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被洗出的钍射气(~(220)Rn)中,通过子体放射性的β-α符合测量,建立了测定溶液中亚微微居里级钍的一个非破坏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20)Rn及其子体衰变特性和特定条件下分布规律的研究,结合迁移、扩散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等,初步构建~(220)Rn瞬时活度浓度估算模型,模型的提出对今后放射性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典 (常规,又称轻便) 射气测量虽然在五十年代就用于寻找铀矿,但由于受气象条件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设备笨重,解释较复杂,又加近年来累积测氡法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所以它的应用愈来愈少。然而,常规射气测量有着独特的优点,如测量快速,能区分异常的铀、钍性质,取样设备轻便和测量仪器灵敏度提高,因而在有利的地质条件下,与其它方法配合,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射气测量在632矿床外围找矿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两个不同时间内测得的电离电流比值,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R_n气测量中介质射气扩散的不均一性(射气系数变化)及土壤空气中较高的钍射气的影响所造成的困难。用射气方法普查含较劲地段时,常常因为介质射气扩散  相似文献   

5.
根据氡的迁移机制(如扩散、对流、大气抽吸等),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得出埋入地下的探杯中的氡浓度与杯口邻近土壤空气中的氡浓度达到自然状态平衡约需0.7—10小时,而杯中氡浓度与其短寿衰变子体达到放射性平衡需4小时。因此,一般认为两者共需4.5—12小时左右。钍射气与其短寿命子体达到放射性平衡的时间需3—4天。当钍含量高出背景值时,探杯的照射时间则需3—4天。用ZnS探杯埋入地下做了野外试验,与上述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对这种平衡过程的了解,不仅为选取最佳的埋杯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有助于各种测氡方法的异常解释。  相似文献   

6.
钍射气、氡和锕射气的半衰期有很大差别。根据这一点用气流法测定钍射气是可能的[1,2]。通常,在测定由天然地质体中放出的ThX时,如果镭~(226)的含量不超过1·10~(-9)克。而AcX含量不超过与其处于相对平衡的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便见不到镭~(226)和AcX的影响。这一条件使得在某些场合下以射气法测定铀矿物中的ThX时必须考虑锕射气和氡的影响。文献中尚没有能够对上远影响进行计算的精确资料,故此我们认为必须确定出这些条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对AcX和镭~(226)的影响的研究,是用CΓ-1M型仪器和容积为1和2升的标准电离室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一个特点是,人们应用射气法普查放射性原料的兴趣越来越浓。部分原因是,在普查工作中应用射气径迹法和电子α仪测量技术等“曝光”法测量氡浓度,由气体取样和壤中氡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低于经典的爱曼仪射气测量的误差。应用前两种方法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现了埋深数十米、乃至100—150米的铀矿体。射气法的这一探测深  相似文献   

8.
氡的多参数测量用于非铀矿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其  贾文懿 《物探与化探》1991,15(6):431-438
在非铀矿地质问题中,常存在着一种或几种氡的弱异常(如222Rn、220Rn等).在选用测氡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求它具有高灵敏度、高测量精度和多测量参数的特点。选用静电α卡法、α杯法的多参数测量技术,在圈定岩脉边界、区分岩脉性质、找寻蓄水构造、确定油田范围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居室氡气污染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氧的性质、室内空气中氡的主要来源以及氡子体的动力学性质,分析了氡的危害及其机理,并提出了室内氧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铀矿地质事业的飞速发展,测量氡气及其子体的找矿方法也逐步增多。目前有射气测量、α径迹测量,~(210)Po法、热释光法、活性碳吸附法测氡和α卡法。各种方法在找矿过程中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有的方法因仪器笨重而不易开展野外工作,有的方法因埋片时间过长,不仅需要两次上山工作,而且还要在室内进行复杂的化学处理过程,因而工作效率低等等。为弥补上述不足之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新方法——~(218)Po法测氡。 ~(218)Po法测氡是利用取样片吸附收集土壤气体中氢的第一代衰变子体镭A、其化学符号为_(84)~(218)Po。然后用α辐射仪测量取样片上~(218)Po的α活度。在我们的实验中,采用了厚为0.2毫米,直径为20毫米的圆形铜片做为取样片。α活度是选用FD-3002型水中测氡仪进行测量的。  相似文献   

11.
在居民所受到的天然辐射作用的总剂量中,氡及其子体的吸入占有主要部分。在进行综合生态测量时,在俄罗斯的不同地区进行了氡及其子体的测量;这些地区是:圣彼得堡地区、俄中部地区和阿尔泰地区。使用了以径迹蚀刻和活性炭探测器为基础的剂量计,对环境氡浓度进行了测量;这是两种适用的低成本方法。以0.5的平衡系数和推荐的0.061mSv/(Bq/m^3)有效测量当量系数计算了氡子体活度和有效剂量当量。在21个村镇对  相似文献   

12.
环境氡平衡因子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氡及其子体是人体受辐射危害的重要因素,而平衡因子是评价氡及其子体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现就平衡因子进行了室内和室外的测量,对平衡因子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沉积岩中铀、钍、钾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平  朱惠英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83,1(3):109-122
沉积岩中铀、钍、钾的研究可以给人们带来沉积环境、物质来源、沉积层中稀有气体关系和地热状态等信息,对寻找沉积型自然放射性元素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七十年代以来为开展含油气沉积盆地的铀、钍、钾分布特征的研究,我们先后建立了沉积岩中轴、钍、钾的γ-能谱测定法及化学量测方法。对我国几个含油气盆地各种沉积岩进行了铀、钍、钾的浓度测量,取得了一批基础数据。本文以陆相沉积为主,讨论了铀、钍、钾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它们的古环境意义,与有机质关系等地球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不采用同位素示踪剂测定铀、钍同位素比活度的方法。用标准方法准确的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铀、钍含量~[1]及~(234)U/~(238)U,~(230)Th/~(232)Th的活度比值~[2],再应用铀、钍系的衰变特性,推导出计算样品中~(234)U,~(238)U,~(230)Th和~(232)Th比活度的方法。本方法计算所得之结果与~(232)U示踪法对比,均在1σ范围内,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夏垫活动断裂排气的环境效应,采用土壤气测量方法,连续3年对北京东北部的夏垫活动断裂带CO_2、Rn和Hg的脱气浓度及通量进行重复原位测量,并计算了CO_2和Hg脱气对大气的年贡献量。结果表明,夏垫断裂土壤气浓度及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三河平谷大地震震中附近的潘各庄与齐心庄测区。潘各庄剖面土壤气中Rn、CO_2浓度异常明显,与震中附近岩体构造裂隙更发育有关,表明三河-平谷大地震对夏垫断裂脱气具有促进作用。夏垫活动断裂带通过脱气作用每年向大气排放CO_2约0.23 Mt、Hg约1.3 kg。其中,CO_2浓度较低,无窒息风险,部分测点Hg浓度高于18.32 ng/m~3,属一般程度污染,大东关、潘各庄部分测点Rn浓度高于50 k Bq/m~3,需对附近建筑物采取综合防氡措施。  相似文献   

16.
前言我们于1979年围绕如何剔除径迹测量的地表影响,突出深部信息,提高找矿效果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试验研究工作。我们的基本思想是:设法把来自深部的氡和近地表的钍射气屏蔽掉,通过实验寻求地表坑内γ强度和该γ强度相对应的地表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径迹密度之间量的主系,然后在野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取自中太平洋北部M_6、M_8和M_(_0)三个站位三个锰结核样品铀、钍同位素含量的分析结果。应用铀系法测算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和翻动时间。对锰结核生长速率与化学组成、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及物质来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严格地论证了射气扩散对γ测量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用来确定γ测井中射气修正值的野外工作方法。在两个钻孔中的实验证明:射气扩散使γ测井的异常面积减少1.28-1.40倍。为了提高γ测井的质量,建议必须对γ测井结果进行射气扩散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洞穴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涛  杨晓霞  石定芳 《中国岩溶》2012,31(1):99-106
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向来是医学、化学、核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学术界虽然对喀斯特洞穴氡的来源(岩石、地下水)、氡浓度的影响因素(地质因素、洞体结构、洞内外气象参数)、氡浓度的测量(测量对象、测量仪器及方法)、氡的危害、氡的防治(隔离氡气渗入途径、排风通氡、控制洞穴内停留时间减少吸入量、加强监测)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于喀斯特洞穴氡的形成机理、喀斯特洞穴氡测量标准的制定及有效剂量的估算、喀斯特洞穴氡的防治技术及员工的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径迹测量、~(210)Po法自野外开展工作以来,在铀矿的“攻深找盲”中显示了它们一定的优越性。同时由于它们的影响因素多,也暴露出一些弱点。这主要反应在结果的推断解释困难等方面。为了取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以便对综合找矿结果作出更有效的评价,我们对其深度梯度变化的规律作了一些探索工作。一般认为,径迹测量和~(210)Po法的“埋片”和“取样”所得结果是地表与地下铀矿化影响叠加的结果。由于地下铀矿化产生的射气在向地表运移过程中存在有浓度梯度的变化,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