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滁县琅琊山一带燕山期岩浆岩成因及区域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县琅琊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东段滁县-庐江铜金成矿带的一部分,为安徽东部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铜及伴生金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滁县岩体,长期以来前人鲜有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一套滁县岩体样品,发现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具有SiO2>56%,Al2O3≥15%,富Sr、Ba和Cr、Ni,具有高的Sr/Y和(La/Yb)N值,但Y和Yb含量低,无明显Eu异常,另外岩石具有较高的MgO、Mg#及Sr/La值,显示海水蚀变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燕山期岩浆岩为洋壳俯冲产物,属比较典型的和成矿有关的埃达克岩,伴随着该期侵入岩的上侵,富含Cu、Au的成矿物质随着温度、压力或者氧逸度的降低,在合适的部位富集成矿。对比分析了上腰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和滁县岩体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有着相似的成岩成矿背景。同时在滁县岩体西南段发现一条含微细粒黄铁矿碎裂状白云岩质硅化带,在上腰铺岩体周边发现一条多金属矿化硅质脉,并对琅琊山含铜矿化矽卡岩及上述白云岩质硅化带和多金属矿化硅质脉进行了地质分析和痕量元素测试,认为它们与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腰铺岩体周边可以作为下步铜及伴生金矿床勘查的新的远景地区,同时指出该区找矿不能只盯着矽卡岩型铜金矿而忽视多金属矿化硅质脉新类型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2.
阮维周,字岐山,1912年5月23日生于安徽滁县.阮维周族姓朱,是明朝宗室,明末清初为躲避政治迫害,逃离北京,到长城外的宣化隐居,改"朱"姓为"阮".但这一宗族对皖东故土非常留念,满清末年,已在塞外成为巨富的阮维周父辈,南归滁县,重振家园,同时塞外的庞大产业亦留人经营.1912年,阮维周在滁县出生,他父亲阮嘉宾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大知识分子,母亲李和,是家庭妇女.阮维周幼年时,他父亲任直隶省会保定农业专门学校的国文教师,他们全家便移居保定,他从小就接触了特别多的农业生产知识,父亲还经常带他去宣化,看望在那里经营大片土地的祖父.受家庭影响,阮维周对实用性的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严格的家教督促下,他刻苦努力,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3.
消退曲线超渗产流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土壤蒸发与土壤含水量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土壤蒸发与时间呈反比关系的消退曲线;给合简化的土壤入渗曲线,建立了超渗产流数学模型,并用滁县径流实验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及斜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进英 《地质科学》1982,(2):152-161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山岩盆地之一,它位于张八岭隆起的东侧,受平行于郯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形成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盆地基岩较老,西部直接覆盖在震旦亚界灯影组之上,其分布受古地形的制约(图1),南部、东部不整合在早古生界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5.
《水文》1965,(5)
为了解目前大练兵的开展情况,检查在思想上、技术上、設备上是否处于“备战”状态,2月8日夜間,在滁县水文站进行了一次測洪练兵演习。一、內容及課題1.假定水位已經起涨,起涨水位为7.00米,涨率每小时0.40米,并有继續增大的趋势,决定立即測流。  相似文献   

6.
黄道山中酸性侵入岩,是滁县铜矿床外围岩体,其形成时代均为燕山早期。岩体呈岩株产出,由北东向南西向侵入,从内向外可分为内部相——近内部相——近前缘相——前缘相,分别由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构成,各岩相带的矿物成份,结构恃征,有一定的差异,但又无明显的界限,呈渐变关系。各岩带的岩石化学特征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滁县铜矿床、安基山铜矿床等已知矿床母岩相比,其碱度、酸度、b 值、钙碱指数、组合指数以及岩石、单矿物的含铜丰度等数值相比,是一个有利于铜矿生成的母岩体,其前缘相是形成矿体的有利部位。就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硫同位素等分析,岩体来自幔源与壳源之间的混合源,为Ⅰ型即同熔型,与我国所划分的扬子型属于一类。  相似文献   

7.
皖中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徽中部沿江地区北缘分布有洪镇、管店和滁县三个花岗岩类侵入体,各种岩石化学参数表明它们属于I型或同熔系列花岗岩类。但是,其Nd、Sr、Pb、O同位素比值均低,表明它们是古老麻粒岩相下地壳重熔的产物。这类花岗岩在已有的成因分类中未单独划出。  相似文献   

8.
三里陈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中部,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闪长岩年龄为126.9±1.8Ma,花岗闪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26.0±1.0Ma,两者均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闪长岩中存在的大量继承锆石的年龄分布在2.5~1.9Ga之间,峰值为2.0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南板块,可能混有华北板块源区的物质。结合滁县-庐江铜金成矿亚带成岩时代及矿化特征,发现三里陈岩体与铜金矿床(点)成矿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岩性一致,与围岩接触带发育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相似,认为这些侵入岩体均为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三里陈岩体及其外围地区具有寻找一定规模矽卡岩型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总结滁(州)-巢(湖)断褶带铜、金、铁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指出滁县铜矿、全椒马厂铜金矿以及巢湖苏家湾铜、金、铁矿等,均处于以燕山期闪长玢岩矽卡岩型铜、金、铁矿化为主的同一成矿带,即滁(州)-巢(湖)断褶带,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该带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安徽南部石炭纪的构造与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质概况 (一) 古地理、构造轮廓下扬子区的安徽部分,由于受华力西运动的影响,以及成生时代尚不清楚的沿江断裂与形成于加里东早期的江南深断裂的控制,在早石炭世岩关晚期形成“三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图1)。张八岭隆起:位于嘉山一滁县一带,该隆起存在时间较长,早石炭世为陆地,形成剥蚀区,是巢庐坳陷碎屑物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11.
一种原始岩浆上涌离开源区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和围岩物质成分的变化,岩浆不断进行演化,最后可形成不同系列的岩类。近年来,稳定同位素在探索岩浆成因方面有所进展,证明同化混染作用是成岩过程中的地质作用。经研究证明,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系的同化混染作用对岩浆演化起了重要作用(齐进英,1982)。  相似文献   

12.
滁县铜矿床为安徽东部的一个伴生金的中型铜矿床,矿体严格受燕山期岩体与寒武系奥陶系灰岩接触带控制。在研究铜矿体分布规律、铜矿石类型及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预测南部接触带15线至18线磁异常及铜矿化集中地段,其下部有大的热源体存在。在其“漏管”下部两侧“肩部”的有利构造部位,为矽卡岩铜矿体的产出地段,铜矿储量规律远景可扩大到大型金铜矿床。  相似文献   

13.
《水文》1965,(8)
5月23日滁县水文分站召集了所属各水文站負責同志座談了前一阶段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情况和如何进一步掀起大学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以促进汛期測报工作和职工思想革命化。現将其中一部分发言摘要刊出。 徐孝途(分站副站长): 毛泽东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路明灯,我們必須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来指导我們的工作。今天召开这个座談会主要是总結前一阶段学习主席著作的成效,交流学习經驗,找出存在間題,研究今后如何学  相似文献   

14.
沙溪帚状构造型式的厘定及其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区域构造分析沙溪班岩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北西侧,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及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三大体系构成矿田乃至长江中下游矿带的基本构造格架。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主体重接于华夏系古褶皱带之上。据构造格局、地貌景观和岩浆岩带、火山岩带及成矿特征,东翼沿长江可分为数个紧密的隆起褶皱带。由弧顶向东边反射弧,可分为五个隆褶体:蓿松-庐枞、庐江-天长、苏家湾-滁县、九江-繁昌及铜陵-宁芜等隆褶体。呈右行左刊多字型展布,组成山字型东翼主体构造带(图1)。西翼亦有瑞昌-灵  相似文献   

15.
苏皖境内滁河断裂的演化与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滁河断裂从古生代以来记录了下扬子地区的动力学特征。该断裂震旦纪一志留纪是滁县一全椒深水盆地与巢县-含山浅水盆地的分界线;晚泥盆世-中三叠世其北侧未见沉积,南侧表现出由于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而导致的陆内拉张断陷;晚三叠世时成为大虽-胶南造山带南侧前陆冲断褶带中一条重要的逆向断层,随后卷入郯庐断裂系的左行走滑剪切,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时表现为垒堑构造的调整边界,控制着滁全红色盆地的发展,新生代以来再次表现为  相似文献   

16.
苏皖境内滁河断裂的演化与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滁河断裂从古生代以来记录了下扬子地区的动力学特征。该断裂震旦纪—志留纪是滁县—全椒深水盆地与巢县—含山浅水盆地的分界线 ;晚泥盆世—中三叠世其北侧未见沉积 ,南侧表现出由于扬子板块向北俯冲而导致的陆内拉张断陷 ;晚三叠世时成为大别—胶南造山带南侧前陆冲断褶带中一条重要的逆冲断层 ,随后卷入郯庐断裂系的左行走滑剪切 ;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时表现为垒堑构造的调整边界 ,控制着滁全红色盆地的发展。新生代以来再次表现为逆冲推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地质论评》1985,31(6)
第一期 安徽和县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的研究 ..................……“…“.“·”.”.~安泰摩丁连生(1) 甘甫窑街地区下侏罗统炭洞沟组的抱粉组合 ...................·..·……”·“二“”.…张望平赵清顺(13) 湖南锡矿山初始雁行张裂隙脉的研究”.”·”·~吉让寿(23) 苗石的罕见晶体形态—兼谈香花岭萤石晶体形 态特征”··…”一“·”·“一”·””.’金玉书夏一文(31) 应用一种数学模拟探讨滁县火山岩浆的成因 “·”…,”·“··“”·“·”·“·“···”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台东部晋冀鲁京津地区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冯增昭 《沉积学报》1986,4(4):28-40
一、前言早奥陶世时期的“华北地台”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碳酸盐台地,西至贺兰山以西,南至祁连山、秦岭、伏牛山、大别山,东至渤海和东海,北至阴山以北,包括陕、甘、宁、蒙、晋、冀、鲁、辽、吉、豫、皖、苏、京、津等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地台之一。本文涉及的范围乃华北地台东部的腹地,即西至黄河,东至海,南至陇海路,北至内蒙;乃晋、冀、鲁、京、津的全部或大部地区,也包括豫北、苏北、辽西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9.
前言明清以来,我国产铜中心,渐移西南,尤以川西、康东、滇北、地理上极接近的区域为最著。北起四川彭县白水河,中经川西的洪雅、峨眉、康东的天全、宝兴、荣经、越巂,以迄西康东南的会理,滇北的东川、巧家、宣威,滇中的路南、易门,滇西的保山、永胜等县,旧矿甚多,蔚为我国西南最重要的产铜地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建材报》报道,三峡地区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矿石质量好,开发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具有明显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值得有关单位和企业关注。 三峡地区开发利用前景最大的是磷矿、石灰石、花岗岩、大理岩、白云岩、造纸用碳酸钙粉、石墨、石榴岩、蛇纹岩、橄榄石、造辉石、透闪石、氧化铁红、石英砂岩等。如鄂西磷矿规模大,矿石质量好,储量分布集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是我国开发磷矿及发展磷化工业的良好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