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根据利用包含最近震例的完整数据文件的方法,对喜马拉雅山及其周围地区地震危险性参数进行了最大似然估计。采用的完整地震目录是1900~1990年这个时段的。对喜马拉雅山及其附近6个不同地震带确定了最大区域震级M_(max)、地震活动率λ、具有某一震级下限M_(max)≥m历的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R及其发生概率,以及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结果表明,NEI和BAN带上的危险性一般来说高于其他4个带。带与带之间b值和危险性水平的高差异反映出地震构造具有高度复杂性,地壳具有高度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上M≥7.5浅源地震伴随的81个余震序列,以及日本及其周围大地震的67个余震序列,确定了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中b值的先验分布。我们假设先验统计总体中的b值服从伽马分布Γ(φ,ζ),其中φ和ζ分别代表形状和标度参数。对每个序列所得到的b值都与统计总体中的随机采样一致,但有统计误差。在本文中我们用最大似然法估计总体分布中的φ和平均值,b_(avg)=φζ。对世界上M≥5.0的余震序列估计的φ和b_(avg)分别是55和1.13,而对D<2.55的余震序列的估计值分别为28和1.22,其中D为主震和余震的震级差。对于日本的余震序列我们得到φ=28,b_(avg)=0.97。蒙特卡罗法的数值检验表明,所估计的b_(avg)相当接近于输入值,而φ却往往比输入值大。那些较小的值,如全球序列的φ=26~31,日本序列φ=20~25,或许比由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更合适些。假设b值的先验分布是Γ(φ,b_(avg)/φ),对一组N个地震,由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b=(N+φ-1)/(N/b_U+φ/b_(avg)),其中b_U是没用宇津所提出的先验分布而用最大似然法得到的估计值。所估计的值b比b_U更稳定可靠。特别是对于只有很少地震数据时,这里提出的方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山西地质构造格局,划分出五大盆地的区域范围.选取1971—1985年M_L≥2.0地震,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b值.对各盆地进行时间扫描,比较b值变化形态,从而估计出山西强震的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4.
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对b值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完整地震目录按照均匀抽取和非均匀抽取2种原则进行抽取地震,得到了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变化量间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得到的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的减小量间呈正比关系;在进行均匀抽取地震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的b值变化较复杂,b值随地震目录遗漏率的增加,或为增加,或为减少.同时,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地震目录遗漏率对极大似然法计算的b值影响大于最小二乘法计算的b值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研究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5~1.4,低b值区域为昌平—宝坻断裂段和唐山—迁安断裂段,变化范围为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正处于相对高应力或闭锁状态,存在未来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
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前b值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编目资料,以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获取震前震中及其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图像。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发生在震前显著低b值区域,该异常特征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的应力积累过程,印证了b值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b值是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指标,其广泛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测研究之中,与实际资料的完整性、样本量的大小、计算方法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常见的b值计算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最大似然法,样本量的大小对这2种方法影响很大。本文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地震目录和汾渭地震带实际目录作为样本,从中抽取不同大小的样本量进行计算,研究不同样本量下这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b值与设定值或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需要的最低样本量为1000,最大似然法为200;当样本量达不到要求时,计算出的b值是不可靠的;由于对样本量的要求不同,前者适用于计算区域的整体b值,而后者在研究某区域b值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方面更有优势。本研究为确定2种b值计算方法对样本量的最低要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文中对主要方程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数据取不同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这4个方面,对这些方程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方程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文中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方程式,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近期地震活动计算未来强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度关系式logN=a-bM为基本公式,导出计算不同震级地震复发周期T_M=m·10~(bM-a)和最大震级M_1=a/b,利用与强震孕育有关的近期地震活动资料,可定量计算未来强震的发生时间和最大震级。通过对川滇地区强震震例的验证和实际预报效果的检验,表明该方法在中长期地震预报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1970—2021年地震目录,结合赤峰及通辽地区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分布,采用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域进行b值时空扫描,结果显示,低b值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侧NE向大兴安岭断块隆起带两侧和赤峰—开原断裂及一系列NE向断裂相交汇区域,符合研究区域应力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域内15次中强地震及1次小震群活动进行震例回溯,发现5次地震事件发生在低b值及周边区域,表明b值变化对区域中强地震的发生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扎兰屯地区的b值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明  薛丁  赵星 《地震》2012,32(3):142-149
内蒙古东部的扎兰屯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地震带北段,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历史及现代中强地震较为活跃。本文以该地区地震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每个扫描窗口内研究区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b值变化范围基本维系在0.78~1.13,误差范围为0.04~0.065。空间扫描结果显示,扎兰屯地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4~1.8,误差范围为0.045~0.085;低b值区域为阿伦河断裂中北段,b值大致分布在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处于高水平应力积累状态,可能是未来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震后序列参数的早期特征, 利用“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最大似然法进行了参数估计. 设定截止震级Mc=ML2.0, 拟合时段为震后0.31—24.12天, 计算获得α=1.89, p=1.22, 同时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获得b=0.72. 与中国大陆地区其它中强震的余震序列参数的比较表明, 芦山MS7.0地震序列参数表现为触发次级余震的能力较弱和序列衰减速率较快的特征, 反映出余震区相对较高的应力水平. 为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设定不同的截止震级Mc以及不同的拟合截止时间, 分别进行参数拟合和参数标准差估计. 结果表明, Mc的选取对α值影响明显, 对p值影响则较小. 此外, 震后10天内获得的参数拟合结果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 而其后各参数变化总体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3.
由多地震活动参数分析晋冀蒙交界地区长期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晋冀蒙交界近33年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运用最大似然法,分别计算并绘制晋冀蒙交界1980年、1990年、2000年以来 b 值空间扫描图像,结果显示,低 b 值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大同、张北、代县一带。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b 值空间分布图像、历史强震和现代地震活动特征,将晋冀蒙交界分成张北段、延庆段、大同段和代县段4个段落,采用最佳效果拟合法+最大似然法,对各段落进行 b 值时间扫描,并且利用断裂带分段的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分析方法,分析4个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综合判定处于相对高应力和闭锁状态的断裂段。研究结果表明,张北段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但会受到1998年、1999年张北 M 6.2、M 5.6强余震影响。综合分析认为,需注意张北段和延庆段发生中强地震的长期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段及中西段b值时空扫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作为华北平原地区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是我国地震监测预测重点区域之一。本文选取该断裂带西段及中西段1970-2016年的地震目录,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时间扫描,分析显示研究区b值为0.28-1.52,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在大地震发生前降至最低,震后逐渐恢复;研究区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该区b值的平均值为0.93,其中怀安-万全盆地北缘断裂和蓟运河断裂平均b值较低,反映该区域应力水平较高。综合以上结果,本次研究揭示出研究区地震危险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为对研究区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在地震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发布以后,收集整理鹤岗地震台2018年1月—2020年3月测定的远震面波震级M_(S(HEG)),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中给定的面波震级M_(S(CENC))进行比较,统计二者偏差值。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震级偏差与震级、震中距和反方位角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目录发布震级相比,鹤岗地震台测定的面波震级偏高,且震级偏差与震中距表现为正相关性;震中位于鹤岗地震台站西北方位,震级偏差较小,而在其他方位,震级偏差则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上1970年以来记录的小震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Zmap软件,去除了断裂带上的丛集数据和余震,划定了有效地震数据的时间和震级范围,通过最大似然法求取了断裂带所在区域的b值分布图。基于b值大小与应力高低成反比的原理,通过断裂带上低b值区识别凹凸体的位置。就龙门山断裂带,通过低b值区识别出的凹凸体的位置与汶川地震发生的起始破裂位置和极震区的位置基本保持一致;而鲜水河断裂带由于受到小震数据的限制,部分段缺失b值分布,但整条断裂带仍可清晰识别出凹凸体位置,且1725年以来的历史强震和1970年以来5级以上的历史地震基本上都位于此区域。断裂带的实例分析结果证明,利用小震数据通过最大似然法计算b值分布图,其相对低b值区与历年强震发生的位置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为验证利用低b值区识别凹凸体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地震似然模型(RELM)工作组的5年实验是设计用来比较预测加州及附近各纬度-经度-震级单元地震发生率的若干有希望的方法。这种预测模式被作为世界范围内其他地震可预测性试验的蓝本,因此考虑如何评估这种预测的性能是很重要的。最近采用的两个试验都基于给定预测情况下观测到的地震分布的概率,一个测试比较了空间-发生率-震级单元的观测值和预测值,另一个测试仅仅比较了预测的发生率和观测地震的数目。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目前关于发生率预测的微小的缺陷,我们建议采用另外两个测试分别进行空间-发生率-震级预测的空间和震级分量的预测。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考虑了区域地震似然模型预测和进行区域地震似然模型实验的前半期观测到的地震分布。我们得出空间—发生率—震级预测好像是和观测地震的分布相一致,尽管空间预测和观测地震的空间分布是不一致的,我们建议这些新的测试应该被用于提供更详细的地震预测评估。我们也讨论了每个基于似然测试的统计学功效以及基于似然测试的结果的稳定性(相对于地震目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地震危险性参数(最大区域震级mmax、地震活动速率λ和古登堡-里克特方程式中的参数b)的最大似然估算方法已被扩展用于处理包括历史大震和近代完整观测资料在内的混合资料。该方法可以收取利用具有不同临界震级值的地震目录中各种质量不一的完整资料。本程序作为一个案列证被用来估计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相似文献   

19.
强震复发间隔变异系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星  潘华 《地震学报》2015,37(3):411-419
确定强震复发间隔变异系数在强震发生概率的计算中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由小样本量地震序列计算得到变异系数的估计值与实际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强震复发间隔变异系数的新方法. 该方法首先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出大量小样本地震序列的变异系数估计值; 然后先对这些变异系数的估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再对这些标准化的变异系数估计值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在广泛搜集的39个地震序列的基础上, 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一个通用的变异系数值(α=0.34), 并讨论了该值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计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最小震级,得到b值的最优估值,进而对鹤岗地区的地震形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算法可有效准确的估算b值。分析鹤岗地区b值得到该区域5级地震的复发周期为8年左右,下次发生5级地震的时间约在202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