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记     
世纪之交,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和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的资助与关怀下,西北地质勘查局委托有关院校培养的研究生们已先后完成了学业,分别以《西北地质科学》(1999年第20卷,第2期;2000年第21卷,第1期)专集形式和学位论文形式进行学业汇报。在导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充分学习和总结前人成果,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围绕“秦岭造山与金属成矿”、“大型—超大型矿床”两个主题,从大陆动力学、流体地质学、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比较矿床学及成矿系统—成矿系列—矿床组合的地球化学类型与矿石建造等5个不同层次上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秦岭造…  相似文献   

2.
西秦岭金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前人西秦岭造山带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单一矿床(点)的研究,并纳入西秦岭造山带整体的构造演化序列,考察金矿床在造山带演化中所处的构造环境、建造类型、成矿作用、成矿时代、矿床类型等,区分了不同的成矿系统及其作用时空范围,并分析了成矿系统特征和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多体制、多成因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和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北缘等4个构造单元(李诺等,2007),东秦岭位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邻接边缘以及它们之间的拼合带,即秦岭造山带的东段(卢欣祥等,2002)。东秦岭造山带在构造环境上与秦岭造山带一致,都经历了从太古宙到中新生代长达30亿年的地质演化。秋树湾铜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大别山碰撞带的东  相似文献   

4.
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二元控矿”特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成矿带,对其研究表明,多数金属矿床具有成矿物质多源、成矿时代多期、矿床成因复杂等共性特征,但是这些矿床一般受早期初始富集成矿和晚期造山改造就位的二元因素控制,矿床的富集空间主要为断裂构造、褶皱虚脱部位和印支-燕山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在总结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的"二元控矿"作用,旨在总结关键控矿因素,指导区域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5.
成矿带的展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而地质构造在重磁异常上有明显反映。为了研究秦岭造山带中段重磁异常与成矿 带的关系,该文系统整理、处理了秦岭造山带中段已获得的重磁力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重磁异常的展布特征、推断了研 究区的断裂构造,讨论了结晶基底的起伏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矿床分布资料讨论了重磁场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 成矿带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段成矿带均分布在重、磁异常梯度带上或几组不同方向异常的交汇部位,尤其在 局部重力高异常范围内及其边部梯度带上矿体富集。这一结果为研究秦岭造山带的地质演化、地质构造(尤其是深部构 造)、断裂分布及下一步的成矿有利区预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方维萱 《西北地质》1998,19(3):11-17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钼、金、多金属、银、汞、锑、铁矿产地,这些特大型一大型金属矿床形成都与特定的大型构造密切有关.金属成矿大陆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伸展系统、压缩系统、垂直系统、走滑系统、剪切系统和复合系统,大型一超大型金属矿床一般均经历了3种不同类型的大陆动力学系统,这是由于秦岭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演化历史所决定的区域成矿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构造-沉积-成矿综合分析方法对秦岭造山带大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及构造 定位进行了研究,认为秦岭泥盆绿聚矿沉积盆地位于两类大陆构造环境中,即秦岭微板声板内聚矿沉积盆地及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上聚矿沉积盆地,这些聚矿盆地均属伸展盆地,提出秦岭造山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模式及新勘查思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构造 -沉积 -成矿综合分析方法对秦岭造山带大型 -超大型矿床的地质背景及构造定位进行了研究 ,认为秦岭泥盆纪聚矿沉积盆地位于两类大陆构造环境中 ,即秦岭微板块板内聚矿沉积盆地及秦岭微板块北缘被动陆缘上聚矿沉积盆地 ,这些聚矿盆地均属伸展盆地。提出秦岭造山带大型 -超大型矿床定位模式及新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9.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11,29(2):1-10
秦岭造山带经过多期构造活动、壳一幔物质交换、地质流体和成矿物质汇聚集,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之一。目前秦岭造山带(陕西)地质找矿存在若干问题。本文从矿产的分布、地球化学、板块构造成矿理论等,对铜、钼、铁、金、银、铅、锌、钨、锡、汞、锑等元素的成矿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探讨秦岭造山带(陕西)矿产中某些矿种为优势矿种,某些矿种为劣势矿种的原因。从金属来源和元素的浓集系数分析,秦岭整个区域都是寻找金、银、钼、铅、锌矿最有潜力的地区;从金属来源、元素的浓集系数及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分析,秦岭寻找具有较大规模的铜、铁族元素矿产仅限制在部分地区,即主要为两条缝合带靠近活动大陆一侧的边缘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基性度较高的勉略宁和北秦岭地区,其次是紫阳一镇坪地区;汞锑元素成矿必须具有很特殊的成矿地质物化条件。  相似文献   

10.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具有复杂地壳组成和结构、经历多期不同构造体制演化的复合型造山带,在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中独具特色,金、钼、钨、铅、锌、汞、锑、银、钡、铀、铜、铁、锰、石墨等矿产广泛分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工业的重要矿产资源基地。秦岭造山带独特的地质构造格局造就了多个世界级规模的金属矿集区。东秦岭地区已超过美国西部Climax Henderson斑岩钼矿带而成为全球最大的钼矿带,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银矿省和稀有金属、铀矿集区;西秦岭地区是世界三大卡林型金矿集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银矿带;南秦岭汞锑矿带是全球性第三条(秦岭中亚)汞锑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发育世界罕见的大型毒重石重晶石钡矿带。 秦岭造山带矿产种类多,矿床数量多,单个矿床储量规模大,类型齐全,构成我国重要且极为独特的成矿域。秦岭成矿域的突出特点在于:(1)面积大,矿种丰富,矿床类型多样,矿床组成和组合复杂,成矿时代跨度大,在全球鲜见;(2)地质背景特殊且跨越若干大地构造单元,成矿条件优越,中高温与中低温矿床在空间上规律性分布;(3)热液成矿作用普遍,成矿元素和类型丰富,某些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是最晚期重要热事件的响应,与地热活动密切相关;(4)热液成矿机制多种多样,包括了深源浅成、就地取材、沉积改造等;(5)区域成矿具有多旋回性、继承性、叠加性、爆发性和多样性等特点;(6)矿产空间分布具有分段成群成带的特点;(7)卡林类卡林型金矿与铅锌矿、汞锑矿、铀矿、钡矿联合构成了面积巨大的低温矿床成矿域,与美国内华达州西部和我国滇黔桂金三角区具有可对比性。近年来的地质综合研究与矿产勘查工作表明,秦岭造山带仍是我国最具找矿远景的地带之一。 本期“秦岭造山带大规模成矿作用”专辑主要针对研究区金矿、金铜矿、金钼矿、铀矿和银多金属矿的形成动力学背景、构造岩浆演化、沉积盆地构造变形、元素赋存状态、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共刊登主题来稿20篇,以探讨秦岭造山带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和大规模成矿作用的耦合机制,几乎涵盖了成矿作用的主要研究方面。 本专辑所反映的尽管只是“秦岭造山带大规模成矿作用”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和进展,但我们希望这些成果的发表,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抛砖引玉作用。 最后在此专辑付梓之际,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未在本期刊出的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人员为本专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11.
秦岭地区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地质构造衔接的枢纽地带,泥盆系是秦岭金属矿产最重要的容矿层位。本书着重研究了东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的地层、沉积相、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构造和重点矿床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同时提出了有关整个秦岭地质发育与地壳演化的问题,即南北向构造所起作用的问题;并结合区内地球物理和遥感资料,探讨了华北与扬子地台的边界、南北向与东西向构造并存的格局及边缘盆地的转换特征。在重要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热水沉积、地下水的环流成矿模式,提出热水浊流矿床的新类型,指出矿带呈南北向展布、矿床呈东西向分布以及成矿受构造与岩相双重控制的新认识,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群之一-秦岭群详细的构造研究,识别出了秦岭群中存在的初始的NNE向构造方位,这一构造方位与中晚元古代以来秦岭造山带NWW向主导性构造方位大相径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讨论了这一NNE向构造方位的地质意义。提出了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与杨子克拉通可能为一个统一的克拉通,暂称之为古中国克拉通,并且这一克拉通内的主导性构造线方位是NNE向。中元古代初,这一克拉通沿NWW向破裂,才开始了秦岭造山带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两大占陆之间的主要界线,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其形成和演化历来受到地质学家的重视。本文在前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岭造山带中北秦岭古生代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5.
小秦岭-北秦岭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长期处于华北板块、秦岭微地块和扬子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地带,具备良好的古陆块边缘铀成矿条件。分析多期次不同类型铀成矿作用与相应的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背景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区域铀成矿规律和创新铀矿成因理论。文章通过对区内典型铀矿床(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铀成矿的成因机制,并以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视角来分析不同类型铀成矿作用发生的构造背景。分析显示在小秦岭-北秦岭构造带的华阳川地区、蓝田牧护关岩体以及“商南-丹凤三角区”等3地,存在伟晶岩型、碳酸岩型和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等3种铀矿类型,成矿期次历经古元古代、古生代奥陶纪—泥盆纪、早中生代三叠纪、晚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等4个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北秦岭-小秦岭地区的铀矿具有“古老地层+深大断裂+岩浆作用”耦合成矿的成因机制,铀成矿作用均发生在秦岭造山带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由碰撞转向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秦岭造山带矿床成矿系列与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将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应用于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秦岭及邻区共有21个矿床成矿系列和24个亚系列,经历过6个构造-成矿旋回。秦岭区域成矿系列与构造-成矿旋回之间具有内在成生联系,其演化具旋回性和跨代现象:中、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与中、新生代为两个成矿高蜂期,分别对应秦岭造山带由陆缘裂谷向板块构造和由板块构造向陆内造山两次最重要的构造体制转化期:与火成活动及地壳开裂有关的成矿作用规模和强度在造山带的南、北成矿域及东、西成矿域之间具明显的旋回性和时-空振荡性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事件地质激发成矿作用异常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成矿学中的事件地质,系指在成矿历史演化进程中发生的地质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异常形成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特大型矿床。重点探讨跨区域壳幔结构不连续性、幔根构造的形成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与成矿,并列举美国西部有色金属成矿区和中国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与幔根构造有关地质事件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秦岭勉硌宁地区的金矿床属改造型金矿床,可以划归两个亚类。它们都是在秦蛉造山带陆内造山和造山期后构造-热液作用下改造宙集成矿的。本文从大地构造背景及合金建造形成、金改造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以及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恃征、分布和成矿作用演化,探讨了研究区金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特殊交汇部位,横跨祁连造山带东段、西秦岭造山带和阿尼玛卿造山带,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发育。历次构造热事件,不仅为本区各类内生矿产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还带来了地壳深浅各部的矿源。通过对该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演化及热液蚀变特征进行研究,查明矿化特征,分析成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可有效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田培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新疆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GeologicalInstituteofXinjiangGeologicalProspectingBureau,GeneralCompany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