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尚野 《海洋世界》2004,(10):37-37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了海底打捞。数千年前人们漫步海底的愿望,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已经成为现实。人们穿上潜水服,背上呼吸器,漫步海底,探索神秘多彩的海底世界。那种新奇、  相似文献   

2.
<正>传说亚特兰蒂斯人拥有亚特兰蒂斯水晶球,他们以前用它来接收来源各异的能量,包括太阳、地球能量场或来自对方的能量。亚特兰蒂斯人利用这种能量,和水晶相结合,将能量从一座金字塔转移至另一座,或者像外星人那样,进入或离开地球。在1970年,一个名叫罗伊的人发现了一个亚特兰蒂斯水晶球。他当时正在巴哈马的巴里群岛潜水,他与他的朋友走散,当他搜寻朋友的时候,他来到了一个奇怪的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海洋奇观不是别的,而是深海中繁衍的“超级生命”。科学家探险小组拥簇在一艘小型的深潜器上,直潜海底。透过船窗,研究人员清晰地看到,从一个充满熔岩的谷底耸出层层山脉,在一个山顶上竟然从深深裂缝中冒出黑烟。这不就是火山口吗?!他们惊喜地叫喊起来。这艘名叫“阿尔文森”的潜水船经验老道,大胆地直驱火山  相似文献   

4.
随着饱和潜水技术的问世,海底居住室应运而生。它为人类在海底生活提供了一个舒适而幽雅的人工环境,成为潜水员和海洋科学家在海底居住、工作和娱乐的场所,被人们称为潜水员的水下基地。世界上第一座水下居住室“海中人”号于1962年9月6日在法国的里维埃拉附近海域60米深处试验成功,一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26小时。9月14日,法国的“大陆架1”号海底居住室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11):4-4
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支调查小组,经过了为期一年的任务后,探查到了海底世界的一些神秘景致。他们一共实施了1000次深海潜水,探查了全球七大不同的海域。  相似文献   

6.
英国科学家揭示海底神秘世界英国广播公司的一支调查小组,经过了为期一年的任务后,探查到了海底世界的一些神秘景致。他们一共实施了1000次深海潜水,探查了全球七大不同的海域。  相似文献   

7.
法国人是浪漫而绅士的。1797年,法国人制成了一件头部和腰部是金属、其它部位是皮革的怪异的潜水服装。裤筒和袖筒都只有腿和胳膊的一半长,因此,在水下腿、胳膊可以自由活动。潜水时,先把潜水员用一个大型木质的容器送入水中,再转动潜水塔的手柄,通过齿轮带动活塞压缩容器内的空气,以供给潜水员所需的空气。法国人创造这项极为复杂的活动的初衷之一,是让女性可以享受海水的乐趣,因为当时女性身体的大部分都不允许裸露在外面。人类是好奇、勇敢而智慧的。为了探知那未知的海底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人发明制造了越来越小巧,使用越…  相似文献   

8.
带缆单人常压潜水服是潜水装备中的一种,它是具有人体形状的带缆常压潜水系统。操作人员穿着后,能够在海底弯腰、行走、倒退、攀爬阶梯、控制前、后倾姿态和利用简单机械手进行各种作业。由于它是带缆单人,结构比较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输,在水面母船或钻井平台上占用的甲板面积小,吊放回收设施也较简单,它又是常压,毋需设置庞大的甲板加压舱,后勤支持系统简单,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成本低,潜水作业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它是带缆单人间接潜水与无人遥控潜水器两种技术的结合,也是载人自航式潜水器与带缆海底爬行器两种技术的结合,是目前世界上潜水装备中的最新成就之一。本文介绍我国第一代带缆单人常压潜水服本身运动时阻力试验的研究,包括上浮、下沉、前进、后退和侧向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由江西九江船舶工业公司九江船用机械厂制造的我国首套300米海底模拟高压舱群于8月3日在上海成功地进行了“300米氦氮氧饱和潜水科学实验”,并通过国家级鉴定。这套300米海底模拟高压舱群进行科学实验证明: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水舱室气泄漏率和密封性能分别超过国际标准的17倍和21倍.氦氮氧混合饱和潜水技术是国际上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大深度潜水新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家所拥有.1980年,国家  相似文献   

10.
在天之涯、海之角的三亚,近年来搞了海底漫步潜水项目,这里是国家潜水基地,是中国水下运动协会三亚分会和中国国际潜水俱乐部三亚分部所在地,世界跳水冠军高敏就曾在此训练,由这里走向世界体坛,从而拿到70万元的冠军奖金。到三亚旅游的我们,也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大东海潜水。当时,散客价是320元一位,团队为280元,我们花的是特价260元。我们到更衣室换上松紧弹力很强的紧身潜水衣,拉链在背后,由同伴相互拉上;然后是选择鞋,裤管要放在鞋子外边。全身武装后,最明显的是我的大肚子凸现出来,看来减肥是势在必行。接下来是在人工游泳池里接受潜水培训。每人戴上自己  相似文献   

11.
<正>当梦想照进现实张巍从小喜欢水,少年时代在北京什刹海体校打球的时候,天天需要围着什刹海跑圈儿。小孩子谁也不爱跑圈,他就找个地方把衣服给同学,然后自己一猛子扎进什刹海,游到对面去,这样可以少跑半圈。张巍的老师是他父亲的朋友,是这位老师让张巍接触到水下摄影这个概念。张巍的老师从小就喜欢他,因为他身体素质比较好,老师送给张巍一个潜水的面镜。当张巍第一次带上面镜,潜入八一湖时,他立刻就被水下的世界吸引住了。以至于,张巍对八一湖水下的每一块水域都了如指掌,从此,他与潜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赵叶 《海洋世界》2005,(3):43-45
一部美国电影《威廉潜水探险记》,展现出海底世界的奇妙:美丽的海葵、花斑奇异的贝壳、往来穿梭的蝴蝶鱼、茂密的珊瑚丛、还有凶猛的鲨鱼……这一切都使观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然而,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在海底拍摄的困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有一位老渔民名叫马约加,年纪已60多岁,他有令人惊奇的潜水能力,可以在水中长时间停留。在一次实验中,马约加在水下闭气4′50″。另一次“辅助潜水”测试,马约加借助负重快速下水和快速回升水面的装置,潜至107米深水处。科学家称他为“人中海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澳大利亚开展了一项特色旅游,用潜艇载着游客潜入海底的大堡礁中去,让游客通过玻璃窗一览海底景色。当然游客也可以身穿潜水衣,脚戴潜水蹼从海面上潜入海底,穿梭于珊瑚礁中,与千姿万态的鱼儿作伴,甚至让它们擦身而过。  相似文献   

15.
一个海洋国家,如果不建立自己独立的水下技术机构和深潜水及海底工程服务队伍,其海洋资源开发必然受到外人的钳制,潜水和海底工程市场就会被他人占领。笔者根据三十余年潜水、打捞沉船和近些年来对海洋水下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赴波兰、挪威、法国和英国学习与专业考察的启迪,就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面临的水下支援工程作业任务作了预测,并对国内潜水技术和水下工程作业技术水平、能力、各群体特点等基本状  相似文献   

16.
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海沟”号于1994年3月1日潜航世界最深海渊——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进行海洋板块俯冲情况调查,意欲刷新1960年美国有人潜水探测器“特里埃斯泰”号潜航水深10912米的记录。 “海沟”号由长约5米的发射机和潜水机组成。在进入水深1.1万米海底后,由发射台推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5,(1):41-42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布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了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20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泵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这种潜水于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现。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气泵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这是水肺潜水器材的前身。就在这一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潜水器潜入地中海底70米,成功地捞起沉船“八阪”号内的金块,震惊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2,(10):1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名潜水摄影师在海底发现了一个类似"麦田怪圈"的神秘图案。经研究发现,该神秘怪圈竟然是一种长十余厘米的河鲀鱼为求偶而"创作"的。一位日本潜水摄影师在日本奄美大岛附近海域24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个直径为1.8米左右的"怪圈"。通过水下摄影机的拍摄,工作人员发现这个酷似外星图案的怪圈竟然是一只仅有十几厘米长的河鲀鱼没日没夜地努力用它小小的鱼鳍制作而成的。更为有趣的是,河鲀鱼千辛万苦"挖凿"出这样神奇图案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吸引异性。雌性河鲀鱼看见该图案后会被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19.
章恒笃  王恒星 《海洋学报》1982,4(2):231-240
饱和潜水技术可大大延长水下作业时间、提高潜水作业效率,是开发海底资源、水下施工、援潜救生、海洋考察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近20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人体氦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的深度已达650米,现场饱和潜水为460米,巡潜已达501米.  相似文献   

20.
浦岛太郎     
红将 《海洋世界》2014,(12):56-57
<正>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在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日本流传着许多和大海有关的传说,其中最耳熟能详的算得上是浦岛太郎和龙宫的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渔夫名叫浦岛太郎,他很穷,却总是很快乐,心地非常善良,他每天都划船出海,以钓鱼为生。平日里喜欢对着大海幻想,幻想自己能够变成一条海鱼在海底游弋;或者变成一只海鸥在海面上翱翔。有一天浦岛太郎出海回来,看到海边沙滩上有一群孩子在喧闹,原来他们逮住了一只小海龟,正在戏弄。浦岛太郎赶走了淘气的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