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性专项气象服务,就气象服务作用及效益对住宿和餐饮行业及关联产业影响的个例,以德尔裴法组织了专项调查评估。经分析认为,餐饮住宿行业更加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服务、重大专项服务、气象实况和雷电防护服务;大风、降雪、强降水、大雾、沙尘等灾害性天气是影响较大的气象因素;目前餐饮和住宿业对公众服务满意度较高,但专项气象服务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2.
大城市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及规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陆晨  戴莉萍 《气象科技》2002,30(6):369-372
文章叙述了大城市专业气象服务发展和各大城市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对具有共性的大城市气象服务产品的预报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专业气象服务产品预报的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建国  李洪业 《山东气象》1996,16(A00):30-32
本文就烟台海洋气象台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作一简略的介绍。包括预报服务范围;预报发布格式、时段、内容;各月的客观预报方法;程序控制结构以及各种预报工具结果的会商等。  相似文献   

4.
提供各种专业气象信息,对拓宽专业气象服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专业气象信息系统,统计出各种历史资料,提取预报情报,作出指数预报、医疗气象等,达到及时、准确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邵春森 《气象》1989,15(12):44-44
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工作以来,服务的通讯手段不断改进,尤其是使用了警报器和对讲机,使服务的时效和针对性大大加强。专业气象服务中,虽然长、中、短期预报和短时预报部有,但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强化了短时预报服务。这反映了生产实践对气象服  相似文献   

6.
如何评估气象服务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以投入产出表的分配系数、消耗系数和列昂捷夫逆矩阵为核心,提出了关联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的概念和算法,并以深圳市2012年的气象服务为例对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一系列富于启示意义的结论.如:1)由于产业经济系统内部的关联性,气象服务带来的关联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值较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深圳市气象服务的投入与完全经济效益比值区间约为1:134.34~1:228.378,远大于以往研究1:30~1:51的结果;3)传统的气象服务对象如农林牧渔业、建筑业等带来服务经济效益偏低,未来应重视向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服务产业提供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给社会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气象预报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研究——以暴雨预报服务为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暴雨是江苏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对暴雨预报气象服务效益作出恰当的评估,我们设计了预报准确率V、预报服务覆盖率P、预报服务时效率N、可能预防能力Z等四个指标,给出了定量评估暴雨预报气象服务效益的数学模型,并且用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报服务覆盖率、预报服务时效和预报准确率与服务效益成正比,各个因子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效益值.预防能力越强,气象服务的效益越大,这也说明了气象预报只是一种信息,信息价值的体现还在于应用信息群体的决策和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罗慧  谢璞  俞小鼎 《气象》2007,33(3):89-94
科学定量地评估2008年北京奥运及演练期间气象信息服务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奥运气象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有关评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了社会问卷调查、高端用户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满意度指数体系,包括: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预报发布时间和时效、用户对气象服务所产生效益的判断、奥运气象服务手册、用户指南和网站等服务和宣传手段,服务人员能力、针对不同预报要素的预报准确度、用户的未来意向以及对气象部门的整体印象等8类综合指标。首次提出了天气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csiws),并以2006年女垒奥运测试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奥组委等高端用户群的满意指数,来定量测量用户群对奥运气象信息服务的期望度和满意度。结果显示,用户对气象部门整体印象最满意,也发现目前奥运气象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契机,在引导和挖掘用户需求、完善奥运气象宣传手册或用户服务指南以及广为宣传奥运气象官方网站等方面还要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数值预报中心3个单位参加了奥运气象工作。我院的奥运雷电预警预报系统、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及防护措施、大气成分数值预报及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北京与青岛的酸雨情况评估和成因分析预报的预报服务产品参加了奥运气象服务演练。  相似文献   

10.
大型活动的组织、运行对气象部门提出了新的预报和服务需求,尤其是在预报预警技术、服务手段、服务运行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是在总结北京市气象局大型活动气象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对大型活动气象服务的特点、阶段以及服务内容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如何开展大型活动气象保障的服务需求调研。  相似文献   

11.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和探测设施为工具、以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分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预报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构成。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民航各部门的努力其探测设施、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和预报、气象服务等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气象服务的若干进展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中尺度气象监测和特种观测、数值预报模式引进和产品释用研究及城市环境气象研究、预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城市气象服务发展中应解决的城市气象服务定位、工程和产业、数据库、数值模式应用研究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区田东小学气象服务效用的调查,获取了大量有关气象服务在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设施方面所发挥的功效及新的需求信息,分析评估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在服务于教育体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指出气象服务在指导校方防灾减灾方面以及气象科普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典型服务案例收集、服务产品梳理及文献整理等方法对公众气象服务供给内容、供给效益、供需形势和矛盾予以分析,并针对现阶段公众气象服务供给中的短板与不足探索提出优化对策,对未来公众气象服务工作予以展望。分析结果表明:公众气象服务供给内容多样化,在大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出行安全、健康、为农气象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公众气象服务供给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快速增长的公众气象服务需求与相对滞后的气象服务产品供给间的矛盾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多维气象服务供给方式、加快数字化气象服务普惠应用及加快建立气象服务效益评价业务体系,是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有效供给及优化公众气象服务传播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公路工程建设及其运营决策质量,通过建立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简称西汉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结合施工组织、运行管理实际,提出了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应以气象信息全面的气象数据库、功能强大的预报技术平台、经验丰富的预报技术方法为基础,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气象信息监测点,有针对性的开发专业性强的公路气象保障服务模块和决策系统,并给出了设计依据、系统构成以及山区建立高速公路气象保障服务系统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决策气象信息服务能力,开发研制了《森林火险预报决策服务系统》这一专业化的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为控制火灾发生提供准确及时的有关森林火灾的气象相关信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决策服务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服务系统(HNMYFSS)是用QuickBasic4.5及Foxpro2.5语言编制的一套立足业务实用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的数据基础是河南省夏玉米农业气象数据库。HNMYFSS由数据库管理、趋势产量处理、因子普查、气象产量预报、产量预报、全省产量集成六大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既紧密相连,又可独立运行,初步实现了玉米产量预报自动化和客观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宜春市防汛抗洪气象服务系统是一个集历史资料查询、长中短预报、气象服务、预报分发和历史过程总结于一身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简捷等特性。  相似文献   

19.
郑传新  谢筱惠 《广西气象》2002,23(B12):12-13
介绍柳州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作用及构成.该系统围绕新一代预报业务系统,充分利用交互式动态网页和ACCESS数据库技术,工作流程规范,服务全面,交互性强.可使本地决策气象服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段修荣 《四川气象》2004,24(2):53-55,58
利用VB6.0开发语言编程,建立了地市级中长期天气预报服务业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实时资料的自动采集、历史资料的快速查询以及中长期天气预报的人机交互分析等功能,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在中长期预报和气象服务工作中的手工操作问题,能满足各用户对中长期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