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有效管理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基于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库,完成区域精密水准、流动GNSS、流动重力、跨断层场地观测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实现了观测过程数据(包括观测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有效控制了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质量,提高了数据质量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通过安丘台台站水准观测高差与场地周围三处水井地下水位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水准观测高差的影响。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水位差分、绘制同轴对比图等方法分析断层两侧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水准高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精密水准路线布设方向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精密水准观测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观测的方向性问题。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观测路线的方向性对成果精度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复杂的观测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得到近南北向的水准观测精度,尤其是在晴天的情况下明显优于东西向。  相似文献   

4.
葛彦增  尚贵佳  崔雪莲  王铁 《地震》2005,25(3):78-84
对于受地下水影响显著的金州台WN向水准观测资料, 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干扰排除。 具体做法是, 根据地下水对普通基岩标志作用机理和套管标志的埋设情况, 先对地下水位的数据进行变换、 对有关参数进行确定, 然后推导出地下水对西点标志影响量的计算公式并求解, 最后在WN向水准观测高差中将其排除。 算例和分析表明, 该方法较好地解释了地下水对金州台水准观测不同阶段的不同影响原因, 并且是定量排除地下水干扰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它能较好地提取水准观测高差中的异常信息, 提高了水准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运用安徽肥东形变台短水准和降雨观测数据,分析了降雨对该台短水准日均值与月均值的干扰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观测场地膨胀土土体特性,探讨了降雨干扰短水准观测的问题,由于地表水下渗,致使膨胀土膨胀,对标志杆产生围压,从而影响测线高差。  相似文献   

7.
利用呼图壁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二期的比对观测数据、呼图壁场地跨断层水准四期的同时间段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2年大丰跨断层测线的水准观测数据,分析了呼图壁红山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成果的变化速率与跨断层水准观测成果的年变速率的差异性,判定原地震台使用的Ni004光学水准仪的可靠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并根据大丰跨断层水准观测的历史观测成果和呼图壁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比对后的分析结果,初步探索研究跨断层水准在研究区域的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呼图壁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二期的比对观测数据、呼图壁场地跨断层水准四期的同时间段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2年大丰跨断层测线的水准观测数据,分析了呼图壁红山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成果的变化速率与跨断层水准观测成果的年变速率的差异性,判定原地震台使用的Ni004光学水准仪的可靠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并根据大丰跨断层水准观测的历史观测成果和呼图壁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比对后的分析结果,初步探索研究跨断层水准在研究区域的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9.
区域精密水准测量在地震监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作业范围广、观测周期长,容易受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大多是定性描述,缺乏实验观测数据的支撑。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大约2000km区域精密水准观测数据,结合观测环境资料,统计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观测成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卫星重力测量手段监测全球质量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基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导出利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的三维点质量模型法,该方法可直接利用重力卫星的轨道和星间观测数据或时变重力场模型计算全球质量变化,由于利用卫星观测数据计算地表质量变化的向下延拓过程以及观测数据噪声的影响,需要采用合适的空间约束方程或正则化技术对解算结果进行约束或平滑处理.利用合成全球质量变化模型模拟一个月的GRACE双星轨道和星间距离变率数据计算全球质量变化,对三维点质量模型法进行分析验证,采用零阶Tikhonov正则化技术处理病态问题.结果表明,三维点质量模型法可有效用于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为利用重力卫星观测数据监测全球质量变化提供一种可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朱航  苏琴  杨涛  闻学泽  王双绪 《地震学报》2010,32(6):649-658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施工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岩土力学分析程序计算施工对A点点位的影响的数值解.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导致了约3.6mm的竖向沉降,这与同时段短水准观测的A点点位的变化幅度相似,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耿达短水准AB测线测值从2006—2007年出现的变化是由于A点附近建筑施工影响所致.本文还对耿达短水准观测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A点位于很厚的洪积扇上,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强烈地震动的作用下,洪积层内部空隙结构产生崩溃性破坏,从而形成地表的下沉,其沉降幅度与类似烈度条件下黄土场地的沉降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眼于台站水准数字化改造的实际需要,对电子水准仪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所涉及的仪器检查项目和观测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二次开发,研制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仪器检查、观测成果处理和绘图三部分。使台站水准测量结束了人工读数、手工记录和点图、人工计算的历史,实现了电子水准仪观测资料处理的微机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合肥形变台跨郯庐断裂短水准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肥形变台短水准测量场地各基岩点与检测线路端点(基岩)组成水准环线进行连测,利用重复观测资料,估算各点稳定度.研究认为,观测资料长期趋势变化是西端A点受环境条件改变的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震台数字水准仪观测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通地震台短水准背景出发,介绍了DiNi12数字水准仪代替原有光学水准仪在南通地震台应用的效果,论述了数字水准仪在台站形变观测中发挥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文章结合实例对数字水准仪与Ni002A仪器观测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字水准仪的优点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天池火山近期形变场演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02~2005年的4期水准测量数据、2000~2005年6期GPS测量数据以及1999年以来的定点地倾斜观测数据进行了系统处理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9月~2002年6月期间,长白山天池火山地表变形很小,基本上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 1993~1998年的InSAR观测资料也未发现明显的地表变形;(2)2002~2003年,长白山天池火山出现了明显的地表形变异常变化,其水平形变表现为以天池火山口为中心的放射状膨胀运动,垂直形变则表现为近火山口的快速隆起,显示天池火山下部可能有岩浆压力增大变化;(3)长白山天池火山2003年以来的形变速率有逐年迅速衰减的变化特征,其最大水平运动速率已由2002~2003年期间的38.3mm/a衰减到2004~2005年的15.8mm/a,最大垂直形变速率则由2002~2003年的46.0mm/a 衰减到2004~2005年的5.0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