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海岛面积及岸线长度量算课题是省海岛办委托省测绘局的专题研究项目,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调查并量算出全省500m^2以上海岛的数目、面积(按平地、丘陵山地、潮间带三种不同性质分别最算)、岸线长度(按岩质、泥质、沙砾质、人工四种不同类型岸段量算),并测定全部海岛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李建明 《测绘通报》1994,(2):27-30,9
本文探讨了利用AUTOCAD软件实现由墨卡托投影到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变换,并对变换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开发的软件成功地应用于“海岛资源调查/海岛位置,面积,岸线长度量算”课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对外开放的日益发展,继《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图集》之后,又一部全面表示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成果的大型作品《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图集·福建分册》(下称《海岛图集》)正在编制中。它的编制出版,将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全面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海岛资源、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直观的参考资料,为福建省加速沿海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海岛图集》为16开本,内容包括:地形、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现状、海洋生物、海水化学、水文、海区…  相似文献   

4.
海岛岸线遥感立体测图精细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海岛岸线遥感测图精细测量新方法,该方法直接基于理论定义的海岸线,利用航空影像瞬时水涯线数据在立体测图环境中提取瞬时水位高程;利用海岛周边精密海潮模型和瞬时水位高程推算海岛岸线高程;最后依据海岛岸线高程,采用立体测图方法测制海岛岸线的平面位置。该方法确保了海岛岸线成果的唯一性和连续性,适合大比例尺的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测量。测试结果显示,在较高精度海潮模型和海面地形支持下,海岛岸线高程精度优于0.2 m,可满足1:2000测图要求。  相似文献   

5.
岛屿岸线的确定是海岛地物信息遥感调查中重要的一步,对舟山岙山岛的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地物地理信息分析,提取出岛屿岸线及港口码头的空间基本地物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数学形态学的知识,在ENVI+IDL图形图像处理平台上实现对岛屿岸线及港口码头的自动提取,提取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并且可以为人工智能提所有海岛地物信息的取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岛(礁)地形测绘面临的困难,应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提取了海岛(礁)数字高程模型及海岛岸线。介绍了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厦门地区的ERS-1/2串联飞行的雷达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提取了某海岛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相干图的海岛岸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InSAR技术生成的相干图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处理,自动获取海岛岸线信息。实验证明InSAR技术是进行不易/不宜到达的海岛(礁)地形测绘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黄文骞 《测绘通报》2014,(5):123-126
介绍海岛礁测绘基准、海岛礁识别定位、遥感测图、潮位与岸线综合判定等技术,并提出了解决各技术难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其中海岛岸线与海岛海岸带管理、周围海域使用等活动密切相关.如何提高海岛岸线测量效率及精度,为海岛海岸带的开发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岛为研究区,以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隶属度函数分类对岱山岛海岸线进行自动提取,再根据海岸线界定标准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面向数据库的制图综合概念和内涵,针对海域和海岛面积相差很大的情况,提出稀疏海岛变尺度制图综合原则,并给出利用面积比求解海域综合尺度的方法;研究兼顾海岛属性的海岛定量选取原则,建立了带约束条件的凸壳制图综合方法,在保证海岛基本轮廓前提下兼顾凹点细节的识别,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稀疏海岛制图综合算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辅助确定海岛岸线,补充说明了海岛的界定方法,介绍了开展上海市无居民海岛地名普查的工作流程,并分析了上海市无居民海岛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1.
滩涂面积量算是滩涂资源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结果数据是调查成果的总体表现与直观反映,为滩涂围垦规划调整、围垦工程合理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对标准图幅内的滩涂分布类型进行归纳整理,提出了一种自下而上基于标准图幅的滩涂面积量算方法:首先利用标准图幅内的等深线、岸线实现滩涂面的快速生成,其次计算滩涂面包含的水深点平均高程值判断滩涂类型,最后根据不同条件对滩涂面积分类量算统计。在2011年浙江省滩涂资源调查中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3S技术因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的导航定位、对地实测和强大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国防、气象、灾害监测与环境保护、能源、交通、土地资源勘察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辽宁省海岛地名普查首次采用了3S技术,实现了海岛地名信息和海岛地理基础数据调查与管理的一体化,达到了海岛地理实体、数据信息、外业调查照片的一致性,建立了海岛地名信息系统。详细介绍了辽宁省海岛地名调查中,3S技术在数字化、导航定位和信息识别、提取、勘测、分析、处理以及数据集成等环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介绍了大笔架山海岛面积信息提取及变化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利用大笔架山1972年至2015年的锁眼(KH-9)、SPOT4、IKONOS等数据,基于ENVI软件,对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一系列预处理操作,并通过影像分类,区分出海岛部分和非海岛部分,结合ArcGIS软件对大笔架山海岛进行边缘提取,并获取大笔架山海岛的海岸线长度和面积信息。结果表明:大笔架山海岛的面积在修建锦州港、海防堤坝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此之后海岛面积有所增加,说明为了防止大笔架山海岛面积的进一步缩小,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考虑到海岛环境的特殊性、资源承载的有限性、空间开发功能的衍生性,以及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性,从海岛开发适宜性和海岛可持续保护的角度,研究无居民海岛功能分类方法,构建海岛功能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海岛功能分类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并引入综合评判理论,量化指标因子,构建综合评判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实现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5.
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海岛资源调查。Sentinel-2A与Landsat 8两颗卫星都可免费提供空间分辨率较高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在海岛调查中的应用潜力较大。本文以浙江舟山普陀山岛为例开展了针对这两种影像在海岛植被分类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分别利用Sentinel-2A多光谱成像仪(MSI)和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基于最大似然法分类获得了该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草丛等植被及其他地物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MSI的总体分类精度略高于OLI。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考虑到海岛环境的特殊性、资源承载的有限性、空间开发功能的衍生性,以及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衔接性,从海岛开发适宜性和海岛可持续保护的角度,研究无居民海岛功能分类方法,构建海岛功能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海岛功能分类的适宜性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并引入综合评判理论,量化指标因子,构建综合评判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实现无居民海岛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长江芜湖港岸线资源的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内河岸线资源研究,迄今国内外甚少。本文利用航、卫片及多年实测资料,通过河道演变与岸线资源的相关分析,基本查明了芜湖港岸线资源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芜湖港的岸线资源利用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86年以来杭州湾围垦淤涨状况卫星遥感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86年以来8个时相的TM/ETM+遥感资料,调查杭州湾围垦淤涨情况。在几何校正、图像拼接的基础上,提取多时相的岸线; 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岸线动态变化、围垦淤涨状况及其趋势。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杭州湾岸线演化主要是由人工围垦和滩涂养殖引起。  相似文献   

19.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九段沙岸线提取及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集成了非监督分类、地图综合、离散地物去除和岸线追踪等技术的shoreline-Extractor软件,解译上海市九段沙自然保护区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岸线信息;对解译的目标岸线分别进行空间分辨率为30 m,90 m,150 m,210 m和270 m的重采样,计算其分维数,并进行岸线长度、沙洲面积和分形特征的分析,进而对九段沙岸线变迁的重点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九段沙的上沙、中沙和下沙3个沙洲淤长的部位并不一致,其中上沙北部区域、中沙东北和西南区域、下沙东北和西南区域淤长较为明显;岸线长度与沙洲面积的变化区域几乎一致,即上沙增长较快、下沙次之、中沙缓慢;九段沙岸线具有显著的分形性质,整体分维数呈增加态势,其中上沙和中沙的分维数小于整体分维数,而下沙的分维数大于整体分维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各个地区对沿海地带的开发不断深入,使得海岸线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研究海岸线的变迁过程有利于监测和保护海岸带的资源与环境,为沿海城市对海岸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对象,对海岸线的长度,陆域面积和演变过程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分类对比的方法,对1986、1996、2006和2016年的海岸线数据进行提取,研究发现:(1)1986-2016年30年间山东半岛的海岸线长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共增长315km,其中2006年到2016年的海岸线增长最快,新增岸线占原海岸线的10%;(2)海岸线变化使陆域面积也不断增加,1986-1996年面积增了309.367km2,1996-2006年面积增加332.082km2,2006-2016年面积增加611.607km2,由面积变化可以看出海岸线的移动趋势是向海移动;(3)海岸线分布以基岩岸线为主,东营地区的黄河口处受侵蚀淤积作用,海岸线变化显著,烟青威地区受蓝色经济区建立的影响,养殖区增加,盐田减少,海岸线由自然岸线逐渐向人工岸线变化,砂质岸线分布地区人工码头和港口等建设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