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太阳像一位慈祥的家长,燃烧着自己的生命,用它的光和热照亮、温暖、团结着太阳系这个大家庭,生灵着地球上的万物.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太阳绝不会有地球上的生命,更不会有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2.
把时钟拨回到大约40亿年前,回到太古代(Archean),当时的太阳光线比现在要弱大约30%。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太阳虽然为地球提供了热量,但不足以避免海洋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追求美丽的人们开始惧怕阳光。再加上夏季媒体对太阳风暴的“爆炒” ,更使许多人感觉到好像太阳会给地球人带来一场灾难。于是 ,厂家、商家着实在防晒用品上大赚了一笔。其实 ,太阳风暴并不可怕 ,今天的太阳大约有 5 0亿岁 ,正值中年 ,是它一生中最辉煌、最稳定也是最漫长的时期。我们看到的天空中圆圆的太阳 ,是太阳的光球层 ,光芒万丈的阳光就是从这层发出来的。很早就有人观测到 :太阳的光球部分经常会有许多暗黑的斑点成群结队地出现和消失 ,这就是太阳黑子。因为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光球低 140 0℃左右 ,所以看上去就有点…  相似文献   

4.
在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正处在生机勃勃的中年期。生命在地球上的历史大约只有三十五亿年时间,生命之花正含苞欲放。我们人类在地球上诞生才有三百万年左右,这在地球史上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人口爆炸、大气污染、淡水资源匮乏,以及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已使人类生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在,各国政府首脑和科学家们都在为摆脱危机、走出困境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相似文献   

5.
35亿(3500 Ma)年以来地球上生存过大约40亿种生物,其中99%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表明物种灭绝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时期物种灭绝率相对较高,被称为大灭绝(mass extinction)[1]。公认的大灭绝共有5次,都发生在古生代(540~250 MaBP)  相似文献   

6.
奇变一:出现生命第一次奇变是在1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塞尔维亚尼什哲学院副教授帕夫莱博士在一块19亿年前形成的岩石中发现了植物含有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表明地球已有生命。奇变二:出现昆虫第二次奇变是在4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1厘米长的小昆虫。它是由...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的臭氧大部分集中在 1 0~ 5 0 km的大气层中 ,其中 2 0~ 3 0 km臭氧含量最高 ,也称为臭氧层。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由于臭氧能把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吸收掉 ,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所以人们把臭氧看作是地球的“保护伞”。自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以来 ,在南极的大气观测中发现 ,其上空 1 0~ 1 0 km处的平流层中下层 ,春季的臭氧含量在逐年减少。 1 985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考察时发现 ,臭氧含量降低了 5 0 %左右 ,面积足有美国领土大的“臭氧洞”。伴随着全球臭氧层厚度的下降 ,南极臭氧洞的面积有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8.
如果能有一个地方留存着很久很久以前地球发展的痕迹,如果这个地方还记录着300万年前我们现在所居住家园的自然状貌,如果这个地方同时还记录着180万年前远古生命的生活进化过程和自然地貌的变化形态,那么它将是全人类瞩目的宝库。  相似文献   

9.
1国外开发利用风能概况及发展趋势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产生温差,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  相似文献   

10.
巨大的能源     
李玉海 《气象》1976,2(6):20-21
太阳与人们朝夕相遇,它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哺育着万物的生长。它在人类世界和生物世界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特别是近代,通过太阳模拟试验和探测研究,对太阳的物理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炽热球体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炽热球体,直径约140万公里,比地球直径大109倍,它的体积等于地球130万倍,质量比地球大33万倍。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K,中心温度约达1500万度。 太阳所以能长期保持稳定的高温,从原子物理学分析,人们常把太阳比作一个巨大的原子能工厂。它  相似文献   

11.
太阳与地球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是地球上各种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运动就会完全停止,所有的生命就不会生存。因此,研究地球气候的变动必须研究太阳的变动。关于太阳的变动性,目前研究的中心,是关于太阳变动给予地球环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异常低下与“蒙德极小”研究太阳活动,一般是从测量太阳光球面上发生和成长的黑子与黑子群的数目着手。单个黑子的总数为(f)与黑子群数(g)扩大10倍之和(10g f),从世界各地天文台汇集于楚里哈(英国)天文台,然后由这里确定为国际使用的相对黑子数,各国的研究者现在所用的就是这个。这一方法,最初是由R.沃尔夫(Wolf)提出的,所以叫做“沃尔夫黑子数”。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的提出太阳的视运动(简称视动)有两种;一是以一日为周期的视运动,称为周日视运动。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一是以一年为周期的视运动,称为周年视运动。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太阳周日视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并在一日中,太阳的高度角和方位角因时刻不同而不停地变化着,正午时,高度角最大,方位角是0°;在一年中,白昼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逐日不同,这是太阳周年视运动所造成的。由于太阳具有这两种视运动,所以,在不同的日期时刻,它的高度角和方位角是不相同的。形成一地的气候环境的因素固然很多,而其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3.
太阳常数、火山灰和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群 《气象》1983,9(6):7-9
地球上一切风云变幻的总能源在于太阳。如果从太阳辐射出的能量通量有所变化,则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势必出现相应的演变。过去一般认为,在地球距太阳一天文单位处,在没有大气吸收的情况下,垂直于太阳光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变的,因而称之为太阳常数。但1970年前,对它的估计有相当出入(1.92—  相似文献   

14.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诞生于50亿年前,先后经历了前寒武纪、击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时期。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约始于200万年前,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我国青藏高原的喜玛拉雅山脉就隆起于第三纪末的中新世和第四纪。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气候曾经历过一些较为寒冷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冰期大约占地球历史的卜5-10%,二三百万年前,地球的气候进入7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虽然未次大冰期已于一万年前结束,但至今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仍存留有它的痕迹。例如在我国著名的庐山就存在第四纪冰川擦过的…  相似文献   

15.
张宗淦 《气象》1981,7(4):9-9
太阳是个由高温等离子体物质组成的天体。因此它是个巨大的带电体,存在着强大的偶极磁场。太阳周围的大气,大体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部分。日冕是日球最外层的稀薄大气,它是由温度很高、速度很大的带电粒子组成的。日冕膨胀可将日磁带到星际空间形成扇形磁场结构。随着太阳自转,磁扇结构有规律地变更,使地磁发生相应的扰动。太阳黑子活动可释放出较多的微粒流,通过磁扇结构,使地磁发生短时、激烈的干扰性变化——磁暴。据研究,日曝粒子流不但增加了地球上能量的来源,而且可改变高纬度大气的辐射特性,增加大气的导电性,促进高纬度大气的对流,诱使冷空气爆发南下。为了探讨太阳活动、地磁变化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我们应用北京白家疃地磁台资料与天津地区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大约已经度过了五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远古的地球,并不存在适合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距今三十八亿年前的原始地球,海水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水中没有生命;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汽、甲烷和氨气等。整个地球除了火山爆发、风、雨、雷、电以及河流、湖、海之外,既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甚至连微生物也没有、完全是一个荒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引起气候变化的可能机制包括:由于太阳变化引起地球轨道变化的摄动效应、火山活动、地壳构造的运动、太阳输出的变化、冰川活动以及海洋反馈。而在一个几百万年这样的时间尺度里,对于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的因子则是地球自转周期的增长,但这一因子目前尚未受到普遍的重视。这种增长是很小的(~2.5毫秒/百年),并且正在延续着。现在已经知道地球自转速率对于大气和海洋环流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然会影响到气候变化。所以研究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于古气候演变的影响并检验这种推断是否符合已知事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人类一直非常关心天气和天气的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近年来,我们已认识到天气的长期平均——气候也是变化的,它所发生的变化对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有直接影响。历史上的天气记录与从树木年轮、冰核、深海岩芯得到的间接代用指标都无可置疑地表明,过去的气候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现在看来,地球气候即便发生微小变化,它的潜在经济与社会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在那些土壤水分或气温对于农业或生存来说处于边缘状态的地方,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气象部门组建的气象卫星综合业务网络系统 (92 10工程 ) ,是采用休斯网络系统公司非常先进的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一年四季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方式 ,但也有美中不足 ,因为在卫星通信系统中 ,不管哪个地面站 ,每年都要遇到两次接收中断 ,即所谓“日凌中断” ,由于这种中断是由太阳造成的 ,所以又叫“太阳干扰中断”。为什么太阳会中断卫星通信呢 ?“92 10工程”使用的通信卫星 ,在赤道上空约 36 0 0 0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转。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 ,转一圈为一天 ;而地球及其同步轨道上…  相似文献   

20.
外星人地球访友地球宇宙觅客浩翰无际的宇宙是个神奇的物质世界。目前人类已探测到距地球100亿光年的星系,就是说它们到达地球的星光,还是百亿年前发出来的.那时地球还没有诞生。它们的资格何其老矣!在已发现的2000亿个星系中约有恒星200万亿亿颗,而太阳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