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Munk和Cartwright(1966)提出的响应法与Groves和Renolds(1975)作的正交潮改进,本文利用正交潮响应分析法和调和分析法的混合模型对某验潮站长期潮汐资料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调和分析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正交潮响应分析法与调和分析法精度基本相同。关于长周期分潮、辐射潮和浅水分潮的正交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彦龙 《海洋通报》1997,16(3):21-27
本文依据秦皇岛港区域潮汐、波浪和海流实测资料,对上述水动力要素作了初步探讨,进而揭示了港区附近海域潮汐、波浪和海流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江口外鸡骨礁、绿华山潮位站多年实测潮汐资料,开展潮汐调和分析与应用研究。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调和常数,研究不同分潮组合及不同资料长度对调和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规范法及直接预报法计算深度基准面,并分析计算结果。采用余水位订正方法推算潮位,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调和分析精度随分潮个数的增加而提高;采用年实测潮汐资料调和分析的精度总体高于采用多年实测潮汐资料调和分析的精度;采用预报年份相邻的年实测潮汐资料进行潮汐预报精度较高;理论最低潮面计算值,规范法较直接预报法偏小。基于绿华山站与鸡骨礁站实测资料进行余水位推算验证,精度基本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年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曹娥江河口高水位成因 ,结果表明 ,曹娥江河口洪水位具有山溪性和可冲性的特点 ,人类活动对高水位有较大影响。应用统计分析法和成因分析法推求 1 %设计高水位 ,讨论了成因分析法中上、下边界条件的选取 ,其选取原则对其他潮汐河口确定设计高水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预报潮汐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GA)与粒子群算法(PSO)结合的神经网络仿真模型进行潮汐预测,及引入遗传算法变异操作提升粒子群算法的寻优的性能,改善BP神经网络阈值和权值选取敏感、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点。然后利用本文算法与调和分析法对潮汐进行非天文潮预报和天文潮预报。最后对Alexandria港口的实测潮汐数据仿真预测,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且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沈家门长期潮位站、长峙岛临时潮位站的观测资料和对舟山本岛南部海域多个站位实测的潮流基础数据,采用调和分析法对潮汐潮流进行特征分析。舟山本岛南部附近海域潮汐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潮差变化和日不等现象明显,有一定的潮汐浅海作用。潮流类型属于以往复流为主的规则半日浅海潮流,实测潮流中涨落潮流速不等、历时不等现象显著,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是大潮大于小潮,涨潮流历时长于落潮流历时,潮流变化主要受协振波所控制,流向在涨落潮方向波动。  相似文献   

7.
应用一个月潮汐资料分析的理论方法,将一个月潮汐资料调和分析和预测结果与实测情况进行比对,并进行决定系数和方差计算等分析,验证了MATLAB的曲线拟合工具箱可以非常简单地实现调和常数计算.建立的短期预报模式,预报结果与实测资料匹配较好,但也发现了因为意外天气系统干扰而造成实测潮位相对于天文潮位的较大偏离,是预报模型无法避开的缺陷.初步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实用方法应用于短期潮汐资料的分析和预报,对于中远期的预报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江甘兴 《台湾海峡》1992,11(2):89-94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汐学基本理论,分析了福建海区潮波结构和特征、潮汐和潮流主要特征值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泉州湾以北海区潮汐很强,为半日潮;港湾区因受地形影响潮流很强,性质为半日潮;外海区潮流很弱,性质多为混合潮。福建南部海区潮汐很弱,性质多数是混合潮;潮流很强,性质为半日潮。  相似文献   

9.
运用调和分析方法分离卫星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信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高频混淆现象,采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卫星上、下行轨道交叉点两组资料分析的分潮振幅和分离潮汐后的海面高度;同时比较潮位站实测资料与遥感资料分析的分潮振幅,结果表明:采用潮汐调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华南沿海潮汐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太平洋的潮波,在华南沿海运动过程中,因受复杂的海底地形、曲折的岸线及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复杂的潮汐类型。本文以大量的潮汐实测资料作分析基础,对华南沿海的潮汐类型、潮差、平均高潮间隙、潮汐历时,平均海平面、浅海分潮及华南沿海特有的河口潮汐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及其近海的潮汐,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因黄河口海区底部坡度较小,平均比降0.1‰,海陆交界线随着潮水涨落摆动距离大,致使海上潮位观测十分困难,实测资料较少,因此对该区的潮汐现象了解甚少。近几年随着全国海岸带调查的进行,兄弟单位在此海域进行水位观测,获得了一些资料。但由于观测资料序列较短(最长仅一个月),对潮汐的分析误差较大。我们利用1986年4月—1988年3月近两年的实测资料对本海域的潮汐特征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刘恒魁 《海岸工程》1990,9(1):60-66
本文依据鲇鱼湾油码头附近水域实测潮汐、波浪和海流资料,分析了本区潮汐和潮流分别以M_2分潮和分潮流占优势。潮位和潮差均具有季节性变化。潮流和余流流速的强弱主要与地形效应有关。本区东南向强浪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偏南季风,  相似文献   

13.
胡继洋  李启华  王宇浩 《海洋预报》2006,23(Z1):110-114
文章运用非调和法,直接从引起潮汐现象的天文因素入手,以2002年香港验潮站实测资料为例,用神经网络对潮汐知识进行了学习仿真,对未知结果进行了预报。将预报结果和潮汐表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预报精度比潮汐表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调和分析法与ANFIS系统的综合潮汐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港口沿岸地区以及河流入海口等地区的精确潮汐预报对于各种海洋工程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潮汐水位的变化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复杂的因素往往有着较强的实变性和非线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沿岸港口码头等水域的潮汐水位的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调和分析模型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相结合的模块化潮汐水位预测模型;并采用相关分析确定整个预测模型的输入维数;模块化将潮汐分解为两部分:由天体引潮力形成的天文潮部分和由各种天气以及环境因素引起非天文潮部分。其中调和分析法用于天文潮部分的预测,ANFIS用于预测具有较强非线性的非文潮部分。模块化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势,即调和分析法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天文潮预报,ANFIS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实现潮汐非线性拟合与预测。模型使用ANFIS模型和调和分析模型分别对潮汐的非天文潮和天文潮部分进行仿真预测,然后将两部分的预测结果综合形成最终的潮汐预测值。此外,本文选用三种不同的模糊规则生成方法(grid partition (GP),fuzzy c-means (FCM) and sub-clustering (SC))生成完整的ANFIS系统,并使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用以选取最优的ANFIS预测模型。最后将最优的ANFIS模型与调和分析模型相结合进行潮汐水位的最终预报。仿真实验选用Fort Pulaski潮汐观测站的实测潮汐值数据进行预报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潮汐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调和法,直接从引起潮汐现象的天文因素入手,以2002年香港验潮站实测资料为例,用神经网络对潮汐知识进行了学习仿真,对未知结果进行了预报.将预报结果和潮汐表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预报精度比潮汐表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潮汐河口与无潮稳定流相比较,分析了潮汐河口区水流、泥沙运动的特点,并根据水流泥沙运动的基本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对潮汐水流挟沙规律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比较适合于潮汐河口区的挟沙力公式的一般形式:。式中K和m分别为与水流边界条件有关的系、指数。通过与国内外有关潮流挟沙力公式比较,表明所建立的公式结构较为合理。经珠江口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潮汐河口的水流挟沙规律。  相似文献   

17.
渤海的潮混合特征及潮汐锋现象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人们对黄海的潮汐锋现象已有一些报道和研究[1~4],但对渤海的潮汐锋现象却没有进行过认真的分析和讨论,迄今只有赵保仁[1]在讨论黄海的潮汐锋时,指出过渤海海峡的潮汐锋现象;而黄大吉等[5]在数值计算渤海的温度变化时也指出在渤海内部存在着潮汐锋现象,但却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给出任何实测证据.本文试图根据方国洪和曹德明最近在渤海取得的潮汐潮流数值计算结果1),计算由Simpson等[6]提出的陆架海的潮混合层化参量,来讨论渤海的潮混合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实测水文资料和海面温度的卫星遥感图像来说明渤海潮汐锋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台湾海峡潮流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立  王寿景 《海洋与湖沼》1990,21(6):578-580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台湾海峡的潮汐和潮流进行了不少研究。有关研究主要依据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中海峡两端的开边界条件多采用尝试法调整,并用两岸及岛屿测站潮汐资料校核,因而有关潮汐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至于潮流方面,除西岸少量观测之外所掌握的实测资料很少,因而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潮汐河口水沙资料整编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潮汐河口水沙资料的习用整编方法的合理性,指明其可能产生的误差与错误。提出了潮汐河口垂线平均流速与含沙量,单宽涨、落潮量与输沙量的统一整编原则及几个有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最后还提出了由实测流、沙资料估算断面涨、落潮量与输沙量的简易实用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夏波  张庆河  蒋昌波 《海洋与湖沼》2013,44(6):1452-1456
本文采用ADCIRC模型和SWAN模型, 建立了一个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波流耦合数值模式, 风浪计算和潮汐风暴潮计算均采用同一套三角网格, 对复杂岸线和建筑物布置均有较好的描述, 且避免了模型插值, 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精度。利用该模型对渤海湾西南海域几次强风过程中的风浪和潮汐风暴潮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能较好地描述风浪、潮汐风暴潮的传播演变及其相互作用, 可应用于风浪与潮汐风暴潮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