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九五”以来区局的档案业务按照新一代气象业务技术体制的要求,以建成与其他气象业务功能相衔接,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气象记录档案业务技术体系为目标,对原气象档案馆升级,实现达到国家事业档案馆二级标准的目标,其中重点是建成气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原气象档案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建成信息化管理系统,档案查询管理靠手工,查询速度慢,效率低,过程劳动量较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建成与现代化气象业务体制相适应,达到国家二级档案馆标准,区局组织了人力物力开发了《新疆气象档案目录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是在WINDOWS操作平台上,结合可视…  相似文献   

2.
介绍津科软件应用于气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及件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维护、辅助立卷和档案年报模块的功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指出:“气象科技档案分为气象科技档案管理、气象记录档案、气象业务和服务档案、气象科学研究档案、气象仪器设备档案、气象教育档案、气象基建档案七大类。《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所列内容即为气象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更明确。详细地将上述七大类按十进分类法分成了五个层次,“使气象科技档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规律,有内在联系的分类体系”。由此可见,气象科技档案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引言 气象档案是国家全部科技档案的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自身价值和作用。如气象记录档案就是国家的一份珍贵财富,它的价值与年代的久远成正比。因此各级气象部门都应尽可能保护好气象档案。 档案的保护主要包括“防”与“治”两方面。“治”是对已遭破坏的档案进行修复或挽救已损坏的档案。档案的保护主要以防为主,所以这里主要谈谈“防”的问题。“防”就是指如何改善档案保护条件,以减少档案毁损。由于气象部门工作性质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地、县级气象档案基本上没有标准的库房,没有库房设备,没有专人管理。基于这样的情况,这里只能因地制宜地从三方面谈谈如何给气象档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5.
1 气象档案的归存现状1.1 档案馆藏概况陕西省气象档案馆收集、管理的气象档案从1932年至今各个时期的各类气象档案资料共万余卷,内容涵盖了陕西气象事业的各方面,反映了全省气象事业各时期业务发展状况。按照中国气象局1997年颁发的《气象科技档案分类表》,气象科技档案可分为7大类。气象事业管理类(TB2)由各种气象技术规范、规定、查算、检索工具、气象电码、台站档案、台站历史沿革等文件材料构成。共374卷(册)。气象观测记录类(TB3)由各级气象台站观(探)测的地面、高空、日射、农业气象记录报表、各类整编成果等组成。共9363卷(册)…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气象管理系统在现有的历史气象资料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把扫描到的数字化图像以及数据成果实现计算机检索,进一步提高气象档案的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与共享能力,大幅度提升气象档案信息对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同时利用新一代信息识别技术,实现档案馆库房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使档案库房的安全保护从被动人工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管理迈进。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西气象档案工作现状及气象档案信息化的工作规划,简单介绍档案管理系统在省级气象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气象档案资料管理进一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使气象资料档案能够完全脱离行业封闭状态,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为气象资料档案是人类长期观测大自然,总结大自然,寻找大自然变化轨迹的历史记录,所以充分利用气象资料档案,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气象资料档案工作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1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气象资料档案工作作为气象部门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理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9.
介绍广西新一代“区 -地 -县”三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在拓扑结构、业务软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总结了建设、运行管理过程中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指出 :充分利用现有通讯网络资源 ,强化业务软件的开发应用 ,提高网络传输监控管理水平 ,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展气象信息网络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气象科技档案形成规律,探讨了气象科技档案组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气象基本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当前做好基建档案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增祥  臧海佳 《气象科技》2007,35(3):439-441
为适应气象数据管理现代化建设和数据共享服务的需要,实现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档案信息编报工作的规范化、业务化,依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及国内、外有关气象台站历史沿革项目内容要求,研究制定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标准。该标准总体上反映了台站变动方面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国际通用性,能够满足气象数据应用和国际资料交换所需要的台站沿革信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宁市气象局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运行情况的分析得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平台既解决了日常档案利用率与档案易损物理性间的矛盾,又规范了人事档案的保管标准与方法,提高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可以在广西各地市级气象局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韩海涛 《气象科技》2018,46(3):468-473
气象辐射观测数据是气象业务、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其质量控制很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甘肃省地面气象辐射观测记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和实际工作中的审核经验,对气象辐射观测记录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容易发生异常的地方进行总结,以期对台站提高辐射月报表数据文件的质量提供参考,对从事省级气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尤其是刚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的提供有益的帮助。结果显示:仪器正常时的异常记录参考云量云状、能见度、天气现象、定时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人工判别,是现阶段气象辐射数据质量控制的最有效办法;对于仪器故障时的异常记录的判别要分情况考虑,遵从业务规定的方法取代异常值和缺测值;对于记录中容易出错的其他问题,则需要台站观测员及质量控制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总结工作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气象观测记录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祥 《气象》2005,31(1):82-85
综合有关中国近代气象观测的史料文献和档案资料,对中国近代气象观测记录的存档现状及主要特点进行初步的论述和分析,对保护和开发利用近代历史气象资料、提供数据共享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20-2022年四川省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符合项,从PDCA循环、体系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19001-2016)标准条款、观测任务四个方面总结市县两级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运行建议。结果表明,市县两级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意识、装备、数据、运行四个方面,其中装备仓储环境、计量检定、维护维修、文件记录管理尤为突出。可以通过持续推进体系文件修订、常态化运行、宣贯培训来提升体系与市县两级观测业务的融合程度和运行效果,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气象预报的方法与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穆穆  陈博宇  周菲凡  余堰山 《气象》2011,37(1):1-13
根据历史上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结合大气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回顾了气象预报制作方法的变更与发展.概述了当前业务预报的水平和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针对数值预报,讨论了导致气象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并通过介绍集合预报,对公众应当如何理解和使用预报产品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分钟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格式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相关性检查、缺测检查等,对分钟观测数据文件质量控制进行探索。通过J文件审核维护和辅助业务软件的配合使用,对疑误记录进行替换、删除、前置、内插等人机交互或自动处理,有利于提高分钟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和审核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认识城市对其附近气象站气温的影响,采用位于长沙市区东部和西部两个气象观测站的2007-2009年的逐日气温、风向和风速资料,结合地表覆盖特征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站气象记录差异,并通过改进的城市影响指数模型估算了气温资料中的城市影响偏差。分析显示:(1)2007-2009年东、西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Tmean)、最高气温(Tmax)和最低气温(Tmin)差异很大,最大差异分别可达0.90℃、0.83℃和1.34℃;(2)受城市及风向的影响,两气象站的逐月城市影响指数(K)差异较大,东、西站平均K值分别为2.01和1.50,年内同一台站的K值存在季节变化规律;(3)两站逐月△K与△T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东、西两站2007年Tmean中的城市增温最大,分别达0.63℃和0.45℃。城市附近气象站气温记录受城市规模、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影响明显,在分析长历时气候变化特征和利用站点记录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有必要对气温数据进行订正。  相似文献   

20.
郑标 《气象科技》2011,39(2):253-256
介绍如何在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利用水晶报表(Crystal Reports)来设计开发民航气象年月总簿制作系统,并详细阐述了开发符合新版《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民航气象地面观测年月总簿制作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报表的制作、输出、预览、打印及二次修改功能的实现。本报表制作系统已在民航华东近20个机场正式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