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皖北两个奥陶系剖面岩溶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定龙 《中国岩溶》1999,18(4):319-328
安徽北部两个不同埋藏环境的奥陶系剖面岩溶岩的常量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两剖面岩溶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 肖县裸露剖面的Si、Ti、Al、Fe、Mn 等含量高于刘桥深埋藏剖面呈聚集趋势,而Ca、Mg、Na 等较低呈迁出趋势;裸露剖面的所有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均低于刘桥剖面;裸露剖面的氧同位素组成比埋藏剖面轻,而碳同位素略重。这充分表明岩溶作用环境与碳酸盐(岩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密切相关,岩溶岩可保存记录有能指示岩溶发育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的信息。这一认识对运用定量指标(岩溶岩地球化学特征)恢复古(岩溶作用)环境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峨眉山柿子坪热田地质调查及热水勘探过程中,采用了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结果发现了不同成因类型地地下水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各不相同,为查明地下热水的形成条件提供了重要依据,表明用地下水中HCO3^-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地下热水系的发育特征是有前景的。  相似文献   

3.
钟国华  贾疏源 《地下水》2009,31(5):21-22
某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的重要梯级电站,根据水电站库坝区地下水碳酸组分的碳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将地下水碳氧同位素分布分为三区,并对各分区碳氧同位素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方解石是若尔盖铀矿田与成矿最为密切的脉石矿物之一。方解石的REE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产于地层中的方解石、矿区中的方解石和含矿方解石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分别具有轻稀土富集右倾型、重稀土富集左倾型和相对平坦型的3种稀土配分模式。其中产于地层中的方解石明显继承了地层中岩石的稀土元素特征,而含矿方解石表现出与矿石稀土元素相似的特征。碳氧同位素显示地层中的方解石为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矿区方解石脉、含矿方解石脉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表现为地幔来源的特点;而矿区方解石脉的氧同位素组成具明显的深部来源特征,含矿方解石脉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混入。若尔盖铀矿田的方解石主要为热液成因,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于典型的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唐山赵各庄长山剖面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上、下的地层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发现在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处,不仅三叶虫动物群面貌有明显变化,而且几乎所有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依据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层段的碳酸盐岩成岩环境为海底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6.
重庆歌乐山隧址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测试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地质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运用同位素方法研究流体及矿床成因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环境同位素方法被广泛用于识别地下水系统,研究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和地下水运动规律。不同成因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而且氢、氧稳定同位素在低温条件下不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放射性同位素变化遵循各自的衰变规律,水中HCO3碳、氧同位素组成与被溶解的碳酸盐岩同位素组成有关。在歌乐山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及环境效应评价过程中,取得许多同位素数据,对该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借助同位素方法探讨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源、年龄等基本特征。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放射性同位素氚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年龄基本都较小,属近期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昆明滇池和太湖无锡湾软体动物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利用化石同位素组成,恢复了昆明盆地百万年以来和太湖无锡湾近四万年以来的古气候环境。研究表明:淡水软体动物壳化石氧同位素组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最大差值可达7‰;钻孔中的不同层位的贝壳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现代贝壳同位素相比,既有富集重碳氧同位素的层段,也有富集轻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层段,氧同位素变化周期为十万年;富集轻碳氧同位素组成层段与湿润期对应,而富集重碳氧同位素组成层段与干燥期对应。化石氧同位素记录了昆明盆地古气候干湿变化有十万年的周期,随时代变新,气候逐渐干燥;以化石碳氧同位素为主,综合沉积物特征,推断太湖无锡湾近20m地层形成于近四万分年至今,气候温和潮湿,环境可能为河口相。  相似文献   

8.
李玉成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0,8(2):105-112
本文研究了昆明滇池和太湖无锡湾软体动物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利用化石同位素组成,恢复了昆明盆地百万年以来和太湖无锡湾近四万年以来的古气候环境。研究表明:淡水软体动物壳化石氧同位素组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最大差值可达7‰;钻孔中的不同层位的贝壳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现代贝壳同位素相比,既有富集重碳氧同位素的层段,也有富集轻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层段,氧同位素变化周期为十万年;富集轻碳氧同位素组成层段与湿润期对应,而富集重碳氧同位素组成层段与干燥期对应。化石氧同位素记录了昆明盆地古气候干湿变化有十万年的周期,随时代变新,气候逐渐干燥;以化石碳氧同位素为主,综合沉积物特征,推断太湖无锡湾近20m地层形成于近四万分年至今,气候温和潮湿,环境可能为河口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唐山赵各庄长山剖面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上、下的地层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综合研究,发现在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处,不仅三叶虫动物群面貌有明显变化,而且几乎所有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组成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依据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层段的碳酸直成岩环境的碳酸盐岩成岩环境为海底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10.
安徽铜陵铜官山铜矿田是中国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中著名的矽卡岩型矿床。马山金硫矿床位于安徽铜陵铜官山矿田,侵入岩体为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文章通过对马山金硫矿床的氢、氧、碳、硫、硅同位素组成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成矿溶液中水、碳、硅和硫的来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组成模式为右倾型,矿石的稀土配分曲线类似于天鹅抱蛋山石英闪长岩,认为形成该矿床的热液流体主要来源于闪长质熔体。马山金硫矿床矿石中石英的δ18OH2OV-SMOW变化范围为6.9‰~10.7‰,平均为8.7‰,与岩体的δ18OV-SMOW值(9.3‰~11.1‰,平均为10.0‰)比较接近,而矿石中石英的δDV-SMOW变化范围为-69‰~-62‰,表明矿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矿区围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其δ13CV-PDB、δ18OV-SMOW值分别为-5.2‰~-3.6‰和12.2‰~12.9‰,与岩浆作用形成的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一致,表明矿石中方解石的碳、氧来源于岩浆作用。硅和硫具深部岩浆或岩浆热液水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礼岷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巨大。通过对该区域4个金矿床硫同位素、碳氧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对比,发现礼岷地区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古生代沉积岩(主要为李坝群),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早期有部分岩浆水和变质水参与成矿。认为成矿于中低温弱矿化度、弱酸性、弱还原条件下。目前除中川岩体外,其他岩体周围也具备同样的成矿条件,本文旨在其他岩体周围取得金矿勘查的新成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浙江八面山特大型萤石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特征,矿床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按矿体赋存于岩体与灰岩接触带、灰岩层间及构造破碎带;岩石有细粒及粗粒-巨晶两类;矿床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20°~240°之间;氢氧同位素特征反应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多成因的特征;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中的灰岩与泥质灰岩,F主要来源于寒武系泥质灰岩,部分可能为岩浆热液从地表深部携带而来,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共同混合作用的结果,在岩浆侵入热源的作用下,三种水混合后被加热,形成了成矿溶液的重要载体。研究认为八面山萤石矿床是受地层-岩体-断裂共同控制"三位一体"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水金矿时空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大水金矿属于川甘陕"金三角"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受深大断裂、壳幔混合源岩浆岩的控制,是西秦岭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及贯穿于整个成矿过程中的方解石脉的稀土配分模式总体具相对富集轻稀土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为105℃-400℃。包裹体(方解石)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矿物黄铁矿的δ^34S为-1.8‰-+4.1‰,平均值+2.4‰,反映成矿流体中硫部分来源于地幔。热液方解石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既有来自地幔的流体,也有来自岩浆岩、地层的流体,还有明显大气降水的加入。硅化灰岩矿石及硅质岩矿石的硅同位素组成具深部或岩浆热液和热水来源的特点,其氧同位素组成具火成石英来源的特点。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相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铅属壳幔混合铅。综上可知,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存在地幔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14.
用天然氚确定隐伏岩溶水滞留时间及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天然同位素及水体的完全混合模型,计算了平大岔河隐伏岩溶地下水的滞留时间、含水怪储水系数及储存量。为西北干旱、半干旱非泉珠隐伏岩溶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胶莱盆地层控型金矿含矿岩系的成岩及成矿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胶莱盆地蓬家夼与宋家沟两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岩系的岩石学,成矿元素,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碳、氧,硫稳定同位素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矿床中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莱阳群及其中的断裂控制,莱阳群既是含矿层,又是矿源层,含矿岩系主要为陆源碎屑岩类,其沉积环境为河、湖相,讨论了含矿岩系的成岩及成矿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王爱军  程彧 《矿产与地质》2002,16(5):297-301
中川地区载金矿物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作用与沉积建造有较大的亲缘性。载金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大量的 Cl- 、SO4 2 - 和 Ca2 、Na 高含量及其特征比值显示出大气降水带入了大量的建造中的物质成分。热液期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体现地下热卤水溶滤成因特征 ,同时也显示了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7.
针对硝酸盐对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介绍了用CaO除去CO2和H2O的测定氮同位素比值的燃烧等方法和和利用AgNO3 C(石墨)生成CO2的测定NO^-3中氧同位素比值的燃烧法,研究了用^15N和^18O同位素分析地下水中NO^-3来源和判断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诸广-下庄铀矿集区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区,本文从岩石蚀变、不同介质中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方解石中碳、氧和锶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系统讨论了诸广-下庄铀矿集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各种水-岩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得到以下主要认识: (1)铀矿田范围内成矿的花岗岩大多发生了强烈的蚀变,是水-岩作用的直接表现,晶质铀矿表面发生的溶蚀作用是铀活化的直接证据,裂变径迹特征揭示面型分布的绿泥石化是花岗岩中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的铀从花岗岩中活化出来的主要反映; (2)与铀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有 M型四分组效应,而沥青铀矿、黄铁矿、方解石、绿泥石和伊利石等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则具有 W型或 W-M混合型四分组效应,这种共轭存在的 M型和 W型四分组效应表明了流体-花岗岩作用是本区铀成矿作用的关键,沥青铀矿主要是从流体中沉淀成矿的; (3)矿田范围内方解石的δ 13C、 87Sr/86Sr及δ 18O组成特征,及 87Sr/86Sr与δ 18O之间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揭示出本区铀成矿过程中的碳、水和铀来源不同--碳是幔源,铀是壳源,流体中的水至少有一部分是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9.
在详细论述桂东地区金矿床赋存的构造地质环境,控矿地层岩性及岩浆活动与金矿化与关系等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矿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及硫,铅,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证实,在矿物质以深源岩交为主,混有少量壳源物质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后期混有少量变持水和大气降水,矿床具有多源,多成因及多期次成矿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复合叠加类型,而以后者为主。  相似文献   

20.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系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桐柏围山城的金银矿床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的动力学背景。对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 ,各矿床围岩均发生大规模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资料均指示矿化主要源自早期的矿源层 ;Pb同位素资料指示俯冲下插的南秦岭构造岩片部分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和深源流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H、O同位素资料指示成矿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部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混合演化而成。工业矿体的形成与后期的构造及热流体的叠加改造有关。矿化带内金银矿床具有共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沉积初始富集、构造及岩浆热液改造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