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岩浆同化-分异作用是岩浆开放体系中成分变异机理的重要作用,是岩浆起源、演化和岩浆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同化-分异作用的内在联系、作用方式、鉴别特征和主要类型,以及国内外典型实例的分析。并介绍了新近提出的“边界层同化作用”和“边界层分异作用”的机理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岩浆深部液态重力分异成矿作用、岩浆同化混染成矿作用、矿浆成矿作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作用对铜镍硫化物成矿有重要影响。岩浆深部液态重力分异成矿作用是原始含矿岩浆产生多样性岩浆和铜镍等成矿元素原始富集的重要原因,矿浆成矿作用则与岩浆深部液态重力分异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是含矿岩浆成矿过程中的特殊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3.
安徽月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矽卜岩-热液脉型铜(铁)、金、多金属矿田中成矿岩体-月山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制约与反演讨论,认为该岩体为深源的碱性玄武质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联合作用(AFC过程)形成的,其中,幔源物质约占70%,同化的壳源物质占30%。这种开放岩浆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对于该区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和各种矿物含量的渐变特征反映了岩浆演化的结晶分异过程。长石中Si、Na、Al、Ca和单斜辉石中Si、Al、Ti、Ca、Mg的系统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和尖晶石对同化混染作用的反应较为迟缓,但其Fo、Ni和Cr#、Ti对新鲜岩浆注入较为敏感。这些矿物化学对岩浆演化过程的推断与全岩成分变化的指示相一致。因此,矿物化学在研究岩浆演化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随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矿作用为一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熔蚀作用并存,沉淀作用和溶解作用交替,实质上是岩浆体系的分异作用或自然组织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基本特征及岩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可以产于多种构造环境,岩体具有典型的层状构造和韵律结构。层状岩体形成时主要的岩浆作用有重力分异作用、双扩散对流作用、压实作用、同化混染和岩浆混合作用等,其中重力分异作用很好地解释了层状岩体垂向上岩石类型的变化和矿物组分的变化,双扩散对流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在韵律层理形成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压实作用对岩浆演化晚期阶段补堆晶结构的形成作用明显,同化混染作用可改变岩浆的成分,导致岩浆分异产物的组成和成分的变化。堆晶结构的不同主要依赖于粒间液体的活动性和晶粥的渗透率,补堆晶结构形成需要高渗透率,而粒间液体不活动时将有利于正堆晶结构的形成。岩石组合、岩石结构、矿物组分及其变化规律很好地记录岩浆分异过程、岩浆补给等信息,可以用来讨论层状岩体的岩石成因:温度压力条件、原生岩浆及其演化过程等。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天山菁布拉克岩带基性-超基性岩的全岩εNd(t)约为-5.1-+6.4,87Sr/86Sr(t)约为0.7037-0.7094。幔源岩浆同化围岩和结晶分异联合作用(即AFC过程)可以解释这些岩石的Nd、Sr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8.
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的岩浆岩岩体中产有多种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笔者对产于曹山辉石冈长玢岩和鸡冠石花岗闪长岩中的辉石和角闪石巨晶及其堆积岩或堆积晶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矿物平衡结晶的温压条件,讨论了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问题。研究表明,铜陵地区大约在140Ma以前发生了碱性橄榄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辉石巨晶和角闪石巨晶及其堆积晶是由底侵的碱性橄榄玄武质岩浆在28~33km深处的深位岩浆房中与下地壳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中基性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而辉石堆积岩是由中基性岩浆在19~21km深处的浅位岩浆房中与中地壳的浅变质岩系发生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中性岩浆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江西德兴银山火山岩-次火山岩带状岩浆房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松  莫宣学 《地球科学》1998,23(3):257-261
银山地区火山岩-次火山岩由流纹岩、流纹英安斑岩、英安质熔岩、英安斑岩和粗面安山斑岩组成,喷发和侵入存在着反序特征。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岩浆房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密度、粘度梯度。建立了以英安质岩浆为主,顶部有一层富SiO2、富K的流纹质岩浆,底部为少量粗面安山质岩浆的带状岩浆房。岩浆演化及带状岩浆房折形成是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岩浆对流和边界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银山地区火山岩-次火山岩由流纹岩、流纹英安斑岩、英安质熔岩、英安斑岩和粗面安山斑岩组成,喷发和侵入存在着反序特征.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岩浆房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密度、粘度梯度.建立了以英安质岩浆为主,顶部有一层富SiO2、富K的流纹质岩浆,底部为少量粗面安山质岩浆的带状岩浆房.岩浆演化及带状岩浆房的形成是分离结晶、同化混染、岩浆对流和边界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金川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硫化物橄榄岩、含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以金川Ⅱ号岩体为例,根据岩相学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试图对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演化分异进行深入探讨,发现金川Ⅱ号岩体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深部岩浆房中尖晶石—橄榄石的分离结晶和浅部岩浆房辉石与斜长石的结晶,而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发生在岩浆上升的整个过程,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是导致母岩浆中硫饱和的主要因素。该岩浆分异演化过程间接支持了汤中立提出的"深部分异-熔离,依次贯入"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弯窿一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弩窿梅 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弯窿一除壳弯窿一次火山弯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 地壳隆开、地慢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弯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 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一弱碱质一碱酸性转化。 弯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弯 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慢源→中浅成慢源加嵌轻微混染→超浅成壳慢混合源逐渐 演化,因而可以认为:弯窿一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 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 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 浆组合。  相似文献   

13.
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招崇  王富宝 《现代地质》1994,8(4):441-451
通过对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火山岩属于一套弱碱性、普通型的火山岩系列.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对岩石结构和动力学的分析,表明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约67km),并在约17km处(上下地壳附近)形成高位岩浆房.在高位岩浆房中,由于岩浆的双扩散对流作用,发生了伴随有分离结晶作用的液相分异作用,而同化混染作用则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喷出的岩浆成分受断裂切过高位岩浆房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光石沟铀矿床含矿与非含矿伟晶岩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指出了二者存在的差异。认为光石沟铀矿区伟晶岩是灰池子岩体多期分异后残余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残余岩浆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初步建立了光石沟铀矿区含矿伟晶岩的宏观和微观标志,对今后该区找矿和科研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安徽月山矿田硅、氦、氖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 ,月山岩体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的产物 ,矿床的硅来自岩浆熔 流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中的氦来自地壳和地幔两个端员。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富含放射性成因氦的演化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  相似文献   

16.
香花岭花岗岩不同岩相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元素对比值和包裹体温度,压力与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香花岭花岗岩为H2O-F-CO2-Cl流体类型,属超临界流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岩浆体系内熔体的粘度,内压,组分活动性及含量,胡岩浆演化呈系列变化,导致岩浆体系内的成分强烈分异成层;Nb,Ta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的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矿作用发生在岩浆期。其成岩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吉林太古宙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将花岗质岩石划分为三个岩浆演化系列,它们分别与不同的构造变形阶段相对应,即变形前-同变形壳源岩浆分异系列、晚变形深熔岩浆分凝系列和变形后壳源岩浆分异系列。通过上壳岩、花岗岩的变质作用、变形作用、岩浆活动的综合研究,讨论了麻粒岩变质作用与TTG岩浆形成于岛孤或活动大陆边缘的大地构造环境,剪切变形对深熔作用的影响,提出辉石花岗岩类的形成与造山带的伸展拆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吉林延边东部J_2-K_1火山-侵入杂岩岩浆的生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古生代东西向构造岩浆带和中、新生代北东向构造岩浆带交汇处的延边地区,在中侏罗-早白垩世期间生成两套中-高钾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中侏罗世(180-170Ma),该区受Farallon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在(24—27)×108Pa,1078—1230℃和80—90km深处,由地幔岩两阶段熔融产生玄武安山质岩浆,经分异演化生成一套低稀土元素且分异作用良好的火山岩系.晚侏罗世(160—145Ma)期间,Farallon板块向北东方向横推致使该地区缺乏岩浆活动。早白垩世(140—130Ma)期间Izanagi板块向欧亚大陆低角度俯冲,该区在25.5-28.5)×108Pa,1117—1138℃和85—95km处生成玄武安山质岩浆,经分界演化形成一套高稀土分异作用较差的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19.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夺的起源及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燕山造山带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的Nd,Sr,Pb同位素分析,作者认为义县组火山岩起源于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发生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即AFC过程。与新生代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中生代镁铁质麻粒岩捕虏体和太古代片麻岩对比研究,发现义县组火山岩与这些镁铁质麻粒岩捕虏体有许多地球化学相似之处,而与长英质麻粒岩捕虏体和太古代各种片麻岩差别较大。作者认为早白垩世燕山板内造山带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伸展作用,辽西义县组火山岩和汉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镁铁质麻粒岩捕虏体均为这一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它们属于幔源岩浆喷发与大规模玄武zh质岩浆底侵作用形成的“同质异相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穹窿-火山型攀西裂谷的成因,岩浆深成作用与火山作用过程;穹窿构造的发生、发展的演化历史;岩浆分异趋势及双峰式岩浆演化系列及其成因。 攀西裂谷曾经历了岩石圈穹窿—陆壳穹窿一次火山穹窿三个发展演化阶段。碱性岩浆作用与地壳隆升、地幔去气、热流汇聚作用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成穹作用最盛,岩浆碱度最高。随着陆壳破裂、开放、挥发分散逸,岩浆性质从强碱质—弱碱质—碱酸性转化。 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阶段有机地控制了岩浆源和二次岩浆房的深度和岩浆演化特点,随着穹窿构造的发展演化,岩浆活动由深成幔源→中浅成幔源加陆壳轻微混染→超浅成壳幔混合源逐渐演化,因而可以认为:穹窿-火山型裂谷发育的各个阶段,存在有低位→中位→高位的二次岩浆房。 攀西裂谷属不发育的夭折裂谷,以演化时间长为特点,有利于岩浆深源(二次岩浆房内)结晶分异、液体不混容性分离作用和陆壳的同化混染作用等得以彻底进行,最终形成“双峰式”岩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