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焕 《中国测绘》2006,(6):15-15
近日.根据《国家气象中心加强天气会商工作方案》中提出的改进天气会商效果的总体要求.针对要求中指出的会商全部使用PPT进行显示.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实验室积极配合天气预报室的会商需求.组织人力在短时间内加班加点.采用先进的GIS技术.研制开发了高质量的会商图形自动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2.
天气破纪录     
极端天气井喷式地在各地出现,气候极值也在频频刷新,这就好比2008年的水立方泳池,尘封多年的世界纪录在短短几天里被秒杀了一遍又一遍,气象学家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甚至想出了新的名词:"极端天气常态化"!  相似文献   

3.
《地图》2010,(5)
<正>你有所不知的灾难记忆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10年这个稀奇的年份以罕见的暴风雪开始,而后地震、火山爆发、干旱、暴雨、大风、高温热浪、低温寒潮……纷至沓来,全球共此暖凉,世界各地的人们似乎都在经历平生罕有的极端天气。  相似文献   

4.
看云识天气     
《地图》2006,(2):70-71
俗话说:“云是天气的招牌”。学会看云识天气,可以使户外活动者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可是天上的云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如何才能解读这天气的“招牌”呢。  相似文献   

5.
地图符号设计新思考(四)--地图符号设计的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地图》2004,(4):79-81
说起地图符号首先应该提到几何符号,它是由圆形、三角形、方形、梯形、五角形以及六边形等几何图形组合而成.通过基本图形的视觉变量的变化.可以组成形态各一的几何符号家族.见图1。  相似文献   

6.
陈述彭 《地图》2005,(3):38-41
“地理大发现”的先驱 郑和下西洋.先于哥伦布横渡大西洋70年。长期以来.包括中国的旧教科书.都沿用欧洲人的说法.把哥伦布作为14~16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第一人。但是.20世纪末,人们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被扭曲的历史得以还原。例如.英国出版的海洋地图集和世界探险史的著作中(如The Times Atlas of Oceans.1983:The Times Atlas and Encyclopedia of The Sea.1989等)都把郑和下西洋的光辉历史列于榜首.而哥伦布仅列于第三位或第四位。  相似文献   

7.
陈小云 《地图》2010,(5):60-65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的变化多端一如历史进程的变幻莫测。传说黄帝与蚩尤曾经在逐鹿大战,双方的军队在原野上激战正酣时,蚩尤使用魔法制造出漫天大雾,致使黄帝的兵士迷失方向,被蚩尤的手下杀得人仰马翻,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这时黄帝臣下有一个叫风后的人,为黄帝献上指南车,帮助黄帝带领军士辨清方向,冲出了大雾,从而击败了蚩尤。幸甚幸甚,如果不是风后和他的指南车,恐怕在今天我们就不会自称炎黄子孙,而改叫蚩尤子孙了。那场从天而降的大雾没有能够改变历史,然而在人类文明史上,极端天气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例却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8.
张家立 《地图》2005,(3):56-59
如今.地图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视性”(包括图形、色彩、层次和动画效果等)也越来越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9.
2002年至2003年.我国针对地图市场存在的混乱状况.开展了对地图市场的专项整顿。在此次声势浩大的工作中.通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扎扎实实进行地图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工作的各项任务.使通化市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取得显著成效。在治理.规范的同时.他们积极组织开发了多品种的地图产品.满足了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对合格地图产品的需求。促进了旅游等事业的发展。由于工作出色.2003年,通化市建委被评为吉林省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0.
《地图》2004,(6):28-28
从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开始,我国历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纷繁变迁.一直延续至今。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行政区域界线从未全面勘定过。几千年来.关于地界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资源之争为核心的边界争议不断发生.从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问题不仅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一系列按照行政区域实施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最早听说侯仁之先生.是在我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市规划局勘测处不久。单位有位北大地理系毕业的前辈.非常敬仰侯仁之先生.跟我提起侯先生时.说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2.
郭战峰 《地图》2010,(5):74-75
<正>今年1月1日至7月31日,全国总体上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4多,全国平均气温11.5℃,较常年同期(11.1℃)偏高0.4℃;西南地区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新疆北部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2月6 日称,2005年天气灾害经济代价打破了记录。“慕尼黑再保险基金”近日指出, 2005年与天气有关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峰值,其经济损失超过 2000亿美元,保险公司损失高达700多亿美元,打破了2004年所保持的“记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实施过程中人工判别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系统主要采用ArcGIS Server技术、WebGIS技术、TITAN技术和安全射界图技术,并基于Flex平台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产品的开发。通过对TITAN风暴和安全射界图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生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预警信息和作业建议信息,有效提高了作业的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鲍晓宇  武光莹 《北京测绘》2022,36(3):329-333
地图符号是对地理现象抽象化后的示意性表达.作为地图语言表达的基本单元,地图符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语义、语用以及语法三个方面.符号的语法结构在常规地图设计中往往只限于线状、面状符号的语言学规则,而疏忽点状符号的设计.本研究将多层次可视化(levels of detail,LOD)思想引入到点状符号设计中,展示符号的多层次多...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华北沙尘天气遥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最新的气象卫星数据分析影响华北的沙尘天气从产生到消失的动力过程,确定了沙尘天气发生的范围和移动方向。并利用TM、NOAA、FY-1影像,时间跨度为30年的沙尘暴空间分布数据,1951-1994年华北地区的气象站点数据,土壤质地和土地利用数据,对沙尘天气发生的下垫面因素与沙尘天气发生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植被指数、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和地形对沙尘天气发生的影响方式,并对沙尘天气发生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影响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供沙区分布状况和不同路径沙尘暴的源地分布,结果表明下垫面因素对于沙尘天气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雾霾天气的形成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GPS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汽探测手段,能高时效、高时空分辨率、自动实时、全天候地获取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首先统计分析了雾霾的形成原因与变化规律,然后从GPS水汽、雾霾指数与空气相对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性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PS水汽与雾霾天气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PS水汽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雾霾天气的监测与预报,而且气象部门可依据GPS水汽含量开展人工增雨(雪)来减缓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进而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春季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给出卫星遥感监测2001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过程的图像特征和产生沙尘天气系统云图的类型,初步分析了2001年多沙尘天气的气候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各型天气雷达大量建设部署,却仍缺少准确直观判断单站雷达净空环境和组网雷达探测盲区分析软件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天气雷达选址软件。软件使用雷达站点、数字高程模型、遮挡障碍物等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绘制单站雷达遮蔽角图、等射束高度图及组网雷达等射束高度拼图。通过Python语言编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计算雷达站点的遮挡仰角、遮挡方位与等射束高度最大探测距离,分析所选站址净空条件。利用湖北省天气雷达网作为实际应用背景,与视程客观分析软件展开结果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天气雷达选址软件应用数字高程模型等地理信息数据可算出拟选站址四周的遮挡情况,显示天气雷达的实际探测范围,为雷达建设组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改进气象服务技术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利用气象部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和自动气象站等实时监测数据,采用雷达回波外推方法,以提高局地雷暴天气对电网影响的预测水平为目标,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灾害应急方案和有效应对措施,构建了一个基于WebGIS的雷暴天气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在气象服务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