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代文 《福建地质》2012,31(3):233-239
云南景谷登海山铜矿5个含矿层呈层状贮存于"滇中红层"第三系始新统等黑组紫红色砂岩所夹白色砂岩中,矿石具层纹状原始沉积特征,无明显热液改造痕迹,矿体明显受层位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元谋古陆。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认为景谷登海山铜矿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云南砂岩铜矿主要集中分布于滇中、滇西地区的中生代红层中,储量居国内同类矿床之首。金都铜矿地处滇西地区宁蒗县与攀西地区盐源县交界部位,矿区大面积出露峨眉山玄武岩,为砂岩铜矿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后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低洼盆地(向斜)等有利地势。表生作用下,含铜物质挟带泥沙被搬运至内陆盆地汇聚,形成铜矿床或含矿层位。形成隔绝氧气和阻断水力联系的泥质盖层后,含铜溶液在孔隙度大且水力联系好的砂岩中持续迁移,铜离子叠加富集,形成砂岩型工业铜矿体。本文在野外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对金都铜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该区铜矿勘查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滇中砂岩铜矿是中生代陆相碎屑岩铜矿床.滇中含铜砂岩即矿源层形成后,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着双重的控制作用,一是构造控制了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二是构造控制了矿床的位置.文中初步提出了滇中构造控制矿床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大姚铜矿六苴矿段位是滇中中生代红层区具有代表性的矿床,矿区含矿地层为上白垩系统马头山组和下白垩统高峰寺组。其工业矿体是在初始矿源层的基础上,后经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控制的热卤水叠加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脉地田心铜矿床位于云南省漾濞县,是一个受断裂控制明显的小型铜矿床,矿体分布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矿体呈脉状产于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中,含矿岩石类型简单,以褪色蚀变砂岩为主.矿体规模为小型,矿石氧化率为73.61%~92.64%,属高氧化率矿石.初步推测矿床成因为与“滇西红层”中的层间断层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六苴砂岩铜矿是滇中中生代红层中的几种沉积铜矿床类型之一.滇中中生代红层为河湖交替相的沉积岩层,六苴矿床发育于白垩系马头山组红层所夹的浅色岩层中,而这浅色砂岩部分常具有明显的流动水沉积的特征.有关该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分析,已有一些文章论述,这里试图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鉴定,着重从另一个侧面——岩石和矿石的胶结物方面,来讨论成矿作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成矿作用和矿床形成后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遵照毛主席关于抓主要矛盾的教导,我们认为六苴砂岩铜矿的岩石和矿石都是由碎屑和胶结物所组成,二者的区别主要不在于碎屑组分,而在于胶结物的组成.金属矿物就是岩石和矿石的胶结物成分之一,也由于金属矿物含量的差别而显示了岩石和矿石的不同,有时甚至是两者唯一的不同.因此,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滇中裂谷盆地内,中生代形成一套陆相红色含铜砂岩建造矿床,其中普遍伴生银。银呈两种状态存在:一是呈类质同象(或银的次显微晶粒)分布在铁铜硫化矿物中这是主要的;另一类呈银的独立矿物形式产出。伴生银品位一般大于10×10-6,最高44×10-6,推算铜银储量之比为400:l。高品位的富银矿段或单银矿体一般受三个条件控制,一是构造发育,特别是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二是混合矿带与黄铜矿黄铁矿带,载体矿物多而种类复杂;三是石英脉等后生脉体发育。  相似文献   

8.
吴珍汉 《地质与勘探》1993,29(11):10-15,38
燕山地区金、银、铜、铅、锌、钼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中生代构造是主要控矿因素之一。区内中生代构造对矿体、矿床的控制作用有6种基本型式。环状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构造之一。大量中生代矿化皆分布于环状构造内部或周边。控制矿体分布的入字型构造、多字型构造、帚状构造皆系区内二、三级主干断裂带的次级派生、伴生断裂构造。韧性剪切带对矿化具有直接控矿与间接控矿两种型式。一些矿床矿体的分布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构造型式  相似文献   

9.
刘建军 《吉林地质》1990,9(4):27-33
吉林二道洋岔铜矿床位于龙岗背斜南端的中生代二密火山盆地中,受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弧形构造裂隙控制。主要矿体呈薄脉状,空间上成群成带分布。并对成矿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湖南西部古红层铜矿,主要赋存于元古界板溪群一套紫红色板岩与灰绿色板岩或碳酸盐岩过度带之浅色层中。按其赋矿岩性及产状形态分为三类。矿化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主要含铜矿物为辉铜矿、黄铜矿。铜质主要来源于海水沉积物,受后期构造作用而富积成矿。本文所称的“古红层”铜矿,乃是指赋存于元古界板溪群紫红色板岩中的铜矿(它也是相对于赋存在中生代红层中的铜矿而言的)。广泛分布于湖南西部的沅陵、古丈、泸溪、麻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准噶尔斑岩铜矿主要构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准噶尔地区分布有索尔库都克、哈腊苏-卡拉先格尔、乌伦布拉克-溴水泉、塔黑尔巴斯套与琼河坝5条斑岩铜矿带,分为构造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与和尔赛型斑岩铜矿3种构造类型.构造叠加改造型斑岩铜矿受后期韧性变形构造改造、硫化物沿片理带富集,黄铜矿细脉主要分布于片理带中相对较弱的破劈理中,铜矿体总体产状与片理带产状一致.断裂构造背景下的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体呈岩枝状产出,矿化脉体及伴生蚀变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和尔赛型斑岩铜矿,具典型斑岩铜矿与岩浆融离型矿床的双重特征,是一个较特殊的斑岩铜矿.  相似文献   

12.
牟定铜矿的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传杰  秦德先 《云南地质》1994,13(2):166-167
在区域地质构造环境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了矿床的硫、铅、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而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条件进行了讨论。砂页岩(包括碳酸盐岩)铜矿,是重要的铜矿床类型,世界铜储量和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来自这个类型。滇中砂岩型铜矿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是云南省重要铜矿产区。牟定铜矿是滇中主要铜矿山之一,矿床属于典型中生代砂岩型铜矿。应用现代成矿理论和矿床研究方法,深入解剖其成因,对丰富砂岩铜矿的成矿理论、扩大生产矿山资源,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牟定郝家河铜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传杰  秦德先 《云南地质》1992,11(2):163-168
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产于滇中中生代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中,规模中型。构造线总体方向为NW-SE,主要构造为NNW向和近EW向的褶皱和断层,其次为NW、NE向的次级断层。矿区构造对矿床的形成起着双重控制作用:构造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重要热源和动力;构造控制着矿床的空间产出位置。狮子山背斜及一系列NNW向隐伏断层控制着矿床的展布;近EW向密集发育的小规模隐伏断层及其与NNW向隐伏断层的交切部位控制着矿体形态及其富厚部位。  相似文献   

14.
龙巴河铜区位于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兰坪-思茅中生代塌陷南部。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沿近东西向断层破碎带展布,矿体围岩为中侏罗系统小红桥组上段(J_2x~2),含矿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石英细砂岩,矿体明显受断层构造及地层控制。其矿床成因类型为地下热水溶滤铜矿床,矿区深部及外围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唐屹  郝雪峰  彭宇  潘蒙  梁斌  陈榜巧  杨荣  范俊波  贺洋 《地质通报》2023,(12):2028-2036
在四川西昌市昭觉-普格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下白垩统飞天山组中新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矿体,重点介绍了铜-铼矿床(点)的分布、矿体特征,分析矿床的成因及找矿前景。发现的矿床(点)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砂岩中,主要矿石类型为含沥青条带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矿石中Cu、Re、Ag含量较高,Cu含量0.23%~39.10%,平均7.23%;Re含量为2.76~131.49 g/t,平均为24.70 g/t, Ag含量为41.4~384 g/t,可称为铜-铼-银砂岩型矿床。成矿作用与沥青等有机质关系密切,初步认为Re等元素超常富集的成矿作用与古油藏形成演化具有密切联系。米市盆地飞天山组含矿层位相对稳定,找矿标志明显,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郝家河砂岩型铜矿产于滇中中生代陆相红色碎屑岩建造中是滇中砂岩铜矿的一个中型铜矿床.本文以矿区宏观地质特征和微观分析数据为基础,论述了有机质参与成矿过程的事实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利伟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18-1326
新疆西昆仑特格里曼苏铜矿处于西昆北恰尔隆-库尔良构造分区克孜勒陶组(D2kz)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受地层控制。浅色砂岩与紫色砂岩的交互带是铜矿产出的有利部位。通过对特格里曼苏砂岩型铜矿的调查研究,认为其含铜建造原生色以紫红色为主,浅色层为特殊的沉积体。含铜建造中浅紫交互带可分为成岩期、后生期及改造期三类:成岩期主要受沉积作用及孔隙水影响,使含矿建造中上部富集成矿;后生期主要受构造作用及建造水影响,“紫化”过程中在浅紫过渡带富集成矿;改造期主要受断裂及构造热液影响,在构造交汇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舍拉玛铜金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改则县东部舍拉玛沟一带,属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连续性好,厚度较大,主要沿东西向、北西西向构造带分布,贮存于石灰岩、钙质砂岩与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岩脉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目前已发现2条铜矿体、2条铁矿体,铜矿体伴生有金、银等。  相似文献   

19.
滇中砂岩铜矿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可清  熊鹏飞 《地球科学》1995,20(2):199-202
分析了滇中砂岩铜矿的成矿作用过程,砂岩铜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作用期、成岩作用期和后生作用期,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了构造改造期及表生改造期,其中成岩作用期是主要的成矿时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达龙钨钼矿床区域上属冈底斯成矿带北带,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商业性勘查工作中发现并评价的大型矿床之一,该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中,矿体围岩为板岩及变质石英砂岩,矿体主要呈脉状产出,矿床WO3平均品位0.212%,Mo平均品位0.091%,Zn平均品位3.10%,另伴生有黄铜矿、方铅矿及少量银。该矿床的形成均受断裂构造、地层岩性及岩浆活动的多重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