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在现实社会和大自然中是常见的现象。然而,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海洋中,小鱼吃大鱼的怪事也常常发生。盲鳗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的一种远古鱼类。据科学家们推测,盲鳗的祖先应该生活于5.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盲鳗是脊椎动物中唯一营体内寄生的动物,是世界上唯一用鼻子呼吸的鱼类,也是唯一一种脊椎类软体动物,因而它们的化石很难被发现。盲鳗一般生活在海面100米以下,身体白色,身形细长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研究表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一个蕴藏许多高效药物理活动物质的巨大宝库。“向海洋要新药”已成为药学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研究表明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一个蕴藏许多高效药理活动物质的巨大宝库。“向海洋要新药”已成为药学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8,(3):8-8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线。它保护着人体。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和其他病原性物质的入侵。细菌和病毒要在人体内“作乱”,必须首先通过免疫防线。最近。英国约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嗜血性流感杆菌入侵人体、攻破免疫防线的“独特手段”——利用人体内的唾液酸。研究者发现了细菌的一种有活性的酶,这种酶可以高效捕捉从人体细胞表面释放的唾液酸。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1,(6):29-29
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可小盲鳗却偏要吃大鱼。它能从大鱼鳃部钻入腹腔,在大鱼肛里咬食内脏与肌肉,边吃边排泄,后咬穿大鱼腹,破洞而出。盲鳗食量大,一条盲鳗在大鱼腹中呆7小时,可吃进比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瑞士科学家培育出一种新鱼类,它们既可在水里生活,又可在陆上生活,甚至会飞,人们叫它水陆空“三栖”鱼。这种鱼是基因工程师借助遗传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杂交变种新鱼类。这种三栖鱼具有生产  相似文献   

7.
王晗 《海洋世界》2006,(3):34-35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对象是一种能制造甲烷气体的细菌。这种细菌生活在格陵兰岛足有3.2千米厚的冰层底层。这项研究能够帮助科学家去探索火星上类似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微笑章鱼     
《海洋世界》2008,(12):7-7
全球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的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种外貌独特的章鱼Megaleledone setebos。它生活在环南极海域的浅水地区。从最近发布的一张照片来看,它的样子十分可爱,眯缝的“眼睛”让人感觉它正在微笑。专家解释说,那并不是眼睛,而是皮肤褶皱,真正的眼睛在两边。研究表明,这种章鱼是世界上许多深海章鱼的祖先。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9,(4):9-9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完成了一项自1915年就已经开始的研究,揭示了生活在大西洋的一种蜗牛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的巨大变化。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这种蜗牛的外壳长度平均增加了22.6%,而其他外壳特征并无变化。为什么这种蜗牛会变大?一个原因是,人类过度捕鱼导致蜗牛的天敌——鱼类减少了:另一个原因是,环境温度升高了。  相似文献   

10.
小鱼儿 《海洋世界》2004,(10):26-27
在过去的两年间,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利用海底腐烂有机物质的化学反应开发出燃料电池,这种电池可以提供数月的低压电。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世界》2009,(6):9-9
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此,人类加快了药物开发的步伐,希望能在自然界中找到更多可以用来制药的物质。到了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意识到,陆地上的微生物已经被利用得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海洋。一些海洋生物有特殊的化学特性,而这些特性是陆地生物所不具备的。比如,生活在极端海洋环境的生物有其独特的生存策略——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独特的化合物来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9,(11):9-9
人类不孕不育症研究的主要困难是,生殖系统无法通过动物模型得到充分研究。人类的生殖系统非常特殊,目前科学家通过小鼠来研究生殖细胞的分化,但人类和小鼠生殖过程中的基因并不相同。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的多余胚胎所提供的胚胎干细胞。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室中高效诱导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李荣 《海洋科学》1986,10(5):71-71
流漏的石油严重地污染海面。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剂,它能清除海面上的石油。该制剂由一种能溶解石油的化学物和粘性物质组成。借助于喷嘴将这种制剂喷撒在已受石油污染的海面上,制剂同石油混合后,能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8,(3):4-4
英国科学家近日发文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南极磷虾既可以生活在海洋的表面附近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深度达3000米的深海中,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远远超过科学家们先前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科技看点     
医学Medicine现有的医学成像技术遭颠覆?日本科学家近期研制成功一种特殊的试剂,可以让脑组织变成透明。研究人员们表示这项技术的出现将有可能颠覆现有的医学成像技术。这种神奇的试剂被命名为Scale,它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8):8-8
浮游有孔虫是一种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它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专家发现,浮游有孔虫并非如人们想象得那样“随波逐流”,它们过着截然不同的双重生活,这种适应性使其历经生物大灭绝事件存活至今。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浮游生物Streptochilus globigerus和生活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有孔虫Bofivina variabilis的遗传信息,发现二者其实是同一物种——浮游有孔虫。研究者表示,在白垩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8,(12):9-9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毛发最初出现在哺乳动物中。毛发可为哺乳动物提供隔离和保护,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生物进化上的创新。一项新研究表明,毛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古生代的爬行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绿色变色蜥蜴的基因组中有6个编码角蛋白的基因(在哺乳动物中角蛋白与毛发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高效抗癌特性的二萜类物质,其生物合成途径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金锡杉'是南方红豆杉变种,相较于原种含有更加丰富的紫杉醇,因此是一种重要的遗传资源.本研究以'金锡杉'为材料,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紫杉醇合成途径中两种关键酶基因GGPPS(geranylgeranyl diphosphate syn...  相似文献   

19.
英美两国科学家正准备利用一种先进的无人潜艇对大酉洋上的百慕大三角海域进行联合考察。新型无人潜艇由英国南安普敦海洋学中心设计建造,它能够利用雷达探测技术在海底自动航行,所携带的大量传感器可以收集海底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数据。无人潜艇还能自动浮出海面,借助卫星信号来为自己定位。科学家可通过遥控系统与潜艇进行联系。在探测百慕大三角海域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将在一个海洋平台上工作,而无人潜艇可在一定范围内围绕这一平台执行任务。科学家们说,百慕大三角海域素以情况险恶而著称,因此这一探测使命将是对新…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6):7-7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联合研发了一种纳米级的“纳米蠕虫”——它可以在人体血管内“巡逻”,不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明显干扰;它们仿佛“微型抗癌导弹”,直接瞄准肿瘤。用这种“纳米蠕虫”,医生可以对付那些使用传统方法无法检测到的正在发育的小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