县委、县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以荣获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  相似文献   

10.
《浙江国土资源》2020,(1):F0002-F0002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11.
正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  相似文献   

12.
正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园区工业基础坚实。园区以智能装备和生物医药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5日,2019年中国—东盟碳酸钙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研讨会上,广西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郑杰忠,贺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袁国华,以及国内外矿产资源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碳酸钙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广西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郑杰忠近年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碳酸钙产业发展。自2015年开始,自治区人民政府不断提出发展碳酸钙产业的构想并加以实  相似文献   

14.
《浙江国土资源》2018,(1):65-65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园区工业基础坚实。  相似文献   

15.
《浙江国土资源》2019,(5):66-66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6.
《浙江国土资源》2019,(5):66-66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7.
《浙江国土资源》2019,(5):66-66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18.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有色集团)是按照自治区政府"打造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的要求,在华锡集团、矿建集团、冶金研究院等6家自治区级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基础上于2008年组建成立。经过4年多的发展,广西有色集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下属企业已经由成立初期的6家发  相似文献   

19.
《浙江国土资源》2019,(5):66-66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20.
正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于2001年,规划面积29.87平方公里。2010年以来,园区大力推进整合提升,逐步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先后开展了全省转型升级试点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成为新昌科技资源汇聚的核心载体,是"小县大科技"的新昌模式的重要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