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论韧性剪切作用与金的成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邵世才 《贵金属地质》1996,5(2):142-146
多数学者认为“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动力和成矿机制均为专心性剪切作用,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论证。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认为韧性剪切作用本身成矿的可能性不大,“剪切带型”金矿床并非“同剪切型”或“后剪切型”同生矿床,而是“剪切后型”的后生热液矿床,即成矿总是滞后于剪切作用,剪切作用不是成矿,而是创造了成矿的空间,成矿物质主要是来自深部或容矿围岩。  相似文献   

2.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于广大探矿人员自始至终贯彻执行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使探矿工程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曲折道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探矿工程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技术科学,并且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其自身的基础理论。由于它的工作对象是地球外壳(地壳)的岩石,类别很多,重迭错落,千变万化。因此,其基础理论研究“聚焦于”岩石破碎机理与岩石力学、钻进中功率消耗值、钻柱力学(含断裂力学)、胶体化学与冲洗液理论、最优化工程理论。并以其理论成  相似文献   

3.
Mallorca的上中新统礁复合体是一个三级沉积层序,它揭示了碳酸盐沉积对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的响应。这个礁复合展示了一个四级至七级的多级别高频单元叠覆构成格式,其建筑块是以下整合为界的S形单元,而不是准层序。这些“S形单元”叠置成“S”形单元层系”,S形单元层系叠置成“S形单元层系组”,并由这些层系组叠置成“层系组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矿床地质学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自从“水成论”和“火成论”的剧烈论争之后,矿床的成因问题似乎获得了大体的解决,即以“火成论”的系统成矿论的建立而告终。可是,这一“定论”正受到大量新的地质事实的冲击,并在步步退却。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成矿理论则正在崛起,并得到很大的发展。1.沉积成矿作用的被重视,是当前成矿理论重新认识自己的一大进步。自6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5.
含煤地层中以腐殖型有机质为主的成煤物质在成煤过程中、特别是在沥青化过程中形成的“煤成油”已经成为能源勘探中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成因,属高含蜡质油,含油岩系与煤系共生或有密切关系。“煤成烃”理论,尤其是“煤成油”理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煤成油”理论所涉及的问题综其根本不外三个主要方面:一是煤及煤的各组成部分的成油能力和鉴定特征;二是形成物的运移,特别指的是初次运移;三是烃源对比和源源对比。而实用意义则在于对煤成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和对开发的经济可行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朱裕生 《矿床地质》2006,25(Z1):59-62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60年的预测实践中,始终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学者在全国第一、二轮区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矿产预测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矿产预测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新领域的探索。矿产预测理论概括为: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认为成矿作用的“异相定位和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是矿产预测的地质理论依据,又是对成矿学理论的补充;多元信息“类比-求同”理论是传统的预测理论,本文赋以新的内含;地质体“对等求异”理论补充了“类比-求同”理论的不足,是前三项理论内容无可比拟的。矿产预测理论已受矿产勘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在当前已经成为提高矿产预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勘查效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浙江省碳沥青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室内红外光谱,碳同位素,差热分析等资料的收集分析,提出了浙江碳沥青即非“油成”又非“煤成”是烃类反应和转化产物的观点同时提出了碳沥青若要形成规模,必须经过运移,才能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白云鄂博矿区“白云岩”成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云鄂博矿区“白云岩”可以划分成“层状”磷灰石白云石碳酸岩,“层状”细粒稀土白云石碳酸岩、高硅白云石碳酸岩、低硅白云石碳酸岩、方解石碳酸岩等多种类型。它们是同一岩浆源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这些不同类型碳酸岩所携带的成矿物质,造就了白云鄂博矿床。  相似文献   

9.
贵州赤水及邻区裂缝性气藏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结合”为基础,建立了本研究区碳酸盐岩裂缝性气藏模式。该模式对本区二,三纱裂缝性气藏的构造发展与演化配置关系,构造裂缝与油气成藏关系,储集体成藏机理与成藏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三分析”,归纳出十基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成矿作用与耗散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了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成矿区域是一个发展、演化着的宏大动力学体系。成矿作用的核心是“成矿作用的发生”,其中心问题是“矿化向成矿的转化”。“分支理论”和“涨落理论”为研究这一问题打开了通路。耗散结构的多阶性或相继分支将动态的地球化学过程引入了地质科学,反演了成矿作用的动态演变与时间韵律。耗散结构的局域化将动态的地球化学场引入了地质科学,从而阐明了成矿地球化学分区(成矿区带)形成与发展的原因、机制及其动力学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11.
湘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理论总结湘南地区金矿的成矿特征,提出“含金矿坯层、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泉作用”三位一体成矿的必备条件,指出了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陈尊达 《矿床地质》1986,5(2):45-52
《脉状钨矿床成矿预测理论》引用了一些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提出脉钨矿床“矿物微粒浓差运离分带理论”(简称“浓差理论”)。其基本论点是:成矿物质以矿物微粒的形式在层流着的成矿热液中进行搬运、沉淀;在矿液运移过程中,不同矿物原始浓度差影响到搬运的距离,浓度大的搬运距离小,浓度小的搬运距离大;浓度大的先析出,浓度小的后析出。众所周知,引用别门科学的理论要有一定的前提。把流体力学理论应用于研究脉钨矿床的成矿过程,就必须考虑成矿机理是否符合流体力学所要求的时空模型;假设成矿物质以矿物微粒形式搬运、沉淀,就必须考虑成矿流体对矿物微粒的起动能力和迁移能力。“浓差理  相似文献   

13.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成藏动力学系统是近几年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它以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为核心,探讨油气聚集和分布规律。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将金湖凹陷划分为3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和5种油气输导体系,并利用流体包裹体恢复了成藏流体充注时间;根据油气运移聚集特征,总结出“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从成藏条件出发,探讨了油气成藏主控要素。  相似文献   

14.
小波理论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小波理论在地震勘探领域中的“时变滤波(去噪)”、“信号分离”、“地震成象处理”、“高分辨处理”、“数据压缩”等诸多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小波理论在“波动方程求解”、“求取地层反射系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激励,即调动积极性。西方国家的企业提倡并重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常用的激励方式及其特点如下: 1、需求层次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研究提出的。他把人的需求划分成通常所讲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低向高,已满足了的需求不再具有激励效应。在个体员工转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多因复成矿床”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华南3110铀矿床的地质矿化特点及其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从区域地质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生与发展过程,以及成矿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条件,重新厘定了该矿床的成因,并建立一个具有“层控”、“构控”、“时控”等特点的“多因复成铀矿床”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岩土锚固成孔的难题,提出适合复杂地层链固钻进的新工艺-“双管钻进”工艺,并结合新工艺应用,研制了新型锚固工程钻机,详细介绍了“双管钻进“方法和钻机情况。  相似文献   

18.
王涛 《湖南地质》2010,(10):48-49
就在开发商准备“冬眠”时,忽如一夜春风来,火爆的成交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呈现在人们面前,楼市成为了不倒翁,火爆势头可比肩09年。此番情形,实在令人犯糊涂,为何宏聊调控屡屡成了“空调”,中国楼市究竟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9.
刘正桃 《湖南地质》2000,19(1):48-53
本文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理论总结了湘南地区的金矿床成矿特征,提出了“含金矿坯层、断裂构造、岩浆和热泉作用”三位一体的成矿必备条件,指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深层碳酸盐岩层系中,已陆续发现了塔河、普光、元坝、安岳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并形成了碳酸盐岩“三元控储”等成储理论认识。近年来,四川和塔里木盆地相继在超过7 000 m甚至8 000 m的超深层中发现了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深层储层类型更加多样,控储因素中,相带、流体、压力和断裂,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内涵更为丰富。结合近期大量新的超深钻探资料,持续开展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成储机理的研究。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地区奥陶系和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的深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构造破裂和多类型流体耦合改造储集体的成储机制;通过上震旦统四川盆地灯影组和塔里木盆地奇格布拉克组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新元古代“白云石海”沉积环境、早期溶蚀和早期油气充注在成储与孔隙保持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开展含膏岩层系白云岩成储的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膏盐岩封盖及超压、较为封闭的环境下,白云石重结晶作用显著改善了储集物性。深层-超深层储层发育机理新认识丰富了“三元控储”理论,有效引领了超深层,乃至特深层的油气勘探。断控和断-溶双控储集体、古老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尤其是寒武系厚层膏盐岩之下的微生物丘滩相白云岩储层,在中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