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冯洪君 《气象》1992,18(8):65-65
在台站互查工作中,发现有的站在冬季观测时,蒸发原量仅放10mm。问其为何时?说:冬季蒸发量少,仅零点几到1—2mm,每次放20mm,量杯要量两次,取余量时又要量两次,怪麻烦的,放1量杯10mm原量就够了。  相似文献   

2.
人为造成小型蒸发量增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用量杯量取蒸发原量和(或)蒸发余量时,量杯内的水未倒净;②雨量筒外侧的霜、雨淞等附着物在称量降水时未清除。③当吹雪或雪暴与降水交替出现时,未量取它们的非降水量,从而使非降水量混入降水量中而被作为降水看待;④20时前后有较强降水时,未补测降水量或虽补测了但处理不当。前3种原因,只要平时加以注意,问题不大。需要注意的是第4种原因,本文着重  相似文献   

3.
改革雨量杯     
《气象》1975,1(10):28-28
目前气象台站使用的10毫米刻度的雨量杯,口小,杯短,容量少。在量蒸发量时,用皿的小嘴倒水太慢,也易丢失或水倒不净。如用皿的口边倒水,稍不注意就会倒在杯外。如果观测雨量时遇上暴雨,量的次数多,速度慢,就会影响发报。  相似文献   

4.
陈庆平 《气象》2001,27(10):12-12
现行地面气象观测中 ,量取蒸发和降水所使用的量杯一次只可量取 1 0mm ,这在实际工作中很不方便。如在无降水的时侯 ,量蒸发原量、余量时 ,需要量两次 ;若有 30mm以上的降水 ,量降水至少需要 4次 ,量蒸发余量至少需要 6次。这样不仅浪费了观测时的宝贵时间 ,而且增大观测误差 ,同时量取时往往凭记忆累加 ,容易造成累加错误 ,影响观测质量。根据本人多年观测实践 ,在地面气象观测中增配 2 5mm容量的量杯比较合适。如在无降水的时候 ,量蒸发原量、余量一次就可以完成 ;如出现 50mm以内的降水 ,量蒸发原量、余量及降水量 ,只需三次以内…  相似文献   

5.
李凤云 《气象》2001,27(4):1-1
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 ,冬季降雪时 ,须将雨量器内漏斗拧下 ,取走储水瓶 ,直接用承水器和雨量筒容纳降水。而对降水的测量方法有两种 :即称量法与杯量法。所谓杯量法即为将盛有固态降水物的储水瓶用备用储水瓶换下 ,取回室内待固态降水物融化后 ,用量杯量取 ;或加入定量的温水 ,使固态降水物完全融化 ,再用量杯量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用此法测量的降水量偏小 ,有时倒出来的水还不如加进去的温水多 ,即降水量为负值 ,其原因是雨量筒内表面积大 ,对水的粘连性较大。所谓称量法是将固态降水物连同储水筒一起拿到台称上进行称量 ,称量…  相似文献   

6.
金基锡 《气象》1991,17(2):22-22
多数地面观测员遇固态降水时,多采用杯量法。其实,用这种方法来观测固态降水量常常是不准确的。 经实验观察,若用加入定量温水使储水筒内的固态降水融化,再倒入量杯量取,结果总是比原量少1~2mm。这主要是因为储水筒里的水倒出来量时,总是倒不尽而造成的。 我们知道,现用的储水筒是用铁皮制作的,在筒内水的内聚力小于对储水筒的附着  相似文献   

7.
广西各基准站和基本站从1997年1月1日起,已正式使用E-601B型蒸发器,其基本原理为:若当日中有较大的降水而使蒸发桶里的水溢进溢流桶时,按规范的要求,要用500ml专用量杯测量溢流量,再把所量得的总读数值除以300,得到的值与当日测到的水面高度相加作为余量,然后按公式:蒸发量=原量-余量,这样就可以测量出当日的蒸发量.诚然,若当日水量不很大,溢流桶里的水量不很多时,用此方法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便之处.若当日有较大降水,以致溢流桶内的水量很多时,仍按规范用专用量杯量之,少则要量七八次,多则要量十几二十次,甚至更多次,才能测完溢流量.这样不但让观测员操作烦赘、费时,并且有时读数多也容易混乱,不便记易,容易造成人为的误差,从而影响了记录值.  相似文献   

8.
不少观测员在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中发现,称量法和杯量法两者之间常存在着0.2-0.3mm的误差. 为了消除量杯口径与雨量筒(或蒸发皿)配套上的误差,一般厂家采用滴管方法直接在量杯上刻度.如20cm雨量筒专用量杯来说,滴入314cm~3水为10mm刻度,31.4cm~3为1 mm刻度等.目前台站使用的案  相似文献   

9.
不少观测员在测量降水量和蒸发量中发现,称量法和杯量法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如10毫米水两者常常相差0.2~0.3毫米。那么这种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今作如下分析:为了消除量杯口径与雨量筒(或蒸发皿)配套上的误差,一般厂家都是采用滴管的方法直接在量杯上刻度的,  相似文献   

10.
现用的雨量杯在夜间进行雨量观测读数,是借助于电灯光或手电筒来进行的。由于雨量杯和雨水均为无色,读数时比较困 难,如果在雨量杯刻度的背面处涂上带色油漆作为反光衬托,则刻度比较明晰,读数容易。  相似文献   

11.
对新领的雨量杯用气象专用台秤、量杯进行校对时 ,发现10mm的水有的相差 0 .1mm ,有的相差达 0 .2mm。因此 ,台站在使用新领的雨量杯之前 ,应检验校对 ,不合格的不能使用。若台站无别的合格的雨量杯换用时 ,应在使用前 ,对新雨量杯用标准的量杯或气象专用台秤进行订正 ,将器差分配进去 ,降水很小时器差可忽略不计 ,降水大时应加上器差。新雨量杯使用前需检查精度@阮祥$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5 @张小红$郑州市气象局!河南郑州450005  相似文献   

12.
对新领的雨量杯用气象专用台秤、量杯进行校对时,发现10 mm的水有的相差0.1 mm,有的相差达0.2 mm。因此,台站在使用新领的雨量杯之前,应检验校对,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3.
张菊生 《气象》1983,9(2):36-39
土壤水分的测量 暖干法 是测定土壤绝对水分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即我国现行的取样烘干法)。它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土壤水分测量法。缺点是应用此法测量时会使现场破坏,从开始测量到测出结果需要不少时间。 土壤张力计 若把装满蒸馏水的多孔陶瓷杯埋于土中,则水就会不断从多孔杯中渗出,杯内的压力就会下降。直至与土壤中的水分张力相平衡。因此,只要测出杯内压力的下降值,就可据此了解土壤水分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仪器  相似文献   

14.

大型蒸发器测针松动和仪器本身性能是导致蒸发器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测针出现松动造成蒸发量失真。一是测量的固定螺丝没有紧到位,使测竿变长,测针针尖过早接触到水面,造成当天蒸发余量偏大,该余量又作为第2天的蒸发原量,导致第2天的蒸发余量也偏大。观测前须检查测针针尖的固定螺丝是否松动,发现松动应将其拧紧到位后再观测。二是连接螺丝套和插竿的固定螺丝松动,螺丝套下落使测针针尖过早接触到水面,造成当天蒸发余量和第2天的蒸发原量偏大。观测前检查时若发现螺丝套上下移动,则应固定螺丝后再观测。

  相似文献   

15.
小型蒸发器蒸发量测定为负值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梅 《广东气象》2005,(3):48-48
在小型蒸发器蒸发量的观测过程中,有时因一些不明原因,致使蒸发量测定值成为负值。小型蒸发器蒸发量计算公式为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由此可直观看出小型蒸发器蒸发量若为负值,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小型蒸发器的原量+降水量<蒸发余量。现就这一原因进行分析。(1)因小型蒸发器与蒸发专用雨量器构造不同、安装位置不同,对降水量测量结果的减少存在重要的影响。小型蒸发器为口径20 cm、高约10 cm的金属圆盆,受水界面较为单一;而蒸发专用雨量器是由全新不锈钢的口径为20 cm的承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几个部件组成,承水器与漏斗连接面不是…  相似文献   

16.
日常生活中量度物体采用各种各样的单位来量度,如量度一件物体的长度以尺(米),文等作单位,量度物体的重量用厅(公斤)、吨等作单位。在气象上量度降雨量则采用毫米为单位,它是用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雨量器接收雨水,再用一个特定专用量杯量出来的。在欧美、印度等一些国家还用时为单位,其换算式为: 1毫米=0.0394时, 1时=25.4毫米。 一毫米的降雨量有多少水呢?我们不妨以一亩地的得水量来算一下。  相似文献   

17.
对2001年第4期《河南气象》刊登的张照河、冯素芳《预防强降水时小型蒸发缺测的方法》的“强降水”一词,我们略有异议。1998年汛期,我们也曾实验过,实践证明,采用“在蒸发皿倒水嘴连接胶管,胶管另一端连接容器”的方法,对强度不是很大(过程雨量可以很大)的稳定性降水较适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量的缺测,但对于积雨云带来的强阵性降水,往往并不适用,通常在蒸发皿内水面还未达到倒水嘴时,因其强度大,下降猛,就已经将其内的水溅到蒸发皿外。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改进蒸发皿的结构,防止雨滴外溅。生产厂家可将倒水嘴再下移1cm左右,将蒸发…  相似文献   

18.
常槐花 《气象》1997,23(6):2-2
提高蒸发量准确度的一点建议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要保证蒸发量的准确度,除严格遵守观测规范外,还有一点应引起重视,那就是与蒸发皿配套的雨量器内的降水量量取的时间问题。规范规定,只在炎热干燥的日子,当降水停止后,才进行一次补充测量。而对于一年四季都没有与...  相似文献   

19.
陈锦冠 《气象》1998,24(5):1-1
地面气象观测经验两则1如何用雨量杯测量E┐601蒸发的溢流量从E-601大型蒸发的观测方法可知,对E-601蒸发的溢流量的测量,一般是用直尺测量与E-601蒸发器配套使用的溢流桶所装的水的高度,再除以10得到。但若E-601的专用溢流桶损坏或丢失而又...  相似文献   

20.
对2001年第4期<河南气象>刊登的张照河、冯素芳<预防强降水时小型蒸发缺测的方法>的"强降水"一词,我们略有异议.1998年汛期,我们也曾实验过,实践证明,采用"在蒸发皿倒水嘴连接胶管,胶管另一端连接容器"的方法,对强度不是很大(过程雨量可以很大)的稳定性降水较适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量的缺测,但对于积雨云带来的强阵性降水,往往并不适用,通常在蒸发皿内水面还未达到倒水嘴时,因其强度大,下降猛,就已经将其内的水溅到蒸发皿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