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用抽空石英管法对三元硫化物体系Ag_2S-PbS-Bi_2S_3和Cu_2S-PbS-Bi_2S_2的500℃相关系进行了研究。Cu_2S-PbS-Bi_2S_3体系的相图特征是Bi_2S_3-CuPbBiS_3。之间完全固溶关系,以及它与二元系Cu_2S-Bi_2S_3和PbS-Bi_2S_3各相之间双变关系。Ag_2S-PbS-Bi_2S_3体系相图被PbS-AgBi_S_2之间的完全固溶关系分成两部分:富铋与富银。富银部分仅有辉银矿与PbS-AgBiS_2固溶体之间简单双变关系,而富铋部分却包含丰富的银、铅铋硫盐。在抽空石英管法500℃下合成成功的有块硫铋银矿固溶体、铜银铅铋矿、硫铋铅矿固溶体、富硫铋铅矿和辉铅铋矿。 以上两个体系中矿物之间共生长关系及稳定范围也作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2.
3.
氮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前驱体,分别在氮气和空气中,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焙烧,制备纳米TiO2.研究了气氛、温度、时问对TiO2品相、平均粒径、吸收波长、表面元素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中焙烧制备的TiO2比同样条件下在空气中焙烧制备的样品具有更高的相转变温度、更小的晶体平均粒径、更高的表面吸附氧和间隙态N含量、更长的吸收波长.氮气中550℃焙烧4h制备的TiO2吸收波长达435nm.  相似文献   

4.
片钠铝石的成因及其对CO2天然气运聚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玉巧  刘立  曲希玉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083-1088
片钠铝石作为胶结物、自生矿物或脉体,不仅分布在海相白云岩、油页岩中,而且还广泛分布在陆源碎屑岩及煤系地层中。大量的实例及人工合成片钠铝石实验表明,片钠铝石的形成需要碳酸溶液或过量的CO2气,片钠铝石的分布往往与CO2天然气藏相伴生。CO2气的来源决定了片钠铝石具有无机和有机两大成因类型,其中,无机成因包括岩浆成因和碳酸盐热解成因。然而,不论源于有机成因CO2气还是无机成因CO2气,片钠铝石均可作为富CO2流体运移或聚集的“示踪矿物”,地质过程中片钠铝石的出现或富集表明该区曾存在大量CO2运移或聚集。  相似文献   

5.
对Ag_2S-Bi_2S_3体系相图重新测定发现,硫铋银矿温度稳定范围是从室温直到其熔点773±5℃。在二元体系Ag_2S-Bi_2S_3内,硫铋银矿有一狭窄的固溶体区,在600℃时其组分变化范围是50.0+—54mol%Bi_2S_3,500℃时是50.0+—53.5mol%Bi_2S_3,400℃时是50.0+—52.5mol%Bi_2S_3。与此同时,α-AgBiS_2是在高于195±5℃富Ag_2S条件下稳定,低于此温度,转变为硫铋银矿。α-AgBiS_2在600℃时,其组分变化范围为46.5—50.0mol%Bi_2S_3,500℃时为47.0—50.0mol%Bi_2S_3,400℃时为48.0—50.0mol%Bi_2S_3。铜银铅铋矿纯银端元Ag_2Bi_4S_7最高稳定温度是697±5℃。高于此温度,转变为硫铋银矿和液相。块硫铋银矿(AgBi_3S_5)为同成分熔化,其熔点为745±5℃。  相似文献   

6.
凹凸棒石与Ni2+的长期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Ni2+为例研究了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离子长期作用过程,探讨了重金属离子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反应动力学,并运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揭示了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离子互相作用引起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形成氢氧化物或层状双氢氧化物次生物相的现象.实验表明,凹凸棒石-Ni2+水悬浮体系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Ni2+浓度逐渐降低,并且长期作用后悬浮液的pH值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受到固/液比控制.Ni2+在凹凸棒石和水两相中的分配在长达40 d的时间内都没有达到完全平衡,表明凹凸棒石-Ni2+水悬浮体系中存在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离子长期互相作用.凹凸棒石与Ni2+长期作用Ni2+浓度变化可以用抛物线扩散方程、双常数方程、一级扩散方程、Elovich方程较好地拟合.凹凸棒石与重金属的长期作用反应机制可能是由于凹凸棒石纳米效应和反应活性,表面缓慢水化导致含重金属离子溶液pH值缓慢升高,诱导了Ni2+在凹凸棒石表面沉淀,在凹凸棒石表面形成了氢氧化物或层状双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我国斜发沸石、丝光沸石的阳离子类型和硅铝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大量样品数据,提出划分沸石离子类型的主、次阳离子原则和单离子类型原则。进而对我国几十个矿点的大量随机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形成Ca、K、Na三个系列,K-Ca.Ca-K等12种离子类型。同时弄清了我国沸石的特点是以各种Ca型为主,以各种K型居其次。  相似文献   

8.
赖忠平 《第四纪研究》2008,28(5):883-891
文章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在确定黄土中氧同位素阶段2/1和3/2界线位置、年代以及与此相关的光释光测年方面的最新进展。在黄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中,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的位置及其年代的确定始终难于解决。常用的方法是用磁化率曲线来定性确定这一界线,而其年代则从别处引用。近几年来光释光测年的一些最新进展为黄土高分辨率的光释光年代序列提供了条件,基于高分辨率光释光测年的沉积速率模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冰期时黄土沉积速率较高,而间冰期(或间冰阶)时沉积速率相对较低,沉积速率模型认为,沉积速率变化的拐点即是冰期和间冰期的界线。运用这一模型,测算得出甘肃省临夏盆地塬堡剖面氧同位素阶段2/1和3/2界线的年代分别为13.48±1.15ka和25.8±2.1ka。  相似文献   

9.
金、硅和硫化物迁移富集层次性模拟实验与构造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孙忠实  邓军 《现代地质》1999,13(3):329-333
深部金品位变化规律与构造间关系是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难点。采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硫化物、硅和金分别进行迁移、富集层次性研究, 表明矿体与矿体、矿床与矿床垂向间距约是水平间距的12 ~15 倍, 金品位在不同层次间呈贫富交替变化。该认识在激电法基础上进行成矿定位预测已初见成效。此外, 从构造增热、构造变异、构造流体、构造降压和构造耦合5 个方面对成矿元素迁移、富集层次性的构造机制进行探讨, 指出构造机制与矿质来源存在密切关系, 它有助于动力成岩成矿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萤石掺杂Eu在还原气氛下灼烧可制备出发蓝色荧光的萤石 :Eu2 +晶体 ,该体系的发光为5d→ 4f跃迁发射。在萤石 :Eu2 +体系中对称程度较高的 [0 11]方向发现Eu或F点缺陷 ,但其对发光体整体发光影响不大 ;对发光有重要作用的是对称性较低的 [ l12 ]、[0 13]方向的Eu2 +及F晶簇。Eu2 +晶簇与基体界面会产生定域能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