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利燕  林鸿  张新长 《测绘通报》2016,(10):106-109,124
在“互联网+”时代,众源地理空间数据已成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但由于众源数据存在冗余和精度不高等问题,如何有效利用众源数据已成为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众源POI数据一般通过与标准数据进行同名点匹配解决上述等问题。而同名点匹配常用的方法有编辑距离算法、最长公共子串算法、贪心字符串匹配算法,这些方法存在匹配效率低、缺少语义判断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Lucene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相似度的快速匹配算法,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字符匹配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在运算效率上有显著的提升,同时还能通过判断语义相似度提高匹配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多源POI的特征差异性导致同名对象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特征相似性的多源POI匹配方法。兼顾空间与非空间属性,选取名称、位置、地址、分类4个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特征指标进行重要性分析,得到特征权值;根据总相似度对候选匹配对象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匹配对象。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更适用于多源异构POI数据的匹配,可满足多源POI数据的高效匹配需求。  相似文献   

3.
王帅  韩锁  肖宏宇 《测绘科学》2023,(8):210-219
针对城市管线数据重复探测,综合管线数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几何相似度与空间场景结构相似度相结合的管线数据多步骤匹配算法。以路划(stroke)作为匹配单元,使用长度、角度和空间距离指标通过分配不同的权重和阈值来计算几何相似度,将几何特征与邻域空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相结合计算空间场景结构相似度。设计基于弧段分解的stroke部分匹配算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两组地下管线数据。设计基于顶点分解的stroke部分匹配算法可以解决单线间局部匹配中的问题(如生长、缩短、拓扑变化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匹配精度、召回率和运行效率,研究结果可以有效降低综合管线数据的生产成本,提高专业管线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4.
地名匹配是地理信息检索、多源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及更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根据规范汉语地名构词特点,依据地名通名与地名类型的关系,建立规范地名通名语义知识库,并将由其提供的地名语义作为地名相似度匹配的重要指标。针对基于字面和空间数据的地名匹配方法存在的不足,面向规范地名提出一种综合了地名专名字面相似度和地名通名语义相似度两种因素的复合相似度匹配算法模型。该模型模拟人的认知习惯,根据通名语义相似度程度,通过单调函数关系动态设置专名和通名相似度各自的权重值,利用动态加权方法求得复合地名相似度指标。在上述模型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汉语地名匹配策略和流程,利用通名蕴含的语义增强汉语地名匹配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完备性,提高了地名匹配算法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符合认知习惯,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众源矢量数据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但存在几何误差分布不均匀问题.针对众源矢量数据几何误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众源矢量数据分块纠正方法.以遥感影像作为标准数据,通过模板匹配得到遥感影像与众源矢量数据的同名点,根据同名点的几何误差分布对众源矢量数据切分及分块纠正,最后拼接纠正结果实现众源矢量数据的纠正.本文以上海市OpenStreetMap矢量道路网作为实验数据进行分块纠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块纠正后众源矢量数据几何误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自发地理信息(VGI)是一种新兴的地理数据采集方式,具有数据更新快、细节丰富、覆盖范围广等优势。利用VGI数据可以对道路网实现快速更新;但是由于VGI数据是非专业自发共享的,且数据采集时多使用非专业设备,所以存在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大量VGI数据对同一地理要素的重复采集与融合处理则可改善数据的质量,文中以多人采集的道路网数据为例,结合矢量要素的匹配与融合理论,设计一种适用于道路网VGI数据的匹配与融合算法。首先在路段结点处建立缓冲区进行结点匹配,再根据路段距离相似度进行路段匹配,最后再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融合算法对匹配后的同名路段进行融合。将匹配融合后的道路网与原始道路网VGI数据及Google影像图叠加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算法可有效地实现道路网VGI数据的匹配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居民地匹配是多源空间数据融合和多尺度数据更新的核心技术环节。针对居民地匹配算法中出现的指标权重、匹配判定的总相似性阈值和各指标相似性阈值的准确量化难题,引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多要素、复杂性、模糊性分类问题上的优势,将形状相似度、方向相似度、位置相似度、大小相似度和重叠面积相似度作为输入,采用人机结合的神经网络训练策略,对3层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针对不同的匹配场景获取神经网络的权重向量集,实现了多指标综合衡量的居民地匹配。实验表明,该方法解决了多指标匹配算法存在的理论严谨性问题,回避了权重和阈值准确设置的难题,保证了匹配算法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文地名数据中存在的“同名异地”“异地同名”等歧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地名知识和位置信息的地名匹配方法。首先基于特征词的规则匹配模式对地名名称结构进行了解析。然后结合地名的位置信息实现中文地名匹配;同时,基于地名的行政区划信息和实体信息关联多源地名数据,构建地名知识库。最后以兴趣点数据为例,基于名称相似度和位置相似度匹配地名数据中的地名信息,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进行存储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张亚  孙钦珂 《测绘科学》2021,46(9):178-183
针对POI数据的匹配更新工作成为目前各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对POI数据的名称、地址及经纬度等主要属性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综合相似度计算的同名POI实体识别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多源POI数据的匹配更新慢及准确率低的难题.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的文本相似度匹配方法,提高了POI数据的同名实体识别效率及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大量地理信息服务存在质量要素数据缺失,且直接影响了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数据缺失处理方法。借鉴PageRank算法思想,结合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计算质量要素缺失数据时,同时考虑要素数据缺失的服务质量以及与其相似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质量数据的完整度和准确度,便于后续地理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选取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布的基于OWL-S的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匹配测试集OWLS-TC4中有关地理信息领域的服务作为测试用例,通过与平均值填充法在数据缺失处理偏差值和准确率的对比分析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基于PageRank的地理信息服务质量数据缺失处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等高线作为地势起伏与地形凹凸特征的表达,与水网表达有着密切的约束关系。在空间数据库集成与匹配中,由于来源不同,这两种数据往往出现不一致,导致水网"爬坡"现象。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等高线与水网匹配及一致性改正方法,利用Delaunay三角网模型在等高线基础上通过弯曲分析提取地形特征,基于河流分布与谷地走势的相关性,建立水网与等高线间的匹配关系,进而识别两者间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仿射变换等几何方法完成一致化操作,包括水网移位匹配等高线和等高线移位匹配水网。  相似文献   

12.
Semantically aligning the heterogeneous geospatial datasets (GDs) produced by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demands efficient similarity matching methods. However,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to align the schema (concept and property) and instances are usually not reusable, and the effects of unbalanced information tend to be neglected in GD alignme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holistic approach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o integrally align the geospatial entities (concepts, properties and instances) simultaneously. Spatial, lexical, structural and extensional similarity metrics are designed and automatically aggregated by means of approval voting. The presented approach is validated with real geographical semantic webs, Geonames and OpenStreetMap. Compared with the well-known extensional-based aligning system, the presented approach not only considers more information involved in GD alignment, but also avoids the artificial parameter setting in metric aggregation. It reduces the dependency on specific information, and makes the alignment more robust under th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空间数据"连续"表达是多尺度表达与变换的理想状态。针对多尺度表达与变换中地理要素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生命期特点,建立了动静态结合的尺度变换模型。通过空间数据匹配技术,根据生命期不同,将空间数据分为匹配数据和消亡数据。对于匹配数据,通过综合算法生成关键比例尺插值数据,并预先静态存储;对于消亡数据,依据重要程度的顺序统计量,动态"选取、化简"生成插值尺度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案可以缓解传统尺度变换的跳跃感问题,变换效率高,可以快速、动态实现连续的尺度变换。  相似文献   

14.
With growing demand on multi-purpose or multi-modal navigation, the route calculation needs to traverse semantically enriched road networks for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Currently, operational route planning algorithms reveal rather limited performances or their potential for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unavailable or insufficient interoperation among the underlying geo-data that are separately maintained in different spatial databases. To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a novel approach has been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routing-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 which involves three processes: (1) automatic matching to identify the corresponding road objects between different datasets; (2) interaction to refine the automatic matching result; and (3) transferring the routing-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one data-set to another. In process (1), the Delimited Stroke Oriented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automatic data ma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datasets, which has revealed a high matching rate and certainty. However uncertain matching problems occur in areas where topological conditions are too complicated or inconsistent. The remaining unmatched or wrongly matched objects are treated in process (2), with the help of a series of interaction tools. On the basis of refined matching results after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3) is dedicated to automatic integration of the routing-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  相似文献   

15.
地图数据缩编更新中道路数据匹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比例尺1∶1万的道路数据缩编更新比例尺1∶5万的相应数据,需要建立不同尺度、不同时态的道路目标间的匹配关系,以提取变化数据进行更新。通过分析道路目标间存在的分解、基本以及抽象的三个匹配层次,利用缓冲区分析和拓扑关系等手段开发了系列算法,进而完成了各目标间的匹配。实验表明,该匹配方法正确率高,实用性强,能满足缩编更新道路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扩张以及改造,城市空间数据不断地发生变化,城市空间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加强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更新管理,及时对城市空间数据进行测绘更新,才能保证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本文主要讲述了空间数据更新流程和更新方法,为实现空间数据库及时、快速、准确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以全数字化方法从SPOT影象提取高程信息关键环节上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方法。根据影象成象特点,采用时序变化的外方位元素数学模型,其中精确选取控制点、合理选取初值和确定等效焦距、线元素和角元素分开解算迭代是十分重要的措施。采用新的数据组织方法可以避免高程内插中的精度损失。利用卫星影象特点,实现由粗到精的多级影象匹配,同时引人改化的高精度最小二乘匹配,使整个匹配过程既保障了可靠性又满足精度要求。马赛地区SPOT象对窗的DEM生成结果表明,在影象质量得到保证,时差不大的前提下,可以达到10米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18.
汇集和分析了地址数据标准化在国外的发展现状。结合美国目前地址标准化的进展,分析了美国邮政及民政部门的地址编码技术特点,介绍了地址数据标准化的需求及其在空间信息整合方面的作用。讨论了地址数据标准化的内涵、方法和一些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据一致性匹配处理技术是空间数据融合中的关键技术。采用方向关系矩阵模型进行空间方向关系描述,讨论了一般情况下的空间方向相似性计算,提出了基于空间方向相似性的矢量数据匹配算法流程。最后,以面状目标为研究对象,以某地局部地区居民地数据为例,对基于空间方向相似性的矢量数据匹配算法进行了试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国辉  许文帅  龙毅  周侗  高朝 《测绘学报》2014,43(11):1204-1210
本文针对等高线与河流的不一致性问题,以移位等高线匹配河流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对每个特征点动态确定仿射变换模型进行移位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移位角度比例、地形特征点相对位置、局部形态的保持和变换等因素,对各特征点实时计算其位移的角度、位置和缩放变化等约束建立其移位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等高线到河流的一致性改正,可有效解决等高线与河流数据的空间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