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为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桂林市综合实践学校的建设项目为例,在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评估,分析预测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评估其危险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用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根据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评估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并有针对性提出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建设工程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2)
崩塌是和静县黄庙景区内主要地质灾害。根据危岩体失稳破坏的模式,研究区主要发育为倾倒式破坏。通过对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一级,危险性大。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属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总面积0.4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为危险性大区以南的其他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小,总面积0.33 km~2。  相似文献   

3.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岩  张琦 《化工矿产地质》2004,26(3):186-187,192
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中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市政工程、铁路工程及其它)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级别的划分。尝试确定了评估范围。提出危险性分区可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省德兴市铜矿尾矿库建设项目为例,在结合该区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分析预测了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并评估了其危险性大小。结果表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强发育,危害程度小,综合评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建设用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根据本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评估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综合考虑本项目建设引发和可能遭受的各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难度不大,投入适当的工程处理可予消除。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6)
研究区主要发育有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主要以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特征、危险性现状和危险性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物质组成分类,泥石流类型可以划分为水石流;评估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泥石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评估区地理环境、地质特征。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确定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冻融冻胀地段并描述了它们的特征,最后得出评估区适宜工程建设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6)
评估区主要发育有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特征、危险性现状和危险性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崩塌灾害共发育有8处,根据崩塌规模分类,均为小型崩塌。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论述了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原则、依据和方法,有针对的提出了该工程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防灾减灾,研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势在必行。以云南省某县的建设项目为例,将GIS技术引入,综合考虑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判断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逐一论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并针对拟建项目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得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加剧、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至大,建设用地总体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上海南汇大型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工程实例,基于现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并结合海域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海上风电场风机基础受力、变形特点,确定地质灾害类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探讨我国沿海地区开展海上风电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防灾减灾,研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势在必行[1]。根据野外地质调查,综合考虑研究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对彝良小草坝旅游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关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为景区的整体规划及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同类型景区的地质环境的评估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