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其内部的演化环境与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岩溶水是水-岩作用后主要的信息载体, 定量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是揭示岩溶关键带含水系统介质环境与水动力条件的有效手段。以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3个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不同含水系统出露的岩溶泉进行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 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 深入剖析了各含水系统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特征、成因作用和含水层介质特性, 并对关键带中水循环与水化学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①HCO3-、Ca2+是各含水系统岩溶水中含量最高且来源稳定的离子组分, Mg2+是控制各含水系统水化学类型异化的关键因素; ②碳酸盐岩类的岩石风化、矿物溶解是各含水系统内岩溶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要成因作用, 岩溶水对华宁水系统含水层的溶蚀作用仍在发生, 阳离子吸附交替与硅酸盐岩类的风化溶解是区域岩溶水中Na+、K+的重要来源; ③区域岩溶的发育强度、岩溶含水层的出露条件及含水介质岩性与连通性共同塑造了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不同含水系统地下水化学特性。研究成果丰富了对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基于水化学的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章宁1地热井的研究为例,在分析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对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形成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与相对补给径流区的西曹范、章桃1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比较,研究其演化机理。综合分析认为地热水为沉积岩溶滤水,属于中度变质水,地下水流经火成岩侵入体时溶解了大量的Cl~-及F~-,HSiO~-_3等微量元素,次为地下水与沿文祖断裂上升的深部热液的混合,导致地热水化学类型的改变。深部热液的水化学成分与济南东地热水与深部热液的混合比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已开发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属锶硅酸水。本文根据矿泉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探讨了锶及偏硅酸的成因。认为:锶的形成主要是方解石、文石和硬石膏含锶矿物经溶滤作用,锶离子伴随钙离子进入水溶液,钙离子与岩(土)吸附的钠离子发生交替吸附,水溶液蒸发浓缩、锶相对聚集而形成;而偏硅酸主要是含CO_2水溶液使长石风化、水解SiO_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增大而形成。指出沉积岩区的锶硅酸水与碳酸盐岩和长石砂岩有关,提出对郑州矿泉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避免因过量开采或成井止水不佳引起“矿水”淡化。  相似文献   

4.
张谷英矿泉水属低钠、低矿化偏硅酸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u型,富含偏硅酸、锂、锶、锌、氡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化学组份,且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相似文献   

5.
XL矿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特殊组分,是一处优质矿泉水。根据地面调查、钻探资料对矿泉水的出露条件、地热异常分布进行分析,认为矿泉水的出露受北西向断裂控制,地热异常集中分布于断裂端点。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对矿泉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指出矿泉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雨渗入地下后沿断裂带进行深循环,截取大地传导热流而被加热,被加热后的地下水与围岩发生化学作用,使得围岩中的一些组分及微量元素溶解于水中而富集,从而形成了矿泉水的特殊组分。文中还依据矿泉水中的一些组分含量对热储层的温度进行推算。  相似文献   

6.
河南矿泉水的发展之路。 河南省的矿泉水类型,从目前看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含锶型矿泉水。主要储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前者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ˉ—Ca型或HCO3ˉ—Ca.Mg型,钠含量较低,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在500mg/L左右,分布于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范围较广;后者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ˉ—Ca型,钠含量稍高,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在600mg/L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平原,以500米以上的中深层井水为主。 二是含锶和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主要储水类性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片麻岩、石英岩、花岗岩裂隙水。前者水…  相似文献   

7.
硼是地热流体中较为保守的元素,经常伴随地热系统出现,研究其来源对揭示不同类型地热系统成因机制有重要作用。分别选取了我国高温与中低温地热系统中较为典型且具有异常高硼浓度的西藏搭格架和宁夏银川盆地地热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地热系统地热水中硼的来源及其相关的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搭格架中性和弱碱性地热水中硼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溶滤与岩浆流体的贡献,搭格架酸性地热水中的硼则主要来源于地下浅层冷水的输入;而银川地热水中硼则主要来源于深层古沉积水的补给。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讨论了不同类型地热系统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水中硼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识别不同类型地热系统成因机制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沂源盆地地热田为低温水热型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盖层为古近系、白垩系、石炭系,热储层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如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傅家庄断裂等为沟通深部热源的良好通道。为掌握地热田热水的补给来源、热源、地热水年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采集地热水样品进行了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气体及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Ca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具深循环特征;热源以壳源为主;地热水年龄10.51ka B.P.,为古地下水。结合地下水循环机理,将其地热水形成机理总结为小型断陷盆地深循环承压型。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象山县洋北村石英霏细斑岩的断层蓄水构造中发现了锶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中还含有所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而其放射性元素、有毒组分、污染物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对该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的研究,为浙江省寻找新的同类饮用天然矿泉水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泗水县南部灰岩地区矿泉水储水地层岩矿分析、地质构成、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调查,研究了矿泉水中锶的来源及其形成条件,认为该区域地层中含锶矿物的溶解是矿泉水中锶的天然来源,该区域独特的地质构造为含锶水进入提供了通道,并构造其富集单元,为今后开展矿泉水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西藏搭格架水热区位于拉萨-冈底斯地块南缘, 毗邻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 区内出露酸性泉、中性泉和弱碱性泉, 为不同类型地热水中REE分布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成因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通过在搭格架采集不同类型热泉样品, 开展了样品REE浓度测试、配分模式分析和赋存形态计算, 旨在揭示高温地热环境中REE地球化学行为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搭格架热泉中REE的地球化学行为呈非保守性, 其ΣREE浓度受热泉环境中富Fe, Al矿物(或无定形态固体)而非硫酸盐矿物的吸附过程的影响; 热泉REE配分模式和形态分布则主要受热储内氧化-还原条件及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 是其地质成因和总体水化学特征的反映。虽然搭格架热泉中宏量组分水化学特征指示热储围岩应主要为长英质岩石, 但中、碱性热泉呈现的Ce负异常意味着热储中也可能存在碳酸盐岩。本研究为高温热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2.
错那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口岸。为了研究错那地区地热田的水化学特征与物源机制,通过对研究区的温泉点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化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条件,使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等分析了水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在阐明几种主要的地热温度计原理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地球化学温度计和多矿物平衡图解法对研究区地下热水进行了温度估算。基于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热储温度为117℃左右,分析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并进行了相应的地热资源评价。这有助于查明地下热水物质来源,探明该地区地热资源,以便在今后为该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推动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能源结构的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大同盆地是典型的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其分布规律和成因在类似地区具有代表性。在对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空间
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及其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盆地
浅层孔隙水中的氟质量浓度普遍较高,变化范围为0.29~6.22mg/L,平均值为1.82mg/L。氟质量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盆地
中部和北部,呈现出由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质量浓度趋向于升高的变化规律。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高pH、高碱度、高钠低
钙含量的水化学特征有利于氟富集。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是含氟矿物的溶解、离子交换和蒸发浓缩作用等水文地球化学
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相关分析法建立矿泉水总硬度、矿化度、锶、偏硅酸含量与含水层顶板深度间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水化学类型、pH值、游离性CO_2、开采环境等分析了垂向上的水化学特征,找出以350~400m、550~600m埋深为界的垂向水化学分带规律。并对矿泉水各种成分的成因和赋存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为矿泉水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科学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西东山调水工程调入区高氟地下水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对高氟水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研究区高氟水的主要水化学特征为HCO-3和Na+浓度高、pH值高,且多为HCO3-Na型水。认为该区高氟水形成的主导性地球化学过程包括含氟矿物溶解、地下水中OH-与氟代羟基云母矿物的离子交换等。另外,排泄区的蒸发浓缩过程和含氟工业废水排放也是研究区部分地区出现高氟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罗泉矿泉水水源地位于汝城县暖水镇罗泉村,含水层为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和石炭系下统岩关阶碳酸盐岩层。矿泉取水深度为356 m(静水位高出地面3.65 m),最大涌水量6479.9 m~3/d。水质评定为含锶、偏硅酸的重碳酸—钠·钙型矿泉水。通过对水源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矿泉水是砂砾石层风化溶解、锶硅离子交替吸附的结果,其主要补给为东南边山前断裂带泥盆系灰岩水侧向补给,以及上覆潜水越流补给等共同作用而形成。开采实践证明,锶(Sr)含量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偏硅酸(H_2SiO_3)含量基本稳定。该矿泉水为适合饮用的低钠、高热优质天然矿泉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佛坪地区广泛出露的一套副变质岩系的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变质相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建造。原岩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边缘-微板块内的陆表海环境。经过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佛坪地区较为完整的孔兹岩系  相似文献   

18.
硫酸盐超标是辛安泉域岩溶水水质恶化的主要现象之一。识别岩溶水中硫酸盐的来源对于全面理解岩溶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和水化学同位素测试,采用硫氧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分析识别了辛安泉域岩溶水中硫酸盐的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泉域内岩溶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石膏溶解、地表水渗漏和矿坑水入渗,且以石膏溶解和地表水渗漏混合居多。研究成果为辛安泉域岩溶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水文地质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鲁西平原地热水资源较丰富,属中低温地热,埋藏分布广,温度适中,开采潜力大。通过对鲁西平原地热水的水化学和冷水、海水的水化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地热水的形成及水化学特征,根据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对地热水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石阡县溪沟锶-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形成于石阡枢纽背斜南端,石阡枢纽断裂西盘沟谷的断裂破碎带上,含水层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红花园组(O1t-h)地层,岩性为灰岩及白云岩,存储类型为"带状存储"兼"层状存储"的较复杂类型,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经测算,矿泉水可开采量为420.53 m~3/d,水中锶含量达1.35 mg/L,偏硅酸含量25.24 mg/L,均满足饮用天然矿泉水界限指标要求,可命名为锶-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该矿泉水具有纯天然、无污染、水质优、口感好等特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