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激发极化法在吉林安图刘生店钼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在吉林东部覆盖较厚地区寻找深部隐伏矿体, 在安图刘生店钼矿勘查中利用中间梯度装置激发极化法扫面, 发现了极化率为1.88% ~4.61%、电阻率为300~500Ω ·m的高极化率低阻异常。异常体上对称四极装置激电测深结果表明: 3勘查线极化体顶面埋深20 ~30 m, 底面埋深150~170 m; 11勘查线极化体顶面埋深为25~65 m, 底面埋深> 2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 钼矿体的形态、产状、顶、底板的埋深与异常解译成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时间域激发极化法视极化率异常进行水平导数分析,由形状因子和深度的函数绘制不同的窗口曲线,然后利用不同窗口曲线的交叉点获得极化异常体的形状和深度信息,从而实现了同时确定极化体形状和埋深的一种简便快速的定位方法——窗口曲线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实现对均匀场中极化体形状和深度信息的快速定位。为了检验本方法,对无随机噪声和有随机噪声的理论数据、实验室物理模拟数据和矿山实例分别进行了验证,解释结果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0%。  相似文献   

3.
朱满怀 《地质与勘探》2024,60(2):294-310
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展布情况。根据激电测深数据获得“低阻-高极化”特征的断面激电异常曲线图并结合地质资料,解译推测了深部含矿目标层及含矿构造空间赋存状况。经钻探验证,金矿化体位置与激电测深推断的极化率异常中心埋深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激电测深法在滇东南某锰矿区对已知锰矿体进行勘查实验,得知该锰矿矿体电性特征为高阻中极化。并以此为依据,推断出矿体在二度空间内的埋深及产状特征,为矿区外围找矿及异常查证提供物探依据。试验表明激电测深工作在区内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的作用规律。给出几种常见规则几何形体上激电二次场和视极化率异常与矿体产状和导电因子作用规律的数量关系,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结论:即在电子导体体积含量一定的体积极化条件下,矿体的电化学激电异常值是受极化体导电因子(μ)的饱和效应控制的。在矿体产状、大小和埋深均为一定的条件下,激电异常剖面曲线形状和特征,随矿体导电因子量值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明显变化。这些规律对实际找矿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激电异常解释中金属因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区地处西伯利亚与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这两大板块之接合部位的陆缘裂谷带附近,重要有色金属矿床多分布于额尔齐斯深大断裂两侧,有很好的成矿前景。采用激发极化法圈定激电异常区,在异常评价中,用提取激电二次信息的视金属因素(以)法,突出低阻极化体异常,压制高阻极化体异常,强化矿致异常,压制非矿致异常干扰,成功区分矿与非矿异常。通过求取视金属因素,圈定了重点勘查区域,并在重点勘查区域布置测深剖面,指导了钻孔的布置。钻探见矿验证了激电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激电找水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当前激电找水在应用基础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1)根据在四百多个含水砂样上测得的近千条放电曲线, 给出并阐述了样品极化率和半衰时与多种影响因素的关系, 特别对粘土在砂—水体系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总结了一个描述放电二次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偏离度参数。(2)通过对有限大小含水体和水平含水层上等比装置激电测深的理论计算及模型实验, 明确了视极化率测深曲线的基本特征及异常规律;指明了与常规对称四极结果的差别, 给出了确定有限体埋深和反演水平层层参数的定量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矿区内开展激电中梯扫面、激电中梯剖面、联合剖面法、对称四极测深法等综合激电工作,并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推断矿致异常三个,指明异常中心位置,推断出极化体倾向,解释出极化体顶部埋深。提出了一个物探异常验证孔,经钻探验证见矿,证明了激电工作在石墨矿区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重复的方块脉冲电流的时间域测量得到的宽带信息求取Cole-Cole参数的方法.并介绍了安徽某石墨矿带在没有自电或充电率异常但有值异常的位置上,经钻探见到了石墨矿.解释为极化体埋藏深且电阻率很小之故.认为该法对发现深埋藏的极化体和良导极化体是有效的,可弥补自电和常规时间域激电法的不足.在该区值很大的异常上,均见到了质量较好的石墨矿,而充电率大但时间常数不大的异常均为石墨矿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10.
计算了宽频带多偏移距层状大地电偶极~偶极装置的复电阻率,用高频和低频二个频率的复电阻率计算了频散率,并用各道最低频的复电阻率(频率相同),计算了道间复电阻率变化率.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诸如逆重复m序列等宽频带信号激励,多偏移距同线偶极~偶极同时观测,计算的频散率及相邻道间低频复电阻率的变化率,可作为物性参数来检测大埋深高阻或低阻薄层的存在.低频接地偶极产生的传导电流,有利于检测到埋深较大的高阻薄层.多偏移距同时观测方法是一种几何测深法,如果有高阻极化体存在,在适当的收发距上,道间低频复电阻率道间变化率或频散率的变化率,就会出现极大值.它所对应的收发距可用来估计极化体埋深,约为极化体埋深的2.2倍~3.5倍.  相似文献   

11.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激发极化法找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超  刘涛  李娜 《矿产与地质》2012,26(2):153-156
激发极化法在念青唐古拉地区勘查应用中快速圈定了找矿靶区,并且利用激电测深推断了异常体的空间赋存状态,进而为指导工程验证提供依据。结合地质资料对乡北及格玛矿区异常进行了验证,均见到了矿体或矿化体,激电测量效果明显,并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及其他地区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时域激电法单极-偶极装置在铅-锌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描述了测区地质概况和岩(矿)石电性特征,结合图示简述了测深装置原理、布极方式、探测深度等.通过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电阻率和充电率特征,根据中间梯度法推测了断裂和主要岩性分界,浸染状铅-锌金属硫化物在平面上的走向和矿化范围,依据单极-偶极测深能够有效地确定含铅锌浸染状金属硫化物矿体空间位置,结合点源梯度剖面上充电率异常特征,推测了极化体产状.钻探验证在断层中见铅锌矿化,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总结了该矿区地电场特征,论证了激电测深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激电法在贵州大厂锑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激电法基本理论、工作方法以及贵州大厂锑矿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重点讨论了激电法在锑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异常综合分析,得到了测区岩层电性变化特征,划分出峨嵋山玄武岩层与龙潭组砂页岩层之间的地层界线,推断了研究区的构造,圈出了含矿有利部位。经与钻孔资料对比,解释推断与钻孔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激电法勘查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激发极化法是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床的一种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中.在内蒙古阿荣旗矿产远景调查中,运用时间域激发极化法,通过激电中梯扫面测量后,绘制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等值线平面图,迅速地圈定激电异常.依据地质与化探调查结果,选择其中3个激电异常区做激电测深.通过对激电测深数据反演,得到极化率与电阻率断面图,确定了潜在矿(化)体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周多 《地质与勘探》2016,52(4):688-694
测区燕山期大面积中酸性岩浆侵入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在岩体外接触带上形成大量的矽卡岩,并伴有较强烈的铜多金属矿化。本次物探工作在1∶5万区调工作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两种方法进行金属矿产勘查,圈定激电异常12个,反演了穿过JD3、JD7、JD8高极化异常体的形态,规模及埋深,并解译隐伏断裂2条。结合区内地质特征与钻孔资料,认为异常区的低阻高极化体是岩体外接触带上矽卡岩化蚀变带的反映,断裂为矿液运移、容矿提供了有利条件。该研究成果表明,激发极化法是寻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激发极化法是一种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床的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工作中.通过介绍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辽宁凤城矿产远景调查中的应用,进行激电中梯面积测量后,圈定5个激电异常,并解释和评价.对探槽揭露发现有Cu,Pb,Zn矿带的M4激电异常布置了4条激电测深剖面,对潜在的矿(化)体的埋深和形态进行了描述,对进一步深部找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辉铜山铜矿体特征及矿山开采时深部找矿成果,发现矿体具SE向倾伏趋势,地表被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对测区岩(矿)石进行物性测量,发现区内矿石具高极化中低阻电性特征,与围岩电性差异明显,可用激发极化法进行深部地球信息探测。在1∶1万矿区地质填图基础上,采用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2种方法进行矿产勘查,圈定2处明显的激电异常。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和钻孔资料,发现高极化中低阻激电异常与推测的隐伏铜矿体具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显示该矿区具良好的深部找矿潜力,为进一步详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