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所长尼仁伯格教授偕夫人、周载华博士、贝达教授偕夫人于1979年9月17日至10月10日在海洋所讲学。尼仁伯格所长作了“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和“深海钻探”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应邀来杭参加东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的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教研室永田丰教授于4月17、18日两天在我所作学术报告,其内容为:1.东海的一般海况;2.吐噶喇海峡表面水温分布的变动和黑潮变动;3.黑湖北侧水温的微细结构;4.黑潮流轴附近浅海区地形作用的涌升;5.淡水侵入均匀旋轴盐水的特征(转盘试验);6.沿两均匀层交界面的水平淡水侵入(转盘试验)。 永田丰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图表  相似文献   

3.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N.Terence Ed-gar)为首的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2年10月中旬来华访问.该代表团在访问北京之后于10月19日——23日到青岛参观访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宾访问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我国东海“冲绳海槽第四纪晚期浊流沉积特征及沉积物中有孔虫介形类的分布特征”和“长江口外及其邻近陆架的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分区的特征”等研究成果.美国专家们对这些新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1日美国专家在该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特伦斯·埃德加博士作了题为“美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James L.Bisch-off)博士作了题为“太平洋深部锰结核沉积物”与“太平洋扩张中心地带海底热泉及均匀构造的硫化物沉积”;美国地质调查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David W.Floger)博士作了题为“墨西哥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沉积运移”与“大西洋陆架区乔治滩(George Bank)的沉积力学”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科学与工业研究部南极局局长罗伯特·汤姆森博士和新西兰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主席、国际生态学会主席、坎特伯雷大学动物系主任乔治·诺克斯教授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青岛参观和讲学。汤姆森博士作了题为“南极事务”和“南极的地质地理学”等学术报告。诺克斯教授讲学的题目是“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介绍”、“南大  相似文献   

5.
赵士金 《海洋科学》1982,6(5):11-11
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邀请,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地球物理学家鲍文博士于1982年5月7日到海洋所作学术报告。 鲍文博士的报告题为:“重力及研究地球结构的新技术”。该报告是  相似文献   

6.
东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X射线衍射仪、差热仪、电子显微镜照相等完成了东海大陆架200多个沉积物粘土矿物样品的分析,并对东海陆架区粘土矿物组成、分布、物质来源、粘土矿物组合分区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学会主办的中国沿海大陆架石油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5月18日至5月23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54个单位的185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45篇论文,还有18篇书面交流材料.这些论文分别就渤海、南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的区域构造、生油条件、沉积环境、储集类型及含油气远景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区域构造方面的论文有李德生同志的“中国沿海大陆架新生代含油盆地的地质特征”,朱夏同志的“中国大陆边缘构造和盆地演化”等;生油方面的论文有应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生油岩,如金庆焕等“珠江口盆地生油条件和生油岩评价”,房敬彤的“北部湾盆地油气生成和生油岩评价”,  相似文献   

8.
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于1996年1月16日至20日在中国深圳市深圳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美、英、德、日、韩、澳大利亚、约旦、伊朗。印度等国家的代表100多人出席了会议。我刊编辑部主任刘安国教授应邀参加,并作了题为“中国学者在黄、渤海风暴潮研究上的贡献”专题报告。以中国科学思想和20世纪的中国科学为主题的此次大会由中国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会议由席泽宗院士主持,中共中央委员、中科院常务副院长路甬祥院士致开幕词。海内外著名学者杨振宁博士、吴阶平院士、武衡院士、何炳郁教授等到会并发…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的邀请,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桑德斯博士(Dr.Howard L.Sanders)和格赖斯博士(Dr.George D.Grice)等一行五人于6月24日至28日在青岛进行讲学和参观访问。 6月26日至27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为二位专家举办了学术报告会。桑德斯博士和格赖斯博士应邀分别作了题为“深海生物学及动物的多样性”、“石油污染生物学”和“浮游动物群落中的食物关系和生产过程”、“沿岸桡足类的繁殖”、“污染物对浮游生态系的作用”等学术报告。二位专家的报告受到与会同志的普遍欢迎。参加学术报告会的有来自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共二百余人。桑德斯博士和格赖斯博士等还参观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和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并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毛汉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秘书长刘瑞玉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吴超元等讨论交流了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32年Shepard根据当时的海图指出亚洲东岸海底沉积物普遍存在近岸细、远海粗的分布特点以来,不少学者如 Shepard,Niino和Emery,范时清、秦蕴珊等对东海大陆架沉积物的类型及分布特征都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外陆架砂质沉积物是在晚更新世冰期低海面时形成的。七十年代以来又有很多部门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陆架浅钻岩芯的分析和研究,就东海大陆架及黄海南部现代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现代沉积物一般是指在现代环境下沉积的沉积物。正如 Mcmanus(1975)指出的,在时间上,其沉积物质的供给、分布及其沉积过程都是在现代进行的。由于现代环境具有一定的延续时间,所以现代沉积物还包括自该环境形成直至现在这个时期内形成的沉积物。 冰后期东海大陆架发生海侵,距今7500年前海平面接近于现今海平面,自那时以来,海平面保持相对稳定,除河口及近岸地区外沉积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现代沉积开始形成的年代大体上与这个时期一致。现代沉积物分布于长江口三角洲及闽、浙近岸水深小于60-70米,宽约90-100公里的浅海地带,苏北沿岸向东至济岛地区,可延至水深100米左右(图1)。 东海大陆架现代沉积物的分散与沉积过程,直接受陆架区现代海洋水文要素的控制,东海陆架区的海流系统及盐度分布见图2,3。长江每年注入东海的总水量达9540亿立方米,占注入东海总水量的92%,其径流量的变化和淡水舌的分布以及流经本区东部的黑潮直接控制了本区的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第五次学术年会,于1986年9月20日至23日在无锡市召开。出席会议的单位计48个,代表110人,提交大会的论文约180篇,撰稿者约230人。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大湖和海洋研究中心主任A·M·毕顿教授和章以本博士,作了题为“美国密执安大学大湖和海洋研究中心,大气和海洋科学系及美国海洋基金会的研究活动”等内容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对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创始人之一,水文气象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长赫崇本教  相似文献   

12.
用BHC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它承受着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巨大径流,同时,大量泥沙随径流进入陆架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泥沙沉积于图1中的Ⅰο区,致使该区水下三角洲迅速演变发育,历史上曾从苏北而现在从渤海入海的黄河,也对本海区的沉积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沉积物对本海区沉积状况的演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在河口陆架区现代沉积物表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对海水-沉积物界面间的物质交换作出定量估价,有必要对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沉积速率进行定量研究[1].  相似文献   

13.
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划分东海大陆架无法回避的问题日本认为冲绳海槽仅是大陆架上的褶皱中国认为冲绳海槽是中日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日本不能引用“时效概念”占领钓鱼岛中国分得的海域面积超过日本是合理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新一轮的海洋“圈地运动”旋即展开,海域相邻、相...  相似文献   

14.
近代大陆架海侵式沉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近代大陆架调查证明,表层沉积物形成及分布的基本规律是:由岸向海呈内细外粗“三带式“;中国近代大陆架也不例外。对其成因机理,前人做过大量的工作。本文试以南海大陆架北部近代沉积物沉积学研究为主,拟阐明“三带式“是海侵式沉积模式基本特征的观点,以便为古代海相碎屑岩地层研究提供“将今论古“的类比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99年6月22~23日美国Rutgers大学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教授PeterA.Rona参观、访问了海洋地质研究所,并在本所学术厅作了题为:“现代海底热水成矿作用:新发现与新思维”的学术报告。Peter教授是现代海底热水成矿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曾...  相似文献   

16.
东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洋沉积物中放射虫的研究资料来判別海底地层和解决与海洋学有关的问題, 系探索海洋资源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世界大洋的调查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目前,除北冰洋外;几乎对各大洋的大部分海域都进行了钻探取样。其中,用放射虫沉积岩样结合地层学进行分析划带的工作已有很大进展。东海大陆架范围辽阔,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但对其海底情况过去了解较少。为配合当前渔场调查和海底矿产资源的探测,对海底沉积物及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是急需的。本文就东海大陆架部分地区(东经121°30′-127°,北纬26°30′-32°30′;图1)海底沉积物中的放射虫进行研究整理、以供作海洋开发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冲绳海槽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与东海陆架相连,是一个新生的孤后盆地,海底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断裂体系十分发育,沉积了十分丰富的火山碎屑沉积物,根据海底沉积物中的浮岩与磁铁矿含量变化,结合水深资料推测了海底火山口的位置,结果表明Z 14—5测站(27°18′N、127°12′E)附近是一个火山口。  相似文献   

18.
从中日东海之争谈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延伸”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大陆架划分的最基本原则,“中间线”仅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国土现状,只有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9.
邱道立 《海洋与湖沼》1990,21(2):196-196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年会于1989年10月6—8日在黄山河海大学培训中心召开,出席会议的单位共29个,代表113人,提交大会的论文摘要约150篇,梁瑞驹、王洪道、景振华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论大湖研究”、“湖泊资源利用与保护”及“海洋中天气式的涡旋”三个专题学术报告,代表们纷感拓广了眼界,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用DDT测年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现代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对其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研究该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迄今已发表了用~(210)pb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BHC测年法等方法研究本陆架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的论文报告。本文据1980—1981年间,中美两国海洋科学家联合对长江口-东海陆架区沉积动力学进行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报道了该区岩芯柱样DDT含量的空间分布,并试用DDT测年法估算了此陆架区的现代沉积速率。本文还着重对该海域的现代沉积作用强度,以及水中悬浮物质移除DDT污染物的能力进行了定量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