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所设计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探索性研究方法,以南宁市六城区村级地名为例,从地名数量、地名结构、地名类型、命名特征4个层面研究了村级地名特征和命名规律。结果发现:南宁市六城区的专名、通名以含有2个汉字字符的地名为主,其次是3个汉字字符的地名;地名结构类型有8种,以"1+1"结构为主,其次是"2+1"结构,地名字数类型和结构类型普遍较多样且均匀;聚落类和新旧老幼类地名在各区各种字数地名中普遍出现,字数为"2"的地名涵盖了大部分地名类型,其余类地名散布于各地区各字数类型的地名中;村级地名命名方式共有17种。  相似文献   

2.
水形地名,在自然地理实体水系地名中比较常见,尤其在南方更为多见。在湖南省株洲市,它主要是指地表系统中,以江、河、水、溪、港、潭、泊等类型命名的地名。2002年,株洲市所辖137个乡(镇)中,有23个乡(镇)7种类型以水形地名命名。  相似文献   

3.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龙的国度 ,龙字地名在我国是广泛存在的 ,以政区类龙字地名为例 ,使用汉语地名的各省区中 ,省级龙字地名1个(黑龙江省) ,市、地、县级龙字地名就达几十个 ,乡镇级龙字地名200余个 ,至于村级龙字地名数不胜数。自然山水类龙字地名 ,尤其是水系地名 ,如江、河、泉、湖、沼、泽、池、潭、源、湾、井、港、溪、水、渠、滩、沟、洼、塘矶等与“龙”字组合的地名 ,更俯拾即是。若将各类地名综合统计 ,每个地区龙字地名都不在少数。最少者也不低于20几处。以龙之居处命名的就有龙门(山西、陕西、安徽、福建、海南)、龙关(河北)、…  相似文献   

5.
1.地名用字地名用字是汉字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地名用字指用于记录地理名称的汉字。狭义的地名用字是指仅仅用于记录地名以及与地理称谓有关的汉字。狭义的地名用字除用于书写地名及与地名有关的称谓而外,没有别的用法,也没有别的意义。广义的地名用字,除用于书写地名外,还有别的用法和别的意义。狭义的地名用字可称之为地名专用字,这类字专造专用,基本上不表示地名以外的意义。如“蜀、浙、郴、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长白山地区中朝两国各类地名分布特征及规律,以历史时期的中国延边与朝鲜咸境北道地名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两个区域地名进行分类与用字特征分析,得出二者在类型分布与用字特征上具有规律相似性与分异性。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向分布、高程分布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两个区域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具有多个密集区,地名向咸境北道东部沿海以及中朝边境两侧区域聚集;两个区域地名点均较多集聚在丘陵、台地等地形之上,与海拔高度呈空间正相关性;延边和咸境北道地名分别呈现沿西北-东南与东北-西南方向扩散的格局。延边比咸境北道地名离散程度大,咸境北道地名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比延边高。延边地名点呈现高值聚集,咸境北道地名点呈现低值聚集。上述发现揭示了地名分布特征内隐或外显了中朝边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长白山地区中朝边境的融合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独特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7.
胡尧 《中国地名》2014,(8):73-74
《尚书》之《禹贡》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我国古代九州的划分,山川的历史方位及走向,各地的物产、贡赋、历史时期土地肥沃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禹贡》之名源于:"禹"乃是夏代开国君主,而"贡"指的是由下往上贡献方物。1.《禹贡》地名总论全文内容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全国九州的划分,对各州的疆域、水土的治理、物产、土地情况、贡赋等级、交通等作了介绍。第二部分"导山",把我国山脉依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次序,分为四条东西走向的山列。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走向情况,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的情况。第三部分“导水”,对当时九条大河的源头、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描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五服制度”,同时颂扬了大禹的功绩。以下是笔者从《禹贡》中搜寻的一些地名。  相似文献   

8.
地名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名管理工作是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地名的辐射面越来越广,地名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以"戏剧之乡"、"南北方言荟萃地"而著称。 历史上,该地的区划、地名多变。据《隋书·地理志》载,商洛之名源于商山洛水。历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称谓。西周和春秋属晋,战国为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部属内史,南部属汉中郡。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百科全书,其自然地理状况、社会经济特征,在地名中都有恰当的记载;地名,是镜子、万花筒,人类生活的光辉场面、伟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亦会在地名中得到形象的反映;地名是史册,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均会在地名中留下值得纪念的篇章。地名仿着影片、相带、影碟、软盘、存贮器等多媒体载体,摄录贮存各方面大量信息。今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伟大人物之一。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许多与这两者相关的纪念地名。广众而庞大的地名群体,丰厚而绵延的地名…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古迹地名主要包括:一是著名的自然景观地名,如名山、名水、名湖等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地名;二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地名,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地名。它们由于代表着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知名度高、文化涵载量大等特点,被人们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因而这类地名的传播途径比其他地名要广得多,深刻得多。研究揭示这类地名的传播途径对把握整个地名领域的传播途径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通过帝王将相的活动来传播。在奴隶社会和建设社会,帝王将相是社会最高的统治者,他们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三、维多利亚地名政策指南(一)维多利亚地名的形式与特征地名通常反映所使用的主流语言,多数是由两个名词组合成一个新名词,如Healesville,Lilydale,Shepparton等。地名反映了早期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者的文化背景和受教育程度,反映了生活条件、天气、土地、供水和其他开拓者的需求等。维多利亚州的地名机构在命名时按照国际惯例遵循以下主要原则:使用容易认的字或词;遵循公共标准;考虑地名使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应避免使用带有贬义、庸俗、歧视、商业广告等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林甫 《地理研究》1998,17(2):193-200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了1.5万个地名,其中对1052处地名作了渊源解释,既涉及到自然地理部门的因山为名、因水为名等十项种类,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部门的人物地名、史迹地名等十四项类别,不仅引录了前人的规律性认识,而且还进一步归纳了一系列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精辟见解,有些论述已上升到地名学理论的高度,并且还在多处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对于地名的音、形也有独到的看法.它的地名渊源解释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一千,在种类上多于以往着作,在质量上也胜过前人,并且引述地名文献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地名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何沛东 《地理研究》2022,41(3):777-793
海域地名是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在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据地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海(洋)”地名为例,对中国海域地名的源流和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海域地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生命力,其发展可以分为海域地名的空间指代模糊时期(先秦至宋代)、海域地名的空间指代清晰时期(宋代至清末)、海域地名中西融合时期(清末至1949年)、海域地名的系统整理和有序管理时期(1949年以后)4个阶段。②中国海域地名的得名原因主要可分为7种:因方位得名、因岛礁沙洲得名、因水文特征得名、因沿陆岸(或较大岛屿岛岸)的地理事物(政区、聚落、山峰等)得名、因航海相关的传说等得名、因海洋出产得名、因海域地形得名。③中国海域地名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以长江口为界,南方沿海诸省级行政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海域地名数量远高于北方,南方又以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最,岛屿数量等自然地理因素和海洋贸易等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④2018年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受权公布了《我国部分海域海岛标准名称》,其中的“海(洋)”地名是1980年代中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成果的体现。针对中国海域地名整理和研究的现状,提出加强海域地名的整理、公布与命名,明确海域的相关概念,规定海域地名的通名,海域地名的处理需符合国家海洋权益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虚拟地名是相对于现实地名而言的,是将实地并不存在的"地方"称谓,称为虚拟地名。诸如宽带网址以及在小说、影视、神话传说、各教派有关经典著作和民俗著作中出现的地点、地方称谓。通常见到的"滨海市、大观园、天宫、伊甸园、极乐世界、花果山"等,均属于虚拟地名。在互联网中时代,域名则以虚拟地名的形式出现。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众文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吴坚 《中国地名》2013,(11):14-15
一、目的与意义地名作为人们对一定范围内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其对外呈现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地名不但记录着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的原貌,还折射出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普遍意义上理解,地名包含着地理、历史、文化、民族、语言等多种内容,即地名带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这也表明地名的命名需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正刘南威教授从事南海诸岛研究40多年,出版南海诸岛著作《南海诸岛》(曾昭璇,刘南威,等,1986)、《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1996)、《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论稿》(2017)等6部;发表南海诸岛文章《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西沙南沙土地名来源与价值》《中国史籍中的南海诸岛古地名》《南海更路簿解读》等27篇,是我国研究南海诸岛的知名学者。今年是我国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华南师范  相似文献   

18.
扎鲁特旗地处兴安岭余脉到辽河平原北部,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因各种自然条件所限形 成了南农北牧、中间交叉的农牧交错带。通过以内蒙古扎鲁特旗 3 349 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运用 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研 究发现:(1)研究区自然景观地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北部丘陵和中、小山地区,地形地貌类地名集 中分布于地形过渡区,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水文地名主要分布在相对低海拔地区,与河流大 小关系不明显,呈南北均匀分布,呈现出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名分布特征;(2)人文景 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其分布特征看,人文聚落地名与自然水文地名的关系最为密 切,在中部地区随河流带状分布,并且因农业依赖水资源的特征而地表水、地下水富集的相对低海 拔区和滨河地区集中的规律。这也是半农半牧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3)人文地名经历从清初的 随机分布到现在的集中分布的过程,大多人文地名在近百年内形成,其中聚落地名从清初的小型 聚落到清末蒙地放垦后初具规模,再发展到现在较有规模的集中聚落。经济、交通、建筑类地名是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城镇化而逐渐集结。(4)研究区地名整体分布看,影响自然地名的主 要因子是地貌、水文条件、气象气候、地名认知等,而人文地名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外,还有政策、人 口活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地名,是人类赋予特定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它首先是一种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次,地名在语言学中属于专有名词,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地名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风土人情、历史演变。对于地名进行语言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发掘沧州的文化内涵。沧州,是河北省一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沧有"暗绿色"之意,形容水的颜色,州指有城墙防御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伊鸣 《中国地名》2012,(2):76-77
龙是华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龙地名可谓多姿多彩,就数量而言,中国历史上和现有的龙地名加起来足有上千个之多;就造型而言,有飞龙、卧龙、腾龙、盘龙等;就色彩而言,有黄龙、赤龙、白龙、黑龙等;就龙所涉及的地名通名而言,有山、水、桥、路、街、巷、胡同,涵盖了省、市、县、区、乡、镇、村等各级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