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星五十载     
《天文爱好者》这一广受欢迎的天文挚友,已度过了50个春秋,出版320多期,是我国历史最长、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自2006年全彩色化,她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世界著名天文科普期刊之林;她引导许多青年步入天文殿堂;说来也巧,我迈入天文学这一引人入胜的大门也整整50年。回首往事,惟解继往开来之情。  相似文献   

2.
《天文爱好者》2011,(2):95-95
为进一步促进天文科普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天文普及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全国天文教育普及工作者搭建理想的交流平台,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中国优秀科普期刊《天文爱好者》拟于2011年度出版“天文科普教育论坛”增刊。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天文爱好者》诞生48周年,从农历来说,狗年是《天文爱好者》的本命年,又恰逢在自己的本命年中喜迎出刊300期。从今年起,改为全彩色印刷,喜上加喜,非常值得纪念与祝贺。作为《天文爱好者》的老读者、作者和宣传者,我亲眼目睹了她成长的全过程。1958年4月,北京天文馆刚刚落成半年,就在这个天文科普乐园中创办了《天文爱好者》。在中华大地上,这是几代天文工作者和广大天文爱好者  相似文献   

4.
看到彩版的《天文爱好者》杂志,使我非常的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自1982年我离开《天文爱好者》编辑部,20多年后看到它新的靓丽容貌与当年那份记忆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欣喜的是进入2006年的《天文爱好者》,它已经有了300期的"月龄"可庆可贺。惊讶和欣喜的感觉让我回忆让我感慨。我曾在《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了7个年头,因此它在我工作的生命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业,这是1975年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到北京的第一个工作,也是其后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起点。刚到北京天文馆不久,我就被分配到《天文爱好者》编辑部工作,当时几位天文科普的老前辈都在那里,李元、卞德培、伊世同老师都手把手地教过我。我的工作主要是由师从伊世同先生学画星图开始的,后来也跟着卞德培、李元老师学习写科普文章、做编务工作。作为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们不仅教会了我求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天文科学  相似文献   

5.
《天文爱好者》2014,(8):5-7
五十六年,发行四百期,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广大读者的鼎力支持,作者和编辑部全体成员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之下,《天文爱好者》杂志不断成长和壮大,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天文科普期刊,天文科普宣传的重要窗口,为促进我国天文科普及天文学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48年前,在天文馆和业内人士的热心奔走和呼吁下,《天文爱好者》创刊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天文科普期刊。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历经风风雨雨,如今已推出300期。这300期杂志就像一串闪光的足迹,记录了《天文爱好者》曲折的成长历程,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在近半个世纪的蹉跎岁月里,我们的杂志在发展中成熟,在成熟中壮大,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赢得了自己的读者,积淀出自己的经验,成为一本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期刊。  相似文献   

7.
太阳从诞生至今已走过大约46亿年漫长的岁月,今天还是精神焕发地照耀着我们,哺育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没有太阳,就没有地球上的万物生灵。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诞生50周年,在50年的风风雨雨中,《天文爱好者》杂志茁壮成长,拥有了成千上万的天文爱好者读者群,也可以说《天文爱好者》杂志也是一束明媚的“阳光”,在她的哺育下,众多天文爱好者从中汲取着天文的营养,幻想着浩瀚的宇宙,从而激励着他们学习知识的动力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天文爱好者》的魅力和科普的魅力。我期盼着《天文爱好者》像普照万物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地走向未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永远陪伴着天文爱好者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我在春节前收到了今年第一期《天文爱好者》,也是第297期《天文爱好者》。这是第一本全彩版的中国天文刊物,使我想到一句老话: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感谢编辑部的各位老师,让这本期刊在第300期出版前夕穿上美  相似文献   

9.
抚今追昔     
最近,一位过去的老同事、老同学,现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老编辑打来电话,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即将出版第300期,编辑部准备搞一些纪念活动,希望过去在编辑部工作过的老同志写上几句。我离开编辑部已整整二十年,此前仅做了7年的编辑工作就当了一名科普队伍的"逃兵",加入了"爱好者"的行列。想来惭愧。不过,那7年时间是我一生中一段重要经历,令人难以忘怀。这300期《天文爱好者》的出版曾经走过48年的艰辛历程,是通过几代科普工作者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此时,我们不能忘记初创时期老一代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和编辑们所作出的巨大奉献。为了天文知识的普及,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对知识的渴望,他们为这平凡的事业付出了数十年甚至一生。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已故的科普人,  相似文献   

10.
一、《天文爱好者》杂志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与北京天文馆联合主办的天文学科普杂志。双月刊,逢单月的20日出版。 二、《天文爱好者》现开辟有“天文大事”、“小行星动态”、“太阳篇”、“太空美术”、“动手做”、“宇宙信息”、“备战奥赛”、“爱好者之页”、“星空有约”和“天象观测”等栏目,欢迎天文界的专家学者与广大爱好者投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事业深入发展,丰富天文科普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使业余天文摄影水平在前三届摄影比赛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经研究决定今年举办"第四届全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本届摄影赛主办单位: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现将比赛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比赛宗旨: 本次比赛以进一步推动天文科普事业发展、丰富天文爱好者的活动、提高天文观测和摄影能力为目的。是面向业余天文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经研究决定,定于2005年8月5日——9日召开“中国天文学会普委会第十届三次工作会议暨2005年全国天文科普研讨会”。请普委会委员准时出席。欢迎其他天文科普工作者积极参加。会议主要分两个部分:普委会工作会议于8月5日——7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主要研讨、总结近年来的全国天文科普工作:公布“第四届全国天文摄影比赛结果”;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第二部分7日以后,会议代表将同参加“2005《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的与会者一道赴河北张北坝上草原参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是由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联合主办的天文学科普杂志,目前为双月刊,明年起恢复为月刊。现开辟有宇宙信息、宇宙学、太阳系空间探测、宇宙画廊、追星一族、星空漫步、天文信箱、星空有约、天象观测、少年天文、观测角、爱好者之页、网络天文、天文奥赛等栏目,欢迎广大天文专家和爱好者投稿。来稿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篇幅不超过4000字,请勿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12,(7):F0003-F0003
“2012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发烧版)”活动将于2012年8月11日至8月15日在云南东川红土地举办。该活动由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主办。云南省天文爱好者协会承办。本次活动将邀请国内外顶尖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天文专家、科普教师共同参与。地点选择在云南东川红土地进行天文器材操作、观测指导、星空摄影、摄影心得交流。相信每一个参会者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天文爱好者》从1958年4月创刊起,到2006年4月,48年间总共发行了300期。作为《天文爱好者》的忠实读者,我衷心和热烈地祝贺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馆主办的这个享誉全球华人天文爱好者的刊物300期华诞。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该刊物一直忠实地和热情地普及天文知识,在培育天文爱好者的阵地作出独特贡献,已成为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贴心朋友和老师。我预祝它前程远大、越办越好。同时,我还作为《天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一问世,就和这个刚诞生的、面向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潜在的未来天文爱好者的专门的和专业的天文刊物建立了友谊。一转眼整整五十年过去了。《天文爱好者》已人过中年,并茁壮成长为全国各年龄段的天文爱好者心目中的崇敬和爱戴的朋友和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8.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国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天文学知识也乘机得以普及。1958年创办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潮头。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迷上了星空。我的最主要的天文课老师,就是《天文爱好者》,以及《少年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手册》两本书。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天文小组,展开学习、认星以及特殊天象的观测活动。自第一期起,我买齐了《天文爱好者》的每一期,甚至投了一篇用普通照相机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的文章。可惜刚收到回复,杂志就因文化革命而停刊了。  相似文献   

19.
我和《天文爱好者》杂志的不解之缘记得上中学时,有一次去邮电局办事,偶然在邮电局的报刊、杂志订阅目录上看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我就订阅下来。从此,《天文爱好者》杂志把我领进了神秘的宇宙中,书中一幅幅奇妙的天体画强烈地吸引着我。起初我按照杂志上所介绍的认...  相似文献   

20.
望天兴叹     
编辑部嘱我为《天文爱好者》出版300期写一篇纪念性短文。一般说来,这种文章总是歌颂表扬一番,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可我一动笔却不知为什么总也激动不起来,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感慨的心情。回想起来,《天文爱好者》和我有着不少的机缘巧合,1958年爱好者初创,我也于那一年开始接触天文,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爱好者两度停刊,我的天文业务也是两度停摆。从1958年学天文起的确经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