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矿井物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回顾近六十年来矿井物探的发展历程,简要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煤矿矿井物探技术的分类与特点、研究现状与应用成果,详细介绍了主要矿井物探方法技术(矿井地震法、矿井电磁法)的研究应用新进展,提出了目前我国矿井物探技术存在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矿井物探是地面勘探技术的重要补充,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手段,它相对于常规的矿井地质手段而言,具有更准确、更快捷、更方便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煤矿现代化安全生产中必备的探测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煤田物探与矿井物探技术的6大突出进展,即三维地震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地震资料精细处理与动态解释得到推广、地震勘探正在实现从构造勘探向岩性勘探的跨越、地面瞬变电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矿井物探技术重新得到重视、以“嵌入式”服务为标志的煤矿安全生产地质保障模式出现了可喜创新等;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找出了我们存在的差距,提出了加快我国煤炭物探技术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并对今后煤炭物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土石堤坝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隐患问题严重威胁着工程安全,随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呈现多样性发展,综合物探技术的研究对堤坝隐患的及时发现和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常用于土石堤坝隐患探测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和应用特性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常用物探技术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概括了综合物探技术的体系原则,阐述了基于GIS的综合物探数据分析系统;指出了目前综合物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的综合物探数据融合技术;明确了建立基于数据融合与联合反演理论模型的可行性,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物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浅析现代物探技术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列术了现代物探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出把现代物探技术和工程地震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工程地震技术进步,致力于现代物探技术在工程地震中的产业经发展,形成地震系统新的技术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作用。这里以河南省某地滑坡勘探为例,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分析两种物探方法的技术原理、联合解释,并结合地质钻探、地质调查等资料,查明该场地滑坡体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能有效地减少物探的多解性,提高成果解释精度,其综合物探解释成果与地质情况较为吻合,显示出综合物探方法在滑坡等地质灾害勘探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综合物探方法及综合解释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探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要回顾了我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探的历史及47年来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物探方法由4种增加至40余种,一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47年来,航空物探和区域重力调查基本覆盖了我国陆地面积,提出一大批基础地质和深部地质问题的新认识.物探发现了数以千计的金属与非金属矿的矿床.在技术方面,建立起了第二代航空物探系列、地面高精度重力和磁勘查系列、综合电法系列、综合核物探系列以及地下物探和测井系列.针对固体矿产的勘查任务,提出了物探的发展方向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水文、工程和环境物探近50年的历史,简介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发展的四个阶段.重点论述了我国能源、交通和城市工程物探在电力、铁路、水利建设以及海洋平台工程建设等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水资源和地热物探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田物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文涛  方正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62-368
我国的煤田物探工作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得到了迅速发展.煤田物探为提高煤田地质勘探质量、加快勘探速度以及促进煤田地质勘探现代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之际,对我国煤田物探技术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当前,矿井物探作为我国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一个有力保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以矿井物探为主题,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AJD)为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我国自1977年至今40年矿井物探专业发表论文842篇,统计分析发表年度、期刊来源、论文作者、机构来源、影响程度、专业方向等6个方面,结果表明:我国矿井物探专业自"十一五"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煤炭科学技术》发文量最多,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是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矿井电磁法和矿井地震依然是矿井物探领域的主流勘探方法,尤其矿井电磁法,发表论文比重超过55%,与此同时,以矿井物探技术与装备为基础的监测预警类方法正在兴起,应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回顾与分析,为矿井物探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工程建设需求的强力推动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在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行期,地质、水文、环境等的地球物理问题探测或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工程物探检测方法技术的应用现状,列举了长江物探公司及相关单位在工程物探检测应用中取得的典型成果,从而说明目前我国工程物探检测技术水平,最后对工程物探检测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石油物探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概括地论述了石油物探技术在80年代的新进展.与70年代相比,80年代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且难度相当大.这些问题正是90年代所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石油物探近30年来均以地震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依靠机械震动的波动场来搞石油物探已暴露出成本高、信息单一的严重缺陷,因此,在应用新一代测量仪器、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作用和综合多种信息的“非地震物化探”技术系列应运而生,并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所谓非地震物化探,实际上就是指应用地质体的重力场、电磁场、化学场等多种物化信息来做石油物探的前期准备和地震勘探的补充.尽管她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已有突破并展示了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下水勘查的基础地质问题与关键地球物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介绍了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对西部深层地下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意义,就西部地下水研究的特殊性,针对性地提出了地球物理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在利用已有的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基础地质问题的过程中,介绍重要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及研究工作步骤,针对这些方法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本身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和研发部署,针对已有资料的局限性和西部地下水的特殊性,提出研究高精度地震静校正、全波处理等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国内油气供需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开展"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势在必行",也是"当务之急"."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解决3个问题.一是油气无机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原油、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示踪、原油中异常高含量的金属微量元素、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等均表明原油可以由无机反应而生成.二是油气无机成因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油气的分布与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的耦合表明有成因关系,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是油气的发生器,也是初始储层,据此可以对油气田进行预测.柴达木盆地昆北花岗岩油田的发现是一典型案例.三是"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需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目前第4代采集处理新理论、新方法业已提出.地球物理学家已经把深部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提到议事日程.总之,"第二深度空间"的油气勘探是有理论依据的,是可能的,是可操作的.发现大型、超大型油气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Electromagnetic (EM) technique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as a direct detection geophysical tool utilized in the base metal industry. They were developed in countries such as Canada, whose thin conductive weathering overburden did not hamper the penetration of EM signals and enabled exploration to depths on the order of 300 m. As a result, EM techniques were used widely in North America and Scandinavia for many years before they became common in countries with a thick conductive overburden, such as Australia. The 1980s and 1990s have seen the use of EM methods move from anomaly finding to mapp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 computer modelling algorithms. A review of EM papers, for the years 1998 to 2002, showed that most dealt with EM techniques as mapping tools. Airborne, ground and marine EM techniques are still being developed, as are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The advent of robust 2-D and 3-D computer modelling and inversion algorithms has led to the acceptance of EM methods as a mapping tool for many environmental and petroleum industry applications, a trend which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16.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近年来,地球物理技术发展非常快,其重点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推动物探技术发展的源泉。2)地震装备和采集技术的时展是基于三维和高分辨率勘探的需求。3)地震资料处理从传统批处理向勘探、开发交互处理方向演变。4)面临当今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地震解释将综合更多的信息以降低石油勘探开发的风险。5)开采地球物理和地震反演近年来有长足的进展。6)其他学科的一些新理论和新算法已在  相似文献   

17.
地壳的新的地球物理模型与石油的无机成因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深地震测深法,大爆破,天然地震转换波法,区域对比折射比,共深度点法,结合重,磁,电法等地球物理方法,建立了含油气盆地的“缺花岗岩”型的地壳模型,这种模型地地质条件下费托合成无机油气;近期提出的深部-浅部“立交桥模型”更为这种油气生成,运移成藏提供了可能;而沥青,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数据则为原油的无机成因揭示了十分可靠的证据,原油中Si-C键有机化全物的发现更为这种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风化壳SYT法物性探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YT型物性探测仪自从1992年石油系统使用之后,先后在陕北,华北,吉林,大庆油田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效果,在仪器硬件和方法软件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又进行了深为5700余米的探测试验,其界面探测精度误差为0.5%~1.2%,在地面上直接解译奥灰顶界面深度,奥灰风化壳裂隙性岩溶发育程度,判译地下油气有等方面,无疑这将会大大降低对油气勘探投资的风险系数,塔里木盆地轮南奥灰风化壳SYT法试  相似文献   

19.
深层油气地球物理勘探基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当前我国深层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的难题及基础研究的三个主攻方向,包括:困难地区深层地震反射体准确成像,地震波场信息学、油气田直接预测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地球物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之际,总结海洋地球物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中国海油气普查、近海工程地质调查。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和中国海基础调查四个方面简要地阐述它们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