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最小耗能原理与地震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筑宝  唐松花 《地震》2014,34(4):50-60
本文认为最小耗能原理是一个与地震现象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普适性原理。在简要介绍该原理的基础上,对所谓“地震带”、“板内地震”、“特征地震”、“地震空区”等有关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并详细地介绍了一条根据最小耗能原理建立地震预测、预报准则的技术路线;最后对地震的预测、预报是否可能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前后,拉萨地磁台(以下简称“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了长时间、大幅度异常变化。在对拉萨台地电场观测条件、观测系统以及观测结果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利用“能量合成累加”和“MSA功率谱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个方面,对该异常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尼泊尔8.1级地震前后,拉萨台的地电场观测数据异常变化,经历了“趋势变化-扰动变化-发震期-恢复期”等发展阶段,以及“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平稳变化-高频变化”等演化过程。综合分析认为,拉萨台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特征和演化过程,与相关现象和机理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能够完整反映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具有一定客观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地震孕育期间孕震信息的模糊性,国内开展了多项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将多项指标所显示的孕震的模糊信息转化为清晰的地震预测结果。现仅介绍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常用方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及其预测实效。  相似文献   

4.
滇川地下水异常时空转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虹  刘丽芳  万登堡 《地震》2003,23(4):77-84
分析研究川滇及邻区地下水异常在中期— 短期— 临震孕震阶段认为, 异常时空转移是地震短临跟踪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中期— 短期— 临震异常井孔数量少— 增多— 减少( 密集) 等变化, 判定地震孕育所处阶段。并用有无区域性异常时空转移等特征预测强震和非强震;用异常时空转移的方向大致估计可能的发震地区;用短临孕震阶段时空转移的明显程度预测发震时间。  相似文献   

5.
林命周  赵志光 《华南地震》1998,18(1):108-110
通过对唐山地震等大量震例和震害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适合于地震预报单级模糊决策具体计算使用的参数表。根据这些表列出的参数计算的结果,在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和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以东海域6.1级地震的震后快速趋势判定中,均取得了相当好的社会效果,在对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和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内检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曾健  韩渭宾 《地震》1994,(1):57-60
根据36个初选问题的Wallen评分,精选出10项能突出表现地震序列的特征参数作为指标,采用FCM模糊聚类方法对地震序列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将地震序列分为两类:I类为M≥6.0强震后六个月内还有震级为M≥5.0的强震发生;Ⅱ类为M≥6.0强震后六个月内无M≥5.0地震。以中国大陆地区1996年以来的26次M≥6.0强震序列建立震后判别模型,然后以近期发生的8次强震序列进行了外推检验。  相似文献   

7.
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前兆异常的四种判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雪芳  张淑亮  王吉易 《地震》2002,22(4):136-139
根据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特征, 按照分析预报方法研究“同一化”的技术思路, 从现有的分析预报方法中筛选出差分、从属函数、变差和变化率等4种方法, 用以判定地下流体的中期异常。文中介绍了4种异常判定方法的计算式与做法, 结合震例资料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检验, 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地震形势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中国大陆板块内部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可以确定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主体和地震活动高潮时间.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用长时间、大面积的地震活动信息,对重点监测区未来地震作出时、空、强综合评判.全文分为三部分: 1.地震强度的预报.对于确定的能有效地估计未来地震强度的5项地震活动性指标,选择加权平均型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监测区未来地震的震级给出明确的结果. 2.发震地点预报.对于扫描单元定义了反映b值时空变化的二项指标:b值异常次数A_y;和b值异常均值b_(yi).通过对二项指标空间分布的综合分析,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 3.发震时间预报.把缺震时间T_l与b值回升时间T_(bu)作为描述大震前平静过程的二项定量指标.在对未来地震强度作出模糊综合评判后,可用T_l,T_(bu)二项指标综合推断监测区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 总结的九个震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地震预报定量化、实用化,可以用于地震形势的预测和中、短期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9.
以近23年来源北西部地区ML≥4.0级地震前内符检验有一定震兆异常显示的6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作为指标,估计样本有震或无震类型(1-0)的从属度,判定预报样本所属类别。根据模型类分析方法对鄂西地区的地震进行综合预测研究,统计结果认为:模型聚类方法对鄂西地区ML≥4.0级地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因为地震数据的三维空间分布优势,地震属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含油气性预测、储层厚度预测、孔隙度预测等。但也存在地震属性之间信息冗余、属性与储层物性参数关系模糊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将模糊粗糙理论和机器学习引入到储层参数预测中来。通过模糊粗糙集理论对地震属性进行约简,去除冗余信息,得到最优化的地震属性组合;将约简后的属性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实现从地震属性到储层物性参数的非线性映射。该方法既保留了地震属性中有效信息,又避免了因输入变量过多而导致的网络模型训练困难。实际数据应用表明,属性约简的机器学习预测结果分辨率更高,并与数据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了地震短临预报的决策方法,借助于震害数据库及震害预测方法的完善和灾度划分标准的科学化,我们可以通过该方法对是否作地震短临预报进行合理化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目的,是把模糊数学中发展起来的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试用于地震综合预报.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就是直接由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来估计地震危险性并进行预报,其效果依赖于建立前兆指标的从属函数的技巧.文中以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波速等前兆资料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主要依据前兆变化速率及相关系数,并使用其它途径来建立从属函数的具体方法与公式.使用这样的从属函数之后,可以更好地识别出前兆异常,并且更容易区分出异常的起始、终结或发生明显转折的时期.模糊识别的间接方法,本文中采用的是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它与选取表示型类区别的相似系数或距离有关.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分析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系列样本按彼此间的相似程度建立一个模糊相容关系;通过合成运算把这个模糊相容关系改造为一个模糊等价关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数的数值,并对原始样本进行分类.选取某一给定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的一些统计指标,或者选取由多手段单台或单手段多台得出的一些前兆数据(地形变、地下水氡含量、视电阻率等等),就可以使用上述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地震综合预报.作为说明此方法的例子,文中给出了对我国西部强震及中强震得出的一些初步结果.由所得结果可以看出,利用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预报地震的模糊数学方法。该方法包括:(1)从特征因素和预报指标二个论域进行多相模糊统计;(2)对所得的隶属函数进行直积运算,并用条件概率公式建立模糊关系矩阵;(3)通过模糊变换和最大隶属优势准则得出预报意见。对云南地区近期地震活动的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介绍模糊信息分配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模糊近似推论及信息集中原理,以地电手段为例,将模糊信息处理法应用于地震的三要素预报,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实践证明这种新方法在地震预报的各种手段中均有推广价值,方法本身具有客观、自完善功能,并可用于其它领域的模糊关系处理上。  相似文献   

15.
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川滇、甘宁青、新疆及华北等地区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模糊预测模型比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要好,因而可在实际地震预测中试用。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模糊集的概念和方法是十多年前才提出来的,现在已在很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作者试图把模糊数学的知识引入地震预报。为此采用模糊语言对“正常”、“异常”作了初步探讨。初步确定了单项前兆异常和多项前兆异常的隶属函数。从方法上对编制预报程序作了大胆的设想。并以两个简单实例为样本作了内检,取得了一些初步结果。我们认为,采用模糊数学技巧具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模糊分维的概念;给出了模湖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的定义与确定方法;讨论了模糊分维与常用的分维(清晰分维)的关系.给出了模糊分维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结果: 1.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时间的上升趋势变化,可以划分出大地震活动的高潮期;由模糊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分析识别大地震前的中长期前兆异常. 2.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可以划分出未来大震所在的地区,并可发现大震前数年D0呈现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3.根据前兆数据的模糊时间分维D0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发现大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8.
地震活动性分区综合评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选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分区模糊综合评定模型与评判指标及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通过综合评定,分选出了与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相吻合的弱活动性区、中等活动性区、较强活动性区和强烈活动性区,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实际强弱程度。为该区的地震预报及开发建设之布局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确定潜在震源区及其震级上限是地震区划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而活断层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概率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活断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活断层的定量化研究、潜在震源区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充分反映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一性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并以华北地区为例进行了试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